崔霞治疗小儿慢性咳嗽

2018-02-12 19:00闫璐莎赵芸鹤于文静
吉林中医药 2018年1期
关键词:少阳导师中医药

闫璐莎,崔 霞,赵芸鹤,张 雯,于文静

(北京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北京 100029)

慢性咳嗽是儿科门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临床上将以咳嗽为主要或唯一临床表现,病程>4周,胸部X线片未见明显异常者定义为慢性咳嗽。导致慢性咳嗽的病因极为复杂,常见病因有咳嗽变异性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等[1]。西医主要采取止咳、祛痰、解痉平喘等对症治疗的方法,部分虽然可较快缓解临床症状,但容易反复[2]。中医治疗本病不仅可以辨证内服中药,还可结合外治疗法,治疗手段丰富,不易反复。导师崔霞从事儿科工作20余年,临床经验丰富,尤对本病认识独到,疗效肯定。笔者有幸跟师侍诊,受益匪浅,现将导师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经验归纳如下。

1 病因病机

1.1 过用肃降,肺失宣发 肺为华盖,外邪侵袭,首先犯肺,肺失宣肃易发为咳嗽;咳嗽初起,病位在表,治宜宣肺解表。正如吴鞠通《温病条辨》云:“治上焦如羽,非轻不举。”此时如过用或早用各种肃肺敛肺镇咳之品,肺气失于宣发,宣降失司,反使邪伏肺内,咳嗽缠绵难愈。正所谓肺为娇脏,易伤不易愈。

1.2 饮食失当,酿湿生痰 《医宗必读·痰饮》云“脾为生痰之源”。小儿脾常不足,脾土属太阴,主湿,乃痰湿酿生之源。小儿嗜食肥甘厚味、生冷瓜果,使脾运失健,即易生痰。如疾病治疗中不注意调护,不忌肥甘生冷,更易食复生痰。古有“百病多由痰作祟”,痰伏日久,变生他端,临床不仅表现久咳不愈,还可见患儿夜卧不宁、呕吐、食少等。

1.3 邪气久羁,耗伤气阴 外感失治误治,邪羁日久,形成伏邪,表现为伏痰、伏风、伏热等证候特点。其伏邪壅肺,每遇外感而诱发,伏邪内动,肺失宣肃,气机逆乱,逆而作咳,病情时有反复。久咳耗伤肺之气阴,正虚邪恋,不易恢复。如小儿自幼就为特禀体质,更易伏邪为病,外邪诱发。而邪伏肺络,气行不畅,导致瘀血阻络,因此瘀血[3-5]也是慢性咳嗽发病过程中的重要病理因素。

1.4 体禀少阳,枢机不利 小儿“体禀少阳”学说[6-8]最早源于明代万密斋,他在《育婴家秘》中指出:“儿之初生曰芽儿者,谓如草木之芽,受气初生,其气方盛,亦少阳之气方长而未已。”当代医家刘弼臣[9]进一步阐述“小儿体禀少阳”,谓小儿阳气稚嫩脆弱,常祛邪无力,易使邪郁于半表半里之间,致气机之枢肝胆失司,升降失调,肺气上逆,咳嗽乃作。肝经循喉咙之后,上入颃颡,连目系,故少阳咳嗽临床常见咽痒作咳,甚伴见眨眼、目赤等,情绪激动如哭闹等亦可诱其发作。

2 辨证施治

临证中导师不仅以四诊合参为基础,更重视望诊,尤其强调审苗窍,通过察咽喉、鼻窍,以辨别病邪之所在;观舌质、舌苔,以辨别疾病的寒热虚实;结合患儿咳声,判断病邪之深浅。可谓“审证求因,见微知著”。

2.1 肺脾气虚证 此证多见于感染后咳嗽和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本证证候特点为:咳嗽不频,咳声低微,痰白质稀,咽红,平素易感冒多汗,面色萎黄,舌淡苔薄白,脉弱无力。治宜健脾益气,兼清伏火[10],方用玉屏风合泻白散加减。

