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河北省高校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改革初探

2018-02-20 23:57张朋军
现代交际 2018年21期
关键词:培养模式

张朋军

摘要:本文通过对于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分析,阐述人才引进机制与政策、选拔、激励、考核与培养等一系列改革措施与建议,探讨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改革措施与意义。

关键词:人才引进机制 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 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21-0017-02

京津冀一体化概念最早出自中国科学院院士吴良镛在21世纪初提出的“大北京”计划。[1]当前在京津冀一体化的大背景下,河北省高等教育改革发展面临巨大机遇与挑战。河北省在京津冀三地中,经济规模、文化底蕴、艺术市场发展规模、高技能艺术人才层次与数量等诸要素与京津之间差距明显。如何利用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优势资源,进行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协同发展,目前是各个领域面临的一个关键问题。当然,河北省高校民间艺术教育方面也不例外。

一、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定位

在传统概念上民间艺术人才常被定位为“民间艺人”“手艺人”,而高技能人才似乎很少有人提及,即使提到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常被称为“非遗传承人”“某某技能大师”等,而高技能人才的定位与之是有本质区别的。高技能人才的特点包括:高超的动手能力、突出的创造能力以及极强的适应能力。

谈到高超的动手能力,不只是传统的“手艺”和某些“绝活”,而是具备更为广博的现代化理论知识,成为“心脑手一体”的高技能智能劳动者,这些也是知识经济型社会高技能人才的时代特征。

传承与创新性是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的基本特征。创造性主要表现在相关技术领域中的创新能力,如工艺革新、技术改良、流程改革及艺术样式、内容、题材等诸多方面的创新。一般来说,普通的民间艺人主要是熟练掌握某种技艺技能,从事的是熟练劳动,是技能的重复。而民间艺术中的高技能人才则掌握更多的比较复杂的精密技术,多从事极具创意而有个性化特征的工作。

二、河北省高校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引进机制

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165项重大工程项目包括在全国建一批技能大师工作室、1200个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培养1000万高技能人才。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的推动下,三地应建立人才互相流通机制,制定相关政策,鼓励高端人才资源有序、良性流动,以优质人才带动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2]目前以河北省高职院校2015—2018三年创新行动计划项目为例,已经建立1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

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在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引进机制方面建议可以根据以下几个方面来制定相应措施。

(1)专门制定优惠政策,采用多种手段引进外地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入冀。针对京津两地及全国具备国家及省级技能大师称号的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进行公开招聘选拔。在人才落户、职称评定、专业发展、待遇、配偶子女安置、购房等一系列方面给予倾斜政策,开通绿色通道。尤其是在职称评定、配偶工作安置、子女入学等关键问题方面,需要制定针对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的个性化标准和措施以吸引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来河北工作发展。

(2)针对民间艺术类人才特点,给予艺术类高校和各地画院等单位下放人才引进自主权。根据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的实际情况和特点,制定一些指导意见,下放人才引进权,各引进单位可以再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合自身需求的人才引进措施和政策。针对民间艺术人才的特点来制定适宜的政策,

三、河北省高校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培养

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河北省高校尤其是高职院校,在“民间艺术传承与创新”“非遗进校园”等活动精神引领下,已经开始相应的人才引进与培养模式的积极探索。

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培养一般可以通过企业行业培养、院校培养和校企合作培养三种方式。

(1)以民间艺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形式培养人才。比如河北省高职院校2015—2018三年创新行动计划项目中,目前已经建立14个技能大师工作室项目,开展了一系列优秀民间技艺传承活动,不仅培养了一批在校学生作为技艺传承人,也弘扬了我国优秀的民族文化艺术。

(2)以实训基地为依托,通过“现代学徒制”模式培养人才。在高校内以校内外实训基地为平台,聘请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采用兼职、聘任、客座教授、讲座等形式为学生展开民间艺术技能传承活动。通过“现代學徒制”的形式来将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的高超技艺传承下去发扬光大。通过以师带徒,“结对子”或“拜师学艺”等形式,在传承中采用分层分级培养,形成“梯队式建设”,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传、帮、带”。

(3)以新技能研发、科技创新、课题攻关为目的来培养人才。利用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的带动引领作用,在应用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新工艺研发、新作品创作的过程中,高校设置专项经费来支持技术创新和课题项目攻关,在项目完成时给予重奖。既可以锻炼高技能人才的研发与创新能力,又可以通过项目创新活动来带动一批技艺传承人,培养更多的民间艺术人才。

(4)向更高层级研究机构、高校输送人才研修方式培养人才。通过与国内外更高级别研究机构和高校合作培养人才计划来实现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的整体素养和创作能力提升。通过国家级、省级艺术基金项目送往国外研修和游学。在学习考察研究的过程中开拓视野,提升审美素养,将民族文化与现代科技创新相融合,将中国传统民间文化艺术同国外文化艺术相对应,互相汲取精华,相互交融,相互补充,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文化传承”“大国工匠”的精神来传承与培养人才。

在京津冀一体化的背景下,河北省高校注重民间艺术方面人才引进、教育教学管理创新、传承技艺、传播民族文化艺术、弘扬“工匠精神”实现“现代学徒制”、利用“一带一路”纽带作用,积极探索民间艺术高技能人才引进与培养的新型模式,对促进带动河北的文化经济、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创新等多方面具有更深远的影响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振强.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研究[J].成人育,2014(8):100.

[2]高新文,顾岩峰.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河北高等教育发展研究[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5(6):23.

责任编辑:张蕊

猜你喜欢
培养模式
高职院校公共艺术教育的现状、探索与实践
实践创新驱动的计算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分析
融合APTECH体系的软件产业人才培养探究
陕西科技大学镐京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职会计专业创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课程体系的重构
服务地铁工学结合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小学高年级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模式探析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工科硕士研究生校企联合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