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OA学术图书整合众筹机制研究

2018-03-30 05:02王向真
图书馆界 2018年1期
关键词:众筹学术图书

王向真

(广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广西 南宁 530200)

1 引 言

在互联网技术飞速发展的时代,传统出版物已不再是学者从事科学研究,获取学术文献及交流科研成果唯一的途径,开放性资源、多媒体、社交网络等多元化数字学术传播的蓬勃发展,使知识传播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革。自2002年《布达佩斯开放获取计划》正式提出“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这一理念以来,开放获取在期刊领域取得了较大的成功,目前,这一变革力量已经延伸到学术图书领域,很多学者认为通过免费内容来吸引更多读者,有助于提高学术图书的影响力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当前图书经费日趋紧张的危机。国外出版商通过免费开放内容迅速提升了图书的影响力,例如由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出版社出版的47本开放获取学术图书,在短短的时间内其累积下载量已经突破了50万次。免费开放内容传播范围及使用频率的优势是不可估量的,这是传统图书出版领域根本无法达到的高度。2015年出版商传播联盟(Publishers Communication Group,PCG)的调研报告中指出,目前已有35%的出版商提供开放获取模式;57%的图书馆把开放获取学术图书列入馆藏采购计划——由此可见,图书的开放获取已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与重视。

一直以来,图书馆是学术传播和交流的重要聚集地。在当前多元化数字传播大环境下,开放获取代表着更崭新的未来,它不仅仅使图书馆在经费紧张的危机中获得喘气机会,更重要的是迫使图书馆实现自身变革以求长远发展。有学者预测到2025年,图书馆通过各种技术手段聚合整理的学术资料数量将超过其购买的资源。在新型的学术交流体系中,图书馆如何扮演全新角色,如何寻找更具创新和颠覆力的模式推进开放获取运动,这是一个很值得深入思考的问题。

2 OA图书发展概况

对学术图书的开放存取意味着它在互联网公共领域里可以被免费获取,用户能够进行文章的阅读、复制、下载、链接等等。虽然OA图书起步较晚,但很多机构都已加入其出版行列中,从创建者类型上,主要有大学出版社与图书馆、研究机构和协会、商业出版社、OA专业组织、OA出版商,创建者类型的多样性,使得OA图书出版平台呈分散状态。此外,随着开放获取理念不断深化,OA图书资源数量逐年上升,学科分布广泛。由OAPEN创建DOAB(the 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Books,开放获取图书目录)实现了OA图书最大范围的传播,从2012年创建时15家出版社的486种OA图书上升到2017年9月225家出版机构的8871种,短短五年时间数量呈明显直线上升势头,所收录的OA图书分为17个一级类目和75个二级类目,内容主题具有多元化特点,涉及社会科学、语言和文学、艺术和建筑学等等。由美国加州图书馆推出的eScholarship项目所出版的OA图书由2009年的25种上升到2017年9月的409种,学科和种类涉及范围广泛,有教育学、工程学和法律学等等。截止2017年9月,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机构知识库向用户提供了182种专著、603篇科普文章和323种专利的开放获取。总而言之,出版机构和资源数量的稳步增长说明了OA图书发展深入人心,已经获得学术界的关注与认可。

3 众筹模式的提出

OA图书资源的日益丰富给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工作带来了机遇,但因其在网络上的分散状态以及使用权益和服务许可多样化等原因,影响用户的检索效率,给图书馆的利用带来阻碍。因此,对OA图书资源的组织和整合显得极为重要。然而,面对种类数量庞大的OA图书资源,如何进行有效地重组和利用,单单依靠一个图书馆是根本不可能完成的,在当今互联网大环境下,我们可以借助众筹理念来解决这一问题。

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众筹”作为“互联网+”的概念,为图书开放获取运动的发展带来了一种全新的模式。美国最具影响力的众筹平台Kickstarter推进了众筹运动的兴起,它通过搭建网络平台面对公众筹资,项目的类型涉及电影、艺术、出版等等。这种模式的兴起打破了传统的融资模式,让普通人都有可能获得从事某种活动创作所需的资金以实现自身梦想。现代众筹是现代信息化技术和社交媒介融合的一个产物,指的是通过互联网方式发布筹款项目并募集资金,发起人在一定的背景条件下发现需求并发起项目,通过互联网平台募集资金,出资人提供人力、财力等各种支持,并分享最终成果。

