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的课堂呼唤心灵的回归

2018-02-16 10:00陈新芬
文理导航 2018年35期
关键词:开放课堂教学理念数学教学

陈新芬

【摘 要】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精心设计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情景,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改变课堂教学方式,从而提升教学效率。

【关键词】数学教学;教学理念;开放课堂

当今,新课程的实施与新“课标”的落实,最迫切最重要的是教学方式的转变。新的教学方式更注重学生个性化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要有一定的教育机智,巧妙自然的即兴发挥,能够调节师生关系,活跃课堂气氛。如何转变教学方式?教学方式应服务于学习方式。又怎样落实于课堂教学,本文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谈一些体会和想法。

一、让课堂教学变“静”为“动”

1.容忍“出错”: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方法的过程中难免会有些认识上的偏差。针对学生言行的不当或错误,我们不必“大惊小怪”,不应挫伤他们心中最敏感的角落——自尊心,更应“见怪不怪”,积极寻找,分析成因。给学生一个暴露错误的机会,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给予肯定评价,以促进学生发展,便于争取明天的成功。

2.允许“插嘴”:有些学生在课堂上会情不自禁地插话,教师此时的态度表现为暗示、嘲讽,甚至训斥。殊不知这正是学生绚丽思维火花的迸发,智慧、灵感的涌动。此时,我们应适当对他们的学习状态予以肯定,客观性评价,使他们在宽松的氛围中高效的学习。现代课堂的学生观,就是要关心个性,弘扬学生“插话”,不仅表现在主动参与的学习,参加讨论交流等,更重要是表现学习过程的策动者与参与者,与教师共创课堂的轨迹,共建真正意义的“学习共同体”。

3.珍惜“冲突”:在一个新的环境学习中,学生头脑已具有了某种认知结构。他总是试图在这种原有的认知心理上爆发认知冲突。心理学认为,这种认知冲突迫使学生产生解决这一冲突的需求,从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引导探索方向。从科学课程发展意义而言,能提高學生的参与度,体现创造性的教育价值,使教学过程感性化,充满生命力。我们专心倾听每一个学生的发言,寻找学生发言中的闪光点,抓住时机言语诱导让“冲突”走向和谐,使他们在各自的基础上得到长足的发展。

在老师的心目中,每一位学生的发言都是他智慧的火花,都有其可贵的一面。对学生的创见要充分鼓励;对学生的异见要尊重理解;对学生的误见要宽容引导。尊重每一位学生的发言,建立平等、民主、安全、愉悦的课堂。此外,更重要的是在教师与学生交流时,要置学生与平等的地位,避免居高临下的发问甚至责问,消除学生在交流中的畏惧紧张心理,让学生愿意同你倾心交谈,这样才能使学生主动言说,才能对话,才能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

二、让课堂教学变“灌”为“探”

《数学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转变角色,由权威的讲授者变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学生不再是知识的接受者,而是数学知识的构建者。尽量给学生多一点思考时间,多一些活动的空间,多一些尝试成功的喜悦,使课堂教学真正成为学生自主活动和探索的天地。因此,在课堂上,应把问题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索研究。

教学乘法分配律的内容,我们设计“问题—探究—应用—新问题—再探究”的开放式教学过程引导学生开展自主学习,获取积极的体验。

问题1:有谁来叙述小学里已学过的分配律(学生答)。当我们引进了负数后,分配律是否成立呢?(悬念)

探究1:任意选取三个有理数(至少有一个是负数)分别填入下列□、○和◇内,并比较两个运算结果:□×(○+◇)和□×○+□×◇(同样方法做2次)

观察:观察算式,有什么相同的地方?什么变?什么不变?

概括1:你能用一句话把发现的规律概括出来吗?(小组交流)这个规律取名叫什么?

问题2:一个数与三个数、四个数……的和相乘时,把这个数分别与这三个数、四个数……相乘,再把积相加,结果如何?

探究2:比较下列运算结果,你有什么新的发现?(同桌交流)

概括2:你能用一句话把发现的规律概括出来吗?谁能给这个规律取个名字?

应用:下列解题过程,你能猜出应用什么运算律吗?为什么?(小组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从原来的知识库中提取有效的信息,竟学生思考、操练、观察、交流、概括等一系列数学活动,从中体验数学规律的产生,感受探究成功的喜悦。

三、让课堂教学变“抽象”为“形象”

思维以概念为基础,概念明确是诱发直觉思维的前提条件。数学是一门概念性、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概念与概念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直觉思维又要求学生善于灵活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因此,教师在教学时就要善于引导学生掌握概念之间的内在联系,使概念教学变“抽象”为“形象”,使他们形成知识的体系。

在有理数这部分教学时,为了使年龄较小的初一学生顺利接受并在大脑中建立有理数的概念,必须把抽象的数学概念具体化,除了从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例子入手,运用数型结合的观点在数轴上表示,用实例指出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帮助学生理解“相反意义的量”之外,还应该在“0”上下些功夫。根据本人的教学经验,学生易把0认为就是表示“没有”,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归谬法”帮助学生认识0。

师:0表示什么?

生:0表示没有。

师:收听过天气预报吗?

生:听过。

师:如果说今天最高温度是0℃,那么也表示没有温度吗?

生:……

师:显然,“0”可以表示没有的意思,但“0”还可以表示更多的意义:在十进制中,表示某个数位上的数缺位,例如306表示十位上一个单位都没有,即十位上缺位。“0”可以表示一个确定的量。例如,0℃不是表示没有温度,而是像2℃一样,有着一个确定的温度。又如,在海拔高度上,某地的高度是0米不是表示没有高度,而是表示与海平面一样的高度。这样的解释,学生自然印象深刻。这样有利于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去,使自己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课堂教学变关注“结论”为“过程”

古话说:“纸上得来总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心中悟出始知深”,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不仅要关注结果,更关注教与学的过程,强化体验。例如在教学“勾股定理”时,首先要求学生通过测量直角三角尺三边的长度,从而猜想三边长度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感官上了解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接着利用正方形瓷砖拼成的地面,得出面积之间的关系,从而得出直角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学生在探究“勾股定理”的过程中,不但学会了“勾股定理”这一数学知识,同时产生了积极的情感体验,对学习数学的态度也发生了积极的变化。如果没有过程的体验,知识与能力将停留于记忆性层面,学生很难有对方法的感知,更难有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领悟。

这些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取决于教学观念的转变。因为有了这一转变,学生的学习不再枯燥乏味,而我也做到了寓教于乐,将教学过程设计成一个探索过程,而不是一个知识传递的过程,当学生们在攀登了一个个台阶后,才发现自己的收获不仅仅局限于知识的结果,更丰富的还在于追求结果的过程之中。总之,在新课程教学的理念下,我们应该积极投身于改革的浪潮中,不断学习新的教育理论,更新教育观念,努力开创数学课堂教学的新局面。

参考文献

[1]刁炳杰.中学数学教学中关于思维的几个问题[J].学周刊.2013(28)

[2]邓锦松.课堂有效教学的方法与策略[J].科技创新导报.2017(07)

[3]刁炳杰.中学数学教学中关于思维的几个问题[J].学周刊.2013(28)

猜你喜欢
开放课堂教学理念数学教学
让数学课堂成为开放的课堂
建构开放课堂提高学生美术素养研究
培养和提高小学生数学语言能力的探索
新课标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小学数学教学良好课堂气氛的创建初探
对数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认识
高中数学教学中的“情景—问题”教学模式研究
基于学生主动学习意识培养的数学教学方法研究
注重交流提升数学学习广度和深度探讨
职业能力视角下的高职语文教学策略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