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温度和土壤含水量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

2018-04-03 02:55任立学
防护林科技 2018年3期
关键词:培养皿油松发芽率

任立学

(辽宁省北票市生态公益林管理办公室,辽宁 朝阳 122100)

油松(Pinustabulaeformis)为松科松属的常绿针叶树种,自然分布范围为31°—44° N和101°30′—124°25′ E 的广大区域内,其树干挺拔苍劲,姿态各异,多用于园林绿化。其根系发达,木质坚硬,还可采松脂提炼松节油和松香,是一种很好的经济树种。目前,油松是我国重要的用材、园林绿化和经济树种,是华北及西北荒山绿化和生态林的先锋树种[1,2]。

种子萌发是种子植物生活史中实现种群更新和物种延续的关键环节之一。笔者认为,天然更新的必要条件主要是有充足的具有生命力的种子、适宜的苗床和有利于种子萌发和生长的气候条件。如透过林冠到达林地的光线、受风传播的菌类、地被物和土壤水分条件等[3]。本研究旨在分析探讨油松种子萌发适宜温度和土壤水分条件,以期为油松种群的人工繁育和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供试种子的采集与处理

供试油松种子于2016年采自辽宁省北票市油松天然林35年生母树。采后贮藏在冰箱(5 ℃)中备用。选择成熟、饱满的种子作为试验材料。用5‰的高锰酸钾溶液浸种0.5 h进行消毒处理,并在试验前对种子进行预处理(室温下蒸馏水浸泡24 h)。培养皿用烘箱进行消毒(105 ℃,2 h)。种子发芽试验以胚根伸出0.1 cm作为萌发标准[4]。

1.2试验方法

1.2.1不同温度对油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试验共设15 ℃、20 ℃、25 ℃、30 ℃、35 ℃和40 ℃6个温度梯度,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重复选取50粒种子,置于浸湿的滤纸于培养皿中,然后将之放入恒温培养箱中培养,每天记录发芽种子,并保证滤纸始终湿润。持续观察3 d,种子的发芽率不足1%为止,统计种子发芽数。发芽率=(发芽种子数/试验种子数)×100%

1.2.2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将油松林下的森林土烘干后过0.1 mm筛,将经过预处理的油松种子置于直径15 cm的培养皿底部,再覆盖80 g土壤,土层厚度约1 cm。分别加入12、16、20 、24、28和32 mL蒸馏水, 使土壤含水量分别达到15%、20%、25%、30%、35%和40%。将培养皿放置于气候箱内的透明框架上,以保证培养皿底端的种子能够暴露在光照下。土层表面光强为3 000 Lx,改变光照和温度(光照10 h,25 ℃;黑暗14 h,15 ℃)条件 .试验样品每天称质量,并定时补充因蒸发而丧失的水分,使土壤含水量保持恒定。种子萌发情况每24 h检测1次,测定种子发芽率,在连续4 d没有种子萌发时,结束试验。观察种子出苗率,20 d结束[5]。

1.3数据处理

统计种子发芽数,同时测量发芽种子芽长,计算不同温度处理和不同水分条件下的发芽率和发芽势。本试验采用Microsoft Excel软件和SPSS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结果与分析

2.1不同温度对侧柏种子发芽的影响

从图1可以看出,温度对油松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都有调控作用,6组恒温处理中,每个处理种子均可萌发,25 ℃和30 ℃两个温度下供试种子的发芽率最高,其中25 ℃温度条件下油松种子发芽率达到80.56。15 ℃下发芽率最少为35.33%,40 ℃时供试种子仍然有很高的发芽率,这说明油松种子对不同温度有很强的适应能力,具有抗寒耐高温的特性。

2.2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油松种子的发芽率的影响

图1 温度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

土壤含水量是影响油松种子萌发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由图2可知,油松种子在土壤含水量15%~40%处理下均可发芽,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下油松种子的发芽率差异显著,其中油松种子在土壤含水量25%的处理下发芽率最高,达96.36%,在30%处理下次之,发芽率为92.43%。油松种子萌发的适宜含水量为20%~35%,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5%。

图2不同土壤含水量对油松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3 结论与讨论

油松种子在10~35 ℃范围内均可发芽,其中15 ℃下发芽率最低,25 ℃油松种子发芽率最高,达80%以上,余下温度处理下种子均可发芽,但发芽率均未达到80%。这说明油松种子对温度有广泛的适应性,同时不同温度下油松种子发芽率差异显著,因而温度是影响油松种子发芽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土壤含水量也是影响油松种子萌发的重要环境因素之一。油松种子在土壤含水量15%~40%处理下均可发芽,不同土壤含水量处理下油松种子的发芽率差异显著,其中油松种子在土壤含水量25%的处理下发芽率最高,达96.36%,在30%处理下次之,为92.43%。油松种子萌发的适宜含水量为20%~35%,最适宜土壤含水量为25%。

而具体生产实践中,种子萌发环境等各方面因素复杂,很难达到室内试验的理想条件,生产实践中需根据气候、地形、土壤条件、环境条件和栽培时间等多方面因素调控来增加出苗率。

参考文献:

[1] 徐化成.油松[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3:18-40

[2] 王磊,樊军锋,刘永红,等.我国油松主要分布区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 [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2):3-7

[3] 边银霞,王辉,石玉璋,等.温度和光照对油松种子萌发的影响 [J].安徽农业科学,2010, 38(31):17571 -17573

[4] 边银霞 ,王辉,李永斌,等.土壤水分和覆土厚度对油松种子萌发和幼苗出土的影响[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4(2);116-121

[5] 徐化成,唐季林.油松种子发芽的生态学及其与种源的关系[J].林业科学,1989,25(6):493-501

猜你喜欢
培养皿油松发芽率
油松松梢螟防治技术
油松容器育苗技术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油松混交林与纯林土壤理化性状比较
化学诱变剂EMS对知母种子萌发的影响
探讨低温冷冻条件对玉米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低温及赤霉素处理对丝绵木种子萌发的影响
一种用于药物抗菌试验纸塑料培养皿
北方油松育苗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