借鉴众筹的运行模式,英国知识解锁项目(Knowledge Unlatched,KU)受到广泛关注。该项目于2012年由英国资深学术出版人Francis Pinter所创建,具体做法是建立全球图书馆采购联盟,集中挑选专著图书,对所选中学术图书进行议价并协调各成员馆共同分摊出版费用,依据知识共享许可协议,出版社将“解锁”选中的图书,从而实现图书的开放获取。KU商业模式的本质为众筹,在试点期成功汇聚了297家图书馆,对图书解锁的费用还不到出版社标价的一半,这样一来,图书馆就可以用相同的经费购买比以前更多的学术图书。KU的成功运作再一次验证了“团结就是力量”,图书馆联盟成为整个产业链的核心,以利益互惠为目的,让各成员馆组成联盟,最大的限度发挥其效用,有效减轻了学者和科研机构的财力负担。KU的成功也为高校图书馆OA学术图书整合服务平台的建设提供了借鉴思路,在众筹模式下OA图书的整合集聚了多个图书馆的力量进行融资,打破一馆局限,参与馆利用自身对资源组织和揭示的优势,共同协作均衡发展,使更多读者群受益,这种群策群力的融资模式比常规众筹方式做得更好并走得更远。

4 OA图书整合众筹模式下图书馆的角色定位

OA图书整合众筹模式下,图书馆扮演着核心角色,起到中流砥柱的重要作用,具体的运行流程为:挑选出一个或几个权威的高校图书馆作为牵头馆,牵头馆在各高校图书馆中发起OA学术图书的资源众筹项目,通过宣传激励措施呼吁尽可能多的图书馆参与到OA学术图书资源服务与检索平台的设计与建设中,各成员馆分工合作各尽其责,实现资源共享与利益互惠。如图1所示。

图1 高校图书馆OA学术图书机构众筹模式

4.1 众筹的发起者——确立众筹项目

众筹一般以发起人发布项目为起点,良好的项目倡议书能够聚焦更多关注度,从而推进项目的成功运作。倡议书应包括以下三方面内容:1)建设目标:以众筹的理念为指导,以共建合作的图书馆联盟为主体,依托丰富的OA图书资源,构建OA图书资源众筹服务平台,通过联盟合作加强OA图书资源整合,推进OA技术研究,实现对OA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广泛交流;2)建设任务:采用激励机制提升成员馆开放获取的参与度,构建以高校图书馆联盟为主要参与单位的OA图书资源众筹机制,建设众筹服务平台,加大宣传力度,指导用户利用OA资源,开展多层次的馆员培训与交流活动;3)参与机制:主要涉及牵头馆、参与馆和OA图书三个主体。首先,OA图书资源众筹项目牵头馆必须具有一定的技术实力和领导优势,依托自身号召力发起众筹,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手段介绍平台的方案设计和运行流程,积极呼吁和组织各高校成员馆参与众筹,通过统一审核后,根据各成员馆不同特点,分工调配到具体业务工作小组,设置专门的岗位和人员,保障相关工作的顺利完成;其次,参与馆要积极参加平台组织的业务培训,了解平台建设的整体思路,明确自身工作职责,保障工作质量;最后,OA图书与平台间应建立共享关系,即OA图书遵守平台收录协议,按照“开放获取政策”将全文上网供读者免费阅读和获取,平台为图书提供发布阵地,开辟OA图书宣传使用栏目,提升用户的关注度和利用率。

4.2 众筹的监管者——平台的设计规划

众筹项目持续有效地运行,关键在于平台的优化设计。OA学术图书的众筹平台应该能将各种同构、异构和多样化的OA图书资源进行有效整合,提供统一的检索途径,提高OA图书的可发现性与利用率。OA图书资料的整合流程为:需求分析(宏观上把握用户的需求信息以及获取信息的能力)→搜集(了解收集渠道与可用工具)→加工整理(去除重复资源,根据需要适当地进行整合处理)→存储转换(将搜集和整理的元数据统一转换成平台系统可识别的元数据标准)→应用设计(构建导航和一站式检索实现更深层次的整合)。OA图书资源的整合框架可分为四个层次:资源层(描述OA资源的各种元数据,如MARC、OAI、RDF等)、数据处理层(OA资源整合的关键层次,对各种元数据的抽取、加工和处理,形成统一的元数据标准并进行本地化存储)、应用层(提供用户基于元数据的检索服务、OPAC检索及个性化服务)、用户交互层(提供信息门户、一站式检索,实现图书馆和用户之间的即时交互性),见图2。为了保障具体业务的开展实施,需要建立完善的组织结构,依据上述的OA图书资源整合流程和框架结构,对应地设置了以下几个业务工作小组,分别为:资源采集组、技术组和宣传服务组。

