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领导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2018-03-01 11:25余荣芳吴贻刚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2018年6期

余荣芳 吴贻刚

摘 要: 为了深入了解国内外体育运动领导的起源与发展状况,以中国知网、Google学术、WOS数据库、Ebsco数据库、研究之门等数据库为数据源,通过关键词检索,获取1900—2017年相关数据。将国内按照研究内容区分,国外按照研究理论区分,对体育运动领导理论应用研究起源与发展进行梳理。研究结果发现:1)我国对于体育运动中领导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基于多维领导模型,少数学者开始关注并应用变革型领导理论进行研究;2)国外体育运动中领导理论的研究不断创新,领导理论体系逐渐丰富,使得运动领导领域边界越来越清晰。研究最后还对国内外“项目特点”与“理论共性”之争,我国“万能理论误区”两个问题进行了讨论,认为该领域中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结合项目特征应用是我国未来研究的方向。

关键词: 体育运动领导;多维领导模型;运动领导理论体系

中圖分类号:G80-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2076(2018)06-0022-06

Abstract: In order to gain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of leadership theory in sport both at home and abroad,we use the database of CNKI, Google academic, WOS, Ebsco, ResearchGate as the data source to get the relevant literatures from 1900 to now. Domestic researches devided them based on the content of the study,foreign research in accordance with the study of theoretical distinction,and the application of leadership theory in sport summarized. It has been concluded that 1) China 's application of leadership theory in sports is mainly based on the multidimensional leadership model, and few scholars begin to pay attention to it and apply the theory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to study. 2) The foreign's is constantly innovating, and the leadership theory system in sport is gradually rich, making the boundary of sports leadership more and more distinctive. At the end of this study, we also discussed the two issues of "sport feature" and " common theory" ,and "a theory is all" phenmenon given the prospect of China's research direction in the field of leadership in sport.

Key words:  leadership in sport;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leadership;leadership theory in sport

体育运动中的领导问题已经成为心理学和领导学中的一个具有交叉性的重要研究领域,学者称之为运动领导领域,这个新兴的研究领域的理论基础来自于领导心理学。体育运动中的领导更加强调在运动中为实现目标而施加影响的过程,被看作是有效运动的组成部分。其研究任务之一就是探索教练员与运动员之间的互动关系,对教练员的领导行为和结果进行诊断、控制,使其可观察、测量、评估,以提高教练员领导水平,激发运动员积极心理活动,如基本心理需求、自我效能感、心理幸福感、内在动机、信任、集体效能、凝聚力等,丰富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理论和方法。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运动领导领域关注和介绍了一些国外的领导理论,如品质理论、作风理论、行为理论、情境理论、多维领导理论、费德勒权变理论、运动中的变革型领导理论。而在与运动项目相结合的应用研究中,学者们基于多维领导模式揭示了不同项目、职位、特征教练员的领导行为与运动员满意度的关系,到21世纪变革型领导理论的应用,以运动员为核心,探索教练员与运动员的良性互动关系。这些对我国体育转型背景下提高教练员领导与管理能力极具借鉴价值。

1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国内外20世纪以来,关于体育运动领导理论应用研究的相关文献数据为主要研究对象。

1.2 数据来源

通过上海体育学院图书馆、中国国家图书馆阅读书籍,中国知网、Google学术、WOS数据库、Ebsco数据库、PubMed生物医学库、MEDLINE数据库、研究之门等网络搜索,以“领导”(leadership)和“体育”(sport、sports或者physical activity)为关键词,获取文献均基于体育运动中的领导理论的应用研究,剔除未涉及到体育中领导理论的研究以及同一作者重复性发表的文献,最后提炼出有与本研究相关文献,我国体育中领导理论的应用研究共61篇,国外体育运动中的领导理论应用研究文献25篇。

