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语境下大国媒体价值引领的新范式
——以央视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为例

2018-03-29 13:38姜楠
传播与版权 2018年11期
关键词:国家宝藏国宝宝藏

姜楠

在技术创新走向融媒发展新实践的背景下,作为大国主流媒体的中央电视台不断推进文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优质传统文化的广泛传播,提高先进价值观念的引领地位,自2013年以来打造出一系列独具匠心的精品电视文化类节目,增强了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心。2017年底,央视再次重磅推出收视与口碑双丰收的大型文博探索节目《国家宝藏》。《国家宝藏》的出现,彰显了国家级电视媒体在融媒语境下的创新思维、发展理念与深耕实践,为融媒体语境下大国媒体的创新思维转向与主流价值引导提供可资借鉴的范本。

一、叙事时空的精准把握

《国家宝藏》以“国宝”文物为主角,以文化自信为母体。在节目的叙事中将“国宝”前世今生关联的人物故事作为功能单位,以综艺时空中的“国宝”推荐为纬线,以纪录时空与戏剧时空中的“国宝”故事呈现为经线,在镜头语言与舞台造型的大时空跳跃组合中,建构美妙的艺术整体。

(一)以镜头语言结构叙事

镜头语言既是一种信息传递的手段,又通过结构叙事给观众以巨大的艺术感染力。《国家宝藏》通过“纪录”+“综艺”+“戏剧”的叙事手段,将历史的厚重、悬念的延宕、戏剧的张力以及娱乐的喜感杂而有章、张弛有度地一以贯之。节目段落叙事结构与篇章情节节奏都通过镜头语言的巧妙调度得以自然流畅地展现。节目开场通过大俯拍舞台全景,营造庄严、恢宏的情感氛围,与五千年历史文化的深沉、厚重相契合。主持人经典的开场词“我们是一档年轻的节目,我们有多年轻呢?也就上下五千年”在智慧与幽默中为开场的庄严与凝重增添了轻松与欢乐的元素。从字字珠玑、言之凿凿的开篇,切入循循善诱、娓娓道来的主题,节目叙事以“国宝”破题,镜头从演播室舞台走出,掀开了进入博物馆的幕帘,让叙事从综艺舞台的演播厅走进纪录讲述的博物馆,再从推进博物馆到拉回演播室,镜头将纪录影像中捕捉到的线索人物——国宝“守护人”,通过叙事时空的交叠带入演播舞台。故事串联在大全景、高机位、多视角的镜头语言中强化着节目主角——“国宝”。《国家宝藏》的节目内容与思想意蕴通过镜头语言的切换与调度一一表现出来。在“前世传奇”中,人物内在的心理活动与情感世界,也通过镜头语言的调度展露无遗。节目内在叙事的时空转接与纵横交错,极大地增强了节目内容的观赏性与可视性,不仅为“国宝”文物注入鲜活的生命力,同时使观众能够在“一眼万年”中为深沉厚重的中国历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而骄傲、自豪。

(二)以舞台造型烘托意象

作为一种采用空间形式的时间艺术,电视节目的空间形式奠定了造型特质的重要作用。在《国家宝藏》中,镜头的运动性与舞台的造型性构成了节目叙事重要的美学特征,而光影与色彩的综合运用构成了舞台造型的关键元素。色彩不仅可以渲染情绪、表露情感、烘托意象,同时可以传达思想、刻画人物、营造意境。色彩作为视觉符号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色彩基调与色彩构成得以铺陈。色彩基调是统领整个节目的色彩倾向和调性风格。《国家宝藏》的舞台造型以鲜艳的红色为主色调,以华丽的橙色、明快的黄色为辅助色、补充色,给观众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与心灵震撼。这样的色彩构成作为符号能指,意指着生机勃勃的中国传统文化,不但体现出色彩的层次性与造型美,而且彰显着文化的生命力与崇高美。以红色为主基调赋予了“国宝”前世故事以传奇式的神秘色彩和积极情绪。整个节目以“国宝”为线索、为意象,背后流露着对中华民族人文精神与生命追求的礼赞。“前世传奇”,这一经过合理虚构后的舞台情景再现,成为《国家宝藏》节目的创意亮点。通过27位有积极社会影响力的明星“护宝人”倾情讲述并生动演绎文物背后的情怀故事,带领观众在时空穿梭中解析大国重器背后的中华文化密码。为了增强戏剧性与历史感,“前世传奇”的舞台造型不仅注重色调风格的契合,而且强调舞台光效的考究。

