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的政治》教学实施与反思

2018-02-18 01:29张玉芳
中学政史地·教学指导版 2018年12期
关键词:中央集权武将宋太祖

张玉芳

【教材分析】

本课为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北宋的政治》,主要内容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以及重文轻武的政策特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是本课核心,重文轻武是集权措施的突出特点。

关于加强中央集权,从三个方面入手。1.军事权力的掌控。2.地方权力的削弱。3.中央相权的削弱。通过以上举措,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强化。

关于北宋政治的突出特点,阐明其实施原因、表现及利弊并存的影响。

【教学过程】

视频导入(播放关于北宋的视频)

师:回溯漫长的历史长河,我们会发现中国古代有这样一个与众不同的朝代。它文化昌盛,经济繁荣,科技发达,是一个美好的时代;军事上却软弱至极,不堪一击,因而也是一个糟糕的时代。同学们,看完视频,你们知道这是哪个朝代吗?

生:宋朝

师:对,它就是——北宋。那么宋朝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奇怪的现象呢?要想了解北宋,先要了解其开创者——宋太祖赵匡胤。他采取的措施为后继者所沿袭,为北宋及整个宋朝的统治定了基调。他是通过什么方式创立北宋的?

一、陈桥兵变,得天下

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得出建立北宋的方式——武将兵变。

师:对,赵匡胤兵不血刃,在不到五天的时间里,就黄袍加身做了皇帝。被人戏称为历史上最轻松开国的皇帝。对于宋太祖来说,得天下,易,而守天下呢?却很难。赵匡胤是如何守天下的呢?

二、强化集权,守天下

学生代表表演历史剧使大家明白: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大将的兵权。

师:此外,宋太祖为牢牢控制住军队,实行统兵权与调兵权的分离,还经常调换军队将领。这会导致什么局面?

生:将领与士兵之间不熟悉。

师:对,使兵不识将,将不识兵。通过这些措施,宋太祖牢牢地控制了军队。那其他权力呢?(动画展示结构图)在中央,高高在上的是皇帝。隋唐以前,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是宰相。宋太祖为防止宰相权力过大,采用分化事权的办法来削弱其权力。原来集政权、财权、军权于一身的宰相的权力被一分为三。而且,宰相设置不止一人,副宰相若干。通过削弱相权,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之手。

师(动画展示地方的结构):地方权力集中于中央,中央权力集中于皇帝,宋太祖采取的集权措施使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空前加强。

师:从杯酒释兵权、两权分离、定期换防等措施中,你们能看出武将地位是上升了还是下降了?

生:下降了。

师:抑制了武将。中央和地方很多要职都是文官担任,文官的地位上升了——重视文臣。

三、重文轻武,存利弊

学生阅读文字资料后答原因:北宋建立后,统治者吸取武将专横跋扈导致割据分裂的历史教训,再加上自己太祖武将出身、兵变建国的亲身经历,逐渐形成文臣统兵的格局。那么,大量的文官哪里来的呢?

宋太宗在位22年,舉行了8次科举考试,共取中6000余人。两宋300年间,共取士达11万,是历史上科举取士最多的朝代。

学生得出:选拔官员的主要途径——科举考试。

师:统治者非常重视文教,大兴科举,推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重文轻武成为宋朝政治最突出的特点。这种政策有没有使宋朝长治久安呢?

阅读史料,讨论后,小组代表回答利与弊,教师补充修正。

【课后反思】

一、本课的亮点

1.配音和视频的应用。篇幅较长的文字资料,都进行了配音。导入的一组图片,用软件做成了视频。

2.结构示意图的应用。相权的削弱,地方官权力的分散牵制,运用结构图示法,边讲解边演示。

二、问题及改进措施

1.更好地掌握教学技术,并应用到实践中去。比如制作微课。

2.语言不够精练。语言设计得简洁凝练,讲课时才不会语言重复、啰唆。

3.稍显急躁。应加强心理建设,讲课淡定从容。

猜你喜欢
中央集权武将宋太祖
照葫芦画瓢
金国初期女真武将有多猛
宋太祖“开门办公”
宋太祖与羊肉泡馍
外婆家的“花武将”
汉代儒学独尊地位探析
从课标视角反思教学误区——以“古代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教学为例
资金“中央集权”
制度的奠基,文明的发展
日本女性喜欢男人扮武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