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状况与教育现状研究(调查报告)

2018-04-07 17:05高巧玲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儿童环境农村

◎高巧玲

前言: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是我国城乡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独特社会现象,同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这一社会现象逐渐演变成为社会新闻引发各界关注。在相关的概念定义中,一般社会学者会将父母双方其中一方离家务工超三个月且年龄不足十二岁的儿童成为“留守儿童”。在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当中,长期缺乏家庭教育的疏导,使得这些儿童在生活和学习当中频频出现问题,最终产生对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影响。

一、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现状调查

1.宏观视角下留守儿童的生存及教育状态 相关的社会学定义当中,社会学家将留守儿童的年龄区间划定在六至十二周岁之间,这一年龄区间的儿童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小学教育阶段之中,心智尚未成熟,对于世界的认知也相对模糊。由于其所处的生活环境,可能会导致其出现严重的心理问题。在以往的人口普查当中,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十分严重,并长期存在。数据显示,我国留守儿童规模十分巨大,且以六至八周岁的儿童为主要构成,这一年龄区间的儿童数量占据全国留守儿童总数的65.3%,而在城乡壁垒的影响下,人口流动由农村走向城市,致使农村留守儿童数量比重达到87.7%。在地域分布方面,我国农村留守儿童主要集中在重庆、四川、江西、安徽、湖南等中部地带,其中江西、四川以及重庆,农村留守儿童占比最高,约为25%。

我国农村留守儿童所面临的主要问题集中在心理和教育两个层面。在心理学方面,著名心理专家苏萍在对湖南省石门县的农村留守儿童进行研究时,采用了艾森克人格问卷和心理健康诊断测验,对留守儿童进行心理问题的分析,分析结果显示,留守儿童普遍存在一定程度的心理问题,且心理问题在内向、焦虑、担忧等方面集中呈现。这种心理问题的原因则集中在父母离异、监护人变化、缺少父母陪伴之中。教育方面,由于缺少父母的督导,导致留守儿童与同年龄段其他儿童相比,表现出严重的注意力分散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缺乏自觉性。研究结果显示,大部分留守儿童为爷爷奶奶的隔代监管,监护人本身缺乏文化程度,导致留守儿童的道德规范、学习能力都存有严重偏差,且因缺乏管教导致的越轨时间层出不穷。2016年社会新闻当中报道的农村小学校园暴力事件,施暴者超80%为留守儿童。

2.A县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调查分析 本文以南部某省的A县级地区单位为调研对象,展开留守儿童调研。2016年年底,A县共有农村小学14所,学生总数为5873人,其中留守儿童总数为3486人,占比约为59.36%。其中SC小学总人数287名,留守儿童总数达到263人,占比91.64%,为14所小学之最。SC小学位于A县西北部,地处偏远山区,交通落后,耕地面积稀少,缺少经济收入来源。村中青壮年劳动力大部分出外务工,造成留守儿童问题严重。而QW中心小学的学生人数最多,为1324人,作为A县示范性小学,小学位于A县中心城区,教学设施齐全,软硬件条件良好,全校学生留守儿童总数不足60人,占比低于4.5%。

为了能够更加全面地了解留守儿童状况,本文以SC小学为调研对象,展开走访调研。SC小学留守儿童主要由爷爷奶奶进行监护,生活条件较为艰苦。爷爷奶奶由于家务繁忙,缺少与留守儿童的沟通,导致大部分留守儿童缺乏交流环境,性格表现为自闭和脾气暴躁,学习成绩普遍较差。

二、改善农村小学留守儿童生存及教育环境的对策建议

针对SC小学留守儿童的生存环境和教育环境的状况,综合对比了全国范围内留守儿童的成长状态后,笔者认为,应当从社会和小学建设两个方面入手进行改善。

1.加强社会关注度 目前我国社会对于留守儿童关注的缺失导致农村留守儿童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正视。为了改变这一状况,应当通过媒体渠道进行全社会的呼吁,从而使留守儿童问题的社会关注度提高。在社会关注当中,政府部门应当积极进行政策调整,从增加农民就业机会和改善儿童入学条件两个方面避免出现留守儿童问题。例如,在进城务工人员当中,政府部门应当采取政策,使务工人员子女可以跟随父母共同进入城市接受教育,从而降低儿童留守比例,为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保障儿童合法权益。

此外,学校的教育职能应该延伸,通过加大办学资金投入,提升办学能力和办学效率的方式,为农村留守儿童提供优良的学习环境,保障留守儿童能够在良好的社会精神环境方面生存。例如,学校可以采取电子档案的管理方式,对留守儿童的身心成长变化情况进行记录,并通过开设心理健康课程,避免留守儿童出现心理健康问题。

2.改善小学教学制度 SC小学所面临的留守儿童问题是我国普遍存在的农村教育问题,在大环境的影响下,农村小学应当从教育制度层面积极改革。例如建立学校宿舍,通过寄宿制的方式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照顾和管理,使留守儿童拥有交流、娱乐的环境,避免出现自闭情绪;此外学校还应当积极开设美术、音乐等艺术类课程,陶冶留守儿童情操,使其能够接触到优秀的文化,从而激发其内心的价值感。

结论:综上所述,当前阶段我国农村小学留守儿童问题依然十分严峻。留守儿童除了生存环境问题之外,教育环境也不理想,因此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为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应当增加社会关注度,从制度改革、政策变化等渠道,帮助留守儿童营造健康的生存环境,使其能够健康成长。

[1]李南,费忠化,郭立燕等.农村小学留守儿童行为问题与校内影响因素[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3,2110:1546-1548.

[2]田守明,张楠.浅析农村小学留守儿童教育的现状和对策[J].亚太教育,2016,28:270.

[3]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中家校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乔虹,崔晓萌.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年08期

猜你喜欢
儿童环境农村
农村积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疯”不消停 今冬农村取暖怎么办
长期锻炼创造体内抑癌环境
一种用于自主学习的虚拟仿真环境
孕期远离容易致畸的环境
环境
留守儿童
六一儿童
在农村采访中的那些事
赞农村“五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