1.3 研究方法

1.3.1 文献资料法。对于本研究纳入的相关文献,采用全文精读,挑选出高质量文章(引用、课题、发表期刊)。

1.3.2 数理统计法。使用SPSS18.0统计出文章的研究主题、项目分布、调查对象、研究工具、研究结果,使用描述性统计得出频率。

2 结果与分析

2.1 国内体育运动中领导理论的应用研究

2.1.1 我国体育运动中领导理论的发展

1986年,季浏[1]在《领导理论与教练员的心理及行为》一文中介绍了4种领导理论(品质理论、作风理论、行为理论和情境理论)与教练员的心理、行为的关系,使我国学者对于体育中的领导理论有了初步的认识。随后,翟群(2000)[2]详细阐述了多维领导模式理论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多维领导模式(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Leadership)是由Chelladurai(1978,1984,1990)[3-5]提出,他認为领导效果可以在成绩表现和成员满意度上进行多维度的测量。进入到21世纪,我国体育工作者、管理者、科研人员甚至是教练员,有52.5%的研究均基于Chelladurai的多维领导模式理论。与此同时,新的领导理论应用到体育中,刘改成(2005)[6]以变革型领导理论为基础,对高校体育领导者变革型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进行了研究。文艺(2008)[7]以交易型和变革型领导为依据,研究了西安市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的影响因素。焉石(2017)[8]等对短道速滑教练员变革型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角色投入关系进行了研究。

2.1.2 研究主题分布

本研究提炼的61篇文献中,涉及到的领导行为包括:教练员(来自国家队、省市队、普通大学、体育院校、大专院校、中小学、少体校)的领导行为,47篇。体育教师(来自大学、体育院校、中小学)领导行为有7篇,高校体育领导者的领导行为有4篇,高校体育社团领导行为有2篇,中小学校长领导行为有1篇。

2.1.3 研究项目分布

研究发现,这些研究主要集中在体能主导类(田径、游泳、自行车),技能主导类(花样游泳、自由式滑雪、武术),技心能主导类(射击、射箭),技战能主导类的隔网对抗性(乒乓球、羽毛球、排球)和同场对抗性项目(足球、手球、曲棍球和篮球)上,其中重点放在篮球、足球、排球等集体项目上,对于技心能主导类难美性项群,技战能主导的格斗对抗性(摔跤、柔道、拳击、击剑等),轮换攻防对抗性(棒球、垒球、板球、冰壶等)项群缺乏应用研究。

2.1.4 调查对象分布

本研究提炼的61篇文献中,涉及到的调查对象包括:1)运动员。主要来自国家队、省市队、普通大学、体育院校、大专院校、中小学、少体校。2)普通学生(非运动员)。主要来自大学、体育院校、中小学。3)高校体育领导者的下属。4)高校体育社团成员。5)中小学校长及其下属。

2.1.5 研究工具分布

1)运动领导行为量表。我国70%的学者使用Chelladurai(1978,1993)编制,国内学者修订的量表。3%的学者使用邱宜均(1990)编制,《运动心理诊断学》中的量表。

2)自编问卷。9%的学者在研究中根据实践和体育书籍,自行编制问题进行测量。

3)体育教师领导行为问卷。8%的学者使用台湾师范大学教授吴武典编制的问卷。

4)变革型领导问卷,MLQ。6%的学者使用Bass(1985)编制,国内学者修订的问卷。有1位学者采用了韩国金正皖、金正男在Bass的基础上针对运动员修订的《变革型教练员领导行为》问卷。

2.1.6 研究结果的分析

学者们的研究发现领导行为与期望、心理压力与适应、满意度、角色投入、凝聚力、激励氛围、自主需要、内在动机、训练动机、自我效能、训练绩效等相关。而基于交易领导理论和变革型领导理论,领导行为与文化、领导风格、有效性、信任、角色投入、工作绩效、团队绩效有关。

2.2 国外体育运动中领导理论的应用研究

2.2.1 体育运动中领导理论的发展

20世纪以来,国外体育运动中的领导理论研究成果显著,出现了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领导模型理论包括多维度领导模型(Chelladurai,1978,1990,2007),领导认知中介模型(Smoll和Smith,1989)[9],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动机模型(Mageau和Vallerand,2003)[10],体育中的变革型领导理论或称转换领导理论(Bass,1985)[11]。这些理论或模型为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研究提供了框架和方向。

