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情 悟情 激情

2018-03-29 07:14陈文安
商情 2018年10期
关键词:仙台藤野爱国

陈文安

《藤野先生》这篇脍炙人口的散文被收进中学课本以来,一直受到广大教师喜爱。不只是因为作者美的艺术构思,作者美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更是我们广大教师对学生渗透德育教育的源头活水,下面我就谈谈教授此文的一些作法和体会。

一、寻情

俗话说,课堂教学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要使教师的主导作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得淋漓尽致,在高唱爱国主义主旋律的今天,课前的认真备课,寻情——寻找与本学科教学有结合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就显得尤为重要。

教授此文时,我首先钻研教材,认真阅读介绍鲁迅先生的有关文章,努力尋找语文教学有结合点的爱国主义教育的素材。阅读、分析、寻找中我注意到下面两个问题是理解文章的关键:

(1)这篇文章作者写于1926年,那么鲁迅先生为什么要在1926年写这篇文章,这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学生掌握了这一点,就能够很好地理解文章的中心和本文所表现出来的作者思想感情。

(2)本文是一篇叙事散文,记述往事跨越前后二十年,从东京写到仙台再写到北京,涉及“我”、藤野先生及其他许多人和事,但写得脉络分明,有条不紊,中心突出,其中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是贯穿全文的线索,这个特点是把握本文的纲,教学中应该抓住这一点。

二、悟情

(一)以“情”入手,介绍背景

鲁迅的作品学生已学过不少,有关鲁迅的介绍,学生已烂熟于心。教授此文,我避开对作者的泛泛介绍,而精心选择了与课文主题有关的两个问题进行介绍:

(1)鲁迅先生是在什么情况下到日本留学的?

(2)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篇文章的?

通过对两个历史背景的介绍,着重使学生认识到鲁迅先生是基于寻找拯救祖国道路,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才到日本留学。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为了维护民族自尊,表现了作为爱国知识分子对灾难中的祖国一腔热血。1926年“三·一八”惨案更激起了鲁迅先生的满腔怒火,以笔作刀、枪揭露帝国主义及其走狗的凶残,颂扬爱国青年的英勇精神,遭到了一大批为反动军阀卖命的反动文人的大肆造谣、中伤、攻击。

(二)以“情”入手,明确要求

背景介绍后,我并不着急课文的分析,而向学生提出了学习本节课应掌握的内容:

(1)学习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没有民族偏见的优秀品质和鲁迅先生崇高的爱国主义精神。

(2)学习文章如何选取有代表性的事例,抓住主要特征,具体描写人物的品质和组织材料的方法。

多年的实践证明,授课前向学生明确本节课的目的、要求,能够使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而且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听课的过程中能有意识地围绕中心内容转,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以“情”入手,分析课文

首先,请一位朗读水平较好的同学朗读课文开头两节,而后问:“鲁迅先生写‘清国留学生在东京过着什么样生活呢?,学生回答后,我又问:“鲁迅先生为什么又离开东京呢?”学生都能联系背景介绍的内容回答:“鲁迅先生厌恶‘清国留学生,学习环境不好。”“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失望,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急于到别处去寻找真理,学习救国的真本领。”

一名学生朗读第3节至第5节后,我问:“为什么去仙台的途中鲁迅只记得‘日暮里水户?”学生联系注释回答后,我追问:“为什么要写初到仙台的生活呢?”答“生活条件的艰苦,但鲁迅先生为了祖国,克服了困难,住下来了,学习下去了,这正表达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问“那么,这与写藤野先生又有什么关系呢?”答:“文中写到在仙台受到优待正是为下文藤野先生关怀、鼓励他作衬托。”

接着,请同学们默看课文第6至23节中作者与藤野先生交往中的几件事,表现了藤野先生的品质。通过这一部分学习,学生们认识到鲁迅和藤野先生之间的友谊正体现了在那种特定的历史背景下中日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理解了这一点,我又问:“在仙台鲁迅和藤野先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为什么作者又要离开仙台呢?”带着这一个问题,我让学生集体朗读第24至31节。通过朗读,同学们理解了这一部分写了匿名信事件和电影事件,这是作者离开仙台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作者为了救国,为了改变中国人的精神。

学生朗读课文最后几节后我问道:“对于鲁迅的离开,藤野先生舍得吗?鲁迅先生离开仙台后,对藤野先生又有什么感情呢?,通过诱导启发,学生们理解了鲁迅先生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的信任和希望,想到恩师一丝不苟,孜孜不倦地为自己的事业献身的精神,从而获得了鼓舞,增强了继续斗争的勇气——这正是鲁迅怀念藤野先生的感情。

这样,在授课过程中,我紧抓一个“情”字,去分析、诱导,从而使学生理解了文章正是以鲁迅先生在仙台学习生活和藤野先生的交往为内容,是以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为线索的,这正是本文组织材料的一个特点。同时这一节课学生深刻地领悟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正是我们民族的精神所在,爱国是基于每一个公民对祖国的热爱和忠诚,而其中爱国的情结是基础,强国之志是内核,报国之行是表现形式。

三、激情

这一节课临结束,我仍紧扣“情”字,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设计了这样结束语:

同学们,爱国主义精神是一个民族巨大的精神支柱,是我们永恒的话题,在我们国家还不富裕,物质生活还不如西方国家的今天,高举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旗帜,正是对我们每一个有没有爱国之心的考验。爱祖国,爱家乡是一个人最起码的道德品质,只有那些天上的飞禽、地上的走兽,才不管什么祖国不祖国,哪儿温暖就往哪儿去。

同学们,21世纪注定是属于中国人的世纪,北京奥运的成功举办,神七成功飞天,引起全世界的关注,我们应该以生活在这样的国度而骄傲。

纵观这一节课,寻情、悟情、激情三个步骤组织得紧张有序。师生双边活动热烈、活泼,既重视了知识的传授,又恰到好处渗透了德育教育,突显了语文人文性、工具性的特点,使两个教育之花通过课堂教育的主渠道在学生心中同时绽放。

猜你喜欢
仙台藤野爱国
江铭鼎
鲁迅念念不忘的藤野先生,后来怎么样了?
三仙台
感爱国事,承爱国志
藤野先生谈鲁迅
爱国学·晒佳作
藤野先生眼中的鲁迅
爱国学·晒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