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陈汤联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疗效分析

2018-02-19 06:42吴楠
系统医学 2018年24期
关键词:降气主要症状肺心病

吴楠

江苏省江阴市中医院肺病科,江苏无锡 2144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而肺心病心力衰竭则是由于长期慢性肺源性疾病导致肺血管慢性病变,逐渐引起肺动脉高压,造成右心室肥大,部分患者可累及左心室,最终发生心力衰竭的疾病[1]。肺心病可由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扩张、支气管哮喘、肺结核等多种疾病引起,进展缓慢,多见于老年人。目前肺心病是中医是优势病种之一,肺心病心力衰竭是一种全身性疾病,中医以整体观念对脏腑阴阳进行调理,具有疗程短、疗效好、复发少的优势[2]。该院采用二陈汤联合三子养亲汤为基本方,在此基础上辨证加减,取得了很好的疗效,特选取2014年1月—2017年1月于该院就诊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6例临床研究统计分析,对此法进行观察总结,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共选取该院就诊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6例,患者年龄 42~88 岁,平均年龄(63.8±5.3)岁,其中男性患者102例,女性患者24例,病程2~10年,平均(5.8±0.7)年。原发病为慢性支气管炎38例,慢性阻塞性肺气肿42例,肺结核12例,支气管扩张10例,支气管哮喘16例,其它8例。其中心力衰竭Ⅰ级53例,Ⅱ级44例,Ⅲ级21例,Ⅳ级8例。所选病例患者均同意该研究,并通过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纳入标准

(1)符合肺心病心力衰竭的诊断标准:①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右心衰症状,轻者咳嗽、咳痰、气短、心悸、下肢踝部轻度水肿;重者出现呼吸困难、尿少、上腹痛和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系统症状,还可见心率加快、紫绀、肝肿大、全身浮肿、腹水等症状。②辅助检查:血常规可见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增高,全血粘度、血浆粘度和血小板聚集率增高,动脉血氧饱和度低于正常,二氧化碳分压增高;痰细菌培养多为阳性;X线检查可提示肺气肿、肺动脉高压,心脏早期无明显变化,后期可见右心房扩张或全心扩大[3]。

(2)患者思维意识状态正常,配合治疗。

(3)患者及其家属同意该研究及该研究所用治疗方法。

1.3 排除标准

①肺癌等恶性疾病患者。

②先天性心脏病患者。

③心力衰竭并非由肺源性疾病引起者。

1.4 方法

选取该院就诊的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126例,以二陈汤联合三子养亲汤为基本方加减进行辨证治疗:基本方:姜半夏 9 g、陈皮15 g、茯苓15 g、炙甘草 6 g、白芥子 6 g、紫苏子 15 g、莱菔子 15 g、丹参 15 g、党参15 g;心肾阳虚、痰水互结者,合真武汤、五苓散,添加药物白术 15 g、白芍 9 g、生姜 15 g、猪苓 9 g、泽泻 15 g、肉桂6 g;气阴两虚,痰水互结者,合麦味地黄汤,添加药物麦冬15 g、五味子9 g、熟地黄15 g、山药15 g、山萸肉15 g、泽泻9 g、丹皮9 g;痰瘀阻肺者,合葶苈大枣泻肺汤,添加药物葶苈子9 g、大枣12枚;肺雍腑实者,合宣白承气汤或己椒苈黄丸:添加药物生石膏30 g、大黄 6 g、杏仁9 g、瓜蒌皮15 g或防己15 g、椒目6 g、葶苈子6 g、大黄6 g;痰迷心窍者合导痰汤,添加药物天南星 9 g、橘红 15 g、枳实 15 g、赤茯苓 15 g;脾肾阳虚者合苓桂术甘汤,添加药物桂枝10 g、白术15 g;脾肺气虚者加用党参、白术、黄芪等健脾益气。观察治疗12周时的治疗效果及治疗前、治疗6周、治疗12周的主要症状和体征缓解率。

1.5 疗效标准

参考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于2002年颁布的《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①显效:水肿及颈静脉怒张消失,双肺啰音明显改善,咳嗽咳痰等症状明显改善,呼吸困难消失,心功能改善2级及以上;②好转:水肿及颈静脉怒张减轻,双肺啰音减轻,咳嗽咳痰等症状减轻,呼吸困难减轻,心功能改善至少1级;③无效:水肿级颈静脉怒张无明显改变,咳嗽咳痰等症状无明显改变,心功能无明显改变。

1.6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治疗效果

治疗12周时进行疗效评定,其中显效64例,好转53例,无效9例,显效率50.8%,总有效率92.9%。治疗6周时,显效42例,好转63例,无效21例。两次统计情况可见表1。

表1 治疗效果统计[n(%)]

表2 主要症状和体征缓解率统计[n(%)]

