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肥牛养殖常见问题及对策

2018-02-15 06:34彭明正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肉牛养殖户疫病

彭明正

(云南省腾冲市滇滩镇畜牧兽医站,保山 679104)

0 引言

近年,人们饮食结构发生改变,对高品质牛肉的需求量不断增加,直接促进了育肥牛养殖产业的发展。但由于肉牛育肥技术要求较为严格,很多养殖户在开展该项工作时,缺乏相应的技术和科学意识,使肉牛育肥面临不少突出问题,延长育肥牛的育肥周期,阻碍肉牛市场的稳定供给。

1 常见问题

1.1 品种退化严重

育肥牛养殖中,品种退化现象十分严重,品种生产能力低,生产低效,严重影响肉牛养殖产业的健康发展。目前,肉牛育肥品种主要以本地黄牛为主,但由于在长期养殖中进行不合理的杂交,使黄牛的生产效益逐渐下降,优良品种严重匮乏。而针对本地黄牛品种改良的养殖基地稀少,有些生产基地,在品种改良中并不能严格按照良种改良标准,导致生产的杂交品种、生产品质和生产性能不能满足要求。同时,由于技术不过关、育肥技术落后,延长了育肥牛的育肥周期,使黄牛生长速度缓慢,且优质肉牛品种的生产率和屠宰率未得到有效改善[1]。

1.2 饲养方式落后

目前,育肥牛饲养方式比较落后,特别是饲料利用率较低的现象十分普遍。虽然集约化和规模化育肥牛养殖产业得到了一定发展,但以家庭为主要养殖模式的散养方式依旧占据主导地位,规模化养殖效率较低。大多数养殖户习惯放牧养殖,牛群控制不合理,不同年龄的育肥牛在相同圈舍内集中饲养,冬季在牛舍中养殖时仅向牛群投喂干草稻草,不注重补饲,育肥牛的养殖周期延长,出栏体重相对偏小,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大多数养殖户在进行育肥牛养殖时,不注重构建完善的管理体制,肉牛饲养管理存在很大随意性,管理效率较低,农户关于肉牛市场供需信息来源不顺畅,通常会以较低的价格出售肉牛,损害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1.3 饲料搭配不合理

很多农户在育肥牛养殖中缺乏必要的育肥知识,多采用粗放式管理模式进行养殖,不能形成集约化、规模化的产业集群,导致地区育肥牛养殖规模始终难以扩大。养殖户在养殖中普遍存在饲料搭配不合理、营养价值较低的问题,导致育肥牛营养水平难以保持平衡。此外,为提高养殖效益,很多养殖户注重向饲料中添加更多的添加剂、增重剂等化学制剂,对育肥牛进行催肥,提高养殖效率,甚至有些养殖户会直接在饲料中添加过量的尿素。这些做法虽然能在较短时间增加肉牛体重,但过量添加饲料添加剂、增重剂、尿素,会使肉牛体内药物残留量不断提升,降低肉牛的品质,甚至某些饲料添加剂还会威胁人类的身体健康。另外,饲养管理比较粗放,疫病防控不到位,对疫病科学防疫意识不强,且大多数养殖户重视病后的药物防治,不重视患病前的预防,不能结合该地区疫病的流行特点、流行趋势,制定科学的免疫程序。一旦发生临床症状,随意使用各类抗生素,使致病菌的耐药性不断增加,而且某些病毒性疾病使用抗生素治疗无效,会导致疾病加速传播,给养殖户造成更为严重的经济损失[2]。

