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增强党的群众工作本领的时代价值和路径探析*①

2018-03-31 21:29冯巧飞
实事求是 2018年4期
关键词:本领团组织群众

冯巧飞

(兰州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 甘肃 兰州 730000)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既要政治过硬,也要本领过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首次被列为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的八个方面之一,这既是对群众工作重要性的深刻把握,也是新时代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的重要举措。历史和实践证明,党的命运与人民群众密不可分,党的一切执政活动都离不开群众工作的支撑。今天,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实现伟大梦想,完成历史使命,必须持之以恒加强自身建设,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努力做好群众工作。

一、新时代群众工作的理论创新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行动的指南。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瞻远瞩、审时度势,始终坚持和践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原则,在群众工作方面提出了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和新思想,形成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思想,为增强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本领提供了新思路。

1.以人民为中心:贯穿群众工作的主线。“为什么人的问题”始终是一个根本性问题,是检验一个政党性质的试金石。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人民立场是其根本政治立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其永恒的价值追求。因此,党的一切工作,必须致力于满足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人民群众谋求幸福生活。回顾历史,党之所以在革命和建设时期能够带领人民群众克服一切困难,获得一次又一次的胜利,关键在于始终坚持人民立场并牢记宗旨,将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自己的周围;直面新时代,党要完成执政使命,确保自身领导地位不动摇,同样必须坚持人民利益至上的原则,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

把“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贯穿于群众工作的始终,渗透于群众工作的方方面面,以此来指导群众工作的开展,是习近平新时代群众工作思想的核心和主线,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根本政治立场,为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价值依归。进入新时代,面对新形势新任务,习近平总书记非常重视人民群众及群众工作,强调中国共产党人始终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放在首位,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己终生的奋斗目标,把人民群众的满意程度作为检验党的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1](P789)这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目标导向。党的十九大报告进一步指出,党的一切工作,必须将是否实现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最高衡量标准;同时,必须始终从人民群众关心和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着手,不断带领人民开创美好幸福的生活。[2]总之,“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为新时代党的群众工作提供了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对于做好群众工作,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群众路线:群众工作的立足点。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和社会变革的主要力量,始终坚持走群众路线是历史和现实的必然选择。“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根本工作路线,它不仅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重要法宝,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辉煌成就的关键所在。这一路线不仅指明了中国共产党人的价值诉求,也明确了党的依靠力量。可以说,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一部群众路线史,无论是党的生存和发展,还是今天所取得的一切成就,都难以离开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历史和实践证明,什么时候群众路线坚持的好,人民群众的拥护度就高,党的事业就蓬勃兴旺。相反,一旦失去了人民群众的支持,党的任何事业不仅将无法开展,甚至还直接关系到党的生死存亡。因此,无论何时,我们党都必须走群众路线,将人民群众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强调群众路线这一生命线。针对党内存在的脱离群众现象,党的十八大以来开展了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并取得了重大成效,使得党员干部贯彻和落实群众路线的坚定性和自觉性明显增强,这是新时代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的重要举措,也是新时代做好群众工作的立足点,反映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新时代对坚持群众路线重要性的充分认识。2013年12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的讲话中指出:“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3]十九大报告要求必须把群众路线贯彻到党治国理政的一切活动当中,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党坚持不懈的奋斗目标,同时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来成就伟大事业。因此,在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巩固执政基础、实现长期执政,就必须矢志不移走群众路线,一心一意做好群众工作。

3.密切联系群众:群众工作的本质体现。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是关乎一个政党盛衰兴亡的关键问题,一个政党能否存在和发展,关键取决于是否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中国共产党章程》明确指出:“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4](P20)中国共产党作为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它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人民群众,能否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直接影响其执政的合法性和人民的拥护程度。群众工作作为党联系群众的重要纽带,对于密切党群关系、调动人民群众积极参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要作用。中国历代领导人都十分重视这一问题。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把“密切联系群众”列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并对其作了深刻阐述,邓小平强调党员干部任何时候都必须同人民群众打成一片,江泽民指出必须始终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共命运,胡锦涛也突出强调密切联系群众这一问题的重要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面对党内外的各种风险和考验,如何始终保持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是在同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中成长、发展、壮大起来的。人民是党的力量之源和胜利之本。没有人民的支持,党就不可能生存和发展,就一事无成。”[5]群众工作作为事关党的生死存亡的一项重要工作,其本质就是密切联系群众。[6]这是因为,人心就是力量,作为一个为人民谋利益的政党,我们党的执政效果并不是由党自己来评判的,它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因此,如果自恃傲物、脱离群众,最终只会被人民所抛弃。[3]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是依靠人民群众走过历史、走在今天,它也必须依靠人民群众走向未来。在长期执政过程中,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与人民群众站在一起、想在一起,始终注重做好群众工作,并练就了做好群众工作的一身本领,因此取得了一个接一个的伟大胜利。进入新时代,党要带领人民实现新的“两步走”战略,在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更要做好群众工作,从而汇集起全国人民大团结的力量。

