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阿文化交流路径选择

2018-03-20 04:03陈宝国殷海涛
关键词:中阿文化交流价值观

陈宝国,殷海涛

(福州外语外贸学院科学技术与社会研究中心,福建福州,350116)

2013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价值体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有着中阿双方相通的价值理念表达,在中阿文化交流中展现着价值观的引领功能。

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价值定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阿文化交流不同于文化霸权,其凸显着“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理念,有着独特的价值意蕴。

(一)顺应区域化、全球化的远大谋略

美国学者塞谬尔·亨廷顿提出了著名的“文明冲突论”,他片面地认为,世界发生新冲突源于各大文明之间的文化抗争,而非政治抑或经济层面的原因。在区域化与全球化的刺激下,中阿文明的频繁碰撞显示出文明史的内在规律;同时,中阿主动顺应区域化、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在文化碰撞中主动寻求价值共识。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月21日在阿盟总部开罗的演讲中便对中阿世代友好进行了生动地总结:“中阿两个民族彼此真诚相待,在古丝绸之路上出入相友,在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中甘苦与共,在建设国家的征程上守望相助。”中阿文化交流继往开来,二者相对异质性的文化仍能共生互利,关键在于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代表的优秀价值观念能顺应区域化、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引领双方文化互动融合。

(二)深化双方文化交流的共赢方案

中阿文化交流日益频繁,而交流又建立在彼此文化内核独立性的基础之上。文化的共同性体现了以人的全面发展为核心价值的人类文化,而文化的民族性体现了民族价值差异的文化。[2]深化中阿文化交流是双方作出的战略选择,而文化交流的进程却受到文化差异的制约。中阿文化交流顺利开展,必然要寻找异质性文化背后所共同包容的价值内核,为中阿文化交流注入新的驱动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国门,以价值观念的形态对外传播并引领中阿文化交流与合作进程,不仅顺应区域化、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也是深化中阿文化交流的必然态势。

(三)提升中阿文化竞争力的关键举措

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取决于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3]历史上,中阿文化为人类文明演化做出了不朽的贡献,但在近现代,中阿都面临着西方文化霸权的恣意侵扰。就党的十八大之前的中国而言,虽然中国经济和平崛起,但国际话语权并未得到相应程度的提升,依然被西方势力鼓噪为“中国威胁”,这种情况的存在主要是受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的影响。对于阿拉伯国家来说,西方散布的“伊斯兰威胁论”和“伊斯兰恐怖症”,摧残着阿拉伯优秀的民族文化,压制着阿拉伯世界的国际话语权。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阿文化交流,是提升中阿文化竞争力进而提升中阿国际话语权的关键举措。

(四)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选择

全球化使“地球村”日益成型,“地球村”中的村民该如何友好相处是时代留给全世界人民的一道难题。2016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建党95周年的重要讲话中重申中国方案——推动形成人类命运共同体和利益共同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人类共同价值的具体表现、吸纳和发展,对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巨大的助推作用。中阿是维护、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的重要力量,中阿文化交流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部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阿文化交流是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选择。

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内在逻辑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所以能促进并引领中阿文化交流,是基于自身科学性与包容性所散发出来的吸引力与认同感。

(一)丰富中阿文化交流内涵

“多元文化价值冲突是指不同文化的性质、特征、功能和力量在释放过程中互相碰撞和对抗的状态。”[4]多元文化价值冲突固然存在,但文化冲突并不能掩盖文化共生的事实。中阿传统的文化共生内涵首先就应该表现在两国人民在漫长历史交流中所积累下来的友谊情深,对彼此领土主权和发展道路的尊重。在新的历史时期,国际与地区局势深刻复杂,多元文化激烈碰撞,中阿文化交流内涵亟需更新。“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丰富了中阿文化交流的内涵,为中阿文化交流中价值冲突的弥合提供了依据。

(二)形成中阿文化交流价值共识

在中阿文化互动中,谁的主流文化中所蕴含的核心价值更真实,更科学,更具有包容性,则更容易吸引对方,为对方所认同。中阿虽走上不同的发展道路,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彰显的基本内涵为中阿所共识。“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梦,其所蕴含的大国形象也是阿拉伯各国孜孜以求的目标;“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其蕴含的比西方社会更为丰富和科学的社会价值理念,必然也将为阿拉伯的社会治理模式带来新的活力;“爱国、敬业、诚信、友善”,在个人层面上,中阿人民对美好生活有着共同向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运而生,客观上为新时期的中阿文化交流提供了价值共识。

