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混居环境下少数民族留守儿童问题研究

2018-03-21 05:20侯丽丽沙潇潇
中国集体经济 2018年9期
关键词:厌学留守儿童少数民族

侯丽丽 沙潇潇

摘要:近年来,中国的综合国力逐渐增强,城市化、工业化进程加快,但与其他地区相比,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仍然较弱。为了增加经济收入,很多少数民族的农民选择外出工作,在此背景下,形成了规模巨大的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群体。在民族混居环境下,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厌学问题严重,主要原因是家庭教育的缺失、同学老师的不理解和不重视以及社会原因。为解决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应该普及少数民族相关知识、提高家庭教育、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大力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加大少数民族的教育力度。

关键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厌学;措施

在中国大地上,因为受到地域和自然环境的直接支配,形成了多种多样的有着各自传统文化的民族。各民族之间开始混居是因为各种各样的需求,但是,少数民族有各自的宗教信仰,也有不一样的生活习惯和风俗,甚至有的民族之间是不通婚、不往来的。以前,少数民族和汉族在一起居住的现象并不多见。但现在人口流动加快,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和规模不同,少数民族混居的情况也越来越常见。在民族混居环境中,少数民族的稳定、与汉族和谐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在提高整体人口素质和教育水平的基础上,尤其要关注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的做到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稳定和谐。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已受到关注,甚至上升为社会的一个热点话题,他们普遍存在厌学问题,需要引起重视。

一、核心概念界定

(一)厌学

厌学是学生对学习的负面情绪的反映,从心理学角度看,学生的行为的研究,学生消极应付学习活动的行为反应模式就是厌学症。

(二)民族混居環境下少数民族留守儿童

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两方离家到外地务工,孩子留在户籍地而未与父母双方共同生活的未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之间的居住界限越来越模糊,大多呈现混居的状况,而且在农村地区大多父母外出务工,留守儿童现象更是多见。

二、民族混居环境下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厌学的基本情况

民族混居环境下,少数民族学生由于社会、学校、家庭等各方面的原因,存在着上课精力不集中、作业不按时完成、对学习没有积极性等厌学问题。下面以聊城市G村为例来对这些问题进行具体分析,以期对民族混居环境下少数民族学生的厌学问题有深刻的认识。

聊城市回族G村,传统农作物耕种,经济收入较低,村民大多外出以增加收入,留守儿童较多。本文随机抽取了小学6~13岁的112名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发放问卷,回收率为112份,回收率为100%。

调查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通过调查统计发现,聊城市回族G村留守儿童中普遍存在厌学这一现象,其中有厌学问题的学生达到42%。想要逃避学习,上学缺乏主动性是这些留守儿童厌学的主要表现。具体表现有以下几点。

(一)经常上课迟到、旷课

从图1数据显示中我们可以知道上课经常迟到,旷课的学生占了总人数的10%,这与普通小学生的出勤率有较大差距。由此可见,在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中,经常迟到、旷课的同学所占比重较大。

(二)经常上课不专心

调查发现,在平时课堂方面,少数民族留守学生经常在上课期间玩手机、做小动作、开小差、睡觉等,这部分比重就占了32%。由此可见,有很大一部分少数民族的留守儿童总会在上课时走神、开小差。

(三)学习态度不端正

调查发现,在少数民族留守儿童中,对学习保持良好学习兴趣的同学只占42%。可以看出,学习态度不端正的学生占了很大一部分,对于这部分学生,迫切需要进一步的观念教育。

综合以上表现得出如下结论:少数民族留守学生经常在学习中表现出一种逃离学习活动的倾向。由于留守儿童的身心发展和他们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相互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模仿,所以要尽快缓解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防止厌学问题继续蔓延和扩大。

三、民族混居环境下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厌学的原因分析

厌学是缺乏学习动机,是不利于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典型表现。学生厌学的主要原因是社会、学校和家庭的压力,缺乏内在动力机制。

(一)家庭教育及传统思想的影响

1. 家庭教育缺失。家庭教育在儿童的成长中的作用是巨大的。但是对留守儿童,父母并没有陪伴在他们身边,总让其他长辈照顾和教育。孩子对于家庭的渴望和需要得不到满足,更不用说学业上的辅导。父母对孩子成长的重要性,基本失去了原有的意义。在调查过程中发现,回族G村的外出父母与留守儿童很少联系,联系的内容也是生活问题居多,而留守儿童的监护人多是关注孩子有没有吃饱、穿暖,身体是否生病,但他们无法在学业上给孩子必要的辅导与支持,这就导致孩子的家庭教育缺失。

