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中常用药错误吃法大全

2018-02-28 19:11
北京广播电视报 2017年36期
关键词:大椎穴舌下督脉

平时一句玩笑“你吃错药了吧”,其实并不是玩笑,每年有20万人因为吃错药被夺去了生命。药,到底应该怎么吃?吃哪种药必须多喝水?吃哪种药万万不能喝水?哪种药必须嚼碎了吃?哪种药万万不能掰开?BTV生活频道《生活面对面》请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药剂师、副主任医师丁庆朋为您细说吃药的误区。

吃头孢绝不能做的事儿

专家案例:一个40岁左右的男性,在医院看上呼吸道感染,医生给他开了一些消炎药,就是头孢类的,按照医生嘱咐和药品说明,他吃了几天感觉还不错,而后参加了一个聚会。可在聚会上,朋友们突然发现他面色潮红、呼吸不畅,他自己也感觉心慌,还有一种濒死感。聚会肯定得喝酒,从这个最新案例中我们不难得出:吃头孢的药一定不能沾酒。吃完头孢类的药物,特别是注射完头孢类的药物再饮酒,最严重的后果是死亡,在医学上叫双硫仑样反应。双硫仑样反应主要的症状是面部发红、皮肤发红,另一个就是头痛、恶心、呕吐。再加重了之后可以导致心动过速、心衰、急性心梗,会危及生命。

如果您觉得不喝酒不就没事儿了,错!有些药物当中也含有酒精,和头孢一起吃也会发生反应,出现呼吸急促、心衰等症状。头孢的小冤家是藿香正气水、十滴水、风湿液……它们都是含有酒精的,这些含有酒精的中药,也不能和头孢类药物一起服。另外,吃头孢就不能再喷香水了,香水里百分之九十以上也是酒精,如果吃头孢期间喷香水,喷到皮肤上渗透到皮肤里也会有略微的不适感。

吃药喝水有讲究

经过测试,吃药的时候至少需要280毫升(纸杯一杯)的水送服。有的药服用必须多喝水,有些药服用的时候万万不能喝水。

1.药丸、药片类,吃完多喝水。这里的药丸、药片,指的是不用咀嚼、不用含服的那类,吃完后需要多喝水。如果送服的水太少,药物很可能会在食管壁上融化,刺激食管。

2.服舌下片不能喝水。舌下片是利用舌下血管丰富、药物能快速发挥效果制造的,特别是急救的药物,硝酸甘油、速效救心丸和消心痛,这种药是中老年朋友必备的。要把它含在舌下,因为舌下有非常丰富的毛细血管,能够把药物快速地送到全身,几分钟就发挥效果,如果喝水送服到胃里,那可能几十分钟才起效果。

专家案例:前两天在社区碰到一位老人,他很在意自己的心脏,怕有心脏病,就随身带着一个盒子,盒子里又套了一层盒子,装了一个速效救心丸。但检查他的速效按心丸瓷瓶的时候,发现蜡封已经开了,天气又热,随身携带可能有一两个月左右了,速效救心丸的有效成分早就挥发掉了,真正到急救的时候可能吃几颗药都不管用。所以建议像这样急救的药品,一旦拆封就要抛弃掉再换新的。

另外,泡腾片应该事先用水泡,待泡腾片溶解后再当饮料喝下,直接口服泡腾片,即使不喝水,也会产生大量气体,造成风险。

五种错误的吃药方法

1.高血压药物掰开服半片。有的人血压高,原本每天吃一片药,自觉控制得很好,自行掰开药片,只吃半片。这是不对的。很多高血压药采用了缓释工艺,如果掰开,就破坏了缓释结构,药物会更快速地降压,血压会在短时期内降低更快、更低。

如果您吃的药上面有一条明显的分割线,它就是可以掰开吃的;如果您吃的药是释放性的药物,比如上面有个小圆点,就是不可以掰开吃的。因为缓释性的药物,通过小圆点慢慢释放药效,如果把小圆点切开,药就哗一下都出来了,血压可能就一下子掉下来了,人也是受不了的。

2.含片咀嚼后用水冲服。治疗咽炎、咽痛的药物,“含服”是为了让药物经过唾液融化,缓慢地刺激咽部,直接针对病灶起效,如果您一着急,喝水送下去,药就没起效果。胃黏膜的保护剂,有点像胶浆一样,本来应该是在胃黏膜上均匀地涂上一层,保护胃黏膜不受酸的侵蚀,如果您喝水把它冲散了,也起不到作用了。

