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动物疫病防治因素及应对措施

2018-02-15 06:34蔡军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畜牧业养殖户疫病

蔡军

(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畜牧兽医局,德州 253500)

0 引言

近年,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成熟,我国畜牧业取得飞速发展,对于经济的贡献率逐年上升,2017年达到3.5%。对于畜牧产业,自然环境是影响最大的因素,其直接影响动植物疫病的发生,影响经济效益和健康发展。畜牧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重点产业之一,也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方面,而在目前畜牧业不断发展壮大的同时,多发的动物病害也成为影响畜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除对于经济方面的影响外,动物疫病也影响食品安全,成为全民健康的隐患,因此,必须加强畜牧业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国家和政府非常重视畜牧业的疾病防控,每年都会由中央财政下拨专业资金,支持疫病疫苗研发,大力宣传疫病相关知识,定期给养殖户和企业主组织专项培训,很大程度上控制了动物疫病,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坚实的保障,但在部分地区,动物疫病防治中还存在许多问题需要解决。

1 动物防疫工作现状

1.1 免疫程序不完善

畜牧业在很多地区属于支柱性产业,对于帮助地区以及地区群众“脱贫致富”,提高当地生活水平都发挥重要作用。我国畜牧业分布范围广,受各地不同地理环境影响也不同,因此有种类繁多的动物种类和品种,需要预防和控制的疫病也会更多更复杂;同时,由于各地区的差异性,防疫部门对于当地动物疫病防治的统筹工作也更加困难,只要一个区域的牲畜疫病没有进行及时预防和治疗,就很可能会造成大规模传染。目前各地主要实行春秋综合防疫措施,导致一些动物无法得到及时的免疫,不能产生好的免疫效果[1]。

1.2 对防疫工作与防治知识普及不足

我国许多地区政府以及相关部门对于动物疾病的防治工作不够重视,甚至还存在“疫病看天防”的错误理念,投入的人力、财力都有限,更应该引起重视的是对于疫病防治的知识普及宣传工作不足,直接影响动物疫病防治的效率和质量。一些地区的防疫部门,对于防治的宣传工作仅限于一些宣传手册及不定期的入村组织简单的培训,效果不理想,没有起到加强当地农民及养殖户主的疾病防治思想的作用,造成许多人对动物疫病防治认识不清,给地区防疫工作的顺利开展造成阻碍。

2 防疫问题频发原因

2.1 防疫资金缺乏,财政投入不足

政府相关政策表明,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政府部门应加大防治力度,保证工作质量和效率,但由于防疫工作量较大,相对其他部门工作需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精神上容易懈怠。因此,存在许多养殖户对防疫工作不重视,甚至还存在抵触情绪,给防疫工作人员带来很大的压力,同时动物疫病防控工作人员的工资不高,福利待遇相比其他岗位差距明显,也使人员流动性大,技术骨干人员易流失,影响防疫工作的开展。另外,疫病防治工作需要的人力、资金等成本也很高,受当地财政限制,一些地方的政府补贴少或者没有补贴,而乡镇畜牧业也很难得到大的资本投资,导致地方疫病防治资金缺乏,这些都是动物疫病防治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难题。

2.2 知识与基础设施不完善,防治监测力度小

疫病的监测工作也很关键。为实时监测疫病情况,应尽早发现疫情,及时地采取科学的应对措施,防患于未然,确保将疫情结束于萌芽期,做到“早发现,早处理”,使后续防疫工作有效进行。动物疫病的防治工作比其他工作更为复杂、难度更高,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分析,采取针对性的应对方案[2]。然而,部分地区的动物疫病防疫站由于资金不足、设备不完善,导致动物疫病监测工作难度大,难以开展,给疫病防治留下安全隐患。

在一些偏远地区,由于技术水平和经济都不发达,没有一条完备的冷链,使防治动物疫病的疫苗无法保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疫苗的效果,对疫病的防控也有很大的影响。

3 应对措施

3.1 保障疫苗质量和安全

疫苗的安全性是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只有确保疫苗的可靠性和安全性才能取得养殖户的信任和配合,疫病防治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要达到该目标,则需要疫苗开发部门充分考虑各个地区防疫工作的差异性,为每种疫病研制出特异性、针对性强的疫苗,做到每一种疫病都有一种疫苗,不同的疫病都有不同的、有效的医疗药品,确保养殖户主的利益,以此才能和养殖户形成一种良好的互动,防疫工作也能更同步、及时而有效。疫苗有效性的保证,最关键的是对不同性别的动物采取不同的防疫措施,确保雌性不流产,以保证养殖户主的经济利益。

3.2 完善疫苗包装规格

为提升防疫效果,必须按照地区的不同改进疫苗的用量和包装规格,如考虑到当前大部分农村散养户的特征,可以制定24 mL小包装的口蹄疫疫苗,而将禽流感疫苗设定为45~90 mL,不但减少了疫苗的浪费,科学合理地发挥疫苗的作用,而且减少养殖户的经济支出,更容易获得养殖户的配合,有利于防疫工作的开展,此外,在养殖户购买疫苗的同时,可以安排专业的防疫工作人员给户主进行相关知识讲解,或者可以定时组织疫苗相关知识的培训,强调疫苗的使用和剂量控制。

3.3 加强防治知识宣传,普及防疫理念

提高群众动物疫病防治的意识,尤其是偏远地区的养殖户能正确认识动物疫病防治的意义,积极配合地方政府和防疫部门的相关防疫部署和疫苗种植。这就需要地区各部门对于防疫工作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而要身体力行,切实为养殖户主考虑,保证其切身利益,只有实际效果才是最好的宣传。对于一些疑难杂症或者传染性大、突发性强的疾病,要详细为群众解惑,说明具体细节,对文化水平不高的户主可以采取口述的形式,也可以进行示范,让其真正学会预防和控制动物疫病的方法。此外,进一步加大《动物防疫法》的宣传普及工作,让养殖户都能了解实施强制性免疫动物法律法规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争取其配合[3]。

政府对于动物防疫方面也应加大资金投入,对于财政状况不良的地区可以相应的加强政策和财政扶持力度,做好当地养殖户主的保底工作,保证其经济利益。

4 结束语

我国动物的疫病防治方面还有很多工作需要进行,完善动物疫病防治体制机制,保证畜牧业健康持续发展离不开政府的支持,也离不开各地防疫部门工作人员的努力和群众的配合。做好动物疫病防治普及工作,提升疫苗及防疫科技水平,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动物疫病防治工作的重心。

猜你喜欢
畜牧业养殖户疫病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映像畜牧业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
爱眼有道系列之二十七 疫病与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