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校园贷调查分析及治理策略研究

2018-02-16 10:00高维敏王园园
文理导航 2018年35期
关键词:治理策略校园贷调查分析

高维敏 王园园

【摘 要】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并借助SPSS统计软件介绍校园贷使用情况、校园贷平台优劣对比以及校园贷政策演进过程,分析大学生校园贷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探索大学生校园贷治理策略与对策建议,以期用为解决校园贷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校园贷;调查分析;治理策略

作为一种金融创新,校园贷在解决大学生正常用款需求、培养大学生的信用意识的同时,一些中小型民间借贷公司因其利率不透明、风控不严,导致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不良社会现象甚至恶性事件发生,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为此,如何治理校园贷成为教育部门、金融监管部门、公安部门、舆论媒体、家长社会、专家学者等关注和研究的焦点。

一、校园贷现状调查分析

(一)大学生对校园贷态度调查分析

被调查的大学生普遍认为校园贷的存在有其合理性,可以满足一部分同学的正常贷款需求,但由于政策监管不到位,使其对大学生产生严重负面影响:将超前消费转化为过度消费和造成学生安全隐患。最应该对校园贷恶性事件负责的主体依次为学生自身、政策漏洞、校园贷平台、家庭教育、学校管理。在社会联动共治中,各主要主体的特点及其優势如下:

(二)校园贷发展过程政策分析

2016年以来,相关职能部门联合出台了很多措施来治理校园贷问题。2017年6月28日,银监会、教育部和人社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校园贷规范管理工作的通知》,明确规定从事校园贷业务的网贷机构一律暂停新发校园网贷业务标的,并根据自身存量业务情况,制定明确的退出整改计划。2017年9月6日,教育部指出任何网络贷款机构都不允许向在校大学生发放贷款。为了满足学生金融消费的需要,鼓励正规的商业银行开办针对大学生的小额信用贷款。

这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只是第一步,想要斩断校园贷的黑手,必须要有强有力的贯彻执行,上级部门也要进行监督考核。对一些情况复杂、涉及面广的校园贷平台,还需要公安机关的调查介入才行,否则就会出现执行不到位甚至不执行的情况。

(三)校园贷现状分析

在之前政策的监管之下,大部分校园贷平台名义上已经彻底转型。不过还是有一些平台转成分期购物继续引诱大学生变相贷款,还有一些则推出“助学贷”“美容贷”等擦边球。这些平台一般有以下两种情况:一是大平台转型不彻底,不愿意放弃校园贷这个高频消费市场;二是一些专以校园贷为生的小型公司,转型就意味着公司的灭亡,于是背地里仍然继续做校园贷业务。除了这两类公司外,其实还有很大一部分从事校园贷业务的中介,而恰恰就是这一部分中介导致校园贷市场乱象丛生。相对于专门从事校园贷业务的平台来说,中介的形式明显更灵活,只靠一个简单的app就可以将大学生快速大量引流,有时候甚至通过微信、QQ等简单的社交媒体就能达到快速引流的效果。

校园贷之所以禁而不绝,首要的原因是有市场需求。因为学生有贷款需求,这中间既有个别学生确实因暂时捉襟见肘而不得已申请贷款,也有一些为图新鲜和超前挥霍甚至是为满足不当利益需求的恶性无序借贷。正规金融部门可以在法律法规许可范围内,针对在校生开展小额贷款服务,用及时、便捷、正规、合法的金融服务,弥补校园需求市场空缺。这是源头预防不良校园网贷的科学应对之策。

对于银行进入校园贷市场,业界看法不一。有业内人士指出,当年银行业也曾以信用卡的形式进军校园,但最终由于部分学生负债过重出现恶性事件,而被银监会叫停。中行、建行等银行进入校园金融领域有天然的资金和品牌优势,更多的正规金融机构进入校园后,大家一起对用户进行市场教育、信用安全教育,才能把不良网贷、非法高利贷彻底赶出校园。这只是终结校园贷乱象的第一步。