2.2.2 体育运动中的领导特质理论

Thomas Carlyle的《领袖论》(也称伟人理论)指出,伟大的领导者们都具有独特的特点或特质,这使他们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上升到突出的位置[12]。20世纪,领袖论正式发展成为领导理论,社会科学家们持续、详细的研究导致“领导特质理论”术语出现。Gillman(2000)[13]对NCAA男子篮球Ⅰ级排名前100位的教练员进行了调查,发现这些成功的大学男子篮球教练员属于主导性人格,内向性格和外向性格存在显著性差异,外向性格占主要地位。Chen(2007)[14]研究了台湾高校高尔夫教练员的领导行为及其人格特质与运动员的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团队感知到的教练领导行为与团队人格特质存在关系。尽管个人特质会影响教练员领导行为这一观点得到了公认,但是领导特质理论本身是不尽完善的。Stogdill(1948)对领导特质理论提出批判,他指出少数人的人格特质是稳定一致的。这一理论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考虑环境的作用。也就是说在不同的运动项目上,领导者(教练员、队长或非正式领袖)的人格特质很难找出稳定的、共性的方面。

2.2.3 体育运动中的领导行为理论

领导行为理论(leadership behavior theory)[15-16]是继领导特质理论之后出现的,该理论认为,领导不是天生的,而是通过塑造的。这一时期对教练领导行为的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事件记录技术和质性访谈法。Danielson(1975)[17]编制了曲棍球运动员对教练行为的感知量表,确定了教练领导行为的8个维度。Tharp(1976)[18]等使用事件记录技术对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传奇教练约翰·伍登(John Wooden)的教练行为特点进行了研究,总结出10种指导和示范行为。Bill(1979)[19]研发了教练行为评价系统(Coaching Behavior Assessment System),他将教练行为分为反应行为和自发行为。

2.2.4 体育运动中的领导模型理论

2.2.4.1 运动领导的多维度模型

Chelladurai(1978,1990,2007)提出的运动领导多维度模型(Multidimensional Model of Sport Leadership)认为:运动情境中的领导行为(规定的、实际的、成员偏爱的行为)是由情景特性、领导特征和成员特征等三个因素决定(见图1)。1980年,Chelladurai等人对160名加拿大大学体育教育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再次检验并修订了他在1978年初步编制的体育领导行为量表(Leadership Scale for Sport,LSS),包括训练指导、民主行为、专制行为、社会支持和积极反馈,重测信度为.71~.82。多维度模型的一些观点得到学者的支持,如当教练员的三种领导行为一致时会导致运动员运动表现和满意度提高。毛志雄[20]认为该理论的价值有两个:一是专门针对运动情境进行研究。二是考虑了情境、行为与结果的交互作用。但是这一理论的实质仍是权变理论。其次,多维领导行为一致性结果的5个方面与运动成绩的关系仍然不明确,也就是说领导行为、团队表现及满足感、运动成绩之间的链接并没有建立。并且,与前两个体育领导理论不同的是,该模型来源于体育运动情境,而非其他领域,不被其他领域的科学家和学者的認可,而之前的两个领导理论的适用性较大。

2.2.4.2 领导认知中介模型

Smoll和Smith(1989)认为领导行为的认知中介模型强调情境、认知、行为和个体差异之间的关系,即[LL]教练员的行为通过运动员对教练员行为的认知这个中介作用影响运动员的反应(见图2)。教练行为受自身个体差异、情境因素、教练对运动员态度的感知的影响。运动员的认知受到教练行为、运动员个体差异、运动员反应、情境因素的影响。运动员的反应受到自身认识、运动员个体差异、情境因素因素。在这个复杂的认知模型中,教练员的个体差异包括教练目标/动机、行为意图、手段、对教练规范和角色定位的感知、对运动员动机的推测、自我监控、性别。运动员个体差异包括年龄、性别、教练规范的感知、教练行为效果评价、成就动机、竞争特质型焦虑、一般自尊感和运动自尊感。情境因素包括运动本质、竞争水平、成功经验、当前成绩、队内吸引力。正如Smoll指出,该理论模型存在维度过多和实用性问题,需要在应用研究中证实其对领导者发展的有效性。

