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广场的地域性设计探索
——以九江市湖口县体育文化中心广场为例

2018-03-28 15:19李惠梓
池州学院学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广场园区景观

李惠梓

(池州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安徽池州247100)

广场是欧洲文明城市的产物,西方对城市广场建设的思想对近现代中国城市广场发展演变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90年代后可以说是中国城市广场发展的“黄金期”,建设者认识到广场是城市民众休闲互动的公共场所,此时城市广场的发展以展现城市形象和政绩工程为主要方向。

各城市广场在发展飞速的同时也暴露了诸多问题,如广场空间层次单一,综合功能性弱,分区不合理,景观系统不完善等,城市广场的建设也往往停留在表面形式的表达,失去了地域特色和为市民服务的本质。新时期下对城市广场的时代性建设和人性化探索也成了当代城市规划的热门课题。

九江市湖口县体育文化中心广场位于一座千年古城的新区,交通区位条件优越,北临长江,西濒鄱阳湖。九景高速公路贯穿其中,铜九铁路正在筹建之中。沿江沿湖水域境长52公里,有客运、货运码头6处。境内石钟山,鞋山驰名中外。

体育文化中心广场位于湖口县台山南区,总占地面积约370亩,成不规则四边形。地势平坦,内部有一水系贯穿其中。湖口拥有快速发展的经济条件,加之其历史悠久,山水宜人,名胜众多,处于鄱阳湖水上旅游的中心位置,该广场势必称为整个区域的主要活动空间,成为提升湖口县城市形象和打造特色景观的重要端口。

1 “文武交融、律动生命”的设计解读

项目为体育文化中心,所以将现代都市人关注生命、享受生活的需求放在首位,力求体现生态化、人性化和开放化,将整个用地划分为一个个不同的活动空间,充分利用现状高差,增加整个园区的趣味性和参与性,塑造一个以“文化”(文)和“体育”(武)为依托,具有良好生态环境、浓厚文化底蕴的体育休闲公园,以促进城市形象、地方经济、环境效益的全面提升。

根据公园周边交通及用地条件,结合设计主题理念,以着力打造融生态性、文化性、人性化为一体的体育休闲公园为目标,对公园进行规划布局,总体形成“西静东闹,左文右武”的景观格局。布局结构可以概括为“一轴、一带、四区”。

“一轴”是指由石钟山大道入口直达体育文化中心的景观大道,平面呈哑铃型,北侧为主入口——文武广场,中部动感廊道,南端运动主题广场;

“一带”是指横贯整个用地内景观水系,北侧沿河设置浅滩戏水、童趣乐园等亲水活动空间,南侧河道结合沿岸绿化作为绿色屏障将外围交通噪音进行阻隔;

“四区”分别为趣味运动区、生态观赏区、竞技运动区和闲情品文区。

2 广场功能空间划分

2.1 主入口文武广场

公园主入口与体育文化中心入口有所区分,位于北侧石钟山大道,是公园区块的主要人流、车流集散地,分别由文武广场及地下车库组成。车流由广场两侧进入地下停车库,人流向前进入宽敞明朗的文武广场。

广场中部下沉布置了明快简洁的喷泉水景,凸显体育文化中心建筑,具有现代和古典的融合气质。秀气的喷泉柔化了硬朗的建筑体型,显示出文武兼备、刚柔并济的形态,地面镌刻着湖口县的古城地图,加上广场两侧布置的运动主题雕塑及行列式树阵,强化了地域特征,使市民有强烈的归属感。

广场两侧利用现状地形与城市道路的较大高差,布置为地下停车库,既减少了土方填方量,同时又避免了停车场对公园景观视觉的不利影响。车库上部保证足够的覆土厚度,种植乔木,局部设置下沉庭院,在改善车库的通风采光的同时丰富了空间层次。

2.2 动感廊道

在主入口南面,从舒缓坡道下行设置了动感廊道,整条廊道结合现状高差采用了下沉式处理,两侧为运动文化展示墙,使体育文化很好的与城市建设对接。廊中通道和花池设置着色彩醒目的运动雕塑,和人流形成互动,廊中尽量减少停留设施的设置,具有动感的灯光及线性铺装引导游客自觉快速通过。