图2 OA学术图书资源整合框架

(1)资源采集组。建立OA学术图书收录的标准和规则,负责收集整理和审核OA学术资源。目前,收集OA学术图书资源可以通过以下几种途径:第一,对不同来源、不同记录格式的OA图书进行集中整合。比如利用DOAB整合学术资源。DOAB作为国际著名的开放获取图书目录,收录的学术图书范围面广、种类丰富、数据更新频率快,且都是由专家按照严格的评议标准精心挑选出来的,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和背景科研人员的需求,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图书馆联盟可将DOAB中的资源进行分类整合,融合到我国的OA图书平台建设中。第二,整合各成员馆的机构仓储。各成员馆对自身现有的图书资料进行数字化处理并集中保存,创建机构仓储。如中国国家图书馆建设的民国图书库,已推出 15 028 种民国图书全文影像资料,读者可以通过互联网进行浏览。在尊重版权的前提下,依据一定的审核评定制度,图书馆联盟可对各成员馆机构仓储中的学术资源进行再加工和整理,融入到平台建设中,扩充OA学术图书资源内容。第三,收录我国已经开放的图书资源。目前,我国开放获取的图书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一种是年代久远的古籍图书,例如,国学网对经、史、子、集类目下的诸多古籍提供数字化后的开放获取;一种是出版社对已经完成学术生命周期的著作提供免费OA HTML版本;另一种是部分开放获取的新书章节。第四,增添预开放的书单明细。图书馆联盟在经过大量调研基础上,充分深入了解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读者需求,对众多出版社筛选评估和统筹管理,吸引权威性高质量过硬的优质出版社将自己的图书放在平台上集中展示,并遵循预开放获取图书内容同行评议的质量控制标准,列出详细的书目清单以供读者选择。