2.2.4.3 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动机模型

Mageau和Vallerand(2003)在Deci和Ryan(1985)的认知评价理论和Vallerand(2001)的内、外动机的层次模型基础上,提出了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动机模型。该模型认为:教练员的自主支持行为受教练员个人目标、教练背景、对运动员行为和动机的感知的影响,运动员的竞争力、自主性、关联性感知影响运动员内在动机和自我决定的外在动机。有两位学者检验了该动机模型,并且得出了不一致的结果。Almagro(2010)[21]在自我决定理论和内外动机的层次模型上,验证了Mageau和Vallerand(2003)的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动机模型,他对608名12~17岁的运动员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发现教练员的自主支持行为可以预测运动员的自主性感知,进而预测运动员表现出来的内在动机。Pope(2015)[22]对加拿大大学体育联盟的221名橄榄球运动进行调查,发现只有运动员的自主性可以预测自我决定动机,自我决定动机可以适度预测运动员的表现。Solstad(2015)[23]对222名青少年足球运动员进行调查发现,对教练动机的感知通过教练提供的自主支行为与满意度呈正相关。由此看来,理论模型只是提供了一个理论上框架,具体应用到体育中时仍然会不断调整和完善。

2.2.5 体育运动中的变革型领导理论

变革型领导”(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这个概念最早是有由“Downton(1973)[24]提出来的。Burns(1978)[25]在其经典著作《领导学》中对“变革型领导理论”进行了详细阐述,Bass(1985)给出变革型领导者行为的4个维度:1)魅力。领导者给追随者树立榜样,追随者认同领导者,并愿意效仿他们。2)鼓舞性激励。领导者对追随者寄予很高的期望,通过动机激励他们投身于实现组织愿景的事业中去。3)智力激发。它包括领导者激发追随者创造和革新,对自己和领导者的信念和价值观提出质疑。4)个性化关怀。领导者创造一种支持性氛围,仔细聆听追随者的个别需求。较早将变革型领导理论应用到体育中的是加拿大学者Zacharatos(2000)[26],他针对加拿大13所高中11个运动队不同项目(篮球、排球、羽毛球、橄榄球、田径)的112名学生和他们的教练进行了研究,证明了教练员在青少年运动员中使用变革型领导行为的有效性。该理论在竞技体育中得到了支持和发展。octavio lvarez(2010)[27]对西班牙国家跆拳道队34(男17,女17)名运动员进行了调查,发现教练员的交易型和变革型两种领导风格对运动员努力有正面的影响,变革型领导风格可以增强交易型领导风格的作用。Ken Hodge(2014)[28]对史最成功的橄榄球队——新西兰全黑队(胜率高达74.49%)的主教练Henry 和助理教练Smith的团队进行了个案研究,发现教练具有较高的自主支持行为、情感智能、变革型领导行为。Morgan (2015)[29]对2003年橄榄球世界杯的冠军——英格兰(橄榄球)国家队进行了个案研究,他认为有5个主要的心理过程支持了队伍的韧性和顽强性,包括教练员变革型领导行为、团队领导、团队学习、社会认同和积极情绪。 KC Bormann(2016)[30]调查了德国手球队的336名运动员和30名教练员,发现教练员变革型领导行为的积极方面是可以使团队愿景更加清晰,个人表现或成绩良好,但对于团队成绩或表现有负面影响。根据学者研究结果,不难发现,在“成绩第一”的竞技体育中,变革型领导行为的结果有积极和消极两方面,探寻一个“度”的问题非常重要。而在“发展第一”的青少年体育、大众体育、体力活动中,学者们研究发现变革型领导行为与运动员的自信、信任、自我效能、任务凝聚力、内部沟通、内在动机、自我决定动机、唤醒运动员努力等方面是有积极作用的。

