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

2018-02-26 01:41王丁华
儿童大世界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核心家庭移情社会性

王丁华

(福建省龙岩市武平县碧水幼儿园,福建 龙岩 364300)

前言: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幼儿道德发展的核心问题。幼儿亲社会行为主要指幼儿在社会交往中就表现出的一切有助于社会和谐的情感和行为,具体包括同情心、安慰、分享、友好、助人等。幼儿期是培养亲社会态度和行为的最佳阶段。幼儿亲社会行为是其良好个性品德形成的基础,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期也是培养亲社会态度和行为的最佳阶段。可见,研究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对幼儿社会性发展与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一、幼儿自身的认知因素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社会学习理论和认知发展理论认为亲社会行为是模仿和认知发展的结果,强调个体的认知发展是亲社会行为发展的直接动力。皮亚杰认为幼儿显著特点是思维的“自我中心性”。林崇德的研究认为:亲社会行为在幼儿期逐渐增加。尽管利他行为在3岁以前会出现,但这些行为可能是家长示意的或是经过同伴的请求或威胁才做到的,而自发的利他行为要到3—6岁才会出现。产生年龄差异的原因可能与儿童社会信息加工能力的增长、社会责任感及提供亲社会行为的能力和知识的增加有关。

二、移情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移情是指个人看到他人忍受痛苦或得到好运时,所产生的不安或愉快的情感。许多理论家认为这种自我与他人共享的情感导致了友爱、善意以及亲社会行为。大量研究表明,移情是影响亲社会行为的最重要的因素。移情是亲社会行为的动机源之一,它与各种形式的亲社会行为都呈正相关,移情能力越高,个体做出亲社会行为的可能性越大。用移情做指标能较好的预测到儿童的亲社会行为水平。同时,对儿童的移情能力进行培养对于培养儿童的亲社会性具有较好的效果。也有研究者认为移情对亲社会行为有益,但相关很低。Hoffman认为移情成为亲社会行为的重要动机这一过程是逐渐发展的,在年幼儿童身上,移情和亲社会行为的相关非常小。

三、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由表可知,核心家庭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影响最高,其次是主干家庭,再次是隔代家庭、单亲家庭。经t检验,核心家庭与其他三类家庭之间有极其显著的差异;主干家庭和单亲家庭之间有极其显著差异;主干家庭和隔代家庭之间有显著差异,说明核心家庭幼儿亲社会发展最好,其次是主干家庭的幼儿。

人数 平均数 标准差核心家庭 31 0.388 2.32主干家庭 28 0.350 2.25隔代家庭 13 0.162 2.54单亲家庭 8 0.100 2.31

四、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

关于父母教养方式与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关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父母的奖惩方式、对儿童行为的反应方式上。鼓励的、反应热烈友好的、良好监控的教养方式被认为是最能培养儿童亲社会性的教养方式。母亲的抑郁情绪和惩罚性的教养方式与儿童的高争斗性和低亲社会性相关。在研究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因素问卷中,在保持原条目顺序不变的基础上,对问卷的部分题目做了变动,改编成四个维度,“民主型”即家长对子女表现出关心、理解、信任和鼓励而不是冷漠和忽视;“严厉型”即家长对子女表现出严厉的管束、控制、惩罚以及缺少宽容的表现;“溺爱型”即家长对子女表现出过分宠爱,掌握和控制孩子一切的行为和活动,完全接受孩子的想法和主张;最后一个是“专制型”即家长不尊重孩子的观点、无视孩子的需求、经常嘲笑和否认孩子的能力或挑副他们的错误和不妥之处。根据父母回答,进行赋分,将相同维度的题目相加后,便可以明确家长教养方式的所属类型,并给予相应的指导。

结束语:当然,受本人自身研究能力、研究条件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本文还存在一些不足和有待完善的地方。影响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因素很多,但是没有一个系统的规整,反而找不到主要的影响因素了。幼儿教师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认识还远远不够,还需要加强专业知识方面的训练,意识上要正确地了解亲社会行为对幼儿发展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核心家庭移情社会性
以户外混龄活动促进社会性发展
浅析诗歌翻译中的移情——以《再别康桥》韩译本为例
移情于物,借物遣怀(外一则)
古人并非多子多福
安冈章太郎文学探源
面部表情、文化差异与移情作用
关于“移情作用”在音乐审美体验中的思考
从社会性弱势群体自身心理角度谈接受科技知识
社会性交互及其在三维虚拟学习环境中的实现
对Hmongb从“家”到“村”的形成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