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松幼苗期立枯病防治技术

2018-03-31 14:26郑英达
防护林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核菌立枯病硝基苯

郑英达

(辽宁省林业工作总站,辽宁 沈阳 110036)

红松(PinuskoraiensisSieb. et Zucc)在自然界中受到外因条件和有利的环境因子影响,通过其自身内部的矛盾运动作用而生长发育。在一定的条件下,也受到一些不良环境因子的影响而造成灾害,其中以病虫害最为严重。如近年来相继发生的立枯病、红松疱锈病等,迅速蔓延,严重地影响了红松的正常生长和木材质量。对红松病虫害的防治应以预防为主,综合防治,“治早、治小、治了”。及时掌握病虫害发病规律,抓好其病虫生活史薄弱环节,因地制宜地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消灭,以达到速生丰产的目的。红松育苗阶段健康的植株是苗木未来生长的重要前提,辽宁地区红松苗期受立枯病的危害很普遍,东北区域内的红松几乎所有培育红松的苗圃均有发生,只是受害的轻重程度不同而已[1-3]。

1 症状类型

随红松的种子和幼苗不同生育期,病害症状类型也不一样。一般松苗立枯病类型分为:种子腐烂型、幼苗腐烂型、茎部腐烂型、根部腐烂型;1~2年生幼苗落叶枯萎型。但是常见的为前4种类型,其中尤以种腐和根腐型对生产危害最为严重,种子和幼芽受侵害时,即在地下腐烂致死;幼苗出土后,如茎部发病受害,即于地表际处发生变色腐烂;后期得病苗木往往根部腐烂,而使地上部分逐渐枯萎死亡。由于红松幼苗出土后即具有粗大的茎部。所以不发生猝到型,这是红松与其他树种症状不同之处。

1.1病原菌

松苗立枯病的主要病原菌为丝核菌(Rhizoctoniasolani)、镰刀菌(FusariumroseumLink)及腐霉菌(Pythiumspp.)其中以丝核菌为主。

1.2发病时期

红松比其他树种发病时间长,一般在幼苗尚未出土就开始感染发病,通常可以延续3个月。5—8月都不断有病苗出现,至8月中旬以后基本停止发病。

2 防治方法

由于立枯病的病原菌均属于土壤习居菌,寄主的范围较广,在幼苗生育条件不适,而生长衰弱或有伤口时,最易引起感染。因此,单纯依靠药剂防治,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应当采取综合防治措施,从培养良种壮苗着手,加强苗圃的经营管理,控制苗木生育期的各种发病条件,及时施用药剂,才能达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2.1经营管理措施

2.1.1苗圃地的选择苗圃地的选择必须注意避免选用低洼、潮湿、排水不良的地块育苗,不要选用前茬作物为马铃薯、棉花、玉米、蔬菜的地块为育苗地。遇到碱性土壤时可以使用硫酸亚铁、硫酸钙或醋酸浇土,使土壤酸化,改善寄主的生长条件。

2.1.2肥料处理为了促使苗木的木质化,增强抗病性,使用磷酸钙375 kghm-2,同时使用的堆肥、厩肥一定要充分腐熟。

2.1.3种子催芽种子必须经过催芽处理,然后播种,缩短种子在土中的时间,出苗整齐后,要及时除草,促使苗木生长健壮,增强抗病力。

2.1.4田间处理苗期的田间管理必须及时,如浇水、松土、除草、间苗、追肥等,则幼苗生长发育好,发病轻。反之,管理不及时,则幼苗生长发育不良,发病重,缺苗断条多。

2.2药剂防治

根据在沈阳和本溪等地的试验,以及一些苗圃的调查,对红松发生不同立枯病型,可采用下列几种化学药剂均有一定的防效。

2.2.1五氯硝基苯五氯硝基苯(P.G.N.B.),从几年来的防治试验结果表明,按10~20 gm-2的用量,与细土混合做成药土,播种时作覆土使用,对丝核菌侵染的立枯病防治效果较好,但不能兼治镰刀菌及腐霉菌引起的立枯病。在沈阳和章古台曾对用五氯硝基苯处理区的病苗进行大量的分离工作,始终没有发现丝核菌,只有镰刀菌和腐霉菌。这证明此药对防治丝核菌立枯病是有效的。尤其东北地区,丝核菌是苗期主要的病原菌,同时五氯硝基苯药效持久,因此对发病期长的红松立枯病,使用该药防治的效果更好。如要兼治其他两种病原菌引起的立枯病,必须进一步研究与其他药剂混用。

2.2.2福美双福美双(T.M.T.D.)药土对红松苗期立枯病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它是一种有机硫制剂,其杀菌谱比五氯硝基苯较广。用药量为10~20 gm-2,与细土混合,播种时作为覆土,效果很明显。如在发病初期追撒药土于苗床面上也可以。此外以0.8%福美双与5%石灰乳混合剂2.5 kgm-2,于播种前3~5 d喷浇苗床一次,可达到土壤消毒的目的。

2.2.3幼苗药剂喷洒幼苗出齐后,每6~7 d喷0.15%~1%波尔多液,连续喷洒5~6次。同时在苗木患病初期每隔10 d可喷1%~2%的硫酸亚铁溶液2~3次,但是喷后10~30 min一定要用清水洗冷,以免产生药害。

2.2.4苗期药剂喷洒苗期喷施65%可湿性粉剂代森锌300~400倍液,可喷2~3次,或撒用代森锌药土10~20 gm-2,次数可视病情斟定。

2.2.5种子消毒种子经用2%硫酸铜溶液浸泡2 h,捞干混沙埋藏,然后再用2%硫酸铜溶液喷洒浇种沙层一次,进行消毒。按种子干质量0.5%~1%的多菌灵(苯并咪唑44号)拌种后,再混沙催芽;或直接对沙藏的种子,用种子干质量的0.5%~1%的多菌灵拌种后立即播种。

参考文献:

[1] 梁杏彩,孙艳玲.红松苗期立枯病生物防治试验[J]. 吉林林业科技,1988,17(6):26

[2] 卢洪斌,关丽萍,胡明慧,等.浅析松苗立枯病的发病因子及防治措施[J].防护林科技,2015,33(7):73-74

[3] 陈鹏,王凤珍,李春成,等. 红松幼苗培育过程中的立枯病防治分析[J].农民致富之友,2014,58(9):247

猜你喜欢
核菌立枯病硝基苯
气相色谱法测定2,4-二氟硝基苯及其共存杂质
城市绿地中立枯丝核菌和齐整小核菌的qPCR快速检测方法
玉米淀粉及黄浆发酵产小核菌多糖抗氧化活性
青海云杉的生长习性及叶锈病、立枯病的防治
齐整小核菌SCL2010产小核菌多糖培养基优化的研究
一株小核菌多糖高产菌及其发酵特征
水稻立枯病防治技术
有机高岭土在AEO-9/对硝基苯酚二元污染体系中的吸附研究
硝基苯催化加氢Pt-MoS2/C催化剂的制备及使用寿命的研究
混二氯硝基苯氯化制备1,2,4-/1,2,3-三氯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