(2)技术组。OA图书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类型的数字资源,从资源的表示、组织存储方式上看,具有灵活与分散的特性。技术组的工作职责就是通过中间技术,将不同来源和通讯协议的数据对象进行融合、类聚与重组,实现无缝链接,重组成一个新的有机整体,应该达到以下几个目标:第一,建立高效的OA图书资源发现抽取机制。在网络分布式环境下,OA图书资源增长迅猛,单靠人力无法进行全面收集,必须依靠一定的信息技术手段。基于搜索引擎(Search Engine)的开放获取技术是OA图书资源整合的关键技术之一,指的是运用特定的计算机程序从互联网上搜集信息,在对信息进行组织整理后,将检索结果展示给用户,它通过两种方式来整合OA图书资源,一是利用通用的搜索引擎为代理,例如大众熟知的百度、雅虎等等,通用搜索引擎的信息量大,但查询的深度不够,造成海量信息无序化,因此可以结合另一种基于网络爬虫(自动获取网页内容程序)的搜索引擎技术,利用开源软件如Arachnid、Crawlzilla、Heritrix等定制开发整合平台系统,此外,还可以利用DOAB提供的搜索框,将其直接嵌入到平台系统中供用户进行检索。第二,实现分散式OA图书资源的有效集成。为了便于用户统一检索,形成一个逻辑上整合的数据库,需要将分布式异构数据库中的资源信息进行本地化链接和揭示,可以采用直接摄取元数据的方法,例如DOAB平台为社会大众提供了两种获取元数据的方法:一种是逗号分隔符(CSV)的元数据文件,图书馆收割数据后下载全文时,指向DOAB平台或其他外部原始数据来源的网络渠道;另一种是基于OAI-PMH(元数据收割协议)的数据接口,所有记录通过MARC XML格式输出,解决数据库之间互操作的问题,从而实现数据提供者与服务者之间协议的转换。此外,还可以利用OPAC(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实现OA图书的整合,OPAC系统中的MARC记录对不同载体文献的著录规则和名称规范等有一整套统一的标准,可以运用MARC数据对OA图书进行编目录入,整合图书资源。第三,构建OA图书资源导航系统,实现“一站式”检索。按照资源类型、字母顺序、学科等方法,将不同来源信息的检索入口统一在一起,将图书馆现有的数字资源与OA图书资源整合为一体,建立资源导航系统,让用户在统一的检索界面上,实现对馆藏资源与开放获取资源的联合查询,从而深度揭示和开发了OA图书资源。如国外Innovative公司的MAP系统、国内清华同方的USP检索系统和TRS等等,均提供了OA资源整合的解决方案,可以为OA图书整合系统平台建设提供有效的借鉴方式。第四,完善OA图书整合系统平台的日常管理机制。平台管理机制涉及到数据的更新、存储及服务等问题。在数据更新方面,由于OA图书整合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此如何追踪并及时获取变更信息,使整个系统做到实时有效的服务,这给OA资源管理带来了全新的挑战;在数据存储问题上,随着OA图书资源数量增多及学术影响力的日益提升,只有长期保存元数据,才能保证长期有效地进行开放存取。目前,数字资源的长期保存计划均遵循国际标准OAIS(Open Archival Information System,开放档案信息系统),该模型提供了对数字信息的长期保存和访问,以及对存档文件概念的理解框架和操作。在OA资源的保存方式上,主要有分散式、集中式和元数据收割三种基本技术模式,其中比较普遍的是基于OAI-PMH分散式保存,由于目前支持OA文档的软件系统都采用了OAI-PMH,为实现跨库操作打好了基础,而且OAI-PMH配置简单,相应的进行元数据共享的成本也很低;在数据服务方面,营造OA图书资源的知识共享环境将会极大提升图书馆在知识服务中心的地位。知识整合是数字资源整合的高级阶段,指的是在信息整合基础上,充分展示知识体系、知识内容和概念的一种模式,它通过建立语义标引来实现知识检索的目的,且可以融合多种技术并在成果中展示出来,可以为用户提供一个个性化的学术研究环境。

(3)宣传服务组。主要负责平台的宣传推广、读者咨询和馆员培训等。第一,宣传开放获取。图书的开放获取在我国刚刚起步,其认知认可度还比较低,在当前的学术环境下,广大科研工作者和出版商对开放获取都抱有强烈的愿望,但在实践过程中对经费、技术和政策等限制条件仍有一定的顾虑。首先,OA图书资源的传递需要大量成本,图书馆联盟应向所属机构的管理部门进行积极宣传,让管理者明确OA发展的理念及其能促进社会进步和科学发展所带来的益处,争取更多经费支持。此外,由于OA图书是新创办的,学术声誉尚未形成,作者选择OA出版意味着放弃大部分的著作权,网络上公开出版是否会产生滥用和误导等不利于学术研究的行为,同时对于读者而言,网络出版物的质量是否过关,这些顾虑在某种程度上都会影响到OA图书的进程,因此,图书馆员作为科研工作者与信息服务的媒介,应该充分利用自身条件向大众宣传OA,让他们接受支持OA,并参与到OA的发展中来。此外,图书馆联盟还应该向合作的出版社大力宣传OA,让出版商放宽作者选择OA出版的限制,拓宽研究成果的发表渠道。在学术成果认定政策上,图书馆联盟要说服相关机构改变原有认定标准,不仅承认科研工作者发表在传统刊物上的成果,也要承认其发表在学术界认可的网络载体上的成果,从而保证OA资源数量的稳定增长。第二,做好读者咨询服务工作。通过学术报告会、知识竞赛、宣传手册等多种方式培养读者的OA意识,利用微博、微信、QQ等现代通讯手段提供读者在线咨询服务,了解他们的信息需求规律和特点,根据读者使用情况为平台建设提出修改建议等等。总之,读者咨询服务工作应达到“易于理解”、“可信”、“便于利用”等要求,通过读者的感知来确定和评价咨询服务的内容,注重OA图书资源导向、解答问题过程多层次性等特点,尽量扩大OA的影响范围。第三,加强馆员的技术培训。开放获取下的图书管理员在开发组织OA资源和引导用户使用两方面扮演重要角色,不仅需要掌握扎实的图书馆相关业务知识,还须具备较强的计算机信息科学素养,能对分散的信息进行筛选、质量把控和整合,对资源进行深层挖掘与开发,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对用户实施虚拟化服务管理。

