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化记忆法在高职高专中药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3 19:46孙必强李美珍詹育和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15期
关键词:药性中药学记忆法

孙必强,李美珍,周 英,詹育和

(湖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湖南 株洲 412012)

中药学是衔接中医学基础概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和方剂学的一门理论学科,也是中药专业的基础课程。中药学知识点繁多、系统性不强、容易混淆、记忆强度大,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觉枯燥乏味,难以理解和把握,学习效果差。当前我校选用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中药方剂学》教材,明确要求学生掌握140味、熟悉100味常用(或有代表性)中药的分类归属、性能、功效、应用、特殊用法用量及使用注意事项。但由于专科学制短,中药学课程只有72学时,导致学生学习效果较差,无法满足执业药师资格考试和上岗工作的需要。这就要求教师不断进行相关教学理念创新和教学手段改革,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本文主要对强化记忆法在高职高专中药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探索。

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情的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1],对事情识别并形成一定印象是记忆的开始,再强化识记成为经验,最后对经验进行再现,这三个环节缺一不可。记忆的基本过程可简单分成“记”和“忆”,“记”包括识记、保持,“忆”包括回忆和再认[2]。教师在中药学教学过程中,要充分挖掘各种记忆方法,引导学生掌握记忆中药学知识的技巧,不断提高教学效果。

1 故事联想记忆法

故事联想记忆法是将中药药性知识融入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联想,增强知识的趣味性,提高记忆效果。例如讲麻黄时引入以下故事:相传古时有一个卖药的老人收一徒弟,其刚学了一年半载就骄傲自满起来,言行狂妄,最后不听师傅劝阻决定行走江湖。临别前,师傅难过地提醒:“有一种草药不能随便卖给人吃,病情辨别不清,吃了就会出问题的。”徒弟听了不以为然地问道:“什么草药?”师傅说:“是无叶草。”徒弟满不在乎地问:“这药怎么啦?”师傅语重心长地说:“这种草药的根和茎用处不同,有四句话你要牢记: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徒弟对师傅的告诫置若罔闻,最终因用错无叶草而锒铛入狱。徒弟出狱后向师傅承认错误,决定痛改前非。因无叶草使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所以他就把无叶草叫“麻烦草”。后来又因为无叶草的根是黄色的,故改名叫麻黄。这样有趣的故事使中药学知识更加生动形象,学生理解更容易,且不容易忘掉[3]。

2 归纳总结记忆法

在讲解中药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每一章内容的总论部分进行详细讲解,并归纳总结。例如,讲到解表药归经的时候,联系中医学基础内容中“因为肺合皮毛,开窍于鼻,足太阳膀胱经主一身之表,故解表药的解表功效应归属太阴肺经或太阳膀胱经的症候”。讲到药物以花入药的药性时,可归纳出“诸花皆升,旋复独降”。讲到藤类中药时,可借用中医意向思维“取象比类”法,说明藤类类似于人体的经络,故大多可治疗风湿痹症。这样学生的记忆负担就会明显减轻,且举一反三,提高记忆的有效性[4]。

3 对比反向记忆法

教学中,最常用的就是功效对比,如金银花和连翘都具有疏风散热、清热解毒的功效,用于热毒疮痈、风热感冒、温病初期等。不同点在于金银花疏散风热优于连翘,连翘解毒消痈优于金银花,素有“疮家圣药”之称;金银花又入血分,能凉血止痢,治疗热毒血痢;连翘又入心经,能清心开窍,治疗温病热陷心包之高热神昏,尚可散结、利尿,治疗瘰疬、痰核以及热淋尿少等。讲解过程中,通过药物之间功效、主治和适应证的比较,找出差异,容易激发学生记忆的热情。

4 歌诀愉快记忆法

中国传统文化自古以来就讲究文字押韵,读起来朗朗上口,故我们可以借助古籍如《药性赋》《药性歌括四百味》等,增加记忆的趣味性[5]。也可采用自编歌诀和顺口溜来记忆,学生很感兴趣,记忆效果好。如宁得一把五加,金玉再多不拿,补肾祛风除湿,强身保健最佳;铁脚威灵仙,砂糖加醋煎,一口咽入喉,鲠骨软如绵。家有地榆皮,不怕烧脱皮;家有地榆炭,不怕皮烧烂。有人识得半边莲,夜半可以伴蛇眠。屋有七叶一枝花,毒蛇绕着不进家。家有刘寄奴,不怕刀砍头。打得满地爬,快寻祖师麻;穿山甲、王不留,妇人吃了乳长流等。这样学生在学习中会有愉悦感,学习过程不枯燥,且记忆深刻,学习效率高。

多年教学实践证实,教师在中药学教学中强化记忆方法和手段,有助于激发学生记忆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猜你喜欢
药性中药学记忆法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白萝卜与中药同食,会解掉药性吗?
高中数学学习中公式的记忆法则
半夏的化学成分及其药性、毒性研究进展
不同炮制和煎煮时间对大黄沉降药性的影响研究
试论制剂因素对中药药性的影响
《中药学》教学引入拓展性教学的启示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
超级记忆法 等4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