3.酵母片不嚼碎直接用水服下。常见的酵母片,里面有很多黏性物质,不嚼碎反而会让它们在胃里形成黏性团块,起不到应有的作用。

4.少量水服药,服药后立即睡下。有一种药好多老年人都会吃,是治疗骨质疏松的,叫阿仑膦酸钠。说明书里写得非常详细,站着吃,至少喝一杯水,喝完水以后不能够立刻坐下,尤其是不能躺下。因为这个药酸性很强,到胃里是没有问题,但是如果卡到食道就可能把食管烧坏。喝大量的水就是为了能够迅速到达胃里,好多时候,需要起效快的药物也需要一些水冲下去。服药后要直立一会儿,能帮助药片更快地到达胃里。

5.胶囊类的药物掰开吃。肠溶胶囊、肠溶片除了容纳药物之外,还能减少药物的刺激性,有些是肠溶胶囊,能保护药品不被胃酸破坏,胶囊不要轻易打开吃。胶囊的外壳并没有传说中那么可怕,它就和您吃的猪皮冻当中的一种成分——明胶一样。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它是最典型的坚决不能掰开吃的,因为它的外壳非常坚固,胃里是不化的,如果掰开让药物颗粒“裸奔”,经过试验,超不过十分钟,药物的稳定性就被破坏了。

本版内容根据《生活面对面》整理(BTV生活频道每周一至周五20:00-20:30首播,每周一至周五6:36-7:06重播)

选对拔罐刮痧摆脱秋季三种爆

拔罐和刮痧是很多人常用的保健方法,您知道针对不同的秋燥问题,该用拔罐还是刮痧呢?BTV生活频道《生活面对面》请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针灸科主任醫师王军告诉您。

便秘的燥——刮痧

中医认为,“燥”是秋季的主气,人此时最容易受到燥邪的侵犯,比如咳嗽不止、咽喉肿痛、鼻炎发作,而便秘这件事更是让人饱受其苦。我们怎么能够摆脱它呢?一个办法:刮痧。如果您大便干燥,与马桶似乎有老死不相往来之意,记住这两个穴位:肾俞和大肠俞。

刮痧之前先涂一层刮痧油,刮的时候可以从上到下同时刮这两个穴位,不需要太使劲儿。不需要强求一定要出痧,因为出的痧主要是与疾病有关系,虚症的患者刮痧最有可能出现的一种症状是没有痧,如果肾气不足,往往是刮不出痧的。年轻的小伙子火力比较壮,出痧的颜色往往是红色,代表正气比较旺盛。不是说出痧颜色越重越好。

上火的燥——刺络拔罐

秋天里的一把火烧得您咽喉肿痛、头疼发热、心烦口渴,您可以通过刺络拔罐的方法祛除燥火,这次的穴位是大椎穴。大椎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穴位,它管理着人体所有阳气,汇集人体所有的阳经到这个部位上。如果阳气不足,人就会怕冷、感冒,而常刺激大椎穴就可以帮助人体振奋阳气、抵御外邪。比如说天气寒冷,容易感冒,就可以搓搓大椎穴,调动调动人体的阳气,立刻身上就会觉得热乎乎的。

刺络拔罐拔出的血颜色暗,代表了血瘀;血色特别鲜红,代表了热邪、燥热;血中夹水,说明有风湿病、肝病;流出透明性水液,说明水肿;出血缓慢,多刺几针仍断续出血者,提示气亏血虚;出血清淡不易凝结,说明血虚;血液容易沉淀并很快凝结,说明气虚。

燥中带寒——拔罐

还有一种秋燥是燥中带寒,到了深秋,天气渐凉,凉跟燥往往混合在一起,症状:头痛身热、鼻塞流涕等感冒症状,怕冷,鼻腔干燥,咳嗽。应对这种秋燥王主任推荐拔罐。

治疗凉燥感冒,常用的部位是后背的膀胱经这两条线,以及督脉。大椎穴在督脉上,是阳气汇聚的地方。督脉称为阳脉之海,是人体阳气最旺盛的地方。膀胱经被比作人体的篱笆墙,可以抵御外邪入侵。顺着背部的两条膀胱经闪罐,可以疏风散寒、宣散气血;然后沿着督脉走罐;最后还要留罐,留在大椎穴(提高人体的防卫能力)、肺俞穴(宣肺、解表、疏风散寒)。endprint

猜你喜欢
大椎穴舌下督脉
卡托普利舌下含服与硝酸甘油静脉滴注治疗高血压急症的临床观察
刮大椎穴可辅助退烧
舌下片,舌下用
最方便的健身
通督温经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观察
舌下用药,避免“首过消除”
督脉循行考
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春天咳白痰搓搓大椎穴
舌下含药应讲究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