2. 父母的陈旧思想。在调查中发现,58%父母并没有希望孩子考上理想的学校,只要有一张毕业证就好。在回族G村,主要的经济来源是外出打工和买卖羊生意,家长们更加看重的是眼前利益,认为多年的教育学费与收益不成正比。大多数的家长向孩子灌输这样的观念:读书读到初中毕业就出去工作赚钱,不需要再继续读下去。同时,很多家长仍然有“不打不成器”的观点。在调查中,35%留守儿童表示由于受到体罚而不想读书。家长可能无法管理或可能没有足够的时间,对孩子的精神生活不太在意,仍然会有养育孩子只需要满足物质,如何教育是学校的问题的观念。

(二)师生相处及学校环境的影响

1. 同学的不理解。回族G村的孩子是在邻近汉族村的联合小学上学的,学校里3/4的学生都是汉族。对于回族每天的“礼拜”和生活习惯以及民族穿着,63%学生表示不懂或是不理解,由此会让回族的孩子内心感到很孤独。尤其是留守儿童,在学校里面感到孤独,回到家里没有父母的陪伴和关怀,心中的孤独感会加剧。他们会表现出对学校、学习的抗拒。

2. 教师的不重视。教师的态度在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眼中是重要的学习的动力。在回族x村的村办小学中,大多数教师年纪较大、学历较低,相对缺乏教育学和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的知识,对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现和及时疏导等工作不到位。一旦留守儿童出现厌学情绪、对学习毫无兴趣而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的情况时,往往只看到表面的现象,认为孩子是缺乏管教,从而对孩子是大声训斥甚至体罚。并没有关注孩子的真实想法,以及学习成绩下降的真实原因。

3. 学校环境的影响。我们生活在社会中,同样希望周围的环境可以容纳我们,认可我们。在所调查的学校中,食堂并没有专门的清真餐厅,他们吃饭并不方便。同时由于学习困难,78%的少数民族的孩子会受到老师、家长的责难和同学的嘲笑,他们得不到集体的温暖,他们的集体归宿感、被接受和被爱的需要便长期得不到满足。这样使他们感到自卑,想要逃避,从而会产生远离学校、讨厌学习的倾向。

(三)经济及教育资源的影响

相较于其他地区经济快速稳定的增长,少数民族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经济增长相对较慢,差距仍然很大。在回族G村,国家并没有相关的政策以发展经济。所以,回族G村人民的经济生活并不富裕。导致生活娱乐场所几乎没有,孩子的课余生活非常单调。孩子放学后会形成小团体玩耍,孩子的依赖性和模仿性会使孩子们觉得找到了组织和同盟。由于学习不好,得不到老师和家长的肯定的这些留守儿童,他们所组成的团体会影响着彼此,其危害会流传扩大。相关的教育资金不足,很多教学任务和活动根本没有条件开展,教师心有余而力不足。

教育资源匮乏。很多优秀的教师嫌弃少数民族农村经济条件较差,工资待遇不高,从而不愿来此。来任教的教师也多是汉族,有很大一部分对少数民族的生活习惯是一知半解,有的甚至会对他们的宗教信仰表示不尊重。少数民族的孩子会对此产生反感,从而不想踏进学校。教育配套设施不健全,基本还是用传统的课本、黑板的授课方式,很多网络资源没法传播到学生的身上。

四、民族混居环境下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厌学的应对措施

(一)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孩子在身心发展、知识获取、能力训练、个性形成的过程中家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林说,教育的效果取决于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如果没有这样的一致性,那么学校的教学和教育过程就会像纸做的房子倾翻。因此,发展儿童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家庭教育。 对于那些厌倦了上学的人,家庭教育可以帮助他们重新获得学习兴趣。

