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驱动下的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

2018-04-07 17:05刘新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驱动教学模式数学

◎刘新玲

一、问题驱动式数学教学的理论基础

1.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的科学基础 数学是一门建立在科学理念上的学科,教师要想学生建立具有实际导向性的教学框架,在问题探究和驱动过程中,教师不仅要鼓励学生尊重知识,而利用科学采用驱动式教学模式引导学生养成科学精神,的学习框架是一脉相承的。教师借助科学知识和科学技能,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促进利用,从而更好的顺应时代变化。因能促使其端正和认清学习理念,需要借助计算和数据化网络化其有效的教学提问提整个课堂教学效果的升级。就要针对不同的问题,科学的目标是通过证据的寻并且,提升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和创造的精神,也要明确了解科学知识的内涵,找和整理进行客观事实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性和交流,树立探索从根本上保证学生科学理念的养成。

2.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的心理学基础 提升学生的自身道德素养和体质教育,并不是用权威的教师身份强硬性的要求学生接受知识。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教师是传递信息和知识的人,其次,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能力水平,也要关注学生的心理动态从而对信息进行集中的选择和加工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学习观,提高学生对信息的输入能力以及存储能力。学生只有自主建立有效的学习机制和措施,才能保证学习效果的优化。保证学生的主观学习态度辅助学生建构知识过程,教师要建立立一种有效的学习内化通道,最后,教师要辅助学生建立有效的学习观,教师要引导学生对知识建立有效的自主理解框架,确保学生能和教师之间建立互动和交流,教师要在学习过程中提升学生的合作意识。

3.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的教育学基础 人们的教育观随着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出,也在改变,就要提升终身教育的实效性,因此,要实现教育框架的优化建立,确保教学流程和教学思想之间的统一。教师要引导学生建立有效的教育框架,另外也是对主体性教育理论的践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在高中数学教学过程中运用问题驱动模式,以培养和发展儿童主观能动性为基本目标。

二、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建构

1.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模式 讲课传授人要多用例题驱动式教学机制,也能在设置有效情景的同时,确保学生培养解题探究能力理解和认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有效的运用不同解题措施提升解题能力。另外,问题驱动教学模式能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所学知识建立更加深层次,,在优化理解题目能力的同时,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空间的迁移,更好的内化知识。

2.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案例分析

(1)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案例——新授课。在《二面角》课程讲解的过程中,教师首先要明确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针对二面角的概念和平面角的概念进行分析,教师在建立对应教学目标后,要进行教学流程的设计,提升学生和教师的互动并着重探讨二面角形成过程。其次,教师要利用情景创设强化学习情境和探究平台的有效性。教师要保证学生在亲身观察后建立自主探索机制。在教师开展中,从而保证学习过程的完整。例如,教师在课前,就要向学生抛出问题。另外,教师要利用多媒体教学机制引导学生从二维直接转变到三维,确保教学措施的实时有效。索交流和猜想验证的模式引导学建构完整的学习机制,“我们应该如何定义二面角呢?”学生在教师教学指令引导下将书本打开一定的角度,就能绘制出直观图,若是改变其放置方式,相交程度不一致就导致出现了不同的平面角。

(2)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案例——复习课。复习数学课,让学生温故知新,有费解和不明白不清楚不透彻的问题及时得到课上老师的解惑,及时把知识点弄清楚,避免再次同一问题上再犯同样错误和马虎是,课堂上的答疑解惑,比学生们回家后的自行学习更加针对和有效率,更精确和印象更深刻,不能拘泥于原始的教学节奏和步伐,紧跟这些00后10后学生们的现实生活和实际。在复习课讲解过程中教师要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提供有效的教学建议,并在总结阶段,是知识归纳总结阶段,引导学生进行知识总结,建立知识汇总小组确保复习课程中学生能和教师建立有效的互动。有效的内化数学知识教师要充分利用好这一阶段,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整合和建构。第二阶段,是质疑答辩阶段,针对学生的学习盲点进行复习题的集中练习,教师根据学生小组提出的问题,教师要利用问题探究的模式辅助学生开拓思维。利用问题驱动模式开展复习课,第三阶段,求解复习阶段,促进学生在结合学习内容进行调控的过程。第四阶段,也可以时不时利用提问模式对学生进行学习复习效果的验收。教师要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最后的总结,此阶段,教师并不是单纯的讲解,不仅能将被动学习转化成主动学习,也能有效的培养学生的主体作用。

(3)问题驱动下高中数学创新教学案例——习题课。知识是否得到有效地吸收,教师在挑选习题时,在学习到函数的过程,类似的问题可以有效地让学生理清函数数之间的互相关系到例题。教师也需要注意教师需要对教材进行充分把握才能有效地展开教学活动。如果学生理解困难,教师可以进行例题引导,比如两个函数的前提要求是什么?或是集合有怎样的要求?片面性,从而做到能力的提升。现阶段的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方面的问题,充分在此基础上进行改进。

三、结语

总体来说,关于问题中的创新数学课堂教学,作为授业解惑的老师我们要充分调动自身的创新细胞和学生的好奇心,用质疑和引导的方针来为求学路上的学子们保驾护航,引导他们走向知识的海洋和到达问题领域的海岸。

[1]潘建辉.大学数学和新课标下高中数学的脱节问题与衔接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2014,17(02):67-69.

[2]张明明.论高中数学常见最值问题及解题策略 [J].课程教育研究(新教师教学),2014,15(28):103-103.

[3]肖海英.“问题导学”理念下的高中数学探究式学习策略[J].课程教学研究,2016,26(04):49-52.

猜你喜欢
驱动教学模式数学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基于模糊PI控制的驱动防滑仿真系统分析
屈宏斌:未来五年,双轮驱动,砥砺前行
轨旁ATC系统门控柜接收/驱动板改造
我为什么怕数学
数学到底有什么用?
基于S3C6410的Wi-Fi驱动移植实现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