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共产党宣言》看“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思想
——纪念《共产党宣言》诞生170周年

2018-03-07 11:11李盼杰
武夷学院学报 2018年5期
关键词:共产党宣言宣言共产党

李盼杰

(华侨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福建 厦门 361021)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为了推动工人阶级的运动撰写了《共产党宣言》,它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共产党宣言》以其强大的理论影响力和号召力,向全世界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对社会主义运动和无产阶级斗争起到了巨大的理论指引,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全面推进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有着重大意义与价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与《共产党宣言》有着内在的理论关联,实践脉络和理论脉络是一脉相承的。在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新时代,在《共产党宣言》诞生170周年之际,重新审视《共产党宣言》的理论光芒和思想光辉,对于新时代的中国有着重大意义,对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重要指导意义。

一、从《共产党宣言》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景的表现,也是我们党积极实践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的表现。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到了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时代,既要在前进中解决发展不充分不平衡的问题,又要在改革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需要,就需要奋发有为,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回首历史,中国人民在鸦片战争后,饱受了战火的蹂躏和生活的艰难。新中国成立,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站了起来,开始了一穷二白下的社会主义探索。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后,中国人民开始了为过上美好生活而跋涉的进程,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断地得到改善。丰衣足食作为中国人民的朴素追求,承载了中国人民几千年来对理想大同社会的憧憬,深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接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势必对中国发展和人类发展有着巨大意义。当前,经济发展进入了新常态,改革中各种问题凸显,区域、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制约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面临诸多的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重点在于全面,着力点在于统筹兼顾中实现发展的充分、平衡。习近平总书记说:“没有全民小康,就没有全面小康”[1]。这就需要全部覆盖地区和人口,就需要实事求是地打基础,谋发展,就需要统筹好发展的各个方面。《共产党宣言》反映了劳苦大众的心声,批判了资本主义的剥削本质,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的历史趋势,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人民的朴素追求,渴望实现“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2]的梦想。可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和需要放在中心位置。党中央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就要把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的小康的发展脉络一脉相承,既坚定《共产党宣言》的科学社会原则,又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实践着人民的小康社会。这充分彰显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立场和牢牢把握了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要求。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资本论》所强调:“一个把每一个人都有完全的自由发展作为根本原则的高级社会形态”[3],充分彰显了《共产党宣言》中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也揭示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深刻价值。因此,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实践《共产党宣言》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的重大战略,是实践《共产党宣言》中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要求的重大战略,也是党推动人民的全面发展的重大部署和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的重大部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新动力。

改革开放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了重大变革,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创造了中国奇迹,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得到了改善,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中国人民的生活基本上实现了温饱,开始了比较富裕的生活。但也随之带来的一些问题,制约着小康社会的建设。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明显,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未彻底扭转,区域间发展的不协调性依旧突出,风险隐患诸多的问题依然严重,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与改革开放成果分享的矛盾等等,都影响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天,如何实现人民群众 “体力和智力获得充分的自由的发展和运用”[4],成了“人们才完全自觉地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5]的时代课题。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实施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顺应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调动了社会的一切要素充分涌流,发挥了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推进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新动力。可见,我们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想人民之难,解人民之难,在温饱的基础上力求实现全面小康,进而推进国家事业的全面发展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就是党实践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表现,就是党以人民为中心的体现,就是党热爱人民的政治体现,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体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时,我国的经济就会更好更快的发展,人民的生活就会更好地改善,社会就会更加全面发展,人民就会有更多的幸福感、获得感。那时,《共产党宣言》所强调的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就会有更多的物质保障、法治保障、社会基础和思想空间。 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 《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6]。这充分彰显了党就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共产党宣言》通过批判资本主义的剥削,指出了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发展的力量,人民群众才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更加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取向。在社会变迁和社会革新中,无产阶级政党作为领导阶级发挥着先锋队的作用,带领人民建设新社会。十八大以来,党落实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积极推进精准扶贫,强调2020年确保贫困人口脱贫,同步小康社会,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共产党宣言》对资本家阶级进行严厉的批判,提出了全世界无产者的科学纲领,对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原罪做了入木三分的鞭挞,表达了对被剥削的占绝大多数的无产者的深刻热爱和由衷同情。马克思、恩格斯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反映人民大众的呼声,和中国共产党的立场、呼声相一致,在理论逻辑上和发展脉络上一脉相承。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7]。这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的提出,就是党坚持人民立场,反映人民大众的呼声,自觉站在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角度思考并做出的重大战略,就是党实践马克思、恩格斯关注人民生活和热爱人民的结果。当前,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需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部署重大政策、重大工程、重大建设,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推动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新动力,推进社会平衡、充分、持续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从而真正实践“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庄重宣言和价值追求。

