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交流技法与技巧在高职院校田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2018-04-04 09:28赵国炎
魅力中国 2018年48期
关键词:高职院校

赵国炎

摘要:田径课教师教与练方法是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根据田径教学的目的、任务、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所采取的教学措施和手段,以及为了掌握和巩固运用技术所设计安排的练习方法。本文阐述了语言交流技法与技巧在高职院校田径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旨在强化教学手段,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语言交流;技法与技巧;高职院校;田径课程

一、引言

教学技法是指学习者在进行某项练习时,教授者与学习者交流的能力或给予学习者指导协助练习的技能。这些能力或技能是教师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积累的,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在田径教学过程中,教师采用的教学措施和手段,以及为了掌握和巩固运用技术所设计安排的练习方法主要为:(1)按照练习目的可以分为目标达成练习法:(2)按照练习效果可以分为兴趣练习法;(3)按照练习活动量可以分循环练习法;(4)按照学习过程可以分为完整与分解练习法,等等。

二、田径课程教师语言交流技法

由于每个教授者各自的特点不同,所表现的语言艺术特色也不尽相同,但是作为一种教学的语言,它有着共同的规律和特点。田径教学与训练的特点决定了田径课堂中的语言交流应符合几下以方面的要求。

(一)准确清晰。

田径课程教学与训练的语言是对田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客观表述,教授者选词用字一定要准确清晰。一字不准就会改变知识与技术的特性,甚至出现错误。

(二)生动形象。

教学中教授者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是学习者学习好的一个重要条件,生动形象的语言和比喻,以及幽默的情趣和栩栩如生的象声词,可以创造一个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氛围,达到一经点到茅塞顿开的语言功效。并且,教学实践中所创造的许多生动的语言,简洁明快,说起来朗朗上口,听起来饶有兴趣,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使学习者容易接受、理解和掌握。

(三)精练简洁。

田径课堂由于受时间的限制,要求语言交流必须精练简洁,达到精讲多练的目的。语言的精练简洁要求教授者熟悉教材内容,善于抓住难点重点,合理归纳,提纲挈领,熟练运用术语,正确选词择字。

(四)寓意深刻。

教授者在传授田径知识、技术和技能的同时,要注重对学生思想的教育,注重对学习者意志品质的培养。田径教学与训练中可以用作鼓励学习者刻苦训练的事例较多。除此之外,有的教授者还挖掘教材本身的思想教育因素,如身体素质练习时教育学生吃苦耐劳,持之以恒的顽强品质;田径比赛中教育学生在激烈对抗中全力以赴调整心态的积极意识。

(五)通俗易懂。

在进行语言交流时要根据教学对象的特点,选择合理的语言内容和表达形式,既要言简意赅,又要通俗易懂,还应该适应学习者的心理特点。如果使用儿童化的教学语言给大学生上课,虽然通俗易懂,但学生也会感觉到幼稚可笑,不屑一顾,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六)诚恳亲切。

教授者充满情感色彩的语言,使学习不仅从语言的内容上,而且从语言的表达方式上都乐于接受。人们常说“通情达理”,可见,人际交往中“通情”是“达理”的前奏,没有感情的沟通就没有道理的认同。在教授者和学习者的交际中,知识和情感水乳交融,才能达到畅通无阻、事半功培的教学效果。田径课堂上往往会遇到一些具体的困难,在这种情况下,教授者诚恳的教态,亲切的语言一般会对这些学习者产生激励作用,使他们找到克服因难的信心和勇气。

(七)节奏明快。

田径教学的语言讲究抑扬顿挫的节奏感。这是语言的艺术,也是教学和训练的艺术。具有音韵旋律之类的语言可以增加语言的感情效果,提高教学质量。教授者的语言要做到快慢有度,轻重适宜,急缓相间,疏密有序。教学语言的节奏性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一是吐字要准。教授者在与学习者交流时一定要吐字准确,不能含糊。二是音量有别。对集体发出的指令,声音要高,音量要强;对小组进行指导,使用中音即可;而对个别学习者进行指导或批评,则尽量使用低音,能使对方听清楚就可以。三是速度变化。田径教学的语言要体现出快慢缓急。教授者往往依靠语言速度的巧妙变化来创造跌跌宕起伏、抑扬顿挫的语言效果,以吸引和感染学习者。一般来说,分析技术和讲解动作要领时要慢;而对刚刚出现的错误动作进纠正时语言要快;对个别学习者提出批评时要缓。

(八)风趣幽默。

田径教学与训练的课堂应该呈现生动活泼、快乐愉悦的气氛,教授者风趣的表达,幽默的语言,诙谐的比喻,机智的谈吐都能打破课堂的沉闷,改变课堂的气氛。特别是在运动量较大或练习内容较为枯燥,学习者感到疲劳和低落的时候,一句风趣幽默的语言可以转变学习者的注意力,消除他们的心理疲劳。

三、田径课程教师语言交流的技巧

(一)表达的技巧。

说话前要经过思考,避免随意地、不负责地讲话;尽量使用简练、直接的语言,立即说出要说的话;讲话要具体,避免冗长的独白;表达要清晰,前后要一致,语言信息和非语言信息应统一;交流中应尽可能使用正面的表达方式;使用征求意见的表达方式,为的是引起讨论。力求获得对你的讲话是否得到了准确理解的反馈,要求他们对你的讲话作出反应;避免使用讽刺、挖苦的语言。

(二)提问的技巧。

强调学习过程,通常“问”学习者该做什么比“告诉”他们该做什么要好;设法让学习者积极参与到问题中来;鼓励学习者从经验中学习,力求在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者的独立性和自我控制能力;训练尽可能使用有效的发问,尽量多使用非限制性的提问,它将有助于产生更有益的交流。

(三)奖励与批评的技巧。

要用诚实的态度正面处理问题,慎用消极的批评;要注意观察,并用真诚的态度即时奖励,不因事小而不为;对学习者的努力态度要多奖励,鼓励发挥,少奖励比赛结果,作为学习者他应对自己的才能感到高兴,更应使他对努力而刻苦的训练感到骄傲;在奖赏和鼓励之间的褒贬式批评(积极的褒贬结合),首先指出学习者做得好的方面,然后让他知道不对之处,并告诉他如何改正,最后不要忘了鼓励他;当学习者犯了错误时,要保持冷靜,应等待他自己改正,这可能是他一次自我提高的机会;对于初学者,奖励与鼓励应更多一些,以激发他们的自觉性与积极性。

猜你喜欢
高职院校
高职院校教师发展中心的功能及运行机制研究
城镇化背景下高职院校教师培训探析
新时期下高职院校如何为学生心理健康保驾护航
新时期高职院校学生党建工作现状研究
高职院校创客文化的发展模式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高职院校大学生顶岗实习存在法律问题的成因分析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