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以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为例

2018-03-05 18:01石新民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技术学校医学影像双师型

石新民,陈 军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甘肃 定西 743000)

1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现状

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是由原定西市卫生学校和定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合并后整体并入甘肃中医药大学成立的以承担高职高专层次教学工作为主的校区,主要专业有护理、检验、药学、康复治疗技术、医学影像技术等,目前存在着专业教师短缺、专业实验室建设相对落后的状况。教师是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教师在教学水平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合格的教师就不可能培养出合格的人才,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水平的教学质量。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队伍建设具有其自身的特点,“双师型”教师队伍是保障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基础。对于专业教师的要求有其特殊性:不管是护理、药剂、检验,还是康复治疗技术和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学都极其需要“双师型”教师,即教学人员既是教师又是相关专业技术人员。不但能讲授理论知识,还能进行相关专业的实践技能操作,并且具有教师和相关专业的资格证书[1]。

加强“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尤其是中青年“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对于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但是由于条件的限制,培养真正的“双师型”教师的工作存在较多的困难。据相关调查显示,目前大多数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现状和组成类同,以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为例:目前教师共有124人,其中专业教师78人,“双师型”教师41人。“双师型”教师占教师人数的33.1%,占专业教师的52.6%。但真正符合“双师型”教师技术条件和标准的较少,经常从事相关专业技术工作的人数为10人,占专业教师的12.8%,占“双师型”教师的24.3%。也就是说大多数“双师型”教师实际只是“双证型”教师,而非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既能依据教材和大纲熟练进行理论教学,又能指导专业实践教学,并达到相关专业中级水平以上。

2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我校教学部医学影像技术专业教师的素质也有一定的改善和提高,学科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力量正在形成,教师队伍的结构在逐步优化。然而,不可回避的一个重要事实是,教师总量不能满足现有招生规模的教育发展需求,师资队伍本身在专业结构、年龄结构、职务结构以及比例结构上还不甚合理,专业课与实习指导课教师的数量与质量仍不能满足教学发展的需要,许多高学历的青年教师依然缺乏专业实践经验、必要的专业技能和教学理论素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设尚缺乏有力的经济支持和政策支持,具体问题如下。

2.1 人事编制问题

具备较强的实践经验或应用技能的教师大多是从医院引进学校,他们的编制是企业编制,而高校的人事编制是事业编制,职称是教师系列,这些体制性的问题造成学校在“双师型”教师的录用上受限,使紧缺的“双师型”教师难以引进。

2.2 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

近年来,有部分学校主管部门对专业课教师特别是高技能专业课教师专业规模建设和发展作用的认识欠缺,很少引进有丰富实践经验和具有一定资历的校外医师或行业资深人士,对“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重视不够,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部分教师没有接触过医学影像设备仪器却在教授医学影像设备学,不会操作检验测量仪器和检测设备却在教授医学检测内容。这些问题导致实践教学效果不佳。

2.3 教师实践机会不多

当下部分医院因为各种原因不愿意接受教师参加岗位实践,导致产学研的教育模式没有形成规模。因此,真正通过实践锻炼使专业实践能力提高的教师为数不多。同时,由于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教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十分繁重,很难有机会长时间在第一线锻炼和提高。教育部《关于建立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制度的意见》中指出:“职业学校专业课教师、实习指导教师每两年必须有两个月以上时间到企业或生产服务一线实践。”但是目前还有部分学校没有达到这个要求。

2.4 专业课教师自身的原因影响“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一些专业课教师的现代教育意识淡薄,加之学校对专业课教师的奖励机制和措施不到位,使部分教师产生了消极思想,不重视本身专业技能的提高,每个学期主要任务就是上理论课,在校内做点实验,且实验的内容很有限,与真实的专业活动相差较远,导致这部分教师对相关专业领域的实际操作过程、方式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认识不到位。学校虽然出台了相关制度,但由于激励机制和措施没有得到较好的落实与执行,使部分教师到企业实践流于形式。

3 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途径

3.1 督促和鼓励教师加强业务学习

既要学习相关专业知识,又要广泛了解与本专业有密切联系的其他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学习本专业的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做到教学相长,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丰富自己的教学经验,强化自己的实践技能。现代医学飞速发展,现代社会是一个学习型的社会,不学习就要落后,就无法满足教育教学过程中对日新月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迫切需要,也就无法成为一个专家型、学者型、研究型的教师,就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教育教学改革的竞争中被淘汰。