3 結论

3.1 自1986年以来,我国对于体育运动中领导理论的应用研究主要基于多维领导模型,少数学者开始关注并应用变革型领导理论进行研究。伴随着我国竞技体育突飞猛,对体育中领导者行为的研究,尤其是对教练员领导行为研究更是成倍增长。在研究项目上,主要集中在集体项目和体育大项(田径),而格斗对抗性(摔跤、柔道、拳击、击剑等)以及轮换攻防对抗性(棒球、垒球、板球、冰壶等)项群少有研究。在研究工具上,主要采用Chelladurai(1978,1993)编制,国内学者修订的《运动领导行为》量表。研究结论趋于教练领导行为的正面影响。

3.2 自20世纪以来,国外体育运动中领导理论的研究不断创新,领导理论体系(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应用到体育研究之中,领导模型理论(多维度领导模型、领导认知中介模型、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动机模型)不断创新并得到验证。这些丰富了体育运动领导的研究主题、内容和方法,使得运动领导领域边界越来越清晰。

4 讨论

4.1 国内外体育运动领导研究的“项目特点”与“理论共性”之争。从研究内容来看,中国人更加注重应用、实效性和特性,西方人更加注重逻辑、理论和共性,因此,深入细致了解国内外运动领导领域研究范式,对我国运动领导理论构建与实证研究具有指导性。

4.2 “万能理论”误区。国外体育运动领导理论的应用研究可谓是丰富多彩,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应用多个理论进行研究。我国主要基于多维领导模型去研究,尤其是竞技体育中,几乎全部使用多维领导理论进行研究。笔者认为任何理论研究只能解决、部分解决甚至是解决不了实际问题,也就是说任何理论的应用及其效果是有局限和边界的,如运动领导的特质理论,主要用于详细和定向的了解教练员个人特质,而领导的多维度模型最初只能反映教练员领导行为一致性问题及其与团队表现和满意度的关系,起到了解和预测的作用。当涉及到参与动机、自我效能、自信等方面可能就得探寻变革型领导行为的作用。我国对于教练员领导行为的研究所借鉴的理论显然是过于单一,有必要根据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和背景,推陈出新,发挥出其他领导理论的实际价值。

4.3 科学是可重复的,理论会随着实践不断完善。无论是体育中领导理论体系(领导特质理论、领导行为理论、变革型领导理论)的研究,还是体育中领导模型理论(多维度领导模型、领导认知中介模型、教练员—运动员关系的动机模型)的应用,都必须随着体育情境的特点而不断完善。应该将训练和比赛各种实际情境加以区分,才能真正对教练员(对运动员)的心理训练理论和方法起到实质性的贡献。

5 研究展望

通过梳理和总结国内外体育运动中领导理论的应用研究,发现国内外均有自己的特点,对于该领域的研究,理论构建与实证检验必不可少,结合项目特征发挥出理论的价值更是训练所需,这些过程体现了体育运动领导行为的共性与个性是一个连续统一体,并且是逐级递进、不可逆转的关系。

参考文献:

[1]季浏.领导理论与教练员的心理及行为[J].贵州体育科技,1986(4):3-7.

[2]翟群.多维领导模式理论在体育领域中的应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0(1):51-57.

[3]Chelladurai P., Saleh S. D. Preferred leadership in sports[J]. Canadian Journal of Applied Sport Sciences, 1978(3):85-92.

[4]Chelladurai P., Saleh S. D. Dimensions of leader behavior in sports:Development of a leadership scale[J]. Journal of Sport Psychology, 1980(2):34-45.

[5]Chelladurai P.Leadership in sports[J].Psychological Foundations of Sport,1984:20-25.

[6]刘改成.高校体育领导者变革型领导行为及其有效性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15-20.

[7]文艺,李晓庆,朗淳刚.领导行为对高校体育教师工作绩效影响研究[J].价值工程,2012,31(11):192-193.

