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病人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

2018-03-05 18:01邓向伟吕文研
卫生职业教育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学效果病人护理

张 霞,邓向伟,宋 晶,吕文研

(哈尔滨市卫生学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010)

护理学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要求护生在进行理论学习后必须进行一定的实践学习。临床教学资源对护生临床实践能力的培养有重要影响[1]。随着医学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学校教学条件、实验室基础设施急需与临床保持一致。但随着病人法律意识和自我维权意识的逐步提高,愿意配合开展临床护理教学的病人越来越少,不能满足教学需求。同时,请临床病人频繁参与教学活动不太现实,重复使用性和依从性都很差,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工作中不断采用新的、更符合教学要求的方法。将标准化病人(Standardized Patient,简称 SP)应用到临床护理教学中,可通过模拟实训等过程来提高护生的综合能力。目前国内SP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一些大的医学院校进行。我校近年在临床护理教学中开始引入SP,现对SP在临床护理教学中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以期增强临床护理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

1 SP的起源

SP又称模拟病人或病人指导者,是一些经过训练,旨在逼真复制临床情况的人,有模拟病人、考核者、指导者职能的正常人或病人[2]。

SP不仅能应用于医护生的临床教学,还能应用于住院医生特殊技能的培训。20世纪80年代末,美国、加拿大已有70%的医学院校不同程度应用了SP,目前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即将或已经在医师执照考试中、临床技能测验中使用SP,有的研究机构还在探讨SP在无创检查(如超声学)专科医生培训中的作用等,为SP的临床应用开拓了更广阔的空间。SP正逐渐成为一种新兴职业并快速发展,按小时或次数的方式进行收费,为护生提供一对一的培训和指导。SP不但在教学与评估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SP教学模式同样适用于护理专业,将SP用于对护理专业学生临床技能训练和考核,尤其在执业医师考试、执业助理医师考试及护理大赛中具有重要意义,是今后医学教学的发展趋势[3]。

2 SP教学模式的应用

2.1 SP扮演者的选择

为让护生获得真实的“病人资料”,教师挑选医院心血管临床、呼吸科教学经验及临床经验丰富的教师为标准化病人,根据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针对心血管系统疾病特点选取临床常见病、多发病,如心绞痛、心脏骤停等作为教学内容,并针对相应的教学模块制订详细的评分项目和标准。在此过程中,SP能真实反映病人走路姿势、身体动作、面部表情、病史主诉及他们的心理感受,解决了过去临床实践教学资源不足、病人配合度低等现实问题,为护生提供了模拟临床实景的学习环境。

2.2 SP的应用

SP依照疾病剧本在模拟的诊疗环境下扮演病人。在模拟情境下,担任护士角色的护生首先对SP进行病史询问,进行全身或局部的身体检查(所有检查皆非侵入性检查),或针对疾病、临床表现、辅助检查、治疗及护理等主题与病人讨论或进行健康教育。以“心肌梗死”为例,将全班护生分为5个小组,每组大约10人,确定1名SP,选定4位护生问诊,并进行简单的体格检查,其余护生补充收集资料。资料收集完毕后,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讨论内容包括对疾病的诊断、治疗、护理诊断、护理措施等。教师在此过程中以引导护生为主,补充、分析、讨论护生的不足之处,并及时纠正。

3 SP教学效果

3.1 提高护生的学习兴趣

临床护理教学内容多,涉及的医学基础知识和相关学科知识广泛,在计划学时内传授的知识不足以满足护生在以后工作中的需要。在教学过程中,由于SP与护生较熟悉,护生在收集资料时,完全没有了初见陌生人时的紧张感,收集资料过程也就自然、亲切,从而为其进一步进入临床奠定了基础。让护生的耳、眼、手、脑都动起来,激发护生求知欲,提高学习兴趣。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护生始终保持着积极的学习态度,不仅提高了护生对教学的满意度,还提高了教师对教学的积极性。

3.2 提高护生的沟通能力

由于病人的自我保护意识日益增强,对实习护生不认可、不配合,致使临床教学任务无法保质保量完成。尝试将SP和高仿真模拟教学相结合,SP应用于护患沟通和身体评估环节,护生通过与SP交流,护患沟通、身体检查、护理评估等临床能力也得到了培养与提高[4],并掌握了扎实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操作技巧。

3.3 增加护生的临床经验

护生普遍反映喜欢SP教学法。在从讨论、集思广益到最后达成共识的过程中,会对一些问题产生争议,需要反复探讨、争论,这恰能加深护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采用SP教学法能增加护生的临床经验,提高整体学习能力。

4 SP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

4.1 SP群体不稳定,流动性大

SP大多是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年轻者较多,他们工作比较忙,参与教学的时间很有限,对于一些多发于中青年人群的疾病尚能进行角色扮演,但对很多中老年疾病,SP扮演效果较差,从而使教学质量受到一定影响。此外,SP对疾病症状的表现过于典型,会使护生对临床疾病的多样性缺乏认识。

4.2 SP存在一定局限性

SP不具有真实病人的病理体征,在身体评估环节很难做到与真实病人完全一致,有一定的失真性。教学中一些侵入性操作无法在SP身上实施,但SP可以根据护生的动作效果给出一定反馈。这就需要将医学模型与SP充分结合,共同完成护生的操作练习或考核,进一步提高教学效果。

4.3 需要加大对SP的支持力度

SP的培训、使用需大量经费,教育主管部门需加大对SP的支持力度,提供相关经费,促进SP在教学中的应用,提高教学效果。

5 结语

SP在临床护理课程教学中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应努力培养一支稳定的SP队伍,建立一套完整、规范的评价体系。在今后的教学中进一步加强SP队伍建设,规范培训及相关教材建设,建立规范化的病例库,同时强化反馈,扩大应用范围,在现实教学中更加合理地分配和利用现有SP资源,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教学效果病人护理
谁是病人
舒适护理在ICU护理中的应用效果
掌握“函数的表示”提高高中数学教学效果
建立长期护理险迫在眉睫
病人膏育
我帮病人“走后门”
医生,你怎样面对生命垂危的病人?
如何提高高中声乐教学效果
中医护理实习带教的思考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