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探究
——以L学院为例

2018-03-29 00:37童小娟
关键词:产教学院科技

童小娟

(龙岩学院 科研处,龙岩 364012)

地方本科院校是高等教育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是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提供所需人才的重要院校,因此必须要关注本科高校的发展。国务院办公厅在2017年通过《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1]。因此立足地方产业发展,满足地方需求,深入产教融合机制,是地方本科高校的生存之本和活力之源。

一、地方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机制的重要性

对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定位进行分析,地方本科高校应该和高等教育规律以及发展方向相符合,根据当地办学经验、经济发展所需和自身优势等,和当地经济发展相衔接。尤其是应用型高校需要结合当地社会发展概况、经济发展趋势、自身优势等进行办学定位。地方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可以形成与自身优势相符合的发展道路,践行内涵式发展模式,实现地方本科高校发展的长久可持续性。产教融合是高校改革发展的重要任务[2]。

结合地方本科高校服务方向进行分析,学校应该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执行和地方经济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服务,为经济产业的发展提供所需要的人才,地方本科高校进行产教融合机制的深化,能够为社会提供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

结合地方本科高校人才培养进行分析,地方本科高校有必要培养高素质、有特色、重应用的人才,坚持产教融合机制,院校可以更好地结合社会经济发展所需,对院校学生进行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人才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要继续深化产教融合,将人才培养、教育事业和产业发展以及创新结合在一起,这样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才会更好地进行,有利于解决就业创业等相关问题,提高教育质量,实现经济转型,为经济发展注入新鲜血液。产教融合是地方本科高校立足地方、服务地方的必然之选。

二、地方本科高校深化产教融合机制当前存在的问题

(一)企业动力不足

企业参与产教融合积极性不高。企业与学校在性质、体制、功能和结构上的不同,基于互惠互利的市场经济基本原则,企业的目标是利润,需要创造经济效益,企业相比高校而言,参与产教融合的动力不足。一定规模以上的企业对地方本科院校的科研能力持怀疑与观望的态度,往往愿意选择那些科技研发能力强、人才培养质量高、能够给他们带来直接经济利益的老牌高校[3]。中小企业相比于大型企业在市场中缺乏竞争力,企业实力还不强,利润和资金有限,科研意识和能力还较低,往往产生了低端市场导向的惯性,要么认为产学研合作意义不大,要么研发经费不足。由于企业研发经费少,无法吸引高校科研团队,合作项目很难达成,使得产学研合作和技术创新水平无法提高。

(二)高校活力不足

地方本科高校,相比老牌本科高校,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专业建设、科研平台建设起步较晚,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的能力有待进一步加强。教师开展横向课题积极性不高,科研成果转化不理想,面向外地引入的高端人才并不了解当地发展概况,要么缺乏应用研究,需要一段适应期[4];科研力量相对薄弱,服务地方能力有限,校外个人与单位对学校的认可度还不高,争取产学研项目有困难。

(三)缺乏必要的制度保障机制

在产教融合中,政府的引导和支持作用至关重要。地方政府通过多种政策措施推进地方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取得一定成绩,但产教融合涉及到高校、企事业以及政府管理部门之间各种利益关系,因此,需要针对筹融资制度、知识产权制度、利益分配制度、风险管理制度等的合作运行机制,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机制。

另外,原有的产学研资助力度不大。地方高校办学经费短缺,科研经费基本靠向上级部门申请项目获得,项目数量少、经费少;大部分地方中小企业规模小,自筹资金能力弱,研发投入少,因此,资金缺乏是影响产教融合的一大障碍,尽管有时产学双方都有意愿开展合作,往往由于资金不足而影响工作开展。

三、L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新探索

(一)L学院深化产教融合机制的背景

L学院所在市位于西部山区,拥有大量天然资源。新时期当地拥有的资源优势在不断削弱,长期以消耗资源为基础的发展模式给环境带来重大破坏,需要L市转变发展方式。为了实现经济发展的长久可持续,L市总结出新的发展战略,即创新驱动、人才强市和产业兴市,总结出“365”产业发展重点,将机械制造、有机金属和文化旅游作为三个主导产业,积极打造产业集群,扶持龙头企业的发展壮大,以龙头企业带动中小企业的前行,重点培育建筑与房地产、能源与精化、纺织、建材、烟草和农产品加工六个产业,确立健康养老、生物医药等新兴产业,推动产业总量和结构进一步优化[5]。

