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教学模式下的外科护理学课程建设

2018-03-05 18:01史铁英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护理学外科互联网+

刘 卫,史铁英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4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实施网络强国战略,实施“互联网+”行动计划,发展分享经济,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标志着“互联网+”被纳入国家战略。“互联网+”作为国家战略,与现代高等教育结合,将改变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开放教学资源,促进个性化学习,奠定终身学习的基础[1]。目前“互联网+”教学在护理教学领域中的应用还处在摸索创新阶段,基本上是从国家政策导向、教师队伍建设经验、学生综合特点、各出版社新版教材特点、新的教学教具及实训器材的特点和毕业生成绩综合判定等方面进行分析研究,而对于“互联网+”教学模式下护理学课程的发展建设研究较少[2]。本文基于大连医科大学省级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外科护理学的实践教学为例,探讨“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外科护理学课程建设。

1 课程建设目标

外科护理学是护理专业的专业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较全面的外科护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训练,同时具有很强的临床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对外科各系统常见疾病病人提供优质的个体化护理,独立完成各专科常用的护理技术操作。“互联网+”教学模式授课应紧密联系临床,结合病例教学,合理运用网络课程资源,强调护理技术操作实践,培养学生正确的临床思维方法,为临床外科护理实习及将来从事外科护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并为其他临床各科的学习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同时探索护理学传统教育方法与互联网等新型载体的有效结合,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为护理教育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理论支撑。

2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应用

2.1 探索“互联网+”教学模式下外科护理学课程建设

我校外科护理学为2015年辽宁省精品资源共享建设课程,于2016年完成了课程知识点视频资源制作,并在辽宁省跨校修读学分网站(高校邦)使用。在知识点视频资源制作过程中,教师结合外科护理学实操性较强的课程特点,采用临床护理操作的流程演示,三维动画解析疾病变化特点、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方法,解剖结构现场画图板书等,将原本抽象复杂的知识内容具体生动地展示给学生,有助于学生理解记忆。课程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采用以互联网进课堂、护理实践进课堂、创新教育进课堂为主要特征的“互联网+”教学模式,培养学生获得全面的外科护理学知识,能够紧密联系临床。结合实际病例,还原病房工作实景,展示护理操作具体流程,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日后临床护理实习及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2 “互联网+”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2.2.1 提高教师“互联网+”教学能力 课程建设前,通过问卷形式评估教师应用互联网教学的接受程度与能力。结合教师实际情况进行系统培训,使教学团队熟练掌握应用网络平台等互联网载体教学的能力,并制订出适合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目标和方案。

2.2.2 指导学生使用互联网资源 将制作好的课程视频资源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进行互联网课程教学。学生可使用学号登录电脑网络平台或者下载手机App,方便快捷地在线观看课程PPT、知识点视频,同时在线完成课后的测试。教师通过QQ群可随时与学生在线互动,与学生沟通在互联网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对学情进行动态分析,做到因材施教。在授课前,教师会根据课程内容提出一些思考问题,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和文献检索、资料收集。在课堂上进行情景演示、病例分析等,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增加学生参与机会,以指导学生掌握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获取、分析、利用和处理信息的综合实践能力。

3 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创新

3.1 联合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

如PBL及TBL教学方法的联合应用[3]。课堂教学过程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PBL及TBL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和兴趣,以及增强人际沟通、团队合作能力[4],使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增强,对知识点更容易掌握,对于实践性较强的外科护理学尤其适用,增加学生参与实践的环节,有效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5]。课堂上教师借助由清华大学在线教育办公室研制的免费混合式教学工具“雨课堂”,将在线学习与课堂面对面教学的各个环节进行无缝对接,不仅增加了与学生的互动,还可以随时知晓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难点和重点进行重点讲授。

3.2 由教师、学生、教学督导三方组成的动态评价体系的建立[6]

3.2.1 教师层面 教师负责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是否达到教学目标进行评价。一方面在互联网查看播放记录,教师动态掌握学生互联网学习情况。课后的在线测试会及时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检测,教师对测试结果进行分析,随后进行个体化指导;另一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学生的病例分析、护理操作练习也能了解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以及文献检索、信息搜集、问题处理能力等。

3.2.2 学生层面 采用问卷的方式考查学生对教师设计的教学活动的评价,开展量化课程评价;同时基于学生的核心素养对课程进行评价,防止课程评价的片面性[7]。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是根据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为本的理念而研制出的学生学业质量标准,主要关注点放在学生在完成一定学段的学习后,其身心发展程度,尤其是是否获得了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与终身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与关键性能力[8]。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课程评价标准与开展“互联网+”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终身学习能力。我校对学生核心素养的评价包括采用试卷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进行评价;采用问卷对学生的学习态度、学习心理、学习能力等进行评价;在日常观察中,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职业态度、人文素养进行评价等[9]。

3.2.3 教学督导层面 由学校的教学督导团对教师的教学过程进行动态化的检查与指导,对互联网课程资源与课堂授课的科学结合进行监督评价,也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分析,还对管理部门的工作情况进行督导[10]。

4 课程建设成效初现

外科护理学作为应用类课程,教师教学过程以培养应用型护理学人才为导向,注重提升护理实践技能。我校探索“互联网+”教学模式,通过创新教学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两年来取得了初步成效。我校已有两个年级170余名护理本科生注册学习,另有省内3所高校跨校选修,外校学生共计372人,师生学习效果反馈良好。“互联网+”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学生的考试成绩提高明显,近年来毕业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通过率100%。我校学生参加2017年全国大学生护理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二等奖。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显示“互联网+”教学模式提高了外科护理学教学效果,护生人文素质良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明显增强,实现了外科护理学课程教学目标。教师在教学改革中,加强了师资队伍建设,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建成了“双师型”教学团队。

5 结语

“互联网+”教学模式作为科学发展观时代背景下护理教学的创新模式,得到各大院校的认可。“互联网+”教学模式可提高教师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对理论和技能的学习,但受技术、设备、人才等要素缺乏的限制[2]。课程资源制作存在成本较高、使用维护过程中需要不断更新填充等问题,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开展应用中,整合资源,积累完善,才能使“互联网+”教学模式得以不断优化,在现代高等教育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护理学外科互联网+
《护理学杂志》稿约
《老年护理学基础》
——老年护理学的日常生活护理要点研究
肩肘外科进展与展望
3例肺动静脉瘘的外科治疗
《腹腔镜外科杂志》征稿、征订启事
扁平足的外科治疗进展
妇产科护理学实践教学探讨
仲景护理学思想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