二、文化题材的创新表达

在对电视文化消解精英艺术与传统文化的声讨不绝于耳的当下,《国家宝藏》以现实的视角观照历史、品读文化,通过微型舞台剧作这一模式创新来发掘历史精神,建立文物与今人之间的联系。“从历史的客观角度,转移到了现实的主观审视。”[1]这不仅消除了观众与历史文化的距离感,同时使其自觉移情于节目内容所展现的历史世界,在娓娓道来的历史故事中形成文化认同。

(一)以模式重构增强趣味

《国家宝藏》充分发挥了作为媒介艺术的电视的创造功能。与同样以“国宝”为主题、以电视节目为形态的《国宝档案》相比,《国家宝藏》拓宽了虚拟演播室空间,将一档年轻而凝练着中华上下五千年文明的节目内容,呈现于带有壮丽恢宏设计感的舞台之上。在多场景、多时空的舞台叙事中,实现古老与现代的生动对话。《国家宝藏》在继承文博探索节目故事性的同时,彰显着新语境下电视节目的传播力、感召力、震撼力与认同力。与以主持人故事讲述为主体呈现方式的《国宝档案》不同,《国家宝藏》更注重将“国宝”作为整个节目的唯一主角。通过明星艺人演绎国宝“前世传奇”,普通素人讲述与国宝之间的“今生故事”,使得“国宝”的历史承载不再是冰冷陌生的文字符号,悠久的传统文化亦不只是上下五千年的抽象数字。人与物的生动关系,通过穿越千年时空的鲜活故事演绎得以再次建构。对节目内在叙事时空的精准把握,使得华夏文明的长卷以炫酷而现代的形式被启封,以灵动而通俗的方法被品读,以深沉而隽永的感知被回味。

(二)以情感流动负载思想

讲故事,是叙事艺术能够成功吸睛的重要元素。而文化属性自身的历史性与时间性自然无法与故事相剥离。近年来,文化类节目的成功往往通过“个人故事关注”“真人秀元素引入”“社会心理观照”等模块的衔接与贯穿实现情感流动与共鸣。如果说这类文化节目更加强调情感流中的思想渗透性负载,那么《国家宝藏》则更加倾向情感流动中的思想感召性负载。这一方面缘于《国家宝藏》以厚重文化题材为核心,另一方面则缘于《国家宝藏》品质精美的纪录气质。在纪录表达方面,以博物馆、文物为主体的传统纪录片往往通过历史文献的简单堆积组合,配以影像资料的旁白故事讲述实现构建。这样的表达虽然也能够完成将观众带入历史博物馆的替代性浏览体验,但由于历史的久远性与文物的陌生性,走马观花式的浏览体验并不能消除观众心理上的距离感与疏远感。《国家宝藏》摒弃了旁白式的解说词口述故事,将九大博物馆馆长邀请到演播室舞台,在纪录影像中带领观众一同走进博物馆,并同时以博物馆解说员的精炼评点辅助,引出节目主角——“国宝”。这种伴随式的讲解增强了观众身临其境般的现场感与存在感,拉近了“国宝”与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让观众的情感自然而然地在心理交互中流淌。同时,纪录影像中的明星“护宝人”走上舞台,以戏剧表演的形式讲述“国宝”故事,与单一、抽象的旁白式文字故事口述相较,更具直观性、生动性与形象性。这种诉诸视听符号建构的故事讲述方式,以多感官的形象思维抒发情感,在戏剧表演与时代音律交织的起承转合中迁移与调动观众的情绪,实现感召性的思想负载。在情感共鸣中实现文化认同,进而提升观众的文化自信心。

三、价值引领的话语转变

传播主流价值是大国媒体不可推卸的责任与担当。“所谓传播主流价值并非意味着成为政治的附庸、宣传的工具。”[2]电视节目对主流价值的引领与追求,一方面体现了电视节目创作者们高尚的知识分子品格与情怀,另一方面展现了大国媒体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与使命感。在对时代更迭、社会变迁、文化多样、价值多元的持续关注与深刻考察中,《国家宝藏》以通俗的大众话语,清新的青年话语传递着自信与昂扬的价值观,这不仅契合当下观众的心理需求,而且起到主流文化的价值引领作用。