4.3 众筹的投资者—资金的筹集管理

OA图书资源通过网络传播实现了复制零成本,对读者而言获取信息是免费的,但OA图书的生产成本却需要一定经济基础,只有足够的经费支持,OA资源的整合、传递、保存和网络平台的维护才能够持续运作。据统计,MEDLNE所提供的4500种OA期刊论文的处理费每年需要高达 5 000 万美元的支出,因此,开放获取高昂的成本费如果单单由个人或科研机构负担是绝对不可行的,而转向众筹模式,打破地域空间限制,建立起图书馆联盟组织,能够有效地缓解经费紧张的局面。首先,在开展全面调研基础上做好开放获取的经费预算表,充分利用图书馆联盟自身的影响力,呼吁上级机构在财政层面上予以更大资助,国家政策层面上的支持,是推进开放获取运动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其次,采取多种方式,增加经费来源。例如BMC采用增值服务形式,通过销售OA资源印刷复本、向用户收取查阅特定文章链接费等方法补充经费收入;也可以采用出售开放获取内容中的广告位置,收取广告费的方式,如Bookboon-Business项目通过在页面投放15%的高质量广告补贴开放获取出版;还可以推出相关的文化营销模式,以众筹图书为主体,打造图书相关的周边产品文化。例如在众筹网上已经成功众筹的图书项目《木朵百睡图》,特别设置了与该书相关的海报、明信片和亲子T恤等,不仅丰富了图书所体现的文化,也赢得了相应的项目回报。在资金管理运营方面,图书馆联盟可以采用“会员制”,即成员馆需定期缴纳一定费用作为平台的运营经费(包括专家咨询费、技术研发费、系统维护费等等),例如KU抽取了TF(Title Fee,单本成本费)的5%费用作为项目运营资金。联盟经费的组织实施按照“统一管理、合理分配、专款专用”原则,建立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接受各成员馆的会计审查。此外,对于预出版的OA图书,图书馆联盟可组织各成员馆对OA图书进行议价,第三方成本核算,使得OA图书出版商的定价体系更加透明合理。

5 OA图书整合众筹模式所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5.1 存在的问题

5.1.1 OA图书整合众筹模式的风险性。众筹模式通过网络汇集多个图书馆力量来实现OA图书的整合利用,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及无限潜力。不过,由于是面向不确定的团体筹资筹力,具备一定的风险性,例如平台的知名度、大众认可度、参与成员馆的数量等等多方面因素都影响着众筹的成功与否。知名度不够、认可度低,就不能吸引足够多的图书馆参与其中,而参与众筹的图书馆规模,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OA图书整合平台的服务质量及每个成员馆分摊的财务份额。

5.1.2 图书馆采访工作的难度增大。开放获取资源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且形式各样,如何保证OA资源得到充分地整合利用呢?这给图书馆采访工作带来新的课题及更高的难度。在OA图书整合众筹模式下,参与成员馆不仅可以对平台运作进行管理,还可以通过投票的方式选择想要“解锁”(实现开放获取)的图书,一般情况下,越受大众欢迎的图书越容易被解锁,而一些受众面小或是年代久远的图书则受到限制,如何保证此类高学术价值图书被解锁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5.1.3 OA图书的质量控制与知识产权问题。我国开放获取运动起步较晚,网络学术资源的覆盖面不广、准确性不高、权威性不大等等,这些都是制约OA文献质量的因素,同时也影响了用户选择OA资源的兴趣。此外,OA环境下知识产权领域里涌现出一系列新的问题,例如传统出版向开放出版转变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在OA出版中,如何界定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如何保护著作权人的权利问题等,这些都是科研人员考虑是否利用开放获取渠道发表自己科研成果的制约因素。