二、新时代增强党的群众工作本领的时代价值

党的十九大报告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在新时代这样一个新征程中,群众工作变得更加复杂,群众工作的重要性也更加凸显,对党的群众工作本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要确保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不断深化对增强群众工作本领重要性的认识。

1.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要求。《共产党宣言》指出,共产党人始终坚持和代表无产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没有任何同整个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的利益。”[7](P44)也就是说,共产党人没有任何自己的私人利益,这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它一切政党的鲜明特征。《党的建设辞典》中也对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性质作了深刻阐述,认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就是实现、维护和发展人民群众利益的工具。”[8](P9)人民群众作为历史的创造者,离开人民群众的历史是不存在的,同样,人民群众也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缔造者之一,马克思主义政党的产生过程,同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过程不可分离,离开了人民群众,党的一切事业都无法开展。无论是中国的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始终离不开人民群众这个强大力量。毛泽东早在革命战争年代就充分肯定了人民群众的作用,认为“依靠民众则一切困难能够克服,任何强敌能够战胜,离开民众则将一事无成。”[9](P381)习近平总书记也指出:“我们党来自人民,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党就会失去根基。”[10]一方面,党和国家一切成就的取得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失去了人民群众这一基石,不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短期奋斗目标无法实现,而且共产主义的目标也将成为空中楼阁;另一方面,人民群众是否永远维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否永远追随中国共产党,关键在于党能否解决好人民群众最关心最迫切的问题。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更加广泛,不仅对物质生活有了更高的追求,而且在民主、法治、公平、正义等方面的需求也日益增加。为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利益诉求,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不动摇,党的领导干部必须练就高超的群众工作本领。

2.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处理好党群关系的关键所在。得民心者得天下,做好群众工作是处理好党群关系、赢得人民群众信任的关键所在,是保证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根本要求。党和国家事业能否顺利发展,关键在于两者关系的处理是否得当。中国共产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同心协力、共同奋斗中发展壮大的,可以说,两者的关系正如高楼大厦与地基的关系一样,没有坚固的地基,再宏伟的楼房也总会坍塌。同样,党若失去了人民群众这个执政基础,再崇高的使命和追求也将难以实现,甚至生存和发展都会面临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失去了人民拥护和支持,党的事业和工作就无从谈起。”[11](P367)当前,党群关系中仍然存在着一系列问题,密切党群关系,建立人民群众对党的充分信任仍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党内宗旨意识不强、群众立场不坚定、脱离群众等现象依然存在,一些领导干部漠视群众疾苦,不是帮助人民群众改善生活处境、解决实际难题,而是大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甚至为了满足自己的私利而不惜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导致有些地方的干群关系处于紧张状态;第二,领导干部中群众工作能力不强、工作本领不高等问题十分突出,不会做甚至不愿做群众工作的现象也十分普遍。进入新时代,面对群众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一些领导干部难以作出及时有效的应对,很大程度上降低了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度。因此,只有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工作本领,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和最实际的利益问题,才能赢得人民群众的充分信任,从而为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集起亿万人民群众的磅礴力量。

3.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题中之义。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历史的选择,更是人民的选择,如何实现长期执政,是中国共产党人自执政以来就一直在思考的问题。但是任何时候,党的执政地位都离不开深厚的执政基础,这个基础就是人民群众。而党能否筑牢执政基础,获得执政认同,实现长期执政,关键在于赢得人民群众的支持和信任,并将人民群众紧紧团结在一起。这就需要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工作本领,始终做到为人民群众谋利益,在此过程中使自身综合能力不断提升、使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增加。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要以“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为主线,全面增强党的执政本领,并将群众工作本领列入其中;同时,报告也明确指出要“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和社会号召力”。[2]可以看出,群众工作本领无疑是党的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工作本领是新时代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新要求。在新时代,我们党继续强调增强自身群众工作本领,这对于加强党的长期执政能力建设、确保党始终具有深厚的群众基础无疑具有深远意义。因此,必须把增强群众工作本领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中之重,时刻注意处理好党和人民群众之间的关系。

