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课堂上传统教具的创新使用

2018-03-22 10:39左朝富
考试周刊 2018年33期
关键词:小学数学应用

摘 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阶段已经成为了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最关键的阶段,但是由于小学生对抽象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的限制而相对有限,因此,教师采用的传统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充分发挥教学工具的优势和特点,将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才能在刺激学生感官的基础上,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本文主要是就小学数学课堂上传统教具的创新和使用进行了研究与分析。

关键词:小学数学;数学教具;应用

虽然信息技术因为其自身特有的优势而被教师广泛地应用于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但是,由于传统教具不仅类型众多,经济实惠,方便实用,且在长期的实践应用过程中已经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因此其仍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着无法替代的作用。科学合理地运用传统教具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的有效提升。

一、 小学数学课堂上教具使用的必要性

1. 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养成离不开教具

由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好动性较强的特点,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将培养学生正确操作教具作为教学内容的一方面,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比如,一二年级正处于启蒙阶段,所以这一阶段教学所使用的教具大多直观、简单,教师在这一阶段针对学生操作教具的培养对于学生掌握数学教具的使用方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三四年级作为学生学习能力提升的阶段,进入这一阶段的学生已经可以自如地使用各种教具,此时教师应该根据教学内容的要求引导学生自行制作简单的教具;五六年级则进入了学生灵活运用教具的阶段,进入这一阶段后,教师必须引导学生掌握运用教具解决课本问题的方法。

2. 使用教具有助于学生数学概念的形成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感官参与是学生认识事物的基础,任何一个数学概念的形成都经历了无数次的实践,在不断的失败、成功过程中总结出来,而小学数学教具则满足了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事物的认知规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通过自身的感知了解教学教具,然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数学概念的探索和研究,为数学概念的形成奠定良好的基础。

3. 使用教具有助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学生在日常学习过程中对知识的积累是决定其学习成绩好坏的关键因素。只有学生在小学数学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数学思想,才能轻松地面对和解决数学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必须对数学思想方法渗透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促进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有效提升。比如,小学数学课本中各种公式的得出、相遇问题的图例说明、几何图形的辅助线解题等等,数学思想的渗透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同时,教师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具的优势,促进数学思想方法渗透效率的有效提升,通过教具的运用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合作学习意识,才能达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质量与效率有效提升的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以及网络的迅速普及,教师必须加强对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力度,才能满足新时代小学数学教学的要求。由于小学阶段是学生性格养成最关键的阶段,小学阶段学生思想意识、性格、世界观的形成是影响一个人未来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采取积极有效的教学方式,才能促进学生合作意识的不断提升。

二、 小学数学课堂上传统教具装备的创新使用

1. 通过实物模型以及图画进行课堂的导入教学

导入教学作为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运用传统教具导入新课不仅将知识更加直观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同时对于学生求知欲望的激发以及学习积极性的调动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进行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应该先向学生展示实物模型,激发出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要求学生通过观察,形成长方体与正方体表面积的感性认识,最后再进行六个面面积计算方法的研究。在进行百分数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可以将课本知识与生活实际联系在一起,如将著名的白酒商标发给每个学生,要求学生通过观察然后根据商标上的说明,说出白酒的酒精度,这种教学方式不仅充分激发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将百分数知识与学生生活背景联系在一起,对于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也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2. 通过模型以及板纸提升学生对公式的理解教学

任何数学公式的形成都有其自身的发展过程,如果要求学生死记硬背这些公式的话,那么将会影响到学生理解和记忆数学知识的效率,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实物模型,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思考,那么对于学生理解数学公式的由来并加深印象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进行长方体知识的教学时,教师先向学生展示长方体模型,然后再将长方体的长、宽、高等分别用红、黄、蓝三种颜色标识出来。利用这种教学方式学生就会很容易发现长方体一共有12条棱,其中长、宽、高各4根,接下来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讨论分析出长方体棱长的和实际上就是(长+宽+高)×4,最后总结出长方体周长的计算公式。

3. 通过纸板以及小黑板加强学生的注意力

好玩爱闹是小学生的天性,虽然大多数小学生在课堂教学刚开始的时候还可以保持注意力集中,但是如果时间一长,那么其学习的兴趣就会慢慢地消失,从而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为了彻底解决这一问题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所产生的影响,教师必须在教学过程中,采取切实可行的教学方式,刺激学生才能在不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确保学生始终保持最佳的学习状态。比如在立体图形知识的学习时,教师在讲解完立体图形的特点后,很多学生就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现象,此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纸板动手制作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模型,才能将学生的学习兴趣重新激发出来,通过这一动手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加强对立体图形的认识,同时也及时弥补了学生在知识方面存在的缺陷。此外,学生在学习完新知识后,可以利用小黑板进行填空、选择、判断等各方面知识的练习,才能达到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目的。这些教学方法的应用,不仅节省了教师的教学时间,促进了教学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也为教师指导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留下了充足的时间,对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4. 通过自制教具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

课后学习作为学生巩固新知、开阔视野最有效的方式之一,是课堂学习延伸最常用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常见的树叶、石子、木棒、废品等制作教具,并将其应用于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促进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在进行时、分、秒等知识的教学时,由于钟面的知识相对复杂,所以很多学生无法全面地掌握相关的知识,而教师为确保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可以要求学生在课后利用废品自己制作一个钟面,而学生则在制作的过程中不仅锻炼了自己的操作能力,培养了其与同学之间的合作精神,同时也加深了对钟面指针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采取自制教具的教学方法,不仅有效地弥补了教学设备仪器不足的问题,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为其勤俭节约良好习惯的养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三、 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教具两者之间不仅没有矛盾,而且两者的结合应用对于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还有着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教师必须在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根據现实生活中的实例,就地取材,才能创造出适合小学数学教学的教具,同时加强小学数学教学方法改革与创新研究的力度,才能达到促进小学数学教学效率稳步提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王艳梅.小学数学教育与信息技术的整合问题分析[J].中华少年,2017,36:201-202.

[2]于黎明.多媒体运用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实践和思考[J].中华少年,2017,36:205.

[3]朱碧治.试析小学数学课堂生活化教学的研究策略[J].考试周刊,2017,A2:117.

[4]朱菊.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教学的三要素[J].考试周刊,2017,A2:118.

作者简介:

左朝富,中学高级教师,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百色学院教育科学学院。

猜你喜欢
小学数学应用
数学错题的自主管理与有效利用研究
建模思想在数学教学中的渗透研究
农村学校数学生活化教学探析
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策略研究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培养数学意识发展思维能力的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