2.3 运动主题广场

整个园区的主要活动广场,同时也是体育文化中心的北侧疏散广场,通过景观桥架到达。广场主要通过铺装样式展现体育文化元素,结合南侧设置的运动主题雕塑,下部配以层层跌水,表达出“律(绿)动生命,生命不息”的设计理念。本广场位于整个园区的中心位置,考虑到其大型活动的功能需要,没有设置过多的构筑物,主要通过简单处理结合文化地刻的点缀,加上周边高大的绿树掩映,塑造体育文化中心大气恢弘的空间氛围。

2.4 趣味运动区

入口广场西侧,因地势较低,采用了自然堆坡的方式与周边相衔接,内部设置了适宜不同年龄层人群的活动项目,如针对小朋友进行科学知识启蒙教育的智力器材活动区、竞技场以及逗乐草场,针对老年人群设置的漫步赏香,针对年轻人的有攀岩、瑜伽,结合滨水设置的浅滩戏水、游船码头,创造出极具趣味、轻松愉悦的活动氛围。这一区块也是主要的水上活动区块,浅滩戏水外围通过隐形设施将活动水面与外围区分开,游人在此处可以安心的游泳嬉戏,进行各种水上游乐。这也是设计中以人为本的人性化体现。

2.5 生态观赏区

考虑到近期高压线路不易接近的问题,利用高差堆坡设计了浪漫花阶,中间适当点缀彩色的运动雕塑,为游客提供了可在远处观赏的区域,在表达园区主题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整个园区的生态性。远期高压线路进行处理后,该场地可以增设架空栈道,配以观景的特色构筑物,使游客能够进入花海和彩色运动雕塑之间,大大丰富了其生态体验。流线型的浪漫花阶和南北景观大道主轴形成对比,一刚一柔,突显“文武兼备、刚柔并济”设计主题。

2.6 竞技运动区

作为室内运动场的补充,在主轴线东侧设置门球场、篮球场、网球场和羽毛球场,东南角还设有凹凸有致的极限运动场,为滑板和山地自行车爱好者提供了活动场地。这一区域是室内运动的功能补充区,运动场地结合高差灵活布置,网球场、门球场、羽毛球场和篮球场标高依次增加,加上场地之间的密植绿化,部分利用高差设置观看台阶,为游客提供了一个阳光明媚、空气清新、绿树环绕的活动健身空间。考虑到各运动场地的使用者存在的年龄差异,将门球场与其他场地分开设置。门球场周边配套健身器械,为老年人提供了锻炼、太极拳、跳舞的场地。其他场地主要为年轻人的活动区域,周边设置健身操、跆拳道练习场。

2.7 闲情品文区

位于用地的西侧小山丘,东侧紧邻电影院出入口设置休闲草坪,为来此的年轻人提供了等待、聊天、聚会的场地。整个区域内通过绿化改善优化打造成一个生机盎然的静谧的休闲区,本区块既是整个公园“文”之体现,也是整个园区的生态保护区,如同一片绿海,改善周边小气候条件,同时也为园区的可持续发展预留了用地。

2.8 高尔夫练习场

园区西北角设置了一片高尔夫练习场地,既提升了园区的品味,同时也成为一处特色景观。场地通过水系与其他活动场地区分开,具有相对的独立性。敞开式果岭、沙坑,与东侧的流动景观形成鲜明对比,构筑动静结合的生态空间。

整个广场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处理手法,机动车南侧环体育文化中心设置,北侧完全为步行场地。北侧主入口两侧布置地下车库,可提供171个机动车位,满足游人实际需求。东侧次入口设置了停放非机动车内的场地,内部园路分为主园路、次园路和特色步道,根据地形上下起伏,丰富游客空间层次的体验感。西侧主园路连接起几大功能区块,为游客提供了散步、慢跑和山地车运动的场地。

3 滨水景观

滨水景观作为可以增添景观空间活力的重要形式一直是景观设计中不可或缺的元素,园区内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一条水系横穿过整个基地。整条水系北侧开敞,南侧郁闭,水系驳岸采用了以软质驳岸为主部分结合硬质驳坎的方式,营造纯净生态的滨水景观。按照“开合有致,软硬结合”的原则,沿岸既有水上游乐场,也布置了浅滩戏水、游船码头等亲水设施,让游客充分感受水体的存在和魅力。漫步赏香、浪漫花阶等观水景点,使得整个滨水空间丰富而活泼。