(三)体现中阿文化的公共性与独立性

中阿在文化交流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结果,是中阿文化公共性与独立性的统一。文化的公共性,体现了异质性文化的融合部分,构成异质性文化相互认知的前提。[5]中阿文化交流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正是文化公共性的集中体现;如同物种的多样性支撑着生态系统的稳定一样,文化的多样性、独立性有利于多元文化在交流碰撞中所形成的长期繁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价值”,倡导一种互益性关系,倡导中阿文化的独立、平等和互利。在这个层面上,中阿文化交流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是对中阿文化的“求同存异”。

(四)增强核心价值观影响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吸引力、影响力的增强和中阿在文化交流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形成良性互动。一方面,中阿文化的深入交流为双方价值认同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带来崭新的道路;另一方面,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和主流价值观念的广泛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进而使其引领中阿文化交流的设想成为现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走出国门,并成为具有相当国际影响力的价值观念,为进一步强化中阿文化交流中的价值认同开了一剂良方。

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初步实践

近年来,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下,中阿文化交流平台得到拓展,教育、学术、文艺、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合作交流初显成效。

(一)搭建中阿文化交流平台

中阿合作论坛、“一带一路”等战略合作平台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体现,有力地推动着中阿文化交流的长期发展。2016年5月12日,中阿合作论坛第七届部长会议在多哈召开。会议双方签署了《多哈宣言》以及《中阿合作论坛2016年至2018年行动执行计划》。《宣言》为包含中阿在内的发展中国家获得药物提供了法律依据,是中阿在知识产权交流合作中的里程碑。《计划》明确了中阿未来两年里在人力资源开发、产权保护、文艺交流、图书出版、非物质遗产保护等领域的合作目标。阿拉伯世界是“一带一路”沿线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文化交流是中阿在“一带一路”合作中的必有之义。2014年6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阿合作论坛第六届部长会议开幕式上提出中阿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并定下十年内实现10000名艺术家互访、200家文化机构对口合作、500名阿方文艺人才来华研修的目标。2016年1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开罗表示,中阿将实施增进友好“百千万”工程,让人才和思想在“一带一路”上流动起来。2016年9月6日,“丝绸之路工商领导人(西安)峰会”召开,大会发布的《丝绸之路国际总商会合作发展大会2016西安宣言》强调,文化是丝路大船之帆,以文化融合增进各国人民“民心相通”是促进“一带一路”建设全面发展的重要前提。这些理念为“一带一路”中阿文化交流提供了参考模板。

(二)增进中阿教育交流

中阿教育合作交流极其活跃。2015年9月13日,第三届中阿大学校长论坛在北方民族大学举办,26个阿拉伯国家的众多代表和中国53所高校代表,共同见证了《中阿高等学校战略性合作行动计划(2015-2019)》的发表。宁夏自治区人民政府2016年印发《2016-2020阿拉伯语人才培养规划》,达成中阿在合作办学、建立政府奖学金、互认交换生以及培养阿拉伯语人才系列协议。目前,在华阿拉伯留学生已经突破14000人,在阿拉伯国家孔子学院已经增至11所。[6]

(三)加强文艺交流

近年来,在“中阿合作论坛”和“一带一路”平台的推动下,中阿文艺交流频繁。自2012起,“阿拉伯之夜”和“中阿艺术节”等活动在中阿轮番上演,为中阿人民带来了丰盛的文化盛宴。2013年5月14日,“中阿丝绸之路文化之旅”在北京启动,涵盖电影周、文化节和主题论坛等百余项活动在阿盟22个国家陆续开展,被媒体誉为新中国史上中阿规模最大的文艺交流活动。2015年9月1日至9月13日,“2015中阿文化艺术展示周”在宁夏成功举办,13天里,12台文艺演出、6项美术展览、138个展位的产品展览,使此次文艺展示周成为一条连通中阿民心的七彩桥。

(四)促进文化产业交流

文化产业是中阿文化交流的重要领域,2015年9月8日,“2015中阿旅行商大会”在银川召开。大会通过推介、展览等方式,加大中阿旅行商合作力度。至2016年1月,中阿每周航班已增至183架次,为中阿旅游客源互送提供了有力的支持。2016年7月30日,中阿欢乐大本营启动仪式在宁夏永宁中阿文化城举办,双方就进一步加强文化旅游进行了洽谈。作为文化创意产业,动漫、文体是中阿文化产业合作的新领域。2016年4月1日“中阿经贸文化交流峰会”在四川成都举行,加强了中阿赛马产业的合作交流。2016年8月13日,“首届中阿国际动漫文化节”在宁夏银川开幕,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理念,开启了中阿动漫产业交流合作的机制化、市场化和国际化的新时代。

