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课在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索

2018-02-14 13:00潘冬梅丁志刚
现代食品 2018年9期
关键词:毒理学实验课实验教学

◎ 潘冬梅,丁志刚

(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安徽 凤阳 23310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教育行业的改革创新迫在眉睫,如何改进、创新甚至变革传统教学模式,以适应当下社会是每一位在岗教育从业者需不断深入思考的问题。信息化和智能化的发展给各个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如何应用这些新出的技术、概念、实物或是手段等来服务本行业,每一位教师都可结合自身所教的科目来探索。

微课,即微型视频课程[1],是一种剥离冗长的课堂教学,浓缩知识重点,难点、要点等精华,突出以学生为本的自主学习形式,其辅助教学的效果有目共睹。

1 课程背景

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本科)是教育部于2002年批准设置的专业,安徽科技学院食品工程学院于2004年申请并成功获批,是安徽省内第一个设置该专业的高校,于2005年开始招生。经过多年的不断努力与发展,食品工程学院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于2012年获批为安徽省卓越工程师培养教育计划试点专业。食品毒理学为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重要专业核心课,共45学时,其中理论课33学时、实验课12学时。结合安徽科技学院“示范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要求,学院在食品毒理学大纲修订及执行方面做了很多努力,综合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及手段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如在第五章“毒作用机制”、第七章“化学毒物的一般毒性作用”、第十一章“毒理学安全性评价程序”,引入校外专家教授,请专业大儒来给学生解读晦涩难懂的毒机理知识。在十二章“动物类食品中的天然毒素”,将翻转课堂与案例讨论相结合,突出学生为本的教学宗旨。在第十三章引入网络助学,让学生明白课堂不能成为学习的主要时间段,课前、课后需要投入的精力更多,学习也不能仅限于课堂上的时间。

食品毒理学为评定食品安全性及确定各类添加剂安全限量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保障,其实质是从毒理学的角度,研究食品中所含的内源化学物质或可能含有的外源化学物质对食用者的毒作用机理,检验和评价食品(包括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或安全范围,从而确保人类的健康。这些都要求学生既要熟练掌握理论知识,又要具备较强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因此,仅靠在理论课上对食品毒理学知识的传授,很难满足对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势在必行。传统实验课教学模式的弊端也逐渐显现,因此本文结合微课在食品毒理学实验课中的应用进行探讨,为创新实验教学模式,提高学习效果做出一些思考。

2 微课在食品毒理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意义

目前,实验教学仍以教师为主导,为了达到更好的实验效果,教师需提前布置实验内容,让每一位学生做好预习,对实验内容有基本的了解。以实验一“实验动物的保定与灌胃”为例,由于是第一次实验,尽管有预习,但大部分学生在实验时仍然不知所措,而没有预习的学生更是浑水摸鱼,不动手操作。因此,在实验教学中引入微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1 应用微课突出文字实验内容的可视化[2-3]

课前学习是教学一直在重视和强调的,但现如今的大学生对于课前及课后的学习并不是那么重视。由于实验课时有限,内容方面彼此之间有关联性,且难度逐步上升,食品毒理学实验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以实验动物的染毒及取血为例,这个实验中涉及大、小鼠血液采集方法、血液成分分离、动物染毒方法的实践操作,其知识点分布多,且教学难点掌握不同染毒途径的染毒方法及常用实验动物的取血方法及血清分离要点也比较突出。虽然给学生发了实验指导书,但文字性的知识顺利转化为实践操作还有很大的距离,由于学生没掌握上一次实验课实验动物的抓取固定方法,实验刚开始就进程缓慢,尽管授课教师很尽心尽力地去指导,却无法覆盖每一位学生。

在此实验中应用微课教学,可将与实验相关的重难点知识,需预习、复习的知识分模块录制微课。学生根据需要,随时都可以利用移动设备观看,比如大、小鼠血液采集方法,学生课前即可通过微课视频来了解实验内容,即使是实验操作上遇到问题也可通过反复观看来模拟操作。授课教师就可解放出大部分时间来与学生沟通,引导实验扩展,且覆盖面更全面。

