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梭菌性疾病诊治

2018-02-15 06:34梁益成
畜牧兽医科学 2018年13期
关键词:性疾病致病菌试管

梁益成

(重庆市合川区狮滩镇畜牧兽医站,重庆 401566)

0 引言

羊梭菌性疾病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传染性疫病。羊梭菌性疾病的病原菌为魏氏梭菌,该种致病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土壤中,属于一种条件致病菌,当羊群身体抵抗能力较强时,该种致病菌进入机体后,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能力,当羊群受到外界多种因素影响,身体抵抗能力下降后,该种致病菌会表现出致病能力。

1 发病情况

合川区某养殖场饲养120只羊,该养殖户采用放牧养殖模式。2016年3月,有10只羔羊突然发病死亡,表现为没有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天然孔流血,其中有1只出现尿血症状,急性发病4~24 h后死亡,慢性病例2~3 d后死亡。出现各种临床症状后,兽医立即采取隔离措施,对羊群进行隔离,将病情及时上报当地兽医单位。兽医单位接到求助后,高度重视,委派专业兽医到养殖场进行整治。到达养殖场后发现病虫传播速度较快,羊在患病这段时间内,由于治疗不及时而死亡。该养殖场卫生条件较差,调取养殖档案,发现未对羊群进行科学的疫苗免疫接种。兽医采集该养殖场病死羊的病料组织,通过严格的实验室诊断,明确病原后立即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防控。

2 临床症状

羊群发病十分突然,通常没有任何临床症状突发性死亡,或者在出现临床症状4 h内死亡。有典型临床症状的患病羊在临死前主要表现为心跳急速,呼吸极度困难,全身肌肉震颤,行走不稳定,倒地全身肌肉抽搐,角弓反张,口腔黏膜和鼻腔黏膜苍白无光泽,从鼻腔中分泌出泡沫状鼻液,随后出现腹泻症状,排出黑色的粥样稀便,在粪便中夹杂大量血液和肠粘膜。患病羊在临死前,耳尖和四肢末端发凉,倒地不起,发出悲鸣声,通常在较短时间内死亡。

3 病变剖检

将病死羊解剖后,发现所有病死羊肝脏肿大充血,在肝脏表面出现坏死病灶,打开胸腔和腹腔后,发现胸腔和腹腔内部存在大量积液,积液颜色呈现粉红色。病死羊肺脏充血出血,心包积液严重。病死羊全身淋巴结高度充血水肿,将肿大淋巴结切开后,淋巴结切面会留出紫黑色或紫褐色的液体,淋巴结切面外观呈现紫黑色。死亡的羊在这段时间内会出现腐烂现象。胆囊肿为原来的1~2倍,小肠高度充血水肿,肠黏膜脱落,小肠出血,整个肠壁变薄,外观呈现深红色或血红色,同时在肠壁上还能看到溃疡病灶,肾脏表面高度充血水肿,质地变软,稍微用力按压,软烂如泥。

4 实验室诊断

常规方法采集上述病死羊病料组织,选择革兰氏染色剂进行涂片染色镜检,发现呈现革兰氏阳性染色的大杆菌短而粗,两端钝圆,有荚膜,单个或成对存在。将采集到的病料常规方法接种到鲜血琼脂培养基,恒温保温箱内,培养24 h,温度维持在37 ℃左右,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出圆形、中间隆起灰白色、不透明的菌落,菌落周围存在典型溶血环。采集病死羊肠道内容物,用生理盐水稀释后离心处理,15 min后静置取上层清液,装入4只试管内,每支试管0.5 mL,分别向试管中加入魏氏梭菌B型、C型、D型抗毒血清,第4支试管中加入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恒温保温箱内37 ℃培养24 h,取4支试管混合液注射到小白鼠体内,发现接种了C型抗毒血清的小白鼠,在注射10 min内死亡,其他小白鼠成活。根据B型抗毒血清能中和B型、C型、D型毒素,C型能中和B型、C型毒素,D型抗毒血清只能中和D型毒素,最终明确病料中存在D型魏氏梭菌。由此确诊为由D型魏氏梭菌感染引起的肠毒血症[1]。