1. 父母提高教育能力。聊城市回族G村留守儿童的家长文化程度不高,但学习一些教育学和心理学的教育理论知识仍然很有必要,这样在子女以后的道路上父母可以更好地加以引导。父母对教育有一定的理论认识,会提高教育孩子的能力,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手段,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留守儿童的家长提高教育能力的方法有:(1)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积极学习必要的教育理论知识,灵活运用科学、有效的教育方法,努力引导学生的学习。(2)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长交流会。在家长会上积极交流,交换观点。如果孩子的学习差,家长更应该积极和老师交流,清楚地掌握孩子的学习情况和在校情况,共同与老师制定适合孩子、缓解孩子厌学情绪的计划方案。(3)留守儿童的家长定期的回到家里,关心孩子的生活和学习情况,不要让孩子心里感到孤单,孩子心里具有依赖感。

2. 父母树立正确的关爱意识。在家长外出打工期间,一定要让监护人与家长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达到思想上的一致,并且有一定的教育教学能力。家长定期回来看望自己的孩子,不仅从物质上关心孩子,更要从精神上关爱孩子,让孩子的心中多一份温暖,要及时鼓励和表扬孩子的好的表现,这样可以增加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使孩子更加努力的学习。

(二)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

1. 普及少数民族相关知识。学校应该普及有关少数民族的知识,消除对于少数民族之间的偏见。对于身边的少数民族的同学,引导学生要尊重他们的生活习惯和宗教信仰。对于具有厌学情绪的留守儿童,要帮助他们、和他们一起学习,努力增进他们对于学习的兴趣。

2. 培养壮大高素质、高水平的教师队伍。首先,全面提升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对具有学习自主性的教师进行继续教育可适当裁减一批将近退休的老教师,注入新鲜的血液。其次,校长经常抽课听课制和校长年度工作报告制度要大力推行。然后,要加强教师的德育工作,提高教师的责任心和耐心,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3. 改善学校环境,适应少数民族。一般留守儿童的午餐都是在学校解决的,对于学校餐厅,就要同时满足汉族和少数民族学生的就餐需求。学校可以特设清真餐厅或是回族餐口,可以让回族学生放心、满意的就餐。

(三)大力发展经济,加大教育投入力度

1. 发展少数民族经济。加大少数民族地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力度,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建设, 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促进民族地区经济社会跨跃式发展。加强少数民族地区的招商引资,创办工厂号召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就业创业。

2. 合理配置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全面提高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教育发展水平。公共教育资源要向民族地区倾斜。中央和地方政府要进一步加大对民族教育支持力度。推动民族地区健康发展,促进民族地区教育协调发展。巩固民族地区义务教育普及成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对于少数民族贫困县学校,加大教育投入,支持学校标准化建设,加强寄宿制学校建设。

3. 落实优惠政策,实现教育公平。在教育上,针对少数民族的一些优惠政策应该落到实处。如高考中适当照顾少数民族问题,高考加分政策继续实施,用“不平等”的教育政策去实现民族教育的公平,提高少数民族的整体受教育水平。

五、结语

在民族混居环境中,少数民族的教育问题尤为重要。发展少数民族教育,对于提高当地的经济发展与和谐稳定有着制约作用,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教育是少数民族教育的关键问题。在此研究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厌学问题,针对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现状与原因提出一些教育对策,希望可以为少数民族留守儿童的教育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

[1]程守艳.制度安排与族群认同——民族区域自治视阈下族群认同的“工具性”因素分析[J].广西民族研究,2010(02).

[2]董秀梅.浅谈农村高中生厌学问题的分析与破解[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学),2014(23).

[3]韩丽.少数民族留守儿童厌学问题的研究——以湖北省恩施州来凤县D小学为例[J].社会工作,2007(06).

[4]寧国庆,刘玉杰.新形势下家庭教育问题的思考[J].边疆经济与教育,2011(12).

[5]尚紫薇.推动民族教育科学发展促进各民族团结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价值取向[J].中国民族教育,2012(Z1).

[6]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N].人民日报,2010-7-30.

[7]赵云龙,赵建新.少数民族大学生的心理问题与分析[J].文山学院学报,2011(05)

(作者单位:贵州大学)

猜你喜欢
厌学留守儿童少数民族
Jiao Ayi| 《娇阿依》
少数民族的传统节日
少数民族的服装
新形势下探究教学模式在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一例学生厌学的心理咨询案例报告
体育舞蹈对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效应的实验研究
学生的个性发展与教育
《少数民族舞》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