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病诊断与治疗

2018-02-15 06:34谭春青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猪圈白痢猪舍

谭春青

(四川省遂宁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遂宁 629000)

0 引言

我国的养猪行业发展迅速,但是在猪养殖中,仔猪腹泻病的频发对养猪业的发展造成较大影响。造成仔猪腹泻病的因素有很多,如果可以提前采取有效的防治工作,可以尽量避免出现仔猪腹泻病。但是近年也会发生2种或3种病毒混合感染的现象,夏季的发病率也会增高,且死亡率较高,导致诊断工作出现较大困难。

1 诊断

1.1 临床症状

对仔猪腹泻的物颜色和性状进行鉴别及观察,如果仔猪出现白痢,仔猪的排泄物会呈现灰黄色或乳白色,甚至有时会表现出浅黄色糊状。如果出现黑痢,仔猪会产生黏液性的血样下痢,并呈现出褐色水状。如果粪便呈现棕色或粉红色,并且其中含有灰色的坏死性碎片,即出现了红痢。如果是由于病毒引发的轮状病毒病、流行性腹泻或传染性胃肠炎,仔猪排泄物普遍呈现黄绿色或黄色的水状物质。另外,还需要认真对仔猪体温的变化进行观察和测量,在全部仔猪腹泻疾病中,仔猪副伤寒和肠型猪瘟会发生仔猪体温上升的情况,但在其他种类的仔猪腹泻疾病中,不会出现较为显著的体温变化[1]。

1.2 血清学

普通条件的养殖户很难运用血清学进行仔猪腹泻疾病的诊断,血清学诊断大多是在拥有科研能力的企业或学校中进行。通常是对血清中的抗原、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进而对最终的致病原进行分析。检测的方式主要有荧光抗体法、中和试验、补体结合试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等。

1.3 流行病调查

引发仔猪腹泻的致病菌主要是魏氏梭菌和大肠杆菌两种,并且这两类仔猪腹泻病的出现和流行与季节没有较大关系。但是初产母猪产的仔猪更容易出现仔猪黄痢,并且发病后死亡率极高,这是大部分养殖户经常碰到的难题;10~20日龄的仔猪,较容易出现仔猪白痢,仔猪白痢由致病性大肠杆菌造成,发病率较高,但是死亡率相对较低,并且季节性影响不显著。仔猪白痢受养猪户养殖管理因素的影响较大,如仔猪生活在温度不稳定的环境下,喂养的饲料较单一,或猪舍环境较潮湿。而仔猪断奶前后出现的腹泻病大多是因为仔猪副伤寒病毒导致,其发病率及死亡率很高。因为病毒引发的仔猪腹泻疾病大多没有日龄区别,但会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性特点,如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和传染性胃肠炎等,大多出现在春季或冬季,普遍在当年10月到次年3月之间,夏季的发病率较低[2]。

2 防治措施

2.1 控制养殖环境

环境方面的影响因素是导致仔猪腹泻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因为刚出生的仔猪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较弱,需要尽量防止或减少仔猪在进行分群、换料或断奶时出现过多的应激因素。尤其是出生3~5 d的仔猪,如果生活环境比较潮湿或猪栏不卫生,很容易导致仔猪出现红痢或黄痢的现象。因此,养殖户需要对养殖环境进行良好的控制,保持恒温,避免潮湿[3]。出生1~15 d的仔猪最适合的温度为28~30 ℃,湿度为70%。严禁仔猪卧于冰凉的地面上,需要在猪舍地板铺设柔软的垫料。同时,严禁猪圈中有风贯穿猪舍,特别是秋冬及初夏会大幅度降温的季节,需要保障猪圈的温差浮动小,日龄较小的仔猪猪圈内昼夜间的温差不能大于1 ℃,否则仔猪极易出现腹泻病。另外,要定量定时进行饲喂,严禁出现喂食冰冻饲料或变质饲料的情况,还要按时清理猪舍,并进行消毒工作,减少猪舍中的细菌和病毒,保持猪舍处于干燥、清洁、无菌的环境中,有效降低腹泻病的发病率。