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隐性障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实践初显成效,但其存在的隐性障碍也不容小觑。

(一)恐怖主义、霸权主义侵蚀中阿价值共识

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想的蔓延侵蚀着中阿价值共识。从“基地”组织到“伊斯兰国”,从“博科圣地”到“伊斯兰马格里布”,近年来,叙利亚、伊拉克等阿拉伯国家深陷极端势力的漩涡,中阿文化交流一度全面中断。恐怖组织蔓延的同时,各极端思想也充斥在阿拉伯上空,侵蚀着中阿在文化交流中所形成的价值共识。以ISIS为例,反恐专家威廉·麦坎茨认为,ISIS能如此兴风作浪,是因为它更热衷于宣传“末日论”和更虔诚地服务于建立“哈里发”的目标。恐怖主义和极端思想的蔓延给水深火热中的阿拉伯人民造成了思想混乱,制造着中阿文明的断层线,削弱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阿文化交流的引领作用。西方霸权主义将“一带一路”解读为“新马歇尔计划”,将伊斯兰文明视为恐怖主义的根源等,这些舆论误导往往使中国与阿拉伯在文化交流上陷入相互误解的境地。[7]

(二)中阿价值主体多元化导致价值认同实践困难

社会利益阶层的分化和西方价值观念的输入,致使国内价值认同主体的多元化。马克思曾说过:“‘思想’一旦离开‘利益’,就一定会使自己出丑。”[8]核心价值观是主流思想观念的内核,在本质上以思想观念的形式反映了价值认同主体的核心利益。在中阿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中,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化一定程度上消解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同时,西方自由主义、享乐主义趁机入侵,腐蚀着中阿民族精神,拒斥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阿拉伯世界错综复杂的社会纠葛,导致多元化的价值主体难以形成价值共识。

(三)网络化技术加剧中阿文化差异化

网络科技的广泛使用,加速了中阿文化交流中文化的差异化。马克思认为科技的异化源于社会制度以及对科技的运用,而就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来说,“信息交互无障碍化和网络快速传播方式,为异质性文化价值冲突提供了最为重要的载体和平台,使其发生着面对面的较量”。[9]网络技术的广泛运用,一方面促使主流价值广泛传播,促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中阿人民之心;另一方面,也促使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碎片化,并放大了负面价值观的破坏力。一些西方国家在凭借科技优势向中阿输入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妄图瓦解中阿文化中与西方文化霸权格格不入的价值观念,冷却中阿文化交流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认同的热切。

(四)传播机制和交流机制缺失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的弱化削减了自身的传播力。文化即传播,传播即文化。[10]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机制应包括国内传播和国际传播两个层面。一国核心价值观的建设若仅局限于国内视野,难免会陷入自我封闭状态,甚至导致自我孤立而丧失竞争优势,往往疲于应对外来强势文化侵入的压力。[11]中阿在交流合作中,建立了“中阿合作论坛”、“中国—海合会战略对话”、“中阿博览会”等以政治经济为主要内容的交流合作机制,但鲜有专门的文化交流合作机制尤其是核心价值观交流合作机制。一方面,中阿文化交流注重形而下“器”的交流,如文化人才、图书印刷等;另一方面,中阿文化交流忽视形而上“道”的交流。核心价值观交流机制的缺失不利于中阿文化交流合作的长久开展。

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现实路径

中阿文化交流的深度与广度,有赖于中阿价值共识和价值实践的程度。恰当的路径有利于破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促进中阿文化交流中的障碍,开辟中阿文化交流的新篇章。

(一)营造中阿价值认同国际氛围

良好的国际氛围有助于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信力,有助于增强阿拉伯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同感。首先,充分运用价值外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阿文化交流营造良好的国际氛围。要在国际社会仗义直言,维护国际公义公理,争取国际话语权,向国际社会传递出中国勇于坚持社会主义外交价值观、担当国际责任的决心。其次,在处理阿拉伯事务中应更加坚定立场,支持并帮助阿拉伯走向和平发展的道路。“阿方希望中方在处理阿拉伯事务、促进中阿合作上的立场能更加坚定,使中阿在政治、经济、文化、学术等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交流,在中方的支持和帮助下建设知识型社会。”[12]