5.2 发展策略的几点建议

5.2.1 借鉴成功模式,采取激励措施提升开放获取的影响力及参与度。OA图书整合众筹模式下,参与的成员馆数量越多,就能更多地把各馆的技术人才优势集合一起,从而为读者提供更优质的服务,让图书馆联盟最大限度发挥其效用。首先,可以借鉴国内已有的众筹平台如众筹网、淘宝众筹、京东众筹等成功的运行模式,将先进的理念融入到OA图书整合众筹平台建设中,保证优秀的学术成果得到交流与分享,同时加大与知名出版社的合作力度,顶级学术出版品牌的内容支持可以提升开放获取的影响力。其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激励吸引更多图书馆参与,例如参与众筹平台建设的高校成员馆可以共享平台上的OA图书资源,并能以独享的折扣价格购买OA图书的印刷版专著;为参与平台建设的高校图书馆馆员提供各种学习交流机会,定期举办学术研讨班,提升馆员的职业素养;还可以由牵头馆对各成员馆开放存取资源的提交和下载情况进行统计,对做出突出贡献的成员馆予以精神表彰,从而激励他们的参与热度。

5.2.2 创新改进传统文献采访的工作方式,满足不同领域受众需求。随着时代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普遍提高,大众对于图书读物的需求也日趋于多元化,如何去发掘具有特色学术价值的小众图书呢?笔者认为可以适当改进图书馆传统的文献采访工作,充分利用当今网络海量、互动等特点,融入社交元素,开展互动营销。图书馆与用户进行在线互动交流,充分了解用户对OA图书的想法与建议,并能通过反馈信息制定筛选标准并做出购买决策:对于出版年代久远的经典学术著作,通过互联网调研,选择有价值的部分让出版商重新数字化录入制作,按需出版可以避免出版商承担太大的经济风险,更重要的是能使经典图书的学术生命得以延续;将阅读与知识服务结合起来,将受众面小的科技著作结集出版,根据读者选择,可以将同一作者不同时期的专著重新进行内容整合,也可将同一领域不同作者的专著进行内容重组,运用网络技术科技专著的内容修订不再是难事,精选结集出版的科学著作更能满足高端科研人员的阅读需求与使用。

5.2.3 制定完善相关政策,积极推进开放获取的发展。开放获取运动在欧美发达国家发展迅猛,虽说我国在该领域已取得一定成绩,但进展并不乐观,总体表现为对开放获取关注度不高,国际合作不够积极。目前,DOAB中还没有收录亚洲的学术图书,在KU试点项目的297家图书馆中,只有一家复旦大学图书馆来自我国,这些都从侧面反映我国在OA图书领域研究还处于边缘位置,制定开放获取政策迫在眉睫,根据自身的发展特点,应制定相应的强制性政策、版权保护、质量控制政策等等。1)强制性政策。从欧美国家对OA图书的研究实践证明,国家制定政策时必须使用强制性词语,对由公共经费支持的项目与研究成果,“要求”和“命令”作者尽快实现自存档,这是一种实现开放获取最简便的方法;2)版权保护政策。由于我国OA运动的不成熟使它在学术交流系统中尚未确立主导地位,发展过程中受到法律等诸多因素的限制,没有健全的法律相关制度保障,网络上自由度很高的OA资源容易被错误性使用,从而导致学术研究上损失。因此,只有建立一个宽松的法律环境和完善的管理机制,OA图书发展才可获得更大保障。我国应在目前通用的创作共用授权协议基础上,参照其由四个基本元素(署名、非商业使用、禁止演绎和共同方式共享)自由组合的11种授权方式,根据自身特点,建立更灵活合理的版权保护机制,以法律为准绳,切实保护好作者的合法权益,实现资源共享最大化;3)质量控制政策。OA图书资源的学术声誉都来自于内容本身,因此质量控制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当前OA出版中,沿用的是传统的同行评议质量控制机制,它确保了论文质量相关数据的提供,但自身也存在不完美之处,比如说在选择评审专家时有可能犯主观错误或者由于专家见识有限而使评审有失公平等等。我们可以吸取实践经验,尝试对同行评议制度进行改进,如可以要求评审专家在所评图书章节后署名,评审人意见、图书修改稿和定稿同时在网上发布,采用图书编辑和评审专家意见相结合的方法评估其学术价值。总而言之,只有逐步健全和完善开放获取相关政策,才能促使OA图书更快地发展。

6 结 语

近几年,国外OA图书出版发展方兴未艾,而在我国,各方对OA图书的重视程度还不够,这对我国的学术信息交流是一种遗憾,同时也对国际OA图书发展进程造成一定阻碍。笔者借助互联网众筹思维,提出以构建图书馆联盟为主体的众筹模式,在该模式下图书馆扮演着众筹的发起者、监管者和投资者三个重要角色,充分利用自身对资源组织和揭示的优势,各成员馆分工合作,共建共享,建设OA学术图书资源整合服务平台,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促使OA图书在互联网时代求得新的发展。

[1]任 翔.数字学术传播与出版转型:2015年海外学术图书发展评述[J].科技与出版,2016(2):5—6.