二、校园贷存在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大学生校园贷存在的主要问题

1.国家前期政策不完善

前期政策的不完善使不法校园贷活动猖獗,已形成长期且独特的一种“赚钱”模式。虽然政府已经发文件全面禁止网贷机构开展校园贷,但因学生贷款需求仍然存在且正规商业银行的宣传不到位,故仍有“暗市”流行。

2.设立的准入门槛过低

一部分校园贷平台对学生的实际还贷能力不进行预判,对借款人不进行筛选。利用大学生的欲望和成人的权利来赚钱,却不考虑后果,这是造成现今负债累累的同学自杀等行为的罪魁祸首。

3.平台人员素质无法保证

大学生才初步接触社会,心理承受能力还很脆弱,平台应注重筛选与学生联系的工作员工才对,确保他们擅长沟通,具备耐心和沟通技巧。然而从搜集的信息以及截图来看,多数联络人员语言蛮横,催贷方法甚至可以说是低俗下流。

4.实际利率过高

很多校园贷会用表面合理但是具有迷惑性的计算利率的方法来哄骗学生,实际利率比他们展示给学生看的利率高出几倍,虚假利率非常之低。还有一些手续费、咨询费、服务费等的扣除导致学生实际收到的贷款比用来计算利息的贷款总额要少很多。

5.存在四类犯罪手法

(1)通过一些互联网平台向在校大学生推贷款广告,以免抵押、低利息为诱饵诱导学生贷款,并要求缴纳贷款手续费、保障金、管理费等费用,收到学生支付的这些费用之和就将其拉黑。(2)通过串通“职业培训机构”举办职业指导讲座,夸大培训效果,诱导学生贷款支付学费,达到诈骗的目的。(3)通过要求学生提供裸体照片、视频、身份证和家属电话号码等作为贷款抵押和担保进行“低息贷款”,一旦学生无法如期还款,便以发布学生裸照等隐私威胁学生,勒索钱财。(4)通过骗取并利用同学个人信息进行网络借贷,被借用的同学还被蒙在鼓里。

(二)校园贷问题原因分析

1.监管漏洞大

多数校园贷设立之初就不是非常正规的机构,不仅出于资金原因考虑不会特意设立监管部门,而且他们组织内默认了无论用何种办法都要追债或者盈利。同时,国家对校园贷的政策规范不够及时、明确细化。再加上政策过于宽泛,缺少具体针对某个环节非常细化的准则从而让校园贷平台屡屡钻空子。

2.准入门槛低

校园贷平台工作人员的学历和素质情况并不乐观,对学生还贷能力的预判、去计算一个合理的指标和制定一个详细的贷款标准,在他们看来耗时费力操作起来很难,严谨的预判环节也就意味着借款学生数目的减少和他们盈利收入的下降,故而不愿意去做这么一件“劳心劳力不讨好”的事情。

3.人员素质低

大部分校园贷平台本身就不是本着服务学生的目标来办的,所以在他们看来一个专业、高素质的工作团队是不必要的,而且在与大学生的对接中他们未必有学历低的人那样的说服力。平台的招聘标准很低造成了这类机构的盈利模式和发展转型都无法做到一个相较成功的水平。

4.实际利率高

一部分校园贷平台在宣传时会故意隐瞒资费标准,比如会不提中间费用而直接向学生宣传它的低利率。加上手续费、咨询费、服务费等各种费用后,学生实际到手的钱就会少很多。还有一些校园贷会故意设置繁琐的程序,诱使学生逾期付款并支付高额滞纳金。

5.法律意识弱

该问题背后其實是以上几种原因综合作用的恶果。如果究其根本,就是这类平台最初的盈利模式和设立宗旨。盈利模式单一,只依靠学生的利息费和中间费用来盈利,设立宗旨不是互惠互利而是千方百计赚取大学生的钱,动机不良,致使此类平台最后用各种招数向学生讨债。

三、校园贷治理策略与对策建议

(一)加强平台监管

通过近期印发的有关校园贷的法律文件来看,国家正在切切实实地完善关于校园贷的一切监管细则。但是监管文件里的事项需要具体的监管行动来落实,即各地相关部门要加大整治力度,杜绝放高利贷、暴力催收等严重危害大学生安全的行为发生。同时要督促网贷机构按期完成业务整改,主动下线校园网贷相关业务产品,有序清退校园网贷业务待还余额。对拒不整改或逾期未完成整改的校园贷平台,要暂停其开展的网贷业务,依法依规予以关闭或取缔。