2.2 主要症状和体征缓解率

治疗6周和治疗12周时主要症状和体征缓解人数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中医药治疗肺心病心力衰竭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之处,尤其是针对于主要症状和体征,近年来中医治疗本病越来越受欢迎,已逐渐成为中医优势病种之一。中医治疗疾病贵在辨证论治,不少医家在肺心病心力衰竭的分型上有其独到的见解,如商炜琛[4]等人采用苏子降气汤进行治疗,其认为肺心病的基本病机为上盛下虚,气不升降,故用苏子降气汤降气平喘,祛痰止咳,方中当归养血润燥,防其中大量燥药伤阴。陶红卫等人[5]则认为肺心病心力衰竭的病理因素为水饮上逆,故用加减茯苓导水汤进行治疗,基本方丹参30 g、白术12 g、桑白皮9 g、麦冬9 g、大腹皮 9 g、陈皮 6 g、木香 3 g、苏叶 9 g、槟榔 9 g、苏叶 9 g、葶苈子 30 g、茯苓 30 g、泽兰 15 g、甘草 6 g、灯芯草2 g,总有效率达到95.0%。龚成初等[6]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其中中医治疗采用参附汤合真武汤加减进行,方中茯苓30 g、白术30 g、炮附子10 g、生姜 10 g、红参 30 g、丹参 15 g、薏苡仁 30 g、益母草 15 g、红花5 g,治疗组总有效率达到93.8%,显著高于单纯采用西医治疗的73.3%,该法与该研究所用方法的辨证加减中有相似之处。邹存珍等[7]也采用真武汤为基本方进行加味,但针对心力衰竭还用到鹿角片用以扶阳,用三棱、莪术活血化瘀,用生龙骨、生牡蛎降气。赵凯[8]则采用定喘汤加减进行治疗,药用麻黄10 g、杏仁10 g、厚朴 10 g、黄芩 15 g、白果 15 g、赤芍 10 g,桑白皮15 g、地龙20 g、海蛤壳30 g。多位医家虽对于该病病因病机的认识有所差异,在治疗的用药上也有所不同,但从药物的功效作用来看,其基本选择化痰除饮、降气止咳、活血化瘀之药物,与该研究所用方法具有异曲同工之处。

对于某些特殊证型,有杨惠琴[9]使用大承气汤加减进行治疗,药用大黄15 g、厚朴15 g、芒硝15 g、枳实 10 g、桃仁 10 g、赤芍 10 g、金银花 12 g、连翘 12 g、杏仁 8 g、麻黄 6 g、鱼腥草 30 g、茯苓 50 g、炙甘草 6 g,总有效率达92.2%,该法对于肺雍腑实者尤为适宜,即痰多、便秘患者,其它患者宜辨证使用。我院针对肺雍腑实者则对于热者合用宣白承气汤、寒者合用己椒苈黄丸。肺心病心力衰竭重者常有神疲、昏迷表现,针对此类患者,朱均[10]在小半夏加茯苓汤的基础上合安宫牛黄丸,而我院认为此昏迷乃痰饮蒙蔽心窍导致,故采用导痰汤进行治疗,本研究中有3例神昏患者,使用此法均收到一定疗效。

治疗前咳嗽咳痰103例,呼吸困难83例,肺部啰音110例,浮肿79例;治疗6周时咳嗽咳痰43例(58.3%),呼吸困难 23例(72.3%),肺部啰音 32例(70.9%),浮肿 17例(78.5%);治疗 12周时咳嗽咳痰12例(88.3%),呼吸困难 9例(89.2%),肺部啰音 11例(90.0%),浮肿 6例(92.4%)。 (缓解率=(治疗前例数-治疗后例数)/治疗前例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该法对于并发症的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基于西医学对肺心病心力衰竭的认识,认为该病的基本病机为痰饮壅盛,气滞血瘀。痰饮阻碍肺气宣通,气为血之帅,气滞日久日久瘀血阻络,血为气之母,旧血不去,新血不生,心肺不荣,进一步影响气机运转,病理因素为气、痰、瘀,三者相互交结。因此选用二陈汤化痰理气,选用三子养亲汤降气止咳,添加丹参活血化瘀,在此基础上对于不同患者再加以辨证加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对于主要症状和体征的改善尤为显著,从表1可见,治疗6周和治疗12周时显效率与总有效率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猜你喜欢
降气主要症状肺心病
紫苏子的临床应用及其用量探究
自拟疏降和胃方加减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9例临床观察
中国劲酒缓解肾阳虚证患者主要症状的临床观察
了解“自闭症儿童”的世界
浅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苏子降气汤在痰浊雍肺型肺胀中的应用分析
探讨舒适护理干预在肺心病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效果
葶苈大枣泻肺汤合三子养亲汤治疗肺心病的可行性研究
120例肺心病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分析
通腑降气汤治疗腑气郁滞型便秘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