[2]PCG.Open Access Books Slowly on the Rise[R/OL].[2016-01-11].http:∥www.publishingtechnology.com/news/open-access-booksslowly-on-the-rise-new-study-by-pcg-shows-thatoa-monographs-are-now-offered-by-35-of-scholarlypublishers-and-catalogued-by-57-of-academic-libraries/.

[3]Lewis D W.A strategy for academic libraries in the first quarter of the 21st century[J].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2007,68(5):418—434.

[4]朱培峰.学术图书开放获取发展及策略分析[D].哈尔滨:黑龙江大学,2016.

[5]Directory of Open Access Books[EB/OL].[2017-09-21].http:∥www.doabooks.org/doab?func=browse&uilangua-ge=en.

[6]eScholarship[EB/OL].[2017-09-21].http:∥escholarship.org/uc/search?keyword=&title=&creator=&publish-er=&year=2009&year-max=2017&type=monograph&facet-affiliation=&facet-discipline=&rmode=save-adv-sel.

[7]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机构知识库[EB/OL].[2017-09-21].http:∥dspace.imech.ac.cn/.

[8]范家琛.众筹商业模式研究[J].企业经济,2013(8):72—75.

[9]Knowledge Unlatched[EB/OL].[2017-09-21].http:∥www.knowledgeunlatched.org/.

[10]郑雯译,候 壮.国外人文社科学术图书开放出版模式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6(6):55—56.

[11]徐晨琛,孙丹霞,钟 思.高校图书馆OA学术期刊资源众筹机制研究[J].图书馆学刊,2016(10):20—23.

[12]张玉祥.高校图书馆开放存取资源的整合模式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2012.

[13]国学网[EB/OL].[2017-09-21]http:∥www.guoxue.com/.

[14]黄 晨.资源整合模式及其实现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04(1):25—28.

[15]DOAB[EB/OL].[2017-09-21].http:∥www.doabooks.org/doab?func=search.

[16]范亚芳.机构知识库学术信息资源组织方法研究[J].现代情报,2007(12):168—171.

[17]林 敏.试论开放存取对图书馆的影响和对策图书情报工作[J].2005(12):130—132.

[18]黄 靖,吴英梅.自建资源与异构系统集成实践研究[J].现代图书情报技术,2010(11):75—78.

[19]张 淼.环境下学术图书馆发展研究[D].保定:河北大学,2006.

[20]郭学军,肖剑平.基于数字参考咨询适度服务的资源开放获取研究[J].情报资料工作,2013(2):81—82.

[21]牛文花.高校图书馆利用开放存取学术资源的策略研宄[J].图书馆,2011(2):86—88.

[22]Thomas J.Liesegang,and so on.The Open Access Initiative in Scientific and Biomedical Publishing:Fourth in the Series on Editorship[J].American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2005(1):156—167.

[23]李 武,刘兹恒.一种全新的学术出版模式: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探析[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4(6):66—69.

[24]Bookboon-Business[EB/OL].[2017-09-21].http:∥bookboon.com/en.

[25]陈 红.众筹网众筹出版模式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16.

[26]周 阳.开放获取环境下图书馆应对策略研究——基于安徽省高校科研人员调查分析[D].合肥:安徽大学,2010.

[27]杨冬梅,王翠萍.我国开放学术资源获取策略研究综述[J].图书馆学研究,2007(11):67—70.

[28]黄国彬,邸弘阳,王凤暄.众筹在图书馆的应用研究[J].图书情报工作,2015(7):91—98.

猜你喜欢
众筹学术图书
Chinese Traditional Medicine
期刊与当代学术研讨会暨《长江学术》发展论坛掠影
班里有个图书角
关于众筹筑屋规划方案的设计
值得孩子阅读的100种图书
中国式众筹升级记
众筹圆梦
董进霞 治的是学术 过的是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