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范例巧妙“转身”

2018-04-07 17:05肖清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 2018年15期
关键词:花边花坛贺卡

◎肖清

一、改变范例的表述——实现范例的情趣功能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特别是课堂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因此,练习课上,可把常规题目以故事、童话、谜语、游戏等形式进行改编,有时也可让练习题充满人文关怀或富含激励机制,从而有效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的学习激情和探究欲望,让练习课“未成曲调先有情”。

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练习》(课本第43页中做一做的第2题):“用2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如图:,求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可改变其表述形式:教师节到了,同学们自制贺卡送给自己敬爱的老师。1.这分别是小明和小红做的正方形贺卡(出示两个边长为3分米的正方形),他们想在贺卡的四周镶上花边后再送给老师,各需要多长的花边呢?2.小明和小红想把两张贺卡拼成一个长方形贺卡,然后在四周镶上花边再送给老师,这时要多长的花边?3.想一想:同样大小的两张正方形贺卡,拼之前和拼之后为什么所需的花边长不一样呢?

改编后的练习范例不但实现了原题的巩固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方法,以及培养灵活求图形周长能力的目标,而且学生置身于喜爱的活动情境中,个个兴趣盎然,思维活跃,这时再难以理解、再深刻的知识对思维处于最佳状态的孩子们来说,也就不是难题了。

二、改变范例的素材——实现范例的价值功能

“学数学的最终目的是用数学”。练习课范例的素材改成学生现实生活的再现,能不断密切生活与数学的联系,使生活和数学融为一体,让学生把课堂上掌握的数学知识、技能、经验、思想真正内化为自身的一种工具,一种本领。

如人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材在学完圆的周长与面积后,安排了两道相应的练习:1.计算下面各圆的周长和面积。(1)d=10cm(2)r=3cm。2.计算运动场的周长与面积。其目的显而易见——让学生区分周长与面积的含义,并能熟练地计算。笔者认为,这样的练习更多会是一种“权威—服从”关系,圆的周长和面积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我们可以把这种关系转变成“价值引导—自主探究和发现”的关系:小蜜蜂在一个直径10米的圆形花坛周围采蜜,小蝴蝶在一个边长7.85米的正方形花坛周围赏花,小蜜蜂说:“我沿圆形花坛最外围飞一周与小蝴蝶沿正方形花坛最外围飞一周的长度相等”。而小蝴蝶说“正方形花坛的面积大得多”。你能用学到的数学知识判断谁说对了吗?试试吧。

这样,练习不再枯燥、遥远,却将灵动、可触、可摸、有价集于一身,成功地架起了数学与生活的桥梁,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和趣味。

三、改变范例的形式——实现范例的育人功能

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了“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的育人要求。因此,我们要善于挖掘知识中的潜在因素,合理、恰当、巧妙、灵活地设计一些具有增强社会责任感、鼓励标新立异、诱导主动实践的开放性练习范例。

例如:小学二年级学完进位加后,课本中的练习“红花有36朵,比黄花少18只,黄花有几朵?”如果改编为“红花有36朵,比黄花少18只,比紫花少29朵,你能提出哪些问题?”,那么,通过问题开放练习,让学生从已知条件出发,去思考所能解决的各种问题,进行发散思维训练,这样学生思维的创造性培养就不再是无本之木。

如何在数学练习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呢?苏霍姆林斯基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心和意识的,儿童年龄小,他们的生活经验越有限,那么生活中鲜明的形象对于他们思想上的影响就越强烈。”在数学练习中,只要我们把一些重大事件、社会问题等与数学知识适时结合改编一些练习范例,引导学生感受其中人物的高尚品格和他们的人格魅力,学生就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感染和熏陶,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例如五年级下册学习完众数后,将课本中的练习改编成与2013年4月20日四川省雅安市庐山县发生7级大地震后社会各界捐款捐物有关的数据。学生对这种鲜活数据既感兴趣,又能置身于“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场景中。显然,遵守规范、承担责任和履行义务、关心他人等种子就自然会植入孩子们的心中。

总之,小学数学练习课的范例在设计上既要有高瞻远瞩的大气魄,又要不乏细致入微,让练习课范例的巧妙转身使小学数学练习课有“趣”有“味”有“价”,从而让学生“学得快乐,练得巧妙,悟得精髓”。

[1]提高数学练习课实效性的探索[J].董玉萍.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8年02期

[2]利用多媒体优化小学数学练习课[J].韩梅.广西教育.2014年33期

猜你喜欢
花边花坛贺卡
新年写贺卡
棒槌花边:指尖绕出别样韵味
感情强烈的叹号
常熟花边的历史及传承发展研究
棒槌花边的传承与发展
新年贺卡
中秋贺卡
冬日清晨
贺卡里的爱
美丽的花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