4.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完成党的历史使命的时代需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也是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使命就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2]而要完成使命、实现梦想,就必须不断增强党的群众工作本领。这是因为,一方面,新时代党面临的执政环境更加复杂,需要进行许多具有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因此必须坚持不懈地做好群众工作,进而得到人民群众的全力支持;另一方面,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全体人民的共同参与。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陷入备受欺凌的境地,人民群众处于一片苦海之中,无数有志之士为改变中国命运进行了艰辛探索,如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等一系列运动,但最终都失败了,其中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就在于它们都没有发动人民群众,甚至脱离人民群众。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在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中取得伟大胜利,之所以在几十年的建设和改革过程中取得如此巨大的成就,之所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就在于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始终扎根人民群众,秉持正确的群众工作方法,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各种社会矛盾凸显,各种利益交融,党要完成使命,需要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因此,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做好群众工作,是新时代党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

三、新时代增强党的群众工作本领的推进路径

人民群众是党和国家的力量源泉,不断增强群众工作本领是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和领导的重要内容。中国共产党在97年的发展历程中,对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有着深刻的认识。进入新时代,面对国内外、党内外形势的深刻变化,群众工作本领和能力不足的问题更加凸显,为适应时代变化和发展需要,必须以“慢不得”的紧迫感和使命感不断增强党自身的群众工作本领。

1.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增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把实现共产主义,实现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作为最高奋斗目标,并为此不断奋斗。但是,无论什么时候,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党坚持不变的宗旨,这不仅反映了人民群众在党心中的崇高位置,更诠释了中国共产党“执政为民”的执着信念。在新时代要真正做好群众工作,就必须将广大党员干部是否做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一项重要衡量标准。

其一,党员干部要不谋私利,克己奉公,多办利国利民之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12](P117)因此,党员干部必须增强责任意识和公仆意识,任何时候都要将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自己的私利置于人民的利益之下,把群众的小事当成自己的大事,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真正把人民群众急需办的事情办好。

其二,领导干部要转变思想观念和工作作风,将“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落到实处。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摒弃以往的官僚主义习气,放下身段,时刻关注民生,时常贴近群众,着眼于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认真倾听人民群众的新呼声和新愿望,真正重视人民群众的新期待和新需求,努力做好改善民生的各项具体工作,切实解决好人民群众在教育、就业、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最关心的问题,真正实现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其三,建立健全维护群众利益的权益机制。对人民群众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和纠纷,要建立相应的矛盾纠纷化解机制,及时有效地为人民群众排忧解难,决不能回避矛盾,更不能回避群众;对人民群众提出的各种意见、反映的各种问题,要通过建立权益保障机制,尽最大可能地给予解决,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2.切实深入群众生活,增强向人民群众学习的本领。人民群众作为推动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他们中间蕴藏着无穷的智慧和力量,这种智慧和力量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在人民群众的生动实践和不懈奋斗中积累起来的,它们一旦被党的领导干部所掌握,对做好群众工作无疑具有重要作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群众的实践是最丰富最生动的实践,群众中蕴藏着巨大的智慧和力量……要解决矛盾问题,就要深入基层,拜群众为师。”[13](P61)因此,党的领导干部必须时常深入群众实际生活,虚心向群众学习本领。

其一,多学群众之语。人民群众作为社会实践的主体,在长期发展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的语言。领导干部作为群众中的骨干力量,要深入了解群众的实际情况,就必须首先从语言入手,用群众听得懂的话语与他们对话,通过这种对话及时了解群众的利益诉求并给予最大满足。在毛泽东看来,“人民群众的词汇是很丰富,很生动活泼的,也是表现实际生活的”;[14](P837)习近平总书记对此也有着深入的观察和思考,他认为有些干部由于不会和群众对话,因此在群众面前常常处于失语的尴尬境地。因此,为密切党群关系,必须深入群众生活去学习他们的语言,把枯燥生硬的官方语言转化为生动幽默的群众语言,把国家的方针政策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及时向群众普及,由此与人民群众在语言和情感上产生共鸣,在行动上保持一致。

其二,多听民众之言。一方面,人民群众所反映的问题都是他们目前最关心的问题,这些问题能否得到重视和解决,很大程度上决定人民群众对党的信任程度;另一方面,党只有经常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和看法,并及时加以总结,才能根据实际不断创新党的理论、改进党的工作,才能更好地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最实际的问题。因此,必须乐于并善于听取人民群众的意见,在实践中真正为人民解难题办难事。