[8]焉石,朱志强,李尚滨.短道速滑教练员变革型领导行为与运动员角色投入—教练员信任的中介作用[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17,37(1):28-33.

[9]Smoll F L, Smith R E. Leadership behaviors in sport–a theoretical-model and research paradigm [J]. Journal of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y, 1989, 19(18):1522-1551.

[10]Mageau G A,Vallerand R J.The coach-athlete relationship:a motivational model[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2003,21(11):883.

[11]Bass B M. Leadership and performance beyond expections [M]. New York:Free Press, 1985.

[12]Thomas Carlyle,James Fraser.On Heroes,Hero-Worship,and The Heroic in History[R].1841.

[13]Gillman S R. An investigation of selected personality traits for success of collegiate basketball coaches[D]. Tesis doctoral sin publicar. Alabama:United States Sports Academy, 1999.

[14]Chen B C T L, Lii J Y. Leadership Behavior as Perceived by Collegiate Golf Coaches and Players in Taiwan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Basic Personality Traits[J]. 弘光學報, 2007 (51):283-304.

[15]Hemphill JK,Coons AE.Development of the 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M].In Stogdill RM,Coons AE(Eds),leader behavior:its description and measurement,1957:6-38.Columbus,OH:Ohio State University.

[16]Stogdill,R.M.Manual for the leader behavior description questionnaire:Form XII.Columbus,OH:Ohio State University Bureau of Business Research[D].College of Commerce and Administration,1963.

[HJ1.78mm]

[17]Danielson R. R., Zelhart P. F., Drake C. J.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and factor analysis of coaching behavior as perceived by high school hockey players[J]. Research Quarterly, 1975(46):323-334.

[18]Tharp,R.G.,Gallimore,R. Basketballs John Wooden:What a coach can teach a teacher[J].Psychology Today,9(8):75-78.

[19]Curits Bill,Smith R E,Smoll F L.Scrutinizing the skipper:a study of leadership behaviors in the dugout[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9,64(4):391-400.

[20]毛志雄, 遲立忠. 运动心理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5:238.

[21]Almagro B J,Saenzlopez P,Moreno J A.Prediction of Sport Adherence Through the influence of Autonomy-supportive Coaching Among Spanish Adolescent Athletes[J].Journal of Sports Science & Medicine,2010,9(1):8-14.

[22]Pope J P,Wilson P M.Testing a sequence of relationships from interpersonal coaching styles to rugby performance,guided by the coach-athlete motivation mode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port & Exercise Psychology,2015,13(3):258-272.

[23]Solstad B E,Hoye A V,Ommundsen Y.Social-contextual and intrapersonal antecedents of coachesbasic need satisfaction:the intervening variable effect of providing autonomy-supportive coaching[J].Psychology of

Sport & Exercise,2015(20):84-93.

[24]Downton J V. Rebel Leadership:Commitment and Charisma in the Revolutionary Process [M]. New York:Free Press, 1973.

[25]Burns J M. Leadership[M].New York:Harper & Row, 1978.

[26]Zacharatos A, Barling J, Kelloway E K. Development and effects of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in adolescents[J]. Leadership Quarterly, 200

0,11(2):211-226.

[27]Octavio lvarez, Isabel Castillo, Coral Falcó. Estilos de Liderazgo en la Selección Espaola de Taekwondo[J]. Revista De Psicologia Del Deporte, 2010,19(2):219-230.

[28]Hodge K, Henry G, Smith W. A case study of excellence in elite sport:motivational climate in a world champion team[J]. Sport Psychologist, 2014, 28(1):60-74.

[29]Morgan P B C, Fletcher D, Sarkar M, et al. Understanding team resilience in the world's best athletes:a case study of a rugby union World Cup winning team.[J]. Psychology of Sport & Exercise, 2015,16(1):91-100.

[30]Bormann K C,Schulte-Coerne P,Diebig M,et al.Athlete Characteristics and Team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as Moderators fo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ach Transformational Leadership and Athlete Performance[J].J Sport Exerc Psychol,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