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措施

2018-02-15 06:34李洪月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养殖业粪便畜牧

李洪月

(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农业信息服务中心,海东 810799)

0 引言

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对肉制品的需求越来越大,在市场需求不断加大的形势下,畜牧养殖规模也不断增大,畜牧养殖带来较好的经济效益,但同时也带来一系列环境污染问题,如畜牧养殖中的动物粪便、废物、废水等随意排放,对自然环境造成极大危害。畜牧业发展必须要以保护环境为前提,尽量减少畜牧养殖对环境的危害,目前很多养殖户对畜牧养殖中的环境污染问题不够重视,导致环境污染加剧,为促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加强畜牧养殖中的环境保护力度。

1 畜牧养殖中环境污染问题

1.1 家禽养殖产生的粪便

畜牧养殖业发展迅速,养殖的动物类型较多,在畜牧养殖中,动物会排出大量粪便,而粪便中又含有大量有机物,如果不能及时对粪便进行处理,任由其随意排放,则会导致粪便发酵,产生有害气体,并且还会吸引蚊子、苍蝇等害虫,成为传播疾病的途径,也会影响养殖环境,不利于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环境污染对人体健康也会造成不利影响。

1.2 动物饲料带来的污染

在畜牧业发展中,饲料是畜牧养殖的关键,动物饲料中的一些成分无法被动物吸收,如植酸磷,该种物质无法被动物直接吸收,而这些物质会随动物粪便排出体外,对环境造成污染。另外,有的饲料中添加了抗生素和生物激素,养殖户为经济效益会购置这类饲料,动物食用后会造成这些激素物质的残留,对动物和人体健康造成威胁。

1.3 臭气污染

在动物饲料中,一些蛋白质会代谢为氮气,这也是环境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气体发出的气味十分强烈,具有刺激性,养殖场周边臭气长期存在,尤其一些规模较大的养殖场,臭气更加浓烈,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1]。

2 畜牧养殖环境污染产生的原因

2.1 缺乏环境保护意识

在畜牧养殖业发展中,缺乏环境保护意识是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无论是相关部门,还是普通养殖户都将重心放在畜牧养殖业的经济效益上,忽视了养殖业的生态效益,尤其是养殖户,对动物粪便的处理不规范、饲料管理不当、兽药处理不当、对环境保护的重视程度不足,在养殖场规划建设时存在一些缺陷,导致环境污染出现,各种污染物的处理不及时。

2.2 法律法规不健全

环境保护应该依靠健全的法律法规体系,目前我国的环保法规还不完善,主要针对企业生产、城市生活制定,对畜牧养殖业不适用,导致畜牧养殖业中的环境保护没有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应用。另外,在畜牧养殖业发展中,执法监管部门受限于人力、财力、物力等方面的因素限制,对畜牧养殖企业或者散户的约束不够,还没有将畜牧养殖污染管理全部纳入环境保护体系中,虽然近年制定了一些与畜牧养殖污染治理相关的文件,但多数都是部门规章制度,在法律效力和约束力上不足。

2.3 畜牧污染治理不到位

随着畜牧养殖业不断发展,养殖中的环境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必须采取相关的治理措施。目前,国家相关部门陆续出台了《动物防疫法》、《畜牧法》、《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但是缺乏完善的宣传机制和配套管理机制。因此,目前畜牧污染治理工作还不到位,尤其在一些农村地区,经济落后,养殖户的思想观念陈旧,大多数都是散户,缺乏环境保护意识,“重养殖、轻治污”的现象依旧比较严重,养殖户也没有积极主动地学习、了解各种养殖污染治理技术,污染治理基础设施的建设滞后。

2.4 畜牧养殖模式落后

随着畜牧养殖业的迅速发展,积极转变养殖方式,但由于常规的养殖理念和养殖方法已经深入人心,因此在养殖中大多数养殖户都还是采用粗放式管理,养殖户也比较分散,规模化、产业化和科学化发展水平较低,很多养殖场条件简陋,动物粪便更是随意排放,没有经过任何处理,对养殖场周围的土壤环境、水资源等造成严重污染。

3 环境保护措施与建议

3.1 加强环保意识

为提高畜牧养殖业的环境保护水平,必须从源头着手,加强养殖户、相关部门的环境保护意识,从根本上杜绝环境污染行为出现,采取有力措施保护环境。从畜牧养殖业发展角度分析,必须改变行业的发展思路,树立生态环境观念,利用科学发展观、提高畜牧兽医部门、养殖户的环保意识,尤其是在农村地区,更要加强环境保护宣传,目前很多养殖场都建设在偏远地区,农村的养殖散户比较多,因此必须定期安排相关人员到农村进行宣传讲解,提高农村养殖户对环境保护的认识,从农村发展的角度出发,讲解环境保护的重要性,从源头上减少环境污染[2]。

3.2 加强监管

监督管理是杜绝环境污染问题的有效措施,国家应该加强畜牧养殖业中的环境监管,落实环境保护工作。首先,相关部门要成立专门的环境保护监督小组,专门对养殖场进行检查,开展突击检查和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检查不合格的养殖场要进行整改,情节特别严重的可以进行取缔,在检查中要根据工作条例、法律法规等进行,确保执法工作的合理性,并且产生威慑作用,提高养殖户的责任意识,规范养殖行为,减少环境污染。其次,对于牲畜的饲料、兽药等,也要严格把关,防止不合格的饲料、兽药等流入市场,一旦发现违规销售不合法的兽药和饲料的现象,要及时处理,确保养殖生态化、安全化。

3.3 促进养殖生态化发展

彻底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以生态化养殖为导向发展现代养殖业,是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的重要途径。在绿色农业理念的引导下,畜牧业也应该坚持绿色、生态、无公害发展,构建科学合理的畜牧养殖方式,在养殖业发展中积极推广绿色饲料、绿色兽药,降低牲畜体内的各种有害物质的排放。同时,加强对科学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对于动物的粪便、排泄物等进行再利用,如沼气技术是一项新型能源技术,建立沼气池,利用动物粪便发酵产生沼气,可以用于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缓解能源危机问题。

3.4 加强排污基础设施建设

在畜牧养殖中,由于养殖场的基础设施不完善,导致粪便、废物等无法及时处理,只能随意排放。对此,可以在畜牧养殖中加强资金投入,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对各种废物、垃圾等污染物进行统一收集,采用先进的设备进行处理,达到循环再利用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减少污染;另一方面,能得到一些可再利用的物质[3]。

4 结束语

畜牧养殖业是我国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人们致富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在畜牧养殖中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因此,必须积极加强对环境污染问题的控制,提高养殖户的环境保护意识,加强环境监管,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从源头上减少污染,促进畜牧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养殖业粪便畜牧
5G助力“智慧畜牧” 湖羊有了“健康码”
养殖业如何应对饲料成本高企
荣昌:做强畜牧品牌 建好国家畜牧科技城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咽拭子与粪便排毒规律及临床表现
A new pet obsession of Silkie chicken
武汉天种畜牧有限责任公司
未来三年农村养殖业发展方向
2019年全国畜牧兽医
食用菌多糖作为添加剂在养殖业中的应用
养殖业整治需多措并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