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改下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路径探析

2018-04-07 17:05吴益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社会学科品德习惯

◎吴益

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助于培养小学生人格发展,培养积极健康的个性。通过活跃课堂氛围,拉近师生关系,加强学生对社会认知、了解。教师教学过程中要选择合适的切入点,提高教学有效性。

一、新课改下小学教育改革必要性

1.满足创新教育要求 就创新能力来说,已经成为了民族发展与进步的基础,同时也是国家兴旺发达的动力。因此,在这一阶段中进行创新教育,不仅可以培养好学生的创新精神,同时也可以提升学生的时间能力,实现教育的目标。所以教师就要坚持从素质教育的角度上出发,创新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的效果。

2.满足校外教育要求 现阶段小学校外教育逐渐形成,并演变成为具有一定规模的服务市场。通过调查可以看出,每年参与培训的学生数量在1亿以上,使得校外教育成为与正规教育并重的教育体系。教师就要做好校外教育与发展工作,完善教学环节,积极运用好素质教育理念,提升校外教育的效果。

3.满足德育教育要求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发展,教育也逐渐进入到了快速发展的阶段中。尤其是对于升学教育来说,智育的地位不断提升,德育逐渐被忽视。但是从实际上来讲,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培养好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帮助学生适应好市场的变化,提升自身的道德情操,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满足发展的需求。

二、提高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有效性的路径

1.联系故诗童谣 现阶段小学教育中普遍存在重视知识内容传授,轻视德育教学的情况,部分学校根据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枯燥讲解,学生听完后也不知道如何运用课堂内容,不会与人相处。通过吟诵故诗童谣,可以潜移默化间对小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处于这个阶段的孩子具有极强的可塑性与模仿性,这也是开展思想道德教育的最有利时期。而且结合中华经典诵读教育分析,它与日常生活中存在紧密联系。

如,《游子回家》内容讲解时,可以和古诗联系起来。如贺知章《回乡偶书》教学时,大部分学生都不能理解作者那种物是人非的感觉,也不能体会“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这句诗词的深意。如果我们能够组织引导学生扮演一个少小离家,老大才得以还乡的官宦再回到家乡的情景,相信他们很容易就能够理解游子归乡的沉默感慨了。所以说,单纯地读,一味地写还不能使得小学生很好地理解古诗词的深刻内涵,只有把读、写和演很好地结合起来,学生才能在一系列的活动中加深对古诗词的理解,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这样既能让小学生感受到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又可以完成道德熏陶,提高小学生道德知识与修养。

2.结合教材内容 具体到小学生而言,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其学习习惯及发展特点,培养其养成的良好学习习惯。通过联系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材,可以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如,《我做好孩子》知识讲解时,让学生感受到父母日常工作的辛苦外,明白自己上学学习的重要性,主动学习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给父母造成额外负担。这里可以结合课堂内容,以遵守课堂纪律为切入点,帮助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在学生心中树立起基本的行为规范,达成培养人文素养的目的。在上课过程中,学生一定要遵守课堂纪律,认真听讲,对待课堂提问要认真思考、解答,确保注意力高度集中,从而做到认真思考、积极动脑,尽可能地提高教学效果。还可以创新教学方法。如实施游戏化教学时,应紧紧抓住游戏化教学的优势与特点。为充分发挥好游戏化教学的价值,必须对游戏进行精心化设计,及时考虑学生的实际兴趣与爱好,对学生教学方法进行科学性的教学,能实现教学的不断创新与优化,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3.创新教学方法 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教学中,教师需要不断创新与优化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与质量。

小学生普遍缺乏生活阅历,往往不能全面理解书本上的知识点,而且往往存在学习新知识就遗忘旧知识的情况,加上理论与实践教学相脱离的情况,造成教学效果不甚理想。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案例教学法,将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如,《生活中快乐》学习时,可以提前让学生谈谈自己理解的快乐,如何才能保持快乐的心情,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等小组内部答案统一后再进行发扬,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氛围。学生交流时会谈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事情,掌握与人和睦相处的技巧,主动学习他人长处,推动自身成长。

结语:总之,小学品德与社会作为典型的综合性课程,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显著提升小学生品德学习能力,促进小学生独立思考、独立生活等能力提升。同时要求学生提高专业素质,选择合适的切入点,顺利完成教学目的。

猜你喜欢
社会学科品德习惯
上课好习惯
抓细微之处 促品德养成
当你不喜欢,你就不习惯
你总要习惯一个人
好习惯
社会学科教学中人文素质教育融入对策研究
美国的社会学科教学实践
品德微视频评价的思考
探究小学品德与社会学科如何实现开放性学习
品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