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也是最大的道德劝惩者
——《红楼梦》中巧姐形象的文化意蕴探讨

2018-03-20 11:58
长春大学学报 2018年11期
关键词:贾家荣国府刘姥姥

赵 晶

(汉江师范学院 教育二系,湖北 十堰 442000)

巧姐在《红楼梦》一书中所占的篇幅不多,然而这一人物的塑造却有着特殊的意义,这一人物形象涉及到作者要表述的价值观和道德观。现对巧姐这一人物形象的文化意蕴进行探讨。本次探讨的范围为《红楼梦》通行版本前79回内容,这是公认的曹雪芹主笔,这一部分内容代表曹雪芹设计的人物形象,80回以后的内容为他人续著版本,不在本次探讨的范围内。

1 巧姐在《红楼梦》中命运的概述

巧姐是《红楼梦》中的人物,是“金陵十二钗”正册中的一名。根据书中警幻仙子的定义“即贵省中十二冠首女子之册,故为正册”[1]第五回及书中对巧姐的描述,可以看出,在“金陵十二钗”正册中,巧姐位置特殊。主要体现在:第一,她是十二名女子中唯一的未成年女性;第二,她是十二名女子中唯一没有正面描写的女性,小说中几乎没有巧姐本人主动参与过的大事;第三,她是书中描写篇幅极少的女性。

这样的女子,在一般的小说中会成为一笔带过的配角,不会把她的命运完整地呈现出来。而作者曹雪芹却将她从千金小姐到被拐卖,从刘姥姥为其赎身到成为“荒村野店”纺绩妇女的坎坷命运,完完整整地描写出来。这样的女子,在《红楼梦》中为什么有着特殊的地位,成为“金陵十二钗”中的一员?这就要从巧姐这一角色的塑造及其背后所传达的思想来进行探讨。

2 巧姐人物形象塑造的特点

2.1 抽象的特点

在《红楼梦》中,关于巧姐的描述非常抽象,前79回里,直接描述的文字只有三处。

第一处,书中描写:“于是来至东边这间屋内,乃是贾琏的女儿大姐儿睡觉之处。”[1]第六回此时的巧姐儿还被唤作大姐儿,书中仅仅说明了巧姐儿是王熙凤与贾琏生的长女,亦是独生女儿,同时间接交待了巧姐在贾府中的身份地位以及还没有正式的名字。

第二处,写年幼的大姐儿与年幼的板儿一同玩耍,她用手中的大柚子换了板儿的佛手[1]第四十一回。在这一回中,作者也没有详细地写巧姐的样貌、谈吐等特征,只写了虽然巧姐儿身为荣国府的千金小姐,板儿只是一农家的孩子,但是两人心无芥蒂,玩得非常愉快[2]183-184。

第三处,刘姥姥二进大观园时,王熙凤向她说起了自己的心事:因为大姐儿出生的时间不吉利,并且自幼体弱多病,所以非常担心养不活,想借刘姥姥的“吉、寿”帮大姐儿取个名。刘姥姥于是为大姐儿取名叫“巧姐”,意思是即使遇到了不吉祥的事必然能逢凶化吉、遇难呈祥[1]第四十二回。

如果单以篇幅及对巧姐的着墨来看,巧姐应是本书中不重要的配角人物。然而曹雪芹作为中国古代出类拔萃的小说家,他用一种独特的意象手法,避开大量篇幅的直接描写,采用侧面描写,用最简的笔墨表达巧姐这一人物,写出了最大意义的艺术效果。

2.2 意象的特点

意象,作为中国文学创作的重要表达手法,从表面上看是作者在言此物,然而从内在看,其实是作者想借此物来表达特定的情感。曹雪芹笔下的巧姐,既无孩童的具体形象,又无孩童的具体特征。作者恰恰是借用了意象这一手法,生动地塑造了巧姐这一人物形象。同时,也意味着巧姐这一人物形象所表达的侧重点并不是“孩童”这一特征[3]。其主要特征为以下几点:

(1)巧姐身份的尊贵

在书中,巧姐为王熙凤与贾琏之女,有着荣国府的家世背景。贾府祖上曾经有过战功,被封为荣国公,允许世代袭爵。巧姐的曾祖母史老太君是保龄侯尚书令史公之后,是名门世家的小姐。贾家到了贾赦这一代,贾赦袭一等将军的爵位,贾政做了工部员外郎。贾赦无嫡子,只有一庶出长子贾琏,贾琏娶的嫡妻王熙凤为王子腾的亲妹妹[4]。查阅巧姐的家族谱系,她与金陵最有名的“四大家族”全部都沾亲带故,且是“四大家族”之首的第五代长女,是真正的名门贵族千金。

(2)巧姐的无罪性

在书中,贾府的荣耀是用军功建立起来的,是靠对农民残酷的压榨来维持的。贾府拥有着传统贵族家庭的森严等级秩序,如果长期浸润在这样的环境中,巧姐将会如何成长?又将会拥有怎样的价值观?这些不可得知。但从书中我们知道,贾府正值荣耀之时,变故也随之而来。家族衰落,亲友争斗,此时的巧姐年纪尚幼,对世事一无所知,甚至还带着一种孩童的稚嫩,被人拐卖,差点成了藩王的“手中玩物”。她所遭遇的一切困苦使读者觉得,纵使其身在贾府,身为长女,这也并非其本身的罪过。

