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建构魅力中学历史课堂

2018-02-18 01:29张冬冬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广度层次性驱动

张冬冬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提出问题是激励学生产生疑问的好方法。在问题驱动下,学生会更加自主、积极地参与到历史学习过程中。教师的科学提问,除了可以激发学生积极思维,还可以依托问题,挖掘学生潜力,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或以问题组织、引导和激励学生,把握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逐步实现学习目标。问题驱动有助于培养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和建构魅力中学历史课堂。

一、设计开放性问题,培养核心素养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生在历史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的关键能力,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五个方面。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运用问题驱动教学法时,有必要设计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自由表达,给予学生肯定与激励。开放性问题的答案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学生在对开放性问题进行思考与回答时,能产生师生、生生思维碰撞。

二、设计层次性问题,引导逐步探究

在问题驱动导向下,历史教师提出的问题,应该体现出层次性和阶梯性,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探究,拓展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学习。设计层次性、阶梯性的问题,应依托识记、理解、辩证分析、应用探索等层次,由易到难,逐步深入,相应地设计记忆类、理解类、辨析类、应用类不同层次的问题,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高层次的认知能力。教师需要基于教学内容和目标,巧妙设计层次和阶梯,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

例如,在《汉武帝巩固大一统王朝》的教学中,就可以设计层次性、阶梯性问题,引导学生逐步深入思考与合作探究。1.汉武帝进行思想上的大一统,有哪些措施?2.“百家”在当时指的是哪些?3.说一说儒家学派的思想。4.汉武帝“独尊儒术”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一系列逐步深入的问题,由基础的记忆类问题,逐步深入到辨析类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维深度,也让学生明确了问题的本质。

三、设计迁移性问题,拓展知识广度

层次性问题拓展了学生的思維深度,迁移类问题有助于拓展学生的思维广度和知识广度。建构主义认为,需要基于学生已有的认知网络,通过创设一定的情境,让学生展开知识的迁移学习。“温故而知新”是指要勤于复习旧知识。在学习新知识的时候,可以借助迁移性问题,通过将旧知识与新问题结合起来,让学生拓展分析,迁移发散,有助于引导学生以旧引新、贯通新知。

例如,可以将明朝时戚继光抗倭寇的对外交往理念,与葡萄牙人夺取澳门的居住权进行对比分析,设置迁移类问题,促使学生进行对比分析。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表现出什么问题?问题驱动下,学生展开对比分析,以旧引新,温故而知新,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明清时期,世界总体局势已经慢慢发生了变化,也认识到“危机从海上来”这一观点,培养了学生的迁移类比学习能力。

四、设计辩论性问题,发展批判思维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要加强对学生历史批判能力的培养。基于历史知识与现象,引导学生分析和讨论其中的历史意义,以及对当前社会的借鉴作用等。可以设计一些辩论性问题,引导学生争论和评价,思考不同的历史举措和历史发展的必然和意义。教师通过运用评价式提问的方式,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某个问题,有助于发展学生的历史批判能力,培养学生的批判思维。

例如,在介绍拿破仑时,教师可以提问:“我们如何评价拿破仑的对外战争?到底是穷兵黩武,给欧洲被侵略国家人民带来灾难,还是推翻了欧洲的封建统治?”通过评价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辩证地分析,发展了学生的批评思维与能力,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总之,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教师要学会巧妙运用提问的方法,以问题来驱动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发散思维,实践探究,创造应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与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广度层次性驱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网络在拓展学生阅读广度中的运用
金融广度:指标选择与政策建议
探析辨证论治的层次性
价值观层次性浅析
科学把握氧化还原反应教学的深广度
耕地多功能的层次性及其多功能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