2 解决对策

2.1 高度重视品种改良

地方政府部门、农业部门、畜牧部门,应该结合该地区黄牛品种退化现状,重视引进优质种公牛,提高产出率。高产肥牛具备多方父本和母本的优良遗传性状,其生产性能可以和当前市场需求完美的匹配,抗病性能较高、饲养周期较短、出栏率较高,能提高养殖户经济收入。因此,要求当地部门因地制宜进行高产肉牛品种的养殖,通过积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引进优质种公牛冻精,开展人工引种杂交改良,生产的杂交一代、杂交二代直接进行育肥处理,进而实现经济效益的增长。同时,还要在地区积极推广人工授精技术,为实现牛品种快速改良,人工授精技术有很高的应用价值。通过采集优质种公牛精液,经过处理后注入母牛子宫,提高种牛利用效率,替代传统自然交配时母牛受孕的一种传统形式。实践经验表明,人工授精技术可以显著提高母牛的繁殖效率,减少种公牛养殖数量,降低养殖成本,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育肥牛的品质,减少自然交配造成的疫病传播,有利于提高养殖户的经济效益。

2.2 科学配制饲料

动物防疫部门要引导养殖户逐渐转变养殖模式,由过去传统的放牧养殖向设施养殖转变,逐渐将牛群固定,采用更加先进的人工育肥技术,加速肉牛育肥。肉牛育肥中科学配制饲料十分关键。在饲料选取时,可以对本地市场全价饲料进行科学选择和配置,确保饲料营养价值配置全面,维生素、矿物质、蛋白质含量充分。另外,要科学饲喂育肥牛,蛋白质饲料通常控制在15%内,育肥牛进入后期育肥阶段后,可以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通常控制在10%左右。同时,发展舍饲养殖技术能进一步提高秸秆利用效率,将农作物秸秆如玉米通过微贮、青贮、氨化处理,进一步释放秸秆中的营养物质,提高秸秆适口性,在增加育肥牛粗饲料来源、降低成本支出的同时,还能提高农业副产品的利用率,避免秸秆燃烧对环境造成危害[3]。

2.3 强化管理,加强疫病防控

农业部门、畜牧部门、动物防疫部门应该加强育肥牛养殖期间的疾病监控,强化宣传力度,提高养殖户科学防控意识,同时还要进一步引导养殖户科学投入添加品,避免长时间向饲料中添加多种添加剂、增重剂,引导养殖户采用科学的技术手段,增加育肥牛体重,避免影响肉牛品质。同时,还要注重养殖户春秋两季的防控,在疫病流行高峰期,做好牛舍清洁消毒工作,为养殖户制定严格的疫苗免疫制度,定期注射疫苗,提高免疫质量,并建立育肥牛免疫档案。为控制肉牛疫病发生,应该强化管理,积极开展防疫,疫病发生后,禁止随意大剂量、多种类使用抗生素,明确病原类型后,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

2.4 重视技术培训

针对养殖户专业养殖技术落后、育肥效果较差的问题,应该以提高育肥牛养殖技术、提高农户收入、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为目标,积极开展养殖技术培训教育。基层的农业部门和畜牧部门应该采取定期和不定期方式,组织广大养殖户进行育肥牛养殖技术培训,针对育肥牛养殖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常见问题,开展深入的交流讨论,引导饲养户结合育肥牛不同时期的生理特点,科学搭配饲料,确保营养价值全面,并做好育肥牛疫病防控工作,贯彻以预防为主,防治相结合的理念,确保每一位养殖户都能掌握先进的养殖技术和扎实的专业知识。技术部门还应该深入基层一线,为广大养殖户提供应有的技术帮扶,以便及时解决养殖户在养殖期间面临的技术问题。

3 结束语

育肥牛养殖中,存在很多常见问题,如品种退化严重、饲养方式落后,饲料搭配不合理等,严重影响育肥牛养殖业的快速发展,要采取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强化饲养管理,加强疫病防控,保证育肥牛养殖产业的稳定发展。

猜你喜欢
肉牛养殖户疫病
冬季肉牛咋喂精料
旗开得胜!5亩养出过万斤金刚虾,虾中60元抓虾!养殖户:有信心养
冬春如何提高肉牛采食量
梨火疫病的识别与防控
肉牛口炎咋防治
中医名医 征战疫病
牛年开盘鱼价创新高,养殖户如何避免“有鱼价没鱼卖”的尴尬?
供应趋紧,养殖户提价意向明显
平凡人物·平凡故事:年底了,养殖户喜迎丰收
疫病流行期间应该怎么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