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环境下小学作文教学的改进策略

2018-02-24 00:02叶平月
新课程 2018年9期
关键词:习作师生作文

叶平月

(福建省宁德市蕉城第六中心小学,福建 宁德)

一、增加小学语文写作素材

学生通过网络媒体能够实现信息的看、听等形式的获得,从教学效率方面来说网络教学比传统的语文作文教学更具有优势。比如,苏教版第八册的习作一《春游建议》这篇作文,要求学生对自己家乡的风景名胜或者是人文景观进行介绍,在传统的教学中可能学生只能通过静态事物的观察或者听长辈讲述才能对家乡特点有一个具体的了解,但是在实践意义上比较欠缺,在网络环境下就可以通过图片的展示或者有声视频的播放进行景物的展示,在这一过程中针对重点内容还可以进行反复播放或者在教师需要讲解的时候赞同播放,从不同的侧面进行家乡事物的分析,然后让学生结合自己的体验,自己尝试着进行描写,对家乡整体的风貌有一个直观的感受,使学生的写作不再局限于现象或者编造故事,这样学生作文的内容才会更加生动。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当前基于网络环境基础所开展的语文作文教学是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手段。比如在苏教版第八册习作五:关于植物的研究报告。要求学生观察研究各种各样的植物,并把自己的研究报告结果写下来。习作中除了指导学生观察植物的茎、叶、花等特征外,学生也可以利用课余时间通过网络查找所观察的植物的价值、作用及特性,然后再去实践中对比观察,这种自然的亲近与自主的观察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观察与记录的同时写作能力也会得到逐渐提升。此后的《植物名片》学生就写得兴趣盎然,内容丰富有趣。

三、巧用网络,让作文教学寓教于乐

网络是学生熟悉的媒介,在作文教学中借助网络优势,可以让教学变得“无拘无束”。具体而言,作文时对于特定的话题,我们可以创设聊天讨论的模式,让学生畅所欲言。因为是虚拟的世界,学生少了诸多顾及,更易于表达真实的自我。作文点评时借用网络,学生自评、他评、申辩、批判都变得真实起来,网络可以让学生表达自我的满足感。最重要的是,借用网络,师生都是匿名存在,师生间的平等对话变成了现实,老师不再是高高在上的主导,多了亲和,少了威严,老师真正成了学生学习的亲密伙伴。借用网络,作文教学寓教于乐,让师生都找到了愉悦感!

四、网络环境下,作文评改方式大变革

过去我们习惯的作文评改方式是教师先改后评。从学生写作到得到教师相应的反馈评价,少则需要一个星期,多则要半个月。在这“漫长”的等待反馈期,学生高涨的写作热情很难不冷却,而学生作文中存在的问题,也因为这个等待被淡化,失去了即时性的作文反馈收效往往甚微。而“校内外”校园学习软件的采用,改变了作文评改方式的原有模样,因为借用这个软件,我们可以进行网上习作评改。于是,从写到评到改,一气呵成,师生沟通及时到位。再者,对教师来说,像“发帖式”作文评改形式,可以统揽全局,对学生的网络活动一目了然。哪位同学的文章好,受欢迎度(人气指数)高,一看后面的跟帖数量就一清二楚了;哪位同学的点评到位,哪位同学的理解有偏差,在浏览跟帖的同时,教师可以直接指出,也可以以参与者的身份发帖委婉提醒,从而使作文的评价更为高效、科学、公平、合理。

发挥网络的互动性,创造多元对话式作文评改的模式。传统的作文评改主要是单一性的教师评改方式,极少能有学生与教师对话。但网络环境下的作文评改,不但实现了师生对话、生生对话,而且学生的家长也可以通过跟帖的形式点评自己孩子的作品,教师也可以有意识地组织本班学生与其他班的孩子互议互评,在学习中互为人师,互动学习,不受时空的限制,自由选择交流对象,共同提高,从而改变了以教师为中心的不平等格局。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在合作的氛围中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各自生成和建构自己的认知。与传统教学相比,整个教学过程充满创造色彩,并使学生多方面地获得反馈信息,这将大大拓宽作文评改的渠道,多方位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

总之,在网络环境下进行作文教学,符合教学改革的需要,符合新课标的要求,开辟了作文教学的新途径,改变了传统教学中单一的评价模式,使学生作文内容更丰富,交流更充分,评改更科学、更合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写作能力与评鉴能力的提高,为作文教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充分展示了作文教学创造性的魅力。

猜你喜欢
习作师生作文
初中历史教学中师生的有效互动
麻辣师生
重视“五老”作用 关爱青年师生
习作展示
成功的师生沟通须做到“三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