3.2 支持教师积极从事本专业的技术实践工作

对于护理、检验、康复治疗技术以及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教师来说,学校要支持他们从事附属医院的医疗卫生工作,为他们创造条件方便他们从事相应的实践工作。医学是一个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书本上的知识往往是理论的,只有从事具体的实践工作,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准确运用知识去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和技能操作。而且,在教学过程中,常常会遇到学生们就所遇到的专业知识或实际问题向教师请教,尤其是医学专业的学生,可能就自己或亲戚所患的疾病向教师咨询。这时,如果仅仅知道一些理论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是无法解决具体问题的。尤其是教材上提到的治疗方法、诊断检验技术、药品,与临床上所运用的方法、技术和药品可能相差甚远,因为临床上所运用的影像诊断技术和药品往往是新技术、新特药,而教材中的理论可能早以过时,有些甚至淘汰了,这就要求专业教师积极参加相关实践工作,及时更新专业知识和技能,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的专业学习,从而培养出实用型专业人才,增加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机会。

3.3 积极探索与临床医院或影像诊断仪器生产、销售和经营企业建立合作培训机制

以我校为例,由于大多数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的附属医院规模较小,不能满足“双师型”教师临床实践的需要,所以应与更多的医院或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尤其是中青年教师应在课余时间随时去合作医院或企业,参加相关专业实践工作。当然,学校也要为教师参加临床实践创造条件,并提供一定的经济支持。同时也可以聘请合作医院的中级及以上职称医师或其他卫生技术人员为兼职“双师型”教师,既能补充高等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的缺乏,又能通过相互学习交流取长补短,提升学校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和质量。

3.4 为教师积极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术交流创造条件

以甘肃中医药大学定西校区为例,90%以上“双师型”教师是从医学院校毕业后直接从事教学工作的,从临床一线过渡到教学岗位的“双师型”教师屈指可数。并且进入教学岗位后,临床实践的机会极少,因为多数教师工作后只进修过一次,时间在半年至一年,有一些教师甚至一次进修机会都没有,所以绝大多数“双师型”教师的临床工作经历呈空白状态,临床操作能力普遍较低,甚至多数“双师型”教师从教时间越长,临床实践能力越低,以致多数“双师型”教师只会根据教学大纲、教材的内容“讲授疾病”,而不会实际中的治病救人、护理病人[2]。况且对于大多数教师来说,由于进修机会少导致知识和技术部分过时。所以只有给教师创造参加各种学术会议、学术交流的机会,使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本专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和新进展,才能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尤其是提升中青年教师的技能水平,从而切实解决教师队伍后劲不足的问题。

3.5 组织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学位

虽然大多数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这方面的探索,但距实际需要差距还较大。因此,今后要制订相应的制度,鼓励和组织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学位。因为这样的学习不但可以增加中青年教师的理论知识,提高中青年教师的实践技能,而且可以学习和借鉴先进的教学理念,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逐步形成先进科学的教育理念,使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符合现代教育的要求。同时,中青年教师攻读硕士研究生或在职研究生学位,不但是个人能力的体现,也是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全面提升办学办学层次的要求。

3.6 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培训机制

近年来,虽然各级政府部门和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都非常重视“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并采取了一定的措施规范“双师型”教师的实践工作,但是由于我国的办学体制和人员调配体制的制约,导致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双师型”教师培训体系不完善,组织教师培训操作困难,且培训专业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完全适合学校需求,尤其是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课教师教学任务较重,进入实践工作的机会与外出培训和交流的机会极少,导致许多教师缺乏现代高等职业教育理念。同时,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师比例、结构不合理,“双师型”教师占专业教师总数的比例不高,整体素质较低。所以,建立健全“双师型”教师的培训机制,对高等职业技术学校来说显得尤为迫切。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要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制度,设立专门的培训管理机构,完善“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并严格执行。学校要为“双师型”教师培训创造条件,包括时间、经费,形成“主管领导—培训管理机构—培训计划—教师—考核制度”五位一体的培养机制。

4 结论

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的中青年教师目前正面临着三种机遇和挑战:一是传统的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二是教育的改革和竞聘上岗;三是创新教育和培养技能型卫生技术人才对“双师型”教师的要求。因此,要求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教师重视现代教育理论的学习,树立素质教育的质量观、学生观、教学效能观,并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加强业务学习和相关专业的技能训练。各高等卫生职业技术学校要加强对“双师型”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培训力度,积极探索适用于本校实际的培训方法。中青年教师也只有立足于教育教学的需要和对“双师型”教师培养的需要,一方面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另一方面加强相关专业技能的训练,以便尽早实现从“教书匠”向“学者型”“专家型”的“双师型”教师转变。

猜你喜欢
技术学校医学影像双师型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结合多层特征及空间信息蒸馏的医学影像分割
医学影像技术在医学影像诊断中的合理运用
CLASS STRUGGLES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醴陵市陶瓷烟花职业技术学校
影像组学在核医学影像中的应用进展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