(二)强化中阿价值观共识

价值认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中阿文化交流的基础,强化双方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上的共识,需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落实。第一,“道路相通”是增强共识的基础。古丝绸之路和香料之路把历史上的中阿紧紧联系在一起,在当代,“道路相通”仍是中阿促进交流、增进共识的基础。继续加强西部公路、铁路建设,继续加强亚欧大陆桥建设,实现中阿陆上互联互通;加强中阿航空合作,增加航班班次,增加两地客流量,实现更多中阿城市直飞;增强中阿在印度洋、波斯湾、地中海等海域远洋合作,共同保障远洋安全。第二,“政策沟通”是增强共识的保障。积极建构中阿在国际组织间、政府间战略、方针、政策沟通机制,深化中阿官方合作,增强双方政治互信,努力打造中阿命运共同体。中国政府要与阿拉伯各国保持长期稳定的政策对话,利用“一带一路”、“中阿合作论坛”等大战略、大平台,制定好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互惠双方的文化交流政策。第三,“民心相通”是增强共识的关键。首先,打造融通中阿的新概念新表述。利用多种形式、多种途径,把中国优秀文化尤其是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具体化、时代化,提高阿拉伯人民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度和接受度。其次,引导民间力量参与中东人道主义救援。要积极引导民间力量参与到中东贫困、灾害等人道主义救援中,用实际行动向阿拉伯底层人民传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次,加强并规范中阿宗教交流。爱国爱教是中阿穆斯林共同的心声,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应有之义。第四,“网络相通”是增强共识必不可少的手段。要加强中阿的光纤设施建设,提升双方“网络相通的水平”,为信息时代中阿人民互联互通提供技术和设施支持;要充分运用信息科技,积极向国际、向阿拉伯社会传递中国好声音,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力;加强中阿网络安全合作,切断极端势力、恐怖组织言论思想的网络传播渠道;积极向网络中消极的思想观念以及反华、反中阿友好的言论宣战,勇敢地同霸权主义价值观念展开较量,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战斗力。

(三)健全传播交流机制

首先,健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播机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外传播并引领中阿文化交流并非价值观的强行输出,而是由自身科学性与包容性所散发出来的吸引力与认同感所决定,是文化走出去战略的必然选择,是价值观在中阿文化交流中引领功能的具体展现。面对西方文化霸权、西方资本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形形色色的反华、反中阿友好的国际势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主动出击。要积极联络境外中央的电视台、广播电台、报刊等传统媒体以及各大门户网站、新闻网站等新兴媒体,通过拓展现有外宣渠道,开辟新的、有效的外宣渠道,主动将信息资源提供给媒体等方式,努力提高在阿拉伯世界的宣传报道数量和质量,切实做好核心价值观宣传。进一步加强新兴媒体的国际传播工作,使新媒体成为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媒介。其次,建立中阿核心价值观交流机制。为核心价值观交流“脱敏”,引导中阿核心价值观交流走向常态化。中方奉行相互尊重、交流互鉴、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明交流理念[13],中阿虽走在不同的社会道路,但民族富强、人民幸福是中阿共同的价值共识、共同的奋斗目标。中阿文化交流不能停留在传统的“器物”层面,双方要加强核心价值观的交流。中阿双方可以先引导学术界、智库对核心价值观理论进行研讨,尝试建立中阿核心价值观交流机制。

(四)协同育成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实现路径需要中阿双方树立系统观、大局观,全方位协同育成。第一,参与主体协同。中阿双方需要协同互动,既要充分调动中阿双方的国家机关,也需要宗教团体、民间组织、企事业单位等组织的广泛参与;中阿双方需建立协调部门和机制,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阿文化交流深度发展。第二,推进方式协同。首先,在政治上,中阿双方要有战略定力。促进中阿文化交流是中阿双方立足共同利益所作出来的战略抉择,双方政府要以高超的智慧和勇气管控分歧,积极合作,共谋文化交流之大计;合作应对西方文化霸权,为中阿文化交流合作扫清障碍、开辟道路。其次,在经济上,中阿双方要善于运用金融、贸易等手段加强双方的互联互通,打造双方知名的文化产业品牌,提高中阿文化交流的品位。

(五)实践推进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理念最终要落实到具体实践上。要落实举措,加强民间交流,加强学术交流,加强宗教交流,巩固中阿合作论坛中的文化交流成果,提高中阿文化交流层次。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所散发的彼此相通的价值理念渗透到中阿文化交流的每一个角落,是促进中阿文化交流的必然路径。

猜你喜欢
中阿文化交流价值观
开启中阿关系“新时代”
两岸赏石文化交流线上展览
以“春风化雨”的文化交流,加强两国“心通意和”
我的价值观
充满期待的中韩文化交流年
图说 我们的价值观
《窄门》中阿丽莎的爱情悲剧探析
特殊时期中俄文化交流持续在线
西域察合台文史籍中阿闌豁阿感光而孕故事
知名企业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