导师认为,慢性咳嗽患儿由于反复感邪,正气不足,致邪伏体内,难以廓清,而形成伏火。邪气久羁,进一步耗损正气,致肺脾两虚,故临床除见肺脾气虚证表现外,多伴见咽红、唇红等郁热、瘀热[11]征象。故治疗主张健脾益气外,一定要清泻伏火,方选玉屏风散合泻白散加减。玉屏风散源于《丹溪心法》,临床上已经证实对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等有较好的疗效。健脾益气、补肺固表被广泛用于儿科[12-15]。泻白散[16]首见于《钱氏小儿药证直诀》,方中桑白皮甘寒性降,专入肺经,清泻肺热,止咳平喘;地骨皮甘寒入肺,清降肺中伏火;南沙参味甘,微苦,微寒,入肺胃经,用于肺痨久咳,咽干喑哑;粳米、甘草养胃和中以扶肺气。全方清中有润,泻中有补,以达清泻肺中伏火以消郁热之功。2方合用,共奏补益肺脾之气,清泻肺中伏火之功,既扶正固表而不留邪,又清泻肺中伏火而不伤正。临证可灵活加减化裁:如痰多者加炙紫菀、半夏燥湿化痰止咳,舌苔厚腻者加白豆蔻、砂仁化湿和中,咽部不适者加北豆根、青果清热利咽,鼻塞者加辛夷、苍耳子、路路通宣通鼻窍。

2.2 痰湿蕴肺证 多见于感染后咳嗽、过敏性咳嗽或咳嗽变异性哮喘。此型辨证重在辨痰[17-18]。痰邪为病,变化多端,如表现为痰湿者,痰色白易咯,胸膈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倦,或头眩心悸、舌苔白润、脉滑者,以燥湿化痰为主,方用二陈汤加减;表现为痰热者,咳痰黄稠、质黏难咳,口干、口苦、胸胁胀满,以清化肝胆湿热、疏肝解郁为主,方用柴芩温胆汤加减;表现为寒痰者,痰色白质稀或白色泡沫痰,胸胁支满,目眩心悸,短气而咳,舌淡苔水滑,脉弦滑或沉紧,治以温阳化饮、健脾利湿,方用苓桂术甘汤加减。

导师认为,“痰”为小儿慢性咳嗽的主要病理因素,可表现为有形之痰或无形之痰[19]。无形之痰,其伏日久,表现为有痰的特异性症状,但见不到有痰浊排出,此时重在察舌苔,辨兼症,舌苔多滑腻,咽喉壁也黏滞不爽,甚纳呆,胸闷不畅。有痰咳嗽,即指包括能排出体外的有形之痰,随咳嗽经气道排出体外,有黄痰、白痰、湿痰之分,重在观痰色、痰质。根据不同痰色、痰质,可分为痰湿证、痰热证和寒痰证,从而选择相应的治疗方案。其在临证时强调治痰饮当重视温药的使用,在组方中常予干姜、桂枝等少许温热药物以温化痰饮。正如《金匮要略》所言:“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20]。

2.3 伏热郁肺证 多见于感染后咳嗽、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过敏性咳嗽、咳嗽变异性哮喘。证见咳嗽少痰,或痰黏难咳,活动或受热后咳甚,伴口渴喜饮,手足心热,大便干,唇红、咽红及鼻黏膜发红、舌红苔黄或花剥,脉细滑或弦细。治宜清肝泻肺,滋阴润燥,方用泻白散合黛蛤散加减。

导师认为此证多为体秉内热,感邪后从阳化热,或外邪伏于体内,郁久化热,灼伤肺金,阴津受损,从而出现痰少干咳或痰液胶黏难咯等症。“泻白散”具有泻肺清热、滋阴润燥、止咳化痰之功。导师认为其具有泻肺而不伤正,清肺而不伤阴之功效,乃针对小儿稚阴之体兼顾肺为娇脏而设。而“黛蛤散”方中青黛咸寒,归肝肺胃经,功能清肝泻火,凉血止血;海蛤壳咸寒,入肺胃经,功擅清肺热而化痰清火。全方具有清肝利肺、降逆除烦之功。故导师认为两方合用可奏清肝肺之热、滋阴凉血、止咳化痰之功效。临证时便秘者加瓜蒌仁、天花粉润肠通便;咳嗽频繁者加白芍、乌梅、五味子柔肝缓急;夜卧不安者加生龙骨、生牡蛎重镇安神,降逆止咳。

2.4 邪郁少阳证 多见于上气道咳嗽综合征、过敏性咳嗽。证见咳嗽反复发作,迁延不愈,常以干咳、咽部不适为主,急躁或情绪激动时咳甚,舌红,苔薄,脉弦。治宜和解少阳,调畅气机,方用小柴胡汤加减。