二、从《共产党宣言》看全面深化改革战略

全面深化改革是我们党破解阻碍生产力发展障碍的战略举措,也是以改革倒逼发展解决中国发展问题的战略思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要全面深化改革,破解体制机制问题,才能增强发展的活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当前,我们党正领导人民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中国经济发展经历了粗放型增长到集约型增长,发展由原来的经济发展转向绿色发展、生态发展、低碳发展,经过了量的积累,开始了追求质的飞跃。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导下,要大力推进创新,发挥创新的引领作用,从而建设我国的现代化经济体系。为此,就要革新发展理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正如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毫不奇怪,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8]。这充分说明了坚持辩证唯物主义的视野来革新落后的思想、革新落后的观念的正确性。为此,就要通过否定之否定,做到实事求是地创新发展理念,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文化创新和其他方面的创新,从而与时俱进地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增强发展的动力,从而推进创新理念引领发展势头。与此同时,我们党还要改革制约发展与创新的机制体制,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在全社会形成创新的良好氛围,将创新贯穿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方方面面,推进创新型国家的建设。改革是社会的一场革命,党领导人民要在改革中推进国家事业的发展,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只能推进改革,解决发展中的问题,解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从而抢占未来发展的最高峰。唯有改革,才能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增强发展的活力。增强发展的活力,才能让人民生活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才能调动全体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积极性,才能推动生产力发展到顶峰,迈入共产主义社会。由此可见,全面深化改革是党中央的高瞻远瞩,也是中国共产党远大理想的指引的结果。马克思、恩格斯要实现的社会理想即共产主义,是建立在高度发达的生产力发展和普遍交往的基础上的。共产主义作为现实的社会运动,需要经历一个发展过程。我国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要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就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十八大以来,党中央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战略,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也是在改革中革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也是在推进生产力的发展,这点上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所倡导的发展脉络是一脉相承的,根本上也是一致的,符合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要求。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1]。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肯定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意义,强调了全面深化改革在我们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强调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改革永远在路上,指明了改革指引中国发展的重要思想内涵。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对改革如何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如何发挥作用做了说明。他们指出:“第一次已经爆炸了,封建的所有制关系,不再适应已经发展的生产力了,已经被炸毁了。第二次是将要爆炸。爆炸的程度已经设计好了,导火线已经接上了,因为后来发生了新技术革命以及资产阶级对生产关系进行了自我调节,暂缓爆炸。第三次是未来的爆炸,炸毁所有的国家和阶级。”[9]马克思、恩格斯对生产力发展的情形做了形象的论述,也强调了生产力发展在社会变革中的巨大作用。正如他们所描述的未来发展情形,无产阶级在获得国家政权以后,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当做核心任务,不断改善人民的生活质量,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等生产力量积累到顶峰的时候,要果断抓住质变,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更高阶段乃至共产主义社会。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就很好地契合了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产力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没有完成时,就是看到了生产力发展还不远远不够,还需要不断地推进全面深化改革,革除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还需要不断地推进发展,实现量的积累,直至生产力发展顶峰的到来和迈向共产主义社会质的飞跃。综上可知,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提出,彰显了党对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思想的深刻把握,彰显了党的全面深化改革战略与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脉络的一脉相承。只有坚定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科学性,坚定《共产党宣言》关于生产力发展思想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理论指引,在改革没有完成时的路上,不动摇,不偏离,才能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由胜利走向新的胜利。

十九大以来,我国加快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步伐,出台了一系列的改革举措,极大地推进了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中国的改革步伐的加快,一系列改革举措加快了各领域的速度,推动了我国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性地解决我国以前应该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破解了体制机制的种种界限,推动了中国的新发展。《共产党宣言》宣告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推翻旧社会,建立新社会,充满了强烈的革命批判精神和破旧立新的创新精神。“共产党人不屑于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让统治阶级在共产主义革命面前发抖吧。无产者在这个革命中失去的只是锁链。他们获得的将是整个世界。”[6]《共产党宣言》包含的极富革命批判精神的言论,为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这场革命做了极富力量的动员,大大增强了中国人民对全面深化改革的信心和决心,也推进中国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创造了新的动力、活力。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实施,是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的总部署,是对《共产党宣言》的深刻诠释和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指导的结果,也是指引党领导全体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保障。全面深化改革战略的落实,有助于改革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进而厘清中国社会的利益关系和权力关系,从而推进生产力的发展,推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步伐。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就需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用辩证法摸清改革的时代脉搏,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辩证关系,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用系统思维和问题导向谋改革、促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社会发展的新动能,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从而真正做到“坚持改革开放正确方向,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既勇于冲破思想观念的障碍,又勇于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10]。

