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产出导向法”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研究

2018-03-06 16:19王昀李冬耘邵慧丽
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18年22期
关键词:产出导向法同伴导向

王昀,李冬耘,邵慧丽

(廊坊师范学院,河北廊坊 065000)

“产出导向法”(POA)是文秋芳教授及其团队历经十余年的研究所提出的中国外语教学理论。“产出导向法”的理论基础源于三方面:(1)毛泽东的《实践论》和《矛盾论》;(2)我国传统教育经典《学记》;(3)西方课程论和二语习得理论的精华[1]。该理论汲取了中西方教学理论的精华,既拥有中国特色,又具有国际视野。POA主张在课堂教学中,一切语言教学活动都与运用紧密相连,做到“学”与“用”之间无边界、“学”与“用”融为一体[2]。在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背景下,“产出导向法”的提出为英语专业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方向和思路。“英语写作”作为英语专业核心课程,旨在培养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并通过“基于阅读的写作”,使学生了解国外的社会历史文化,开拓国际视野,培养思辨能力,提高人文素养。“英语写作”课程如何顺应普通高校向应用型本科转型的发展要求,如何从根本上提高英语专业学生的应用能力是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本文将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依据,探究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方法和途径。

1 “产出导向法”的理论体系

“产出导向法”主要包含三部分:教学理念、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教学理念是教学假设和教学流程的指导思想,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方向和总体目标;教学假设是课堂教学各个环节的理论依据;教学流程是实现POA教学目标的步骤和手段。POA 的教学理念包括:学习中心说、学用一体说、全人教育说;教学假设包括输出驱动、输入促成、选择学习和以评促学;教学流程涵盖三个阶段:驱动、促成、评价,这三个阶段的实施都是以教师为主导[1]。

2 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模式研究

2.1 以应用为导向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

产出导向法的核心理念在于一切课堂教学活动以“运用”为核心,“学习”与“运用”紧密相连,“以用促学、以学助用、学以致用、学有所成”。这与提高学生“应用能力”的人才培养目标存在契合之处,为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以应用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是英语写作教学改革的核心内容。近年来,课程组以“产出导向法”为理论依据,结合实际教学情况,探索符合语言习得规律的英语写作教学模式。改变“重讲解轻实践”的传统教学模式,实施“过程化”教学,注重写作过程的训练。将写作实践过程分为三个环节:启发过程、写作过程、评价过程。教师在写作教学过程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对学生的启发、指导、监督和评价作用上。

在启发过程中,为了丰富学生的人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式。精选各类主题的范文,指导学生在“阅读”的基础上分析写作技巧,在“阅读”的基础上思考、讨论相关话题。通过“阅读”,学生获得该文体的写作知识和技巧,阅读基础上的讨论使学生对相关话题进行思考,形成自己的见解,最后仿照范文完成习作,从而达到“以读带写、以写促读”的目的。在写作过程中,指导学生分析题目、列大纲、完成初稿、反复修改、到最后的终稿,严把每一环节。实施“过程化”教学,不仅注重习作的数量,更强调习作的质量。评价过程是写作训练的重要环节。为了确保学生在完成习作后获得有效的反馈,课程组实施“学生自评、同伴互评与教师评阅相结合”,“网络评阅与教师评阅相结合”的多模态英语写作评价体系,既提高了作文评阅的效率,又提高了学生的写作兴趣。

2.2 “读写结合”教学方法的有效实施

基于“输出驱动、输入促成”的教学假设,在写作教学中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阅读”是输入性学习,“写作”是产出。产出既是语言学习的动力,又是语言学习的目标[3]。因此,“阅读”以“写作”为目的,通过“阅读”带动“写作”,促进“写作”任务的完成。