《伤寒论》第96条:“伤寒五六日中风,往来寒热,胸胁苦满,嘿嘿不欲饮食,心烦喜呕,或胸中烦而不呕,或渴……身有微热,或咳者,小柴胡汤主之。”而原文第101条:“伤寒中风,有柴胡证,但见一证便是,不必悉具。”指出了应用柴胡证的辨证要点。导师认为小儿慢性咳嗽虽时间较长,应为邪气留恋,既无明显太阳表证、也没有阳明经腑证的表现,更无三阴病变之兆,所以邪应居半表半里之间,方选小柴胡汤加减[21]。方中柴胡升散,和解少阳,疏肝解郁;黄芩苦降,清热利胆除烦;生姜、半夏和胃降逆;党参、大枣、甘草具有益气养血、健脾和中之功效。全方寒温并用,攻补兼施,具有疏畅三焦气机、调达上下升降、宣通表里内外之功效。柯韵伯将此方喻为“少阳机枢之剂,和解表里之总方”。临证鼻塞加辛夷、苍耳子、川芎疏风通窍;咽部干痒明显者加青果、射干、玄参清热利咽;咳嗽剧烈者加钩藤、白果止咳解痉;舌质暗有瘀点加桃仁、当归活血散瘀。

3 巧用外治

古有“良医不废外治”之说。导师在临证中根据小儿体禀少阳,脏腑清灵,随拨随应的特点,常在口服中药治疗的同时配合外治疗法,外治疗法具有起效快、不良反应少、患儿易于接受的特点,明显缩短了病程,临床疗效肯定。如咽痒、清嗓等咽部不适症状配合咽炎贴或中药雾化;咳痰明显者,常配合拔罐、中药离子导入;瘀热症状明显者,配合走罐;由鼻塞或鼻涕倒流引起的咳嗽常配合雷火灸或中药熏洗;对于反复感邪的患儿,常配合推拿以提高患儿抵抗力。

4 重视调护

导师强调慢性咳嗽患儿应注重日常调护,临诊时注重指导家长帮助患儿养成良好的生活起居习惯。如日常生活中家长应注意观察患儿的冷暖变化,适时添减衣物;运动方面嘱家长应有意识地增强患儿体育锻炼,以改善其体质;饮食方面嘱患儿以清淡、富含营养为主,尤其用药过程中嘱少食肥甘厚味,忌食辛辣刺激及干果类食物等。

5 病案举例

患儿,男,5岁。主诉:反复咳嗽1年余,加重3月。初诊:患儿1年前外感后出现咳嗽,当地医院诊为支气管炎,经抗感染及对症治疗咳嗽缓解。此后1年中反复咳嗽,伴有喷嚏流涕。3月前咳嗽再次加重,夜咳明显,咳嗽呕吐。辗转就诊多家医院,做肺功能及过敏原检测,诊为咳嗽变异性哮喘、过敏性鼻炎。口服孟鲁斯特钠片、西替利嗪片及雾吸布地奈德混悬剂治疗,咳嗽无明显改善,遂就诊中医。现症:患儿夜间或清晨咳嗽明显,运动、遇冷空气或闻到特殊气味后咳嗽加重,喉间痰鸣辘辘,痰白质黏,不宜咯出,常咳甚吐出黏痰,伴有鼻塞、流涕。查体:鼻黏膜水肿,咽轻充血,舌淡,苔白腻,脉滑。西医诊断:咳嗽变异性哮喘;中医诊断:久咳,痰湿壅肺证。治以温化痰湿,宣肺止咳,方以苓桂术甘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方药:茯苓10 g,陈皮5 g,姜半夏5 g,桂枝5 g,干姜2 g,辛夷8 g,苍耳子5 g,炒白术10 g,桑白皮8 g,露蜂房5 g,防风5 g,细辛2 g,钩藤10 g,紫苏子10 g,仙鹤草10 g,炙百部10 g。7剂配方颗粒冲服,并配合肺俞、脾俞拔罐治疗3 d。2诊:患儿咳嗽、鼻塞较前明显缓解,咳痰明显,痰多色白,较易咳出,去紫苏子、仙鹤草,加炙黄芪8 g,花椒3 g,加强补肺固表、温化痰饮之功。继服7剂,配合肺俞、膻中红外止咳贴治疗4 d。3诊:患儿服药7剂后咳嗽咳痰明显减轻,夜间无鼻塞、咳嗽,上方去细辛、花椒加太子参6 g,以实脾固卫,祛邪外出,再服7剂。4诊,患儿偶咳,无痰,鼻涕偶有,前方去苍耳子、炙百部,巩固7剂。随访6月,病情未反复。