三、从《共产党宣言》看全面依法治国战略

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拥有更多尊严的重大举措,是推进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社会有序、人民幸福安康的重大战略部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到了新的起点上,继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助于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助于为改革开放提供法律保障。回首新中国法制的历史,会更清楚地明白法制的重要性和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性。新中国成立后,《共同纲领》通过,确立了人民当家作主地位,人民开始了有尊严的活着,摆脱了“三座大山”的压迫。后来以“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下,中国的法制遭到严重的破坏。虽然阶级斗争的理论是《共产党宣言》里面的主要思想,但是阶级斗争理论的应用需要因时而宜,不能教条的使用。《共产党宣言》诞生的时期是资本主义时代,当时社会的情况需要无产者联合,进行阶级斗争,实现自身的解放。正如《共产党宣言》指出:“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2]“但是,在我们的时代,资产阶级时代,却有一个特点:它使阶级对立简单化了。整个社会日益分裂为两大敌对的军营,分裂为两大相互对立的阶级: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2]从上述《共产党宣言》的论述中,可以看出资本主义时代的情形,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实现无产阶级的解放,建立社会主义乃至共产主义。而三大改造完成后,我国社会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国内已经不是资本主义时代下强调的阶级斗争解放自己的问题,而是人的类意识、个体意识充分发展和彰显的时代,人民开始追求人的类生存、群体生存和个体生存的整体和谐与发展,此时大谈阶级斗争已经不合时宜。虽然后期财富占有导致的两极分化还很突出,但已经转化为人民内部的矛盾,需要通过人民民主专政的形式解决国内的问题,而国外仍然是资本主义时代(除部分社会主义国家),依旧需要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论述,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二部分做了详细地说明,指出了这种情况:“如果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一定要联合为阶级,如果说它通过革命使自己成为统治阶级,并以统治阶级的资格用暴力消灭旧的生产关系,那么它在消灭这种生产关系的同时,也就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从而消灭了它自己这个阶级的统治”[8]。这充分说明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并不是对中国发展的正确把握,才导致了中国的法制遭到了曲折地发展。另外,《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澄清了国内已经消灭了阶级对立,消灭了阶级本身的存在条件。正如我国宪法强调工人阶级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就充分说明了在中国国内,13亿中华儿女都是国家的主人,都是社会主义的建设者,都是社会发展的主体力量。团结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华儿女,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虽然中华儿女存在地域差异、文化差异、民族差异、人生观差异、世界观差异、价值观差异等差异,并不影响他们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合法公民,并不影响他们是国家的主人,可以行使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力。如今的中国,要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就更加强调人民内部的和谐,而不是大搞阶级斗争,此时首当其冲的是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让人民公平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因此,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是当前社会的主要矛盾,而阶级斗争已经居于次位,此时强调全面依法治国就是要正本清源,剔除影响人民美好生活的两极分化的内在恶性因素,让人民能够通过民主制度来申诉自己的利益,捍卫自己的利益。而国外(除部分社会主义国家)仍旧是资本主义时代,“资产者与无产者之间的阶级矛盾依然存在”[11],资本主义国家的存在,就决定了还需要阶级斗争的形式进行自我解放和自我防卫。这就充分揭示了资本主义时代的特征,对我们现在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国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价值。如今在世界的角落,民粹主义思潮等思潮的兴盛,无产者在反对各种思潮中呈现了各具特色的无产阶级运动。以此同时,资本主义的存在就会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渗透,进行意识形态领域的冲突,就会不间断地输出资产阶级的价值观,进而干扰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对此,社会主义国家就需要进行阶级斗争、意识形态的斗争等多样性的形式,来保障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从而推进党和国家的事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重新确立了党的政治、思想、组织路线,通过拨乱反正,纠正了之前的民主法治的问题,停止了“阶级斗争为纲”的政治路线,开始把法治建设放在了党和国家的大局中来考察,推进了中国法制的建设和立法的进度,为我国现在推进国家治理和全面依法治国创造了条件,奠定了法治根基。我国的法制建设是要解决两极分化内含的不合理因素,剔除影响人民生活的特权、腐败和黑恶等行为,让人民用行政必依法、致富必合法的全面依法治国来保障自己的权益,而不用阶级斗争来解决自己的权益问题。这也和中国梦不断推进并努力让人民幸福的和谐诉求一致。从这个角度来看,全面依法治国,是对马克思主义阶级斗争学说的创新与传承,既坚持遵守了阶级斗争学说,为我国在新时代下如何警惕资本主义渗透及扩张提供了斗争的形式和斗争的策略,从而采取相应的斗争形式推进社会主义的发展;又创新了阶级斗争学说,为我国在新时代下如何推进国家治理、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化解两极分化顽疾、敌对分子如何惩治提供了新的方式,从而更好地保障人民当家作主,行使人民的权力。从这个角度来看,全面依法治国与《共产党宣言》中论述的阶级斗争学说的发展脉络和理论脉络是一脉相承的,是实事求是的结果。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继续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从严治党提供法治保障,就需要根据时代和现实的需要,与时俱进地推进法治的建设和立法工作,才能更好地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就需要根据时代的需要,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有的放矢,确保依法治国取得成效,人民当家作主、行使权力有更好的保障。习近平强调:“党和法的关系是一个根本问题,处理得好,则法治兴、党兴、国家兴;处理得不好,则法治衰、党衰、国家衰”[1]。可见,习近平总书记对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做了与时俱进地发展,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学说,也推进中国治理的现代化,确保了党领导下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向着共产主义光明的前景继续前进。当前,全面依法治国要持续推进,就需要维护公平正义,推进尊法学法守法用法建设,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法治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社会发展的制度保障,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