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是教学过程顺利完成的前提,所选择的阅读材料要“保质保量”。所谓“质”,是阅读材料要符合以下标准:(1)文章要符合教学内容的需要。如果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对比和比较的写作方法,那么所选择的文章应具有典型性,即篇章的发展模式是对比和比较的说明文。(2)文章主题的选择范围要广,内容要丰富。科技、社会、文化、教育、环境等当代热门的话题都应有所涉及。(3)文章的难易度适中。阅读材料应选择符合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水平的中等难度的文章。文章难度过高,会使学生花费大量时间理解字词,偏离写作任务的目标。(4)文章长度适中。在英语写作(2)阶段,400~500 字左右的文章长度最理想;英语写作(3)阶段500~600 字的长度最适宜。所谓“量”,是选择的文章数量适当。针对每个单元所学内容,一般选择2~3 篇阅读文章;课上分析1~2 篇,其余由学生课下自学完成。

依据“选择性学习”的教学假设,“基于写作任务的阅读”不应是对语言材料不加选择的深度加工,而是对材料进行有选择地学习。教师应从写作角度指导学生分析篇章的发展模式、找出主旨句、关注语篇的衔接方式、分析句式的变化以及词汇的选择。在此基础上,教师以提问的方式启发学生思考文章的主题内容,引导学生进行讨论。通过分析和讨论,使学生对相关主题形成自己的见解,从而在写作中做到“言之有物”。完成“阅读”任务后,学生仿照范文的写作方法,按照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初稿的写作。

2.3 多模态英语写作评价体系的有效实施

习作的评价与反馈是保证英语写作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基于POA 的“以评促学假设”,对习作的评价应与学习过程紧密结合,将“评价”过程作为写作学习的一部分。通过反馈习作的评价结果,使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方法,调整学习策略,提高英语写作水平。

面对学生人数众多,作业量大的问题,课程组采用了“学生自评、同伴互评和教师评阅”相结合、“网络评阅与教师评阅”相结合的多模态英语写作评价体系。在学生完成习作初稿后,首先要求他们将作文提交“批改网”,根据“批改网”给出的修改意见,让学生独立修改习作,完成“自评”任务。修改初稿后,学生打印习作二稿,教师指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同伴互评”。学生在内容、结构、语言三方面对同伴的习作给予评价,指出对方文章的亮点与不足,帮助同伴修改习作中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学生既是被评价者,又是评价的主体。根据同伴给出的修改意见,学生修改习作,向教师提交作文三稿。教师评阅作文、给出成绩,并对习作中出现的突出问题进行集中反馈。“教师评阅”是多模态英语写作评价体系的关键一环,在最后的环节中,教师指出“自评”和“同伴互评”中遗漏的问题,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评和总结。

在多模态英语写作评价体系中,教师的主导作用至关重要,在评价过程中需要对学生进行监督、启发、指导和评价。教师要对“自评”和“同伴互评”的过程和结果进行有效监督;通过提问和讨论的形式启发学生思考;在评价过程中对学生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内容进行指导;最后,对学生习作中的亮点和不足进行总体评价。此外,恰当运用“批改网”辅助教师评阅习作。“批改网”可以比较有效地识别习作中的语言错误并给出修改意见,但是无法对习作的思想内容进行评价和指导。因此,“批改网”可以用于对学生初稿的评价,帮助学生检测语言问题,对于篇章内容和结构存在的问题可以在“同伴互评”和“教师评阅”环节中解决。

多模态评价体系弥补了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评价方式的不足,有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通过“自我评价”和“评价他人”发现写作中的问题,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反思并改进学习习惯,切实实现 “在评价中学习”,“在学习中评价”。

3 结语

“产出导向法”为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本文以“产出导向法”为指导,探索了“以应用为导向、强化实践教学”的英语写作教学改革模式。该模式突出“过程化”教学,采用“读写结合”的教学方法和多模态英语写作评价体系,在教学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我校2015 级英语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显示,学生对英语写作课程的整体满意度较高。

猜你喜欢
产出导向法同伴导向
以生活实践为导向的初中写作教学初探
红薯会给同伴报警
专题·同伴互助学习
“偏向”不是好导向
寻找失散的同伴
需求导向下的供给创新
产出导向法下的大学英语课堂教学研究
产出导向法指导下的大学英语读写结合教学尝试
犬只导向炮
浅论“产出导向法”研究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