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堂情境构建的有效性研究

2018-02-18 01:29王莉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分封制想象历史

王莉

教材是情境构建的根本,历史是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具有真实性。在缺乏一定的社会感知和社会经验的情况下,学生很难通过简单的文字和图像来全面地了解历史、解析历史和还原历史。我校使用的岳麓版历史教材,更加注重人文理念、道德精神和内在思想等方面的教育,意味着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和人文精神。这时候,情境教学的运用也就极为迫切了。但是,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情境的构建并不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而是教师需要结合教材的实际内容来构建,并且服务于教学,致力于提高教学效率。如果教师构建的历史情境与教材内容完全相背离,那么情境教学将毫无价值可言。

所以,教材是实现情境教学的根本之所在。例如,在教学分封制时,需要同学们重点掌握的是分封制的内容、作用、意义等。如果教师只是用简单的文字和图片来构建教学情境,那么学生也只能通过冰冷的文字描述来想象抽象的概念,图片也只是让学生了解到当时国家的地理分布情况,并不能让学生有效地掌握实行分封制的具体意义。所以,教师可以在结合教材实际内容的前提下,利用视频来构建学习情境。例如,播放电视剧《东周列国》中的部分片断,使学生通过观看电视剧部分情节来更好地理解分封制。

一、教学目标是情境构建的对象

教学目标是指基础知识、思想情感和能力素质等方面的内容。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无论是什么版本的教材,或是什么样的内容,教学目标都应该贯穿始终。所以,在情境的构建上也应该全面地考虑到教学目标这一要素。如果情境只是单一地侧重于某一个方面,那么势必会对学生学科的全面发展造成一定的影响。例如,在教学《原始农耕生活》时,如果教师只是简单地通过图片向学生展示原始农耕时期的文化遗址(如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那么学生了解到的只是基于图片上的最为直观的内容,如遗址的样貌、位置等,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感性认识和解析历史的能力。所以,在构建情境的时候应该考虑到情境具有一定的情感引导和探究意义。其实,向学生展示一些古代农作物或古代农具的图片、播放与遗址相关的影视片段等,可以将学生带入一个具有生活情感的空间中,激发他们的想象,在情境中完成知识的传授和素养的培养。情境并不是唯一的,在教学过程中,当一个情境不能满足课堂多方面的教学要求时,教师也可以选择构建多个情境来实现不同的教学目标,以此来促进学生的全面、高效发展。

二、情境的构建应该具有灵活性

历史陈述的是一个事实,言语间没有华丽的辞藻,学习过程较为枯燥。情境的构建不仅是为了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为了带动学生的学习活动,使学生在这一特定的情境中,能够更加专注,更有效率,更加积极地进行学习,从而实现学习目标。因此,情境的构建并不一定要非常直观地陈述教学的成果和事实,而应该具有一定的灵活性和张力,给予学生足夠的思考和想象空间,激发学生在情境中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比如,在教学《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时,教师可以按照时间顺序,制作视频来反映各个时期人们的穿着打扮的变化、饮食的变化、建筑的变化、习俗的变化等。这样,通过灵活地构建情境完成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

总而言之,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利用情境教学可以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到一个特定的历史情境中,促使他们在情境中进行想象,使枯燥、死板的历史学习过程情节化、生动化,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此外,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构建情境时还应该注意内容的趣味性和启发性,多方面地构建情境内容。情境教学作为当下历史教学的客观需求,要想更好地保证情境的有效性,就必须依托教材,在基于教学目标的基础上灵活运用。

猜你喜欢
分封制想象历史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新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