(3)巧姐多灾多难的命运

巧姐虽是豪门千金,却是一名生于末世的豪门千金,其命运多舛。《红楼梦》一书只保留有79回的原著,巧姐后续的命运无从了解,但是在书中巧姐登场时就用各种方式暗示了巧姐的命运将是多难的。第五回“金陵十二钗”正册的画册中说明了她的命运,并给了判词:“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偶因济刘氏,巧得遇恩人。”画册中用一幅绘画描述了她的命运,说将来她会成为一名在乡村纺绩的普通妇人[5]。《红楼梦组曲》中又更详细地描述了她的命运。

作者在巧姐的人物形象塑造上使用了大量的间接性描述、抽象性描述、意象性描述。一名豪门千金曾在幼年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在势败母亡后她被舅兄卖掉,人生就此终结的时候,却正如刘姥姥所预示的一般“遇难呈祥”,获得了曾受过娘亲恩惠的刘姥姥的救济,避过了最悲惨的命运,过起了“纺绩”村女的生活。如果仅仅只是单纯地描述了这一少女的命运,那么这一角色塑造的意义并不具备典型性。但当我们仔细分析巧姐这一人物形象周遭的情况以及造成她命运的因素时,我们发现这恰恰是遭雪芹的巧妙之处。这些推动她命运发展的因素,承接着《红楼梦》的主旨,传达着作者的思想。

3 巧姐涉及到的道德劝惩

3.1 伦理的劝惩

中国是非常重视家族秩序的国家,家族的秩序,是应用人伦来维持的。比如《礼记·中庸》中描述“仁者人也,亲亲为大”,《论语·学而》中强调家族成员要“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逍爱众而亲仁”。中国民间更讲究“父慈子孝”、“兄友弟恭”这一人伦。在书中,贾府是一个秩序混乱、即将解体的贵族家庭。曹雪芹从三个方面描述了贾家的现状。

第一,贾家已经找不到能够撑起门面、维持秩序的男子;

第二,贾家的男子品行大都不端,从第三代贾赦开始,男子普遍无能;

第三,贾府之所以能够对外架子不倒,很大程度上与贾元春被选为妃、贾府中的女性王熙凤颇为能干有关。

在一个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中,女子竟成为家族栋梁,这是非常少见的。究其因果,贾家所以会衰败,正是因为男子们心中没有道德、秩序、人伦,导致贾府的根基逐渐败坏[6]。

3.2 功利的劝惩

一个功利的人,会有怎样的命运,要从巧姐的母亲王熙凤身上来解读。王熙凤是一个颇为爱财,甚至为财而刻毒的人。

在第十五回,王熙凤为了三千两银子而弄权,间接害死了一对有情人的性命。书中还描写王熙凤私下有放账的行为。对于自己爱财爱到遭人忌恨的事情,王熙凤也是有所觉悟的。王熙凤为了撑住贾府,在财务上操心过多,导致小产,落下了较为严重的妇科疾病。

在第五十五回,王熙凤与平儿私下对话时说,自己平日里过于敛财,导致众人对她极其忌恨,她现在即使处处提防,也未必防得住小人暗算,以后不如多养病、少树敌。于是在病中把贾府的财务交给了贾探春,避过成为贾府风口浪尖的人物。

在《红楼梦》中,王熙凤不是一个一心与人为善的人物,这种性格导致她势败的时候不仅墙倒众人推,落难时她的女儿巧姐更是无人保护。

3.3 情感的劝惩

虽然王熙凤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善良”人物,但是这不代表王熙凤对人缺少真诚。在书中,有一个与王熙凤结下缘来的穷苦婆子,王熙凤与她产生了一段特别的感情,这个人就是刘姥姥。刘姥姥三进荣国府,都与王熙凤有过联系。

刘姥姥第一次进荣国府时,是以“打抽丰”的形象出现的,刘姥姥家中没了过日子的银子,于是到荣国府来“打抽丰”。贾家自诩为慈善之家,王熙凤虽然对这位贫穷的乡下老婆子没有特别的印象,却也依惯例给予了她一定的礼遇,并依王夫人的意思,给了二十两银子及一吊钱,让刘姥姥回去过生活。

刘姥姥第二次进荣国府,是刘姥姥家获得贾家的资助以后,日子过得好起来了,带着家里种的最鲜的瓜菜来回报贾家人,表达自己的心意。此时,贾母偶然听说有一位年龄与自己相当的老人家来到贾府,想看看这位老人家,于是见了刘姥姥。因为刘姥姥具有丰富的生活经验,且有一定的见识,哄得贾母非常开心,所以贾母带刘姥姥进大观园游玩。刘姥姥豁达、机变的性格是投了王熙凤缘的,这从两件事中可见。