2.2 重视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

第一,重视妊娠母猪产前的饲养管理,主要给妊娠母猪接种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的疫苗。第二,尽量提供全价的日粮,保障母猪孕期的营养摄入,避免维生素E、维生素C、维生素D、矿物质等微量元素过于缺乏,保证仔猪的正常发育。同时,要保证出生1~3 d的仔猪获得足够的母乳,这样有利于仔猪获得母源抗体保护,减少腹泻病的出现。第三,母猪在哺乳期时,不能随意更换饲料,不能使用高能量饲料,严禁喂食变质或过期的饲料。第四,夏季要重视猪圈降温,冬季重视猪圈保暖,不断加强母猪的体质。第五,及时清扫猪圈中的粪便,保障猪舍的清洁、干燥。

2.3 实施有效的保健预防

通过母猪的母乳给没有开食的仔猪投喂保健散,可以选用黄芪多糖散、白头翁散、母子康散等。对仔猪进行群体防治时,可以选用苍术香连散,撒在仔猪睡觉位置的四周和仔猪身上,并密封猪舍30 min,对减轻仔猪的轻微腹泻有一定的成效。如果开食后进行仔猪的腹泻防治,可以运用黄芪多糖散、木炭末混合加入日粮中喂食仔猪,具有很好的效果。母猪的妊娠期,可以在母猪的日粮中添加适量低分子脂肪酸,能有效提升母猪初乳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免疫球蛋白和总蛋白质的含量,进而有效加强仔猪的抵抗能力,尤其是对肠道疾病的抵抗能力,降低断奶前仔猪肠道疾病的发生率,避免腹泻病的出现。

2.4 预防接种

生产前20 d左右,对怀孕母猪进行疫苗注射,并且在仔猪出生12 h后,对仔猪投喂多价幼畜腹泻停[4]。还要结合本地的实际流行病感染状况,选用并注射轮状病毒病、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魏氏梭菌病等疾病的预防疫苗,真正落实防疫工作,减少腹泻疾病的发病率,保障仔猪的健康。

3 实施药物预防

当仔猪出现转群、断奶等应激情况时,除需要在仔猪的饲料里加入抗菌药物外,还需要添加较多类型的微量元素、维生素。同时粘杆菌素、庆大霉素、新霉素、氟苯尼考、头孢噻肪钠等药物,对预防及治疗仔猪腹泻病也有显著地成效。母猪生产时,养猪场需要对运用的药物进行药效地筛选和检测,可以有选择性的向母猪进行药物投喂,同时可以有效控制仔猪腹泻的各种病原[5]。药物的投喂不仅针对母猪,种公猪也同样需要,母猪产前产后各需要投喂1周,种公猪则需要每月投喂1周。目前还没有特异的方法治疗病毒性的仔猪腹泻病,但可选择使用磺胺类药物、抗菌素或抗病毒药物等。此外,要不断增强仔猪的饲养管理水平,有效控制腹泻病发生,减小仔猪的死亡率。

4 结束语

刚出生的仔猪其抗病能力较差,很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可以通过仔猪出现的临床症状、血清学特点以及流行病调查进行腹泻病的诊断。同时,要对养殖环境进行控制,重视对妊娠母猪的饲养管理,并实施有效的保健预防措施。

猜你喜欢
猪圈白痢猪舍
一株鸡白痢沙门菌噬菌体的发酵及后处理工艺研究
仔猪白痢的诊断与防治策略
母猪怀孕后如何控制猪舍环境
冬季猪舍有啥讲究
探究禽病清散治疗鸡白痢效果
劫持“小不点”
一头好猪
阳光猪舍与普通猪舍育肥对比试验分析
新型帐篷式猪舍的使用
仔猪黄白痢发病原因与综合防制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