四、从《共产党宣言》看全面从严治党战略

全面从严治党是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创造性作用的重大部署;是无产阶级政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提高、自我更新,进而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发挥先锋作用的重大部署。只有我党继续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才能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根本性的保证,为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提供根本性的保证。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推进了“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12]的形成。中国共产党敢于自我亮剑,敢于刮骨疗伤,彰显了党的纯洁性、先进性,也彰显了党落实管党治党的政治责任和政治担当。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第二部分直接开篇论述党的先进性,说道:“在实践方面,共产党人是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在理论方面,他们胜过其余无产阶级群众的地方在于他们了解无产阶级运动的条件、进程和一般结论”[13]。马克思、恩格斯关于党先进性的强调,充分说明了党在无产阶级运动中的先锋作用,体现了共产党人彻底的革命精神和革命气概。可见,全面从严治党就是中国共产党深刻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坚定党的领导,才能实现党和国家的发展;就是中国共产党深刻了解要确保党的领导核心作用,需要挖骨疗伤,铲除党内积存多年的顽疾,肃清党内腐败,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就是中国共产党深刻了解执政根基在民,需要解决人民群众反映的党内突出问题,才能与民保持血肉的联系,才能避免丢全垮台、被历史与人民淘汰的结局;就是中国共产党深刻了解只有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才能经受住执政考验和西方的和平演变,交出人民满意的“答卷”。从这个角度来看,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做出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出发点和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论述的党的先进性不谋而合,彰显了党为保持先进性而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发展脉络、思想脉络,是与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一脉相承,在根本上是一致的。全面从严治党战略的实施,很好地实践了“党要管党,才能管好党;从严治党,才能治好党”[1],有利地推进了党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论述,也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党的先进性建设的内涵,与时俱进地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的指引。

十九大以来,我们党加快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步伐,有利地巩固了党的执政基础,保持了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推进了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庄重地公开了无产阶级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形式、目的,直白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和无产阶级必然胜利的历史趋势,彰显了无产阶级理论家和无产阶级的无畏气概和革命斗争精神。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指出:“现在是共产党人向全世界公开说明自己的观点、自己的目的、自己的意图并且拿党自己的宣言来反驳关于共产主义幽灵的神话的时候了。为了这个目的,各国共产党人集会于伦敦,拟定了如下的宣言,用英语、法文、德文、意大利文、佛拉芒文和丹麦文公布于世”[6]。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的论述,彰显了无产阶级理论家和无产阶级敢于自我亮剑,不怕资产阶级的迫害,勇于向前,为革命敢于牺牲的革命气概。革命精神和无畏惧的气概,激励了共产党人敢于挖骨疗伤,敢于给自己开刀,敢于全面从严治党肃清党内风气,敢于铲除党内顽疾,进而保持党的先进性。习近平总书记通过十九大报告,再次面向全世界公开说明了自己全面从严治党的意图,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无所畏惧的革命气概和革命精神,保持了与《共产党宣言》的发展脉络的内在一致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一定要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战斗、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12]。从这个角度来看,十九大主题报告向全世界的公开宣布,在某种程度上是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宣言”,是对马克思、恩格斯《共产党宣言》的传承与创新,在思想上存在内在一致性,在发展脉络上呈现一脉相承的特点。当前,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要保持战略定力,就需要以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忘初心,继续前行,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社会发展的根本性保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从而真正做到“只要我们党把自身建设好、建设强,确保党始终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就一定能够引领承载着中国人民伟大梦想的航船破浪前进,胜利驶向光辉的彼岸”[12]!

综合来看,通过《共产党宣言》视角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其理论渊源反映的创新和指引意义不言而喻。如今“四个全面”正日益推动着中国梦不断前进,也努力地为人民创造着美好生活,而作为社会政治理论的马克思主义依然闪耀着星星之火,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星火燎原。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仍然是《共产党宣言》的新时代,实现“两个一百年”的目标,仍然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马克思”。

猜你喜欢
共产党宣言宣言共产党
共产党为人民百年千年万年
共产党是好琴手
青春宣言
Father's Day
柔软宣言
共产党颂
共产党到底是共产党
杭州宣言
浅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要思想的指导意义
《共产党宣言》教我们怎样做合格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