(一)以大众话语普及文化

通俗性与大众化是电视文化的内核。作为媒介技术物的电视,一方面扮演着信息传播的工具构造属性;另一方面则发挥着社会舆论引导与价值构造的作用。《国家宝藏》作为大众传播的媒介产品巧妙地摆脱了精英主义的面孔,将每一个“国宝”作为一个介质,构建出一个基于中国文化的时间性的知识体系。节目中每一集选择一家博物馆,每个博物馆推荐三件镇馆之宝,通过电视化的语言对一件件文物故事进行梳理与总结,让文物不再是冰冷橱窗里的陈列品,而是充满澎湃生命力的文化传奇。例如,通过虚构乾隆梦中与王羲之、黄公望对话,道出“瓷母”诞生背后的工匠精神与文化内核;通过演绎“皿方罍”合体的流年辗转,道出中华民族的手足情结与家国情怀。这一系列电视化、艺术化的处理让人与物建立起活生生的血脉勾连。同时,明星与素人在节目中因同一件“国宝”而汇聚,通过大众视角观照传统文化,具备了文化的贴近性、当代性与大众性,符合当代观众追求高品质电视内容的审美情趣。例如,通过“国宝守护人”梁家辉演绎石鼓故事,道出汉字给予中华民族的身份认同感;再通过引出一家五代工作于故宫的“世家子弟”梁金生,由他讲述父亲在抗战时期因故宫南迁而冒死守护石鼓的故事,激发出全体华夏子孙的民族自豪感,揭示中华民族的性格维度与民族气节。《国家宝藏》在共情作用下,让历史文物与传统文化走进观众的内心深处,让观众在节目中感受到“一眼千年”中虽日日流淌却从未褪色的民族信仰与文化自信。

(二)以青年媒介搭建交互

《国家宝藏》一方面通过年轻人喜闻乐见的话语体系实现由说教式、灌输式向渗透式、感召式的传播转向;另一方面通过准确把脉互联网思维与青年社交文化潮流,成功实现与青年群体的沟通交流以及对青年的认知价值引导。在媒介技术迅猛发展,媒介融合、跨屏传播成为未来媒介生态发展趋势的背景下,《国家宝藏》以中央电视台为主要传播渠道,同时通过融媒体平台央视网、央视新闻移动网,新媒体客户端新浪微博、腾讯微信,同步网络播出平台等,实现一次话题的多次挖掘、一次创意的多次生产、一次输出的多渠道传播。具体表现为:第一,通过“国家宝藏”官方微博、微信客户端“我最喜欢国宝评选”给予民众参与国宝甄选活动,通过在抖音App拍摄短视频参与古风音乐国宝舞;第二,通过拥有1亿多活跃用户、以17岁以下青年群体为主流的哔哩哔哩网络平台同步播出,并借助“弹幕”这种青年人喜欢的社交方式与用户实时互动,用极具网感的青年话语解读传统文化,引导青年群体的自觉文化认同;第三,借助由24岁以下青年用户构成的时下最大的原创音乐短视频分享平台,通过开发与策划衍生节目《如果国宝会说话》,用每期5分钟短小精悍的微纪录形式传递中国精神与中国价值观,实现对年轻群体的高覆盖,更好地普及与推广中国传统文化;第四,短小精悍的衍生节目的出现抓住了用户的碎片化时间,通过抖音、喜马拉雅App等新媒体平台,让用户在穿梭的地铁里、拥挤的公交站也能够聆听与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叹为观止的故事、无与伦比的瑰宝、大国匠心的精神,通过青年媒介搭建了主流话语与青年话语沟通的渠道,使青年群体在震撼与感召中惊叹血脉里流淌的民族文化基因,认同并自豪祖先留下的文化价值。

总之,《国家宝藏》通过叙事时空的精准把握、文化题材的再度创新、价值引领的话语转变提升了传统文化传播的有效性与感染力。不但满足了当下文娱市场大众对传统文化情感黏性高涨的需求,对节目内容品质的审美要求不断提升的现实,而且“唤醒了华夏子孙内心深处的‘根’与‘魂’,唤醒了中华民族共同的情怀。”[3]用大气磅礴的叙事、胸怀宇宙的格局、千载匠心的精神传递着中国文化生生不息的力量,激发年轻一代昂扬向上的斗志。

猜你喜欢
国家宝藏国宝宝藏
“国宝”竞拍会
真正的宝藏
什么?海底宝藏
宝藏
漫话国宝
《国家宝藏》:讲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
央视《国家宝藏》定档12·3 讲述“大国重器”前世今生
解析《国家宝藏》中的美国文化意蕴
宝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