其三,善于做群众的学生。也就是说,党员干部要善于“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15](P139)当前,一些党员领导干部认为自己知识水平高,因此遇事不愿同群众商量,不愿向群众学习,结果经常出现脱离群众的现象。这一问题说明拥有科学文化知识并不意味着就能做好群众工作。因此,党员干部只有善于做群众的学生,真心诚意地向人民群众学习,才能真正学得本领,才能不断提高自身的工作能力和水平。

3.着力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增强团结人民群众的本领。党的干部队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主心骨,他们是否具有较强的群众工作能力,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事关“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顺利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是否重视做群众工作,是否善于做群众工作,是衡量领导干部政治上是否合格、工作上是否称职、领导能力强不强的一个基本标准。”[16]进入新时代,不仅我国的国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而且随着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群众工作的各个方面也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导致党的领导干部本领恐慌的问题更加突出。为适应新时代社会发展和群众工作的需要,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的干部队伍。

其一,选拔一批爱人民、懂人民的好干部。他们必须有正确的政治站位,能够“时刻把群众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及时准确了解群众所思、所盼、所忧、所急”,[17]始终做到与人民群众同甘共苦。当前,虽然人民群众的利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但在教育、就业、医疗、住房、社会保障等方面依然有着共同的期盼。因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以身作则,切实了解人民群众的需求和期盼,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工作目标,努力为人民群众做实事。

其二,经常将党的领导干部下放到基层去接受锻炼。这是因为基层距离群众最近,基层工作最琐碎,也最能反映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因此,必须将基层领导岗位作为锻炼党员领导干部的重要平台,并将那些在基层工作中表现出色的党员干部选拔出来放到重要岗位上来担任职务。

其三,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将自己的工作使命与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紧密联系起来,对人民群众深恶痛绝的事采取“零容忍”态度,对人民关注的迫切问题做到及时解决,把帮助人民解难题、创造幸福生活当作义不容辞的责任。

其四,将是否具有清廉本色作为考核干部的重要标准。任何时候,为人清廉始终是党员干部赢得人民群众信任的重要条件,而腐败始终是人民群众最深恶痛绝的一件事,要想将人民群众紧紧团结起来为共同梦想而奋斗,就必须把是否清廉作为一项重要指标,选拔出真正清廉为民、值得人民信任的好干部。

4.充分发挥群团组织的作用,增强党统一领导和协调各方的本领。群团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桥梁,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加强党同人民群众之间联系的重要力量。在长期发展过程中,群团组织在引导广大人民群众及时了解和贯彻落实国家方针政策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时代,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前景光明但道路坎坷,更加需要增强党统一领导和协调各方的本领,通过群团组织这个中介力量,将各领域各行业的人员充分团结和调动起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力量。

其一,加强党对群团组织的统一领导。“群团组织作为由党缔造和领导的群众组织,与一般社会组织不一样,既姓‘党’,也姓‘群’。”[18]要确保群团组织在工作中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认真执行党和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必须加强党对它们的坚强领导,通过发挥我们党把方向、谋全局和定政策的作用,保证群团组织在正确的道路上做群众工作。只要党对群团组织的领导坚强有力,群团组织的工作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开展,群众工作就一定会做得有声有色。

其二,要不断增强群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和群众性。这就要求各群团组织要在党的领导下始终保持思想上、组织上的先进性,始终站在群众前列,始终与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从而引导广大人民群众积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供言献策。

其三,是党要充分重视和支持群团组织的工作,协调好各群团组织之间的关系,并对各群团工作经常给予有效的指导。中国共产党虽然是一个拥有8 956.4万党员的全国性大党,但其先进性决定了它不可能把所有的群众都发展为自己的党员,这就需要充分发挥其它先进组织的作用,将人民群众紧紧团结起来。群团组织作为联系群众、凝聚群众的桥梁,能够充分发挥其群众优势。因此,党必须十分重视群团组织的作用,使群团组织在党的领导和协调下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
本领团组织群众
小透明,大本领
多让群众咧嘴笑
谁的本领最大
发挥群团组织推动群众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谁的本领大
情牵群众美好生活新期待
探析如何加强油田社区基层团组织建设
“群众来求助”等十六则
为群众美好生活执着追求
加强基层团组织建设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