第一,王熙凤让刘姥姥为女儿取名。

巧姐是王熙凤的独女,掌上明珠,王熙凤非常在意巧姐一生是否顺畅平安。关于巧姐的名字如何取一事,王熙凤非常真诚地与刘姥姥探讨,推心置腹地说明帮女儿取名的缘由。在此处,王熙凤与刘姥姥是有亲近之心的,同时也说明她认可了刘姥姥的为人,并不把刘姥姥当作一个没有识见的乡下老婆子[2]182-184。

第二,从贾府送给刘姥姥的礼物可以看到王熙凤的心意。

在刘姥姥二进荣国府时,在送刘姥姥走前,平儿遵照王熙凤的意思,为刘姥姥准备了半炕礼物。其中包括各类衣料、御田粳米、瓜果蔬菜等。在交通不发达、物质不丰富的古代社会,王熙凤送给刘姥姥实用的物品比直接送银子更见诚意。

刘姥姥第三次进荣国府的所见所闻,目前已难以得知,然而从巧姐的判词中可以推断,在三进荣国府时,正是荣国府家败之时,巧姐已被舅兄卖掉,王熙凤已官司在身,自身难保,无力救女,于是求助刘姥姥。刘姥姥有感于王熙凤昔日的恩情,救出了巧姐儿,带着巧姐回了故乡,从此巧姐远离贾府的是非,成为一名村女。

4 以巧姐为基点宣扬的文化道德意蕴分析

4.1 重义轻利的道德宣扬

巧姐的父兄,多是荒淫之辈、重利之辈。这样的男子会营造出一个怎样的世界?书中给出了答案。以荣国府为例。

在曹雪芹的笔下,这样的男子只会给祖上留下的荣耀抹黑,并把祖上留下的财产败光。即使府中有一两名正派的男人,有几个能干的女人,也不能改变家族的颓势,义、利之择,代表着心性根本。曹雪芹用巧姐舅兄与巧姐的不同命运来提醒读者重新审视伦理:是以义为重?还是在利为重?在人生的道路上,要做什么样的人?识别什么样的人?远离什么样的人?

4.2 因果报应的道德教化

因果报应,体现在王熙凤的命运上。王熙凤既有重财、为了财对他人刻毒的一面,也有重情,对欣赏的人不计较其小节、不惜金钱的一面。王熙凤正因为重财、刻毒,才惹得众人忌恨、惹上官司缠身;又因为重情、宽容让她在无意之间对他人施与了恩惠,关键时刻得到了他人搭救,刘姥姥正是其中的一名。巧姐的遇难与脱险都出乎王熙凤意料。在不可预知的人世中,该如何为人处事?曹雪芹用王熙凤和巧姐的命运给予了读者启示。

4.3 平淡是真的道德感悟

一个在贾府中长大、颇受呵护的千金小姐,突然沦落到被卖的地步,巧姐的命运反差是极大的。现假设,荣国府未败,巧姐仍在贾府中,未来的命运会如何?

实际上她的命运是可见的,贾府元、迎、探、惜四春的结局足以说明她未来的结局。元春进入宫廷,疑似卷入宫斗,死于非命;迎春所嫁非人,被丈夫活活折磨至死;而探春则在朝廷败亡之后,被和亲这样一种屈辱的政治策略奉献给了敌国,永远不能再回家乡;惜春看破一切,从此青灯古佛。

就以人生的态度而言,曹雪芹在《红楼梦组曲》中给出的结果是“留余庆……幸娘亲,积得阴功”[1]第五回。对比豪门中的彼此算计,正如探春所言“个个都像乌鸡眼似的,恨不得你吃了我,我吃了你……”[1]第七十五回,巧姐虽然在村中过着自给自足的生活,却获得了刘姥姥的真心关爱。这两种生活,哪种是福?曹雪芹通过对比留出了余味。

5 总结

巧姐,是一名非常抽象的人物,没有太多的直接描写,也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虽然她的故事篇幅短小,却从她的身上中看到了豪门末世千金小姐可能遭遇的命运。巧姐本身不是作者想要表达的对象,外在的因素导致巧姐命运产生的变化才是《红楼梦》一书要描述的重点,作者用这一人物形象点明其文化意蕴——“最小也是最大的道德劝惩者”。

曹雪芹让读者看到:纵使狡狠、风光的贾家男人,终究导致贾家的败亡;机关算尽的王熙凤,纵使千算万算,也没有算到她女儿的命运转机竟然是在自己偶尔流露的一丝真情上;身在豪门之中的巧姐,纵使万般富贵,也未必能有真正的幸福,真正给予她呵护、关爱的是一位贫穷老妇。人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幸福?而什么又是幸福?曹雪芹没有给出直接的答案,而是把它寄予在了一个并非主线的人物身上。从巧姐的一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出,这些幸福并不取决于外在的物质,而是要看自身如何看待。

猜你喜欢
贾家荣国府刘姥姥
《红楼梦》“青春王国”与青少年思想引领
刘姥姥吃鸽子蛋
刘姥姥
论荣国府演《八义记》八出和贾母对“热闹戏”的态度
荣国府,开启正定旅游史
黛玉是贾府最有钱的人
乐观豁达的智士能者
荣国府
大雪
刘姥姥的公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