(二)规范平台运营

目前,校园贷平台已经在政策的敦促下逐步退出了校园市场。中行、建行等商业银行已有相关产品进入校园贷市场,它们应及时掌握贷款大学生资金流动状况和信用评分变化情况,评估其还款能力,采取应对措施,确保风险可控。同时,关于网贷平台的整改,应该也建立相关体系,来审核学生资质,确保借款人拥有相关还款资质,避免悲剧的发生。针对那些还款能力不够而未能通过银行审核从而有意愿转向非法校园贷平台的同学,要调查清楚其贷款原因,若是合理的需求,可以通过国家资助等方面渠道寻求帮助,若是不合理的需求,则需要及时告知家长,并加强其金融理财方面的教育。

(三)提高平台人员素质

作为金融行业的一部分,从业人员如果缺乏相关知识的学习和引导,将会对整个行业产生负面的影响。不仅仅在校园贷行业,整个金融行业与金融市场的从业人员都应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时俱进,力争一个更好的外部环境。行业存在部分从业人员素质不高,动辄言语侮辱学生的员工。而这些员工存在的原因,很大一部分是出自校园贷企业的管理体制,一些员工为了自己的利益,甚至触犯到了法律。因此,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改变校园贷的内部管理体制。

(四)规范平台利率

严格监管相关机构的行为,杜绝企业违规行为。校园贷款企业宣称的利率一般远远地低于实际利率。这种行为实际上已经触及了国家的相关法律。有些平台通过虚假宣传,如零首付、零利率等,但实际上却收取各种名目的手续费。各机构内部应加紧整顿,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对此,政府应加大力度,矫正违规行为。行业内部也应该加大自我监管与自我约束,警告违规企业。

(五)完善相关法律制度

非法方式的出现极大地影响了校园安全和整个社会的秩序,网信办、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必须及时出面以解决问题,人大和政府必须加强相关立法工作,利用法律武器,维护大学生的利益。校方应做好相关法律法规宣传工作,设置相关课程与举办讲座等,提高学生的防范意识,防患于未然。家长也应该多与孩子提醒教育,学生自己也要掌握相关情况,增强保护意识。

【参考文献】

[1]叶岩.校园贷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6(19)

[2]徐晓兵.低门槛“校园贷”风险大,大学生需理智慎行[N].兰州日报,2016-05-03

[3]陈威中.校园贷的发展与影响探讨[J].农村经济与科技,2016(13)

[4]宋程程.大学生金融风险防范与金融意识素养培养问题浅谈——基于郑德幸校园贷悲剧的个案研究[J].时代金融,2016(1)

[5]郑春梅,贾珊珊.国内外校园贷平台比较及规制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17)

[6]黄丽,徐婉莹.从国外学生贷款运行机制看我国校园贷发展[J].江苏商论,2017(10)

[7]姚璐莹.大学生分期付款购物消费模式能走多远——以西南民族大学为例[J].中国市场,2016(9)

[8]王纪鹏.大学生网购分期付款的发展潜力分析[J].山西科技,2016(4)

[9]刘洋.网络分期付款买卖对大学生吸引力研究[J].现代商业,2016(12)

[10]张雅博.大学生网络分期付款消费情况现状调查——以洛阳市三所高校为例[J].对外经贸,2016(9)

[11]雷达.大学生分期付款旅游市场初探[J].现代经济信息,2016(9)

猜你喜欢
治理策略校园贷调查分析
浅析公路路基边坡病害的防护与治理
目前我国农村环境治理面临的困难以及应对策略
澳大利亚高等教育的常规治理策略
从众心理对大学生“校园贷”的影响浅析
大学生网络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分析
厘清“校园贷”潜在风险:大学生当心跌入人生陷阱
论我国“校园消费信贷”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网络失范言论的治理策略分析
大二学生被“校园贷”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