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替格瑞洛治疗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的临床研究

2018-02-19 06:47戴娟滨海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盐城224500
系统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格瑞洛酚酸丹参

戴娟滨海县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盐城 224500

ACS是心内科常见的疾病,指以冠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侵袭,继发闭塞性血栓形成为病理基础的一种临床综合征。胸闷、胸痛、心绞痛等是ACS的典型表现,如若不及时进行诊治可能导致心律失常、低血压、心力衰竭甚至休克等后果[1]。丹参多酚酸盐和替格瑞洛是目前临床上针对ACS的常用药物,单用和联合使用均有一定的效果。该次研究的目的是探究单用替格瑞洛和联合运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ACS的效果,以该院2016年5月—2018年5月期间收治的60例ACS患者为例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60例ACS患者为例,根据住院号单双号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龄最小的45岁,年龄最大的 75 岁,平均(60.35±12.75)岁,病程在半年~3 年,平均(1.47±0.38)年;观察组30例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龄最小的48岁,年龄最大的75岁,平均(61.58±11.42)岁,病程在 1~3 年,平均(1.52±0.41)年。纳入标准:①符合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提出关于ACS的诊断标准[2];②自愿参与研究,并签署同意书者。排除标准:①药物禁忌者;②观察期内死亡者;③未签署同意书者。该次研究获得该院伦理委员会批准,对纳入研究的对象临床资料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保持绝对的卧床休息,立即给予吸氧、心电图、血压和血氧饱和度的监测。对照组患者给予替格瑞洛(注册证号:H20130058)治疗,按照180 mg的初始剂量口服,此后按照90 mg/次,2次/d,连续服用3周[3]。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丹参多酚酸盐(国药准字Z20050248)静脉滴注,将200 mg丹参多酚酸盐加入250 mL葡萄糖溶液静脉滴注,按照1次/d,连续使用3周[4]。

1.3 观察指标

参照《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治疗指南》[5]提出的标准,分为显效、有效和无效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显效:胸闷、胸痛及心绞痛等症状改善>50%,心电图恢复正常;有效: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有改善,ST-T波临界改变;无效:均未达到以上要求。总有效率=(显效+有效)/60×100.00%。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绞痛的发作情况,统计两组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

1.4 统计方法

该组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 20.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均为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表示,χ2检验;心绞痛发作情况为计量资料,以(±s)表示,t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 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2.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

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s)

表2 治疗前后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情况(±s)

组别 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 持续时间(min/次)治疗前 治疗后 t值 P值发作次数(次)观察组(n=30)对照组(n=30)t值P值9.23±2.71 9.25±2.58 0.029 3 0.976 7 3.44±1.07 5.82±1.12 8.415 8 0.000 0 10.884 6 6.679 5 0.000 0 0.000 1 8.55±2.14 8.48±2.05 0.129 4 0.897 5 3.12±0.45 5.84±1.10 12.535 3 0.000 0 13.600 4 6.215 4 0.000 0 0.000 2

2.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

表3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3 讨论

导致ACS发病的原因有很多,包括冠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稳定、动脉炎、外伤、血栓栓塞、冠脉与心肌供血发生矛盾等,尤其对于年龄较大、脂质代谢异常、高血压疾病、糖尿病、吸烟等存在高危因素的人群[6]。该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高,根据《中国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防治现状蓝皮书·2015》[7]指出,近几十年来,我国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快速增长趋势,中国居民冠心病死亡率为120 000例/年。因此,对于ACS的预防和治疗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根据ACS心电图表现不同可分为ST段抬高的ACS和非ST段抬高的ACS,前者大多数为ST段抬高心肌梗死,其治疗和预后比较复杂;而后者多是不稳定型心绞痛和非ST段抬高的心肌梗死,则可给予积极的治疗,以预防并发症,改善预后[8]。药物治疗是临床上针对该病的有效治疗手段,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已经被普遍使用。本组研究中,对照组使用的替格瑞洛是一种血小板聚集抑制剂,临床上主要用于不稳定型心绞痛、各种类型的心肌梗死,接受药物治疗和经皮冠脉介入术治疗的患者;该药是一种非前体药物,口服后不需要经过肝脏代谢就可激活起效,作用于P2Y12ADP受体,从而起到抑ADP介导血小板活化和聚集作用[9]。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是一种中药制剂,主要成分为丹参多酚酸盐,是丹参的一种活性成分,临床多用于血氨过多的肝性脑病、肝昏迷及冠心病稳定型心绞痛等疾病的治疗。而近年来,利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ACS也逐渐受到关注,但关于这方面的报道还较少。丹参中的丹参乙酸可起到抑制内皮素合成和释放的作用,同时可阻止血小板聚集、5-HT释放,促进冠状动脉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从而降低患者血清中的各种炎症因子。另外丹参多酚酸盐还有抑制氧化应激的作用,可有效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起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

该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100.00%显著高于对照组7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说明,联合使用丹参多酚酸盐和替格瑞洛治疗ACS的效果更好。这可能是因为替格瑞洛为血小板受体拮抗剂,对血小板的作用更强,可显著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注射丹参多酚酸盐后可通过多种机制、多个途径产生抗心肌缺血的作用,进一步促进血管功能的改善,两者相互作用,发挥更好的效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心绞痛发作次数及持续时间比较均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情况较治疗前均有显著改善,且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提示,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替格瑞洛治疗可帮助缓解患者心绞痛等症状的发作和持续时间,促进患者心功能的恢复,减轻患者痛苦。另外,研究还指出,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10.00%与对照组6.67%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替格瑞洛的起效迅速,与受体结合后具有可逆性,停药后血小板功能即可恢复;通过查阅文献得到,该药仅存在一些轻微的胃肠道反应和呼吸道反应,多数患者症状为轻度或重度,且多在早期单次发作,安全性较高。从中医理论上来看,丹参多酚酸盐具有活血、化瘀、通脉的功效,副作用少,药物不良反应轻,通过查阅资料发现,少数患者在用药后会出现头晕、头昏、头痛、血谷丙转氨酶升高的情况,但均在停药后消失,因此也可说明,丹参多酚酸盐的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这也提示我们,尽管两种药物都有一定的不良反应,但均为轻度情况,不会影响疾病的治疗。

这与刘传慧等人[10]的研究结果基本一致,刘传慧针对收治的106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为例,分别给予静滴丹参多酚酸盐和联合使用替格瑞洛。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临床有效率92.45%显著高于单用丹参多酚酸盐组73.58%(P<0.05);且两组均为发现明显的不良反应(P>0.05)。再次证明,针对冠脉综合征可给予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替格瑞洛治疗,以改善患者炎性反应和心脏功能,且不良反应少,值得推广。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盐联合替格瑞洛治疗ACS的效果好,且不良反应少,安全性高,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格瑞洛酚酸丹参
丹参“收获神器”效率高
替格瑞洛联合吲哚布芬在急性ST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中的应用
双咖酚酸在小鼠体内的药物代谢动力学与组织分布
替格瑞洛治疗STEMI行PCI术患者的临床效果
替格瑞洛致呼吸困难分析
丹参叶干燥过程中化学成分的动态变化
丹参叶片在快速生长期对短期UV-B辐射的敏感性
丹参中丹酚酸A转化方法
川芎总酚酸提取工艺的优化
注射用丹参多酚酸与12种常用注射剂的配伍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