2.2 应用微课增强一对一互动

传统实验课教学的步骤一般为介绍实验内容、原理、目的、操作步骤→演示操作→学生操作→撰写并提交实验报告,这样的实验教学模式是最常用的,但同样也存在很多问题,比如遇到分组实验,易出现个别学生不动手操作的情况;撰写的实验报告整体类似等。且这种模式无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师生间的互动也较不和谐,教师课堂主要精力不是在辅助和引导学生,而是手把手地教,严重耗费教师的精力。应用微课,将实验进行模块化分解,保留精华内容,学生可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接受程度掌握实验进程,哪个实验重难点遇到问题,可反复观摩学习此段的微课内容直至理解并掌握,从而实验课就不再是模式化的被动接受,而是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目标。且因为有了微课的加入,师生的互动将不再局限于课堂,课前课后均可有一对一的指导,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束缚,大大提高学习效果。

2.3 应用微课帮助培养科研思维

食品毒理学对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学生是非常重要的一门专业核心课,学好并吃透本课程的内容对毕业设计、考研及将来研究生学习等都非常重要,同时还能够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激发创新思考等。其实不少本科生科研思维的创建主要途径还是在实验教学过程中,可通过实验课程观察并有意识的引导和帮助那些有潜力的学生,帮助培养良好科研思维,培养科研人才,早早建立学生的科研思维,这对学生未来的发展将十分有利。

3 微课建设需注意的事项

微课在食品毒理学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极有意义,墨守传统实验模式不再能适应现今大数据时代下学生学习的需求,探索新教学技术、教学理念等在课程中的应用将是课堂内外所需去思考并付之于实践的重要事情。知易行难,微课的设计与制作等同于课程建设,将微课实施过程中遇到的显著性问题进行归纳,与广大教师一起共勉。

3.1 微课建设,方法上需考虑多样化

结合陈子超等[4]2015年通过网站调查总结出的微课在设计、开发和应用方面的8点问题,发现虽然有些问题已有改善或是解决,比如对微课概念的认识、微课开发的目的等,但仍然还有不少问题没有得到改善,如微课建设方式,目前微课的建设主要还是沿用之前的两种途径,经费充足的课程组一般邀请专业摄影团队,对课堂进行实时拍摄,加上后期制作,一般效果较好,但花费较高;简单些的可以采用PPT录屏,不需摄影团队,任课教师可自行操作,但效果不如第一种。同时,也有将两种方式结合在一起应用的。总之,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来进行微课建设目前的资料并不丰富,从而导致很多教师在进行微课建设时忽视了新技术新方法的思考,而大多沿用之前的老方法。

3.2 结合课程,体现系统性和完整性

随着微课建设步伐的加快,教师制作微课不能再局限于用作参加各类比赛,而应确实从课程角度出发,讲究实用性,因此,教师在现今的微课建设中要考虑微课建设的完整和系统性。可结合课堂教学主要进程,将微课按类型划分进行建设,如帮助学生课前预习知识的课前预、复习微课,新课导入微课,知识点讲解微课,练习巩固微课,小结拓展微课等,而辅助实验课程的教学则可以专设微实验。

[1]常海涛,巩学勇.微课在医学高等院校基础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7(8):129-1301.

[2]牛慧芳,潘国聘,牛秉轩,等.微课结合传统教学模式在药理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索[J].中华临床医师杂志,2016(6):241.

[3]易有金,夏 菠,王蓉蓉,等.食品毒理学课程教学改革[J].教育教学论坛,2018(9):159-160.

[4]陈子超,王玉龙,蒋家傅.当前微课发展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现代教育技术,2015,10(25):68-71.

猜你喜欢
毒理学实验课实验教学
关于基础教育阶段实验教学的几点看法
密林深处——“从写生到创作”的水墨实验课
小议初中化学演示实验教学
电容器的实验教学
对初中化学实验教学的认识和体会
有趣的实验
蛹虫草对小鼠的毒理学实验研究
灾害毒理学理论研究初探
火灾毒理学若干问题的探讨
高中化学实验课改进和实践及其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