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储痰之器。导师认为,小儿痰湿咳嗽其本在脾,脾虚失健,酿生痰湿,痰湿中阻,脾不能升清降浊,遂产生咳嗽、呕吐等症状。痰浊上储于肺,又可影响肺的宣发肃降功能,发生肺脾同病。故导师在临证中从肺脾论治,结合辨痰色、痰质及其兼症予以苓桂术甘汤合苍耳子散加减治疗,并强调痰为阴邪,可伤及小儿阳气,痰湿得寒则凝,得温则化。治疗当以温化痰湿、宣通肺气之法,并随证加减。当痰去十之五六,要以治本为主,脾旺则痰湿自消。这也体现了导师治疗小儿疾病处处顾护脾胃、审时度势的思想。此外,在该病的治疗中强调外治法的应用,对减少患儿痛苦、缩短病程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呼吸学组慢性咳嗽协作组. 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J]. 中华儿科杂志, 2014,52(3):184-188.

[2]王彩霞, 王有鹏. 儿童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J]. 吉林中医药, 2010, 30(5):399-400.

[3]曹鸿云. 咳嗽辨治体会[J]. 吉林中医药, 2010(3):213-214.

[4]石玲玲, 宋桂华. 活血化瘀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的临床观察[J]. 中医临床研究, 2014(5):105-106.

[5]杜慧, 汪永红, 俞建,等. 时毓民教授益气活血法治疗小儿慢性咳嗽经验总结[J]. 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4(5):404-406.

[6]南彦武, 韩斐. “小儿体禀少阳”之临床探究[J]. 吉林中医药, 2014, 34(6).

[7]徐荣谦, 王洪玲, 张虹,等. “少阳为枢”是“少阳学说”理论的核心[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08, 23(5):373.

[8]余六平. 俞景茂教授用和解少阳法异病同治的经验[J]. 吉林中医药, 2011, 31(8):727

[9]崔霞, 王素梅, 吴力群,等. 刘弼臣应用"体禀少阳"学说治验举隅[J]. 北京中医杂志, 2010, 29(12):936-937.

[10]吴银根. 慢性咳嗽的中医治疗思路和经验[J]. 江苏中医药, 2008, 40(7):7-8.

[11]崔霞,齐智星,王倩,等.从瘀热论治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C].北京:中华中医药学会出版社, 2013.

[12]王沪荣. 玉屏风散加味联合孟鲁司特钠治疗小儿变应性咳嗽98例[J]. 陕西中医, 2014(7):809-810.

[13]郁晓维, 王明明. 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小儿慢性咳嗽肺脾两虚证疗效评价[J]. 中医儿科杂志, 2010, 6(1):23-27.

[14]杨文庆, 吴小华. 加味玉屏风散治疗小儿感染后咳嗽42例[J]. 福建中医药, 2010, 41(5):47.

[15]王冬先. 重用玉屏风治疗慢性咳嗽[J]. 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 2011:25.

[16]李彩霞, 舒兰. 加味泻白散治疗儿童感染后咳嗽阴虚肺热证的临床观察[J]. 中医药导报, 2015(8):69-71.

[17]秦胜娟, 吴力群. 从“痰”论治小儿上气道咳嗽综合征[J].环球中医药, 2016, 9(12):1527-1529.

[18]李竹英, 常雪岩, 高风丽. 刘建秋教授治疗咳嗽经验[J].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6, 32(6):1157-1159.

[19]宫艳华, 陈滨. 论五脏生痰与五脏痰的针灸治疗[J]. 吉林中医药, 2004, 24(11):47-48.

[20]徐艳玲. 论《金匮要略方论》痰饮的证治析“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J]. 辽宁中医杂志, 2010(11):2147-2149.

[21]邹文清. 小柴胡汤合止嗽散治疗感冒后咳嗽疗效观察[J].吉林中医药, 2011, 31(3):227-228.

猜你喜欢
少阳导师中医药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中医药在恶性肿瘤防治中的应用
童心童画
《三千年》
贯彻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促进中医药振兴发展
解读少阳病辨证论治体系※
V eraW an g
中医药立法:不是“管”而是“促”
朝医太极针法治疗少阳人失眠60例临床观察
爱情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