L学院作为L市唯一一所本科高校,正在应经济发展所需,向着应用型方向迈进。应用型高校转型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资源的支持,是一项大型工程,包括专业课程建设的转型、师资队伍的转型、人才培养模式的转型等,转型重点部分在于校企合作和产融结合。

(二)深化产教融合机制思路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要想与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关系,就需要设计出科学的合作体系,挖掘校企双方的利益切合点,让企业能得到切实的利益。为破解校企合作“双冷”的难题,助力地方创新驱动发展,L学院设立专项科技创新基金,与政府、企业按1∶1∶1出资。

L学院是当地唯一一所本科高校,因此在推动当地经济健康发展、克服技术攻关难题以及企业科学研究等方面承担着义不容辞的责任。另外,借助科技创新基金中产学研合作,能够丰富院校教师科研经验,提升其技术能力,从而又反哺教学、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科技创新基金是推进L学院转型发展的一个重要契机,也是加快促进校地、校企实现深度融合的一次有益尝试。

为企业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足够的资金,推动企业创新能力的提升,有利于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难题,提高其业绩,从而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让企业有一个更好的技术支撑,推出更好的产品。

科技创新基金是一个政校企深入合作的产物,另外有利于推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作为科技创新领域的一项引导基金,奇迈基金以科研经费作为切入点,在项目立项的阶段中,将企业和地方产业的发展和高校科研成果衔接在一起,一方面为企业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更先进的设备和充足的资金支持,缓解高校资金压力,另一方面也大大提高了科研成果的转化率,促使科研成果被及时高效地转变为生产力。

(三)具体方法

以“政府引导、联合出资、扶持企业”为基本原则,由L学院、L市科技局和相关企业平均承担资金费用,构成基金资金拼盘用于支持辖区内企业提出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项目,由L学院、企业联合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织课题组开展技术攻关,为产业技术的升级提供更多的支持,实现科技成果到生产力的顺利转化,有效解决社会经济发展中的瓶颈性难题,为公益性质非盈利基金。通俗地说,假如企业出资10万元,就可以获得30万元的用于科技创新研发的资金。研发力量由L学院或L学院联合省内外高校或科研单位等共同组成。L学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实施,并作为项目实施管理机构对项目进行管理。基金项目采取长年征集、随时申报、定期审核的方式,由L学院向企业征集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需求,L市科技局根据L市科技工作重点和科技发展需求适时发布和调整基金项目申报指南,申报指南包括项目支持方向、申报要求和申报程序。在L市辖区内注册的企业,具有消化、吸引、转化项目成果必备的人才条件和基本技术装备与设施,具有良好资信记录都可以申报。基金项目申请企业和L学院实施单位应根据“风险共担”原则,就项目实施过程中所存在的风险、知识产权等内容进行约定,并设定相应的技术目标、技术路线、风险和知识产权等条款,明确双方权利义务和相关违约责任。

该产教融合模式把“见招拆招”式的产学研合作进行转变升级,成为和地方产业经济发展更相符合的“引导”式合作模式。聚焦L市主导产业和重点产业,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构建L市科技创新驱动核心竞争力。基金项目用于支持企业的科技创新与技术攻关,由L学院联合企业或省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组织课题组开展技术攻关。奇迈基金项目由企业提出技术需求,L学院作为项目承担单位进行实施,并作为项目实施管理机构对项目进行管理。

(四)相关成效

1.政府发挥引导作用

通过科技创新基金,政府应该从整体上进行指导,积极承担责任,推动经济的良性发展,把市场配置科技资源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提高科技资源利用效率,同时也激发区域内高校科研院所的内在活力。同时。围绕产业发展支持基金,既使科技成果得以顺利转化,又助推产业加快转型升级。

2.企业解决资金与人才问题

设立科技创新基金后,L市辖区内的多家企业致电咨询,积极寻找相关研究方向的教师进行合作。

对于企业而言,科技创新基金是应时代发展所需出现的产物,它的出现与推广可以有效解决企业研发困境和人才供不应求的难题,同时也为企业科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有一个有效的技术支撑,推出更好的产品

3.L学院提升服务地方能力

L学院可以更好地立足于当地经济发展所需和资源概况,强化为地方产业提供服务的能力,积极配合企业,共同解决技术难题。另外产学融合机制的深化,能够丰富院校教师科研经验,提升教师技术水平,教师以更先进的理念和成熟的技术开展教学工作,提升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产教学院科技
初等教育学院
产教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
产教融合 商以富国
基于产教结合下的中职电子教学研究
产教融合:时尚产业的蜕变之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
海盗学院(7)
学院掠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