3.1 水环境的整治与优化

水环境的整治与优化是提供良好水域景观的基础,这里从水面、水陆边界和水质三个方而来说明。

(1)水面:通过整合现有地形地势,开挖拓展形成园区的景观水系,以满足生境多样性和景观、活动多样性的需要,丰富水陆关系变化。北侧水面面积较大,空间开阔,成为主要水上游览区域;而南侧水面比较狭窄,规划后水面基本呈南静北闹的态势。

(2)水陆边界:恢复和保持生态属性,除局部人群活动密集区域需要硬质护岸材料外,其他护岸材料尽可能采用原木、草坡等护岸,开阔水面近岸处设置一定的斜坡和水深0.5—0.8米之间的浅水区域,人工种植一些沉水、挺水和湿生植物,恢复和保持水陆边界的生态属性。

(3)水质:控制园内排污:采用“集中处理”和“回收处理”相结合的方式控制点源污染。对园区内各类污水,截污率要达到100%,并排入污水管网后进入污水处理厂处理。局部区域不能直接排入排污管的污水应回收后排入污水管。有效控制初期雨水污染:铺装地材质将选用透水性材料,同时扩大地面“绿地”铺设,减少“裸露”表面。水面与岸基连接处尽量采用缓坡形式进行连接(水上、水下均可),坡面上配置适当的湿地植物和一些水生植被,作为水陆过渡地带,成为周期性湿地,从而达到净化、护岸、观赏的综合效果。限制游船造成的航运污染:鼓励使用清洁能源的游船(如电瓶船)及非机动游船,限制使用非清洁能源的游船(如柴油机游船)。另外对机动游船航线应进行限制,避免驶入浅水区域绞动湖底淤泥。

3.2 水域景观类型与分布

整个园区的水系基本可以整为两类水域景观。

河港景观:位于各功能区内部或之间,线性水域景观,充分表达水巷风情。

浅水湿地景观:位于水系的水陆交界,合理发挥边缘水域的生态效应。

4 竖向景观设计

本项目基地现状与周边规划道路存在着3-4米的高差,因此在竖向设计中进行了非常灵活的结合。北侧主入口设计地下车库,避免了土方填土的工程量;中部动感廊道同样的下沉式处理,既避免了高空高压线的不利影响,又大大丰富了游客的空间感受;浪漫花阶结合地形层层退台,打造立体景观空间;南侧竞技运动区的几个运动场地根据不同的功能要求和对外围的影响,结合高差处理成为几个不同的台地,并设置了更加灵活的极限运动场,因地制宜很好地解决了竖向问题。

整个公园绿化较多采用了大面积纯净草坪结合上部高大乔木,景观极具北欧风格。绿化种植遵守着生态性原则、景观性原则和乡土树种、优势树种优先发展的原则,结合公园的总体布局,做到主次分明,错落有致,科学搭配,实现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的立体效果,即乔木下栽灌木,灌木下有花,花下有草的复式绿化结构。

5 小结

从整个城市角度出发,城市广场的作用意义深远,它是人们几百年来集会、休闲、购物和娱乐的场所,它对城市空间的连接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也是展现城市形象、宣传地域文化的重要媒介。所以在城市广场的建设和更新中,广场应该从传统城市、乡镇、聚落的公共活动空间中寻找地域文化元素,从市民生活中寻找功能需求,从地方景区中提炼商业价值,将这些元素融入到我们城市广场的设计当中。

湖口县体育文化广场从规划结构到景点细节,针对项目地域性和设计人性化等因素,给出了符合现代城市发展的广场设计方案,力求打造出湖口具有自我特色的体育休闲公园,为我们城镇广场建设的探索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猜你喜欢
广场园区景观
布鲁塞尔大广场
景观别墅
火山塑造景观
在广场上玩
沙子的景观
包罗万象的室内景观
苏通园区:激荡开放潮 十年再出发
园区的开放样本
从园区化到国际化
广场上的大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