5 鉴别诊断

在临床诊断中,还需要做好羊肠毒血症与羊快疫、羊猝疽的鉴别诊断工作。

5.1 羊快疫

5.1.1 流行病学

羊快疫通常造成羊出现大面积死亡的现象,其中对6—18月龄的羔羊危害最为严重。致病菌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山羊感染该种疾病的发病率较低,发病案例也较少。由于羊快疫致病菌多为芽孢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和土壤中,同时在羊群的消化道内也广泛存在,属于常在菌群,该种致病菌不会表现出明显的致病能力。进入冬春季节后,由于外界应激因素较多,气温突变,羊群机体抵抗能力下降,真胃黏膜出现损伤和坏死,致病菌会通过损伤的伤口进入血液中,通过血液循环在机体内传播繁殖,产生大量毒素,不断刺激中枢神经,引起羊出现休克和死亡。

5.1.2 症状和病变

羊快疫死亡率较高,通常该种疾病发病时间较短,发病过程快,出现临床症状后,很短时间内出现死亡。发病后,患病羊离群独居,卧地不起,身体虚弱,运动失调,腹部极度膨胀并出现腹痛症状,随着病情进一步发展,极度衰竭昏迷,最终死亡。解剖病死羊可以发现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真胃,病死羊真胃内部出现出血性炎症病变,真胃黏膜表面出现块状出血斑点,表面坏死,将黏膜揭开后,粘膜下部组织水肿。打开胸腔和腹腔后,发现胸腔腹腔内部存在大量积液,在空气中静置一段时间后容易凝固,心内膜存在大量点状出血点,病死羊肠道和肝脏浆膜下也会出现出血病变[2]。

5.2 羊猝狙

5.2.1 流行病学

羊猝疽是危害羊群的主要疾病之一,该病流行具有一定的季节性,通常发生在冬春季节,流行原因与羊快疫流行原因相似,呈现地方性流行。

5.2.2 症状与病变

羊猝狙发病过程短,最急性的患病羊表现为无任何临床症状,突然倒地死亡。典型临床症状的患病羊,发病后表现为跟不上放牧节奏,卧地不起,全身脏器衰竭,肌肉痉挛,在数小时内死亡。病死羊解剖后,病变部位主要集中在消化道和循环系统。病死羊的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高度充血水肿,肠粘膜糜烂。部分肠段还会出现各种溃疡性病变,打开胸腔和腹腔后,发现内部存在大量积液,心包积液严重,积液在空气中暴露一段时间后,形成纤维素性蛋白凝集。

6 防治

发病初期,及时隔离病羊。①如果病程比较长,对其进行对症治疗。发病时,用强心剂、抗生素等药物,青霉素80~160万单位,1~2次/d,SMZ 5~6 g/次,连续用3~4次,10%安纳咖加5%葡萄糖1 000 mL静脉注射。②病况严重时,对羊群进行转移,以对羊群发病情况进行有效控制。将健康羊只转移到高燥地区,严格控制饲养过程,避免羊群出现受寒、感冒的情况,明确规定放牧时间,切忌清晨出牧过早,避免出现采食冰冻、霉烂饲料的情况。③用菌苗对羊群进行接种。羊梭菌性疾病在春季和秋季比较高发,需要采用羊快疫、猝狙、肠毒血症三联菌苗,对羊群进行接种,以有效预防该病。④10%石灰乳5~10 mL口服,连用1~2次[3]。

7 结束语

羊梭菌性疾病是一种致死率很高的传染性疾病,要在日常养殖中积极预防该病的发生。当羊患病时,需及时隔离病羊,并使用强心剂、抗生素等药物进行治疗。

猜你喜欢
性疾病致病菌试管
防跌倒,警惕认知障碍性疾病
对虾常见环境性疾病的防治
无土栽培在试管苗移栽中的应用探讨
SSEL结合多重PCR同时快速检测生菜中4种食源性致病菌
试管难题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龈下菌斑中牙周致病菌检测
盆腔炎性疾病病原菌的分布特征与治疗探讨
异型试管在微型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食品中致病菌限量》(GB29921—2013)解析
PARthanatos在神经损伤性疾病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