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层走班——提高课堂师生自我效能感

2018-02-16 10:00周爱萍
文理导航 2018年35期
关键词:分层走班自我效能感因材施教

周爱萍

【摘 要】《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是师生积极参与、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的交往互动,是实施新课程理念的基础,只有真正有效互动,才能促进教学相长,才能促进课堂有效教学目标的实现。分层走班,能让数学教师丰富自身的教学经验和教学资源,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因材施教,提升教学效率,提升师生自我效能感。

【关键词】分层走班;因材施教;自我效能感

初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由于学习习惯和家庭文化氛围不同,初中生对数学和英语的兴趣和爱好及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义务教育阶段初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在初二、三数学、英语学习中,两极分化的问题更为突出。在这样的情况下,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如果在数学、英语教学中仍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学,势必造成“尖子生吃不饱,中等生吃夹生饭,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分层走班教学”势在必然,既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又能有效地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一、学生分层走班、提升学生自我效能感

分层走班,在分班过程中,要充分尊重学生和家长的意愿,听取学生和家长的意见,在自愿的基础上适当调整,保持原班级(后指的行政班)和任课教师不变,只在上数学、英语课时,实施一个楼层四个班之间的A、B、C分层教学。这种小范围的分层,基本不改变学生的行政班级和任课教师,易被学生、家长和老师接受,可以照顾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平时教学中,对于C班重基础的同时注重锻炼他们的拓展能力和创新能力,增加开放题、创新题和竞赛题,满足尖子生的需要。对于B班注重基础,加强理解,注重提升他们的理解能力和探究精神,让他们感觉到在学好基础知识的同时,有能力解决难题(适中);对于A班以基本的基础知识为主,反复巩固基本题,让他们从中获得成功的喜悦和成就感。分层走班,真正正视学生的差异,促进个体学生发展和全班同学的发展。在这样的氛围下,C班小李、小陈、小金等五名同学初二就学完了初中课程,初二暑假参加奥赛培训和高中课程的学习,并获得了一定的成绩,在每次考试或竞赛中收获满满。B班的小L、小M、小Z等二十多名同学原来数学成绩总在六十到七十之间摇摆,很难有所进步,家长和孩子们的焦虑让人看到心疼。分层不到一年,目前在每次练习测试中大部分同学的成绩都达到了八十五分以上,偶尔竟然有满分。A班小Z、小T、小S等,分数由原来的个位数转化为绿灯,原来课上睡觉课后搞闹的“野孩子”,在A班他们争着表现:上黑板、朗读,抢值日,数学课前把讲台收拾得像镜子一样,并把教具摆放得整整齐齐。他们找到了学习的自信。不同层次的孩子在不同的环境中,自身效能感都得到了提升。

二、分层走班,提升教师自我效能感

1.分层备课,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要求

因为实施走班式的分层教学,同一学科教师每天上课要面对的是不同程度的两个班级,虽然是同一节教学内容,在具体教学实施中,教法和难度必然不同,教师的教学已经不再是以往两个行政班之间的克隆,必然加大了教师备课和上课的跨度和难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工作量更大。我们备课组老师在充分了解教材和各层学生共性特点及个性差异的基础上,根据教材和课程标准的要求、学生知识点掌握的程度以及个性特征,对各层次的学生制订不同的教学目标和要求,设计不同的技能训练,实施因材施教。

2.为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要求

针对C班的教学,不但识记、理解、应用三个维度都要达到,还要注重拓展和延伸,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学法的指导;在课堂教学中容量加大,梯度设置明显,对于学生自学就可以明白的内容,教师就放手让他们自学,教师增加教材生活实际综合应用部分内容,增加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和创新的内容,教师侧重激发、挖掘学生潜力,让更多的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并按3∶3∶4的比例布置基础性、提高性、综合创新作业。对于B班学生注重識记、理解、应用,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简单的实际问题,按15∶4∶1比例布置基础性、提高性、简单应用性作业。对A班的孩子,在三个维度中,把识记和理解贯穿到教学全过程,达到简单应用,一般不要求综合应用;在课堂教学中降低梯度,放慢速度、增加师生互动,重点的内容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反复巩固,课上当堂解决;按9∶1的比例布置基础性、适当提高性作业,不布置综合性作业,对A班学生作业,教师侧重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表扬,让学生有成功的体验,以此树立学生学习的信心。

为了能让不同层次水平的学生的学习能力可以得到发展和提高,教师在备课、上课、布置作业等方面将教案更加优化、更具有针对性,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教师也在学习理论、查阅资料、制作不同的课件等过程中,自身效能感同样得到提升。

三、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

分层走班教学是一种面向全体,因材施教的分层教学模式,核心是面向全体学生,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学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以逐步缩小差距,达到班级整体优化,完全符合新课程改革的基本理念,有利于促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在各层次的学生中找到自己的竞争对手和活动伙伴,不再感到拘泥,特别是“学困生”在“优等生”面前抬不起头来。如:A班的学生,在学校组织的期中期末考试中进步明显,在行政班,老师给他们颁发进步奖时,那种开心那种自信比第一名的学生还要开心……

四、丰富课余生活、使更多的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在分层走班背景下,师生之间的交流除了更多地集中在课堂,还要争取与学生“打成一片”。特别针对A班的学生,对他们对进行情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和励志教育。常组织师生观看这些方面的纪录片和励志视频短篇等,如:《励志死亡爬行》视频中,布洛克背上同伴从足球场的一端爬行到另一端,在他想放弃的过程中,他的教练喊了13次“对的”(就是这样),“加油”……喊了15次,“别放弃”喊了23次,“不要停”,喊了33次,48次“继续、继续……”看哭了一大片孩子,让他们真正意识到:世界上最容易的事是坚持,最难的事也是坚持。通过《小鸭子爬楼梯》懂得了摔倒了不可怕,只要不放弃就能成功……师生一起谈理想、谈遇到困难正确面对不再回避。常常举行各类比赛乒乓球比赛、篮球比赛、羽毛球赛及各种娱乐活动,为具有不同特长的学生提供展现自我的平台;开展大型活动,鼓励行政班和分层班的学生合作与互动,并在合作的过程中,互相取长补短。

分层走班,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以发展提高。它有助于他们自己去打开知识的大门,去开发知识的宝藏,去享受获得知识的乐趣、获得成功的喜悦,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能极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的内在潜能。分层走班需要我们教师精心设计、巧于实施,在教学过程中面对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争取让A班学生进步,让B班的学生突破自我,让C班的学生锦上添花!

猜你喜欢
分层走班自我效能感因材施教
明确“因材施教” 促进个体发展
从《论语》看因材施教
高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建议
探究自我效能感理论下的高职英语自主学习策略
自我效能感对高校大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影响
高校教师归因方式、自我效能感与工作绩效的关系研究
浅谈分层走班对英语教师的新要求
太平路中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探索
高中必修课分层走班制背景下物理教学模式探索
因材施教的实施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