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的时空耦合特征分析

2018-04-08 11:23陈林心何宜庆周小刚
统计与决策 2018年5期
关键词:省域耦合度耦合

陈林心,何宜庆,周小刚

(1.南昌航空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330063;2.南昌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330031;3.华东交通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昌330013)

0 引言

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经济发展难题,需要坚持和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注重绿色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意味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改变,而金融业的发展能够更快地促进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金融集聚和经济发展也是促成生态文明和提高生态效率的必要途径,如何合理而充分地发挥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对生态效率的提升作用,是亟待研究的科学问题。

国内外对于金融聚集、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的研究由来有之。有学者认为,金融聚集能够较好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引导要素资源流向高效率区域,使资源环境中生态要素的初始状态发生改变[1,2]。Daly(1990)[3]认为能够承担环境保护责任的前提是经济的持续增长,Sachs等(2001)[4]实证了资源禀赋反而成为经济增长的制约因素这一现象。另外,学者们也探讨了金融集聚动因和影响因素、金融集聚效应,从金融集聚和经济增长关系的角度,展开了对区域经济发展的研究[5-11]。对于区域生态效率的研究,国外学者着重理论和应用研究,国内学者大多感兴趣于生态效率的评价[12-15]。综合上述研究成果,虽然国内外关于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的研究都已相对成熟,但研究三者之间关系的成果较少。因此,本文基于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之间的协同关系,以我国内地省级行政单位(下称省域)为对象,研究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系统之间的耦合协调关系,探讨三元系统协调发展的现状与特征,并对我国省域金融、经济和生态协调发展进行分析和评价。

1 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借鉴相关研究成果,本文从总体规模、银行、主券、保险四个方面评价省域金融集聚;从民生改善、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三个角度评价省域经济发展;从生态环境效益、资源能源效率、经济效益和循环经济四个角度评价省域生态效率,建立评价指标体系(见下页表1)。省域面板数据分别来自2009—2016年的《中国统计年鉴》、31个省级行政单位各自统计信息网或iFinD数据库。

金融集聚系统的12个二级评价指标包括:金融业增加值(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亿元)、金融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金融业城镇单位从业人员(万人)、城乡居民年末储蓄存款余额(亿元)、商业银行不良贷款率(%)、股票发行规模(亿元)、债券交易规模(亿元)、保费收入(亿元)、保险密度(元/人)和保险深度(%)。

经济发展系统的6个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居民消费水平指数、三产增加值指数、市场技术成交额(亿元)和人均GDP(万元/人)。

生态效率系统的13个二级评价指标包括:单位GDP废水排放(吨/万元)、单位GDPSO2排放(吨/亿元)、单位GDP工业固体废物排放(吨/万元)、单位GDP烟尘排放(吨/万元)、单位GDP电耗(千瓦小时/元)、单位GDP水耗(立方米/元)、单位GDP城建用地(km2/亿元)、总资产贡献率(%)、本年应交增值税(亿元)、工业增加值(亿元)、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亿元)、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造林总面积(千公顷)。

2 研究设计

本文在选择和确定了三元系统指标体系后,通过构建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函数,计算得出2005—2015年我国31个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并进行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检验,从而根据省域耦合协调度所属类型,刻画出省域三元系统之间的时空耦合特征。

2.1 耦合度函数

本文借鉴物理学中的容量耦合概念及容量耦合系数模型[16],得到金融集聚系统F(x)、经济发展系统G(y)和生态效率系统H(z)的三元耦合模型:

式(1)中,Cik为第i年第k个省域系统三元耦合度;F(x)ik、G(y)ik和H(z)ik分别为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系统第i年第k个省域的综合评价指数。

显然耦合度值C介于0到1之间。当C=1时,耦合度极大,子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之间达到良性共振耦合,系统将走向新的有序结构;当C=0时,耦合度极小,系统之间或系统内部要素之间处于无序状态,系统将向无序发展。将耦合度分为4个等级,分别表示耦合系统在时间序列上的4个不同的耦合过程(见表1)。

表1 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系统耦合程度分级标准

2.2 耦合协调度函数

耦合度虽然是反映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系统耦合程度的重要指标,然而,它在多个区域对比研究的情况下,却很难反映系统的整体“功效”与“协同”效应,因为耦合度计算的上、下限一般取自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某一指标最大、最小值,所以单纯依靠耦合度判别有可能产生误导。为此,本文构造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三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函数,用来评判它们交互耦合的协调程度,其公式可表示为:

式(2)中,D*为耦合协调度;T为三元子系统耦合协调指数,α、β、γ为三元子系统对总系统整体协同贡献的权重,在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金融集聚是手段,经济发展是核心,生态效率是是归宿,在此分别对它们赋值0.25、0.35和0.4。根据耦合协调度D*的大小和耦合阶段,可以将耦合协调类分为:①0≤D*≤0.4时,为低协调耦合类Ⅰ;②0.4<D*≤0.5时,为中协调耦合类Ⅱ;③0.5<D*≤0.8时,为高协调耦合类Ⅲ;④0.8<D*≤1时,为极度协调耦合类Ⅳ。每一类包含四型:①F(x)-G(y)≥0;G(y)-H(z)≥0时,为生态效率滞后型A;②F(x)-G(y)≥0;G(y)-H(z)<0时,为经济发展滞后型B;③F(x)-G(y)<0;G(y)-H(z)≥0时,为经济发展超前型C;④F(x)-G(y)<0;G(y)-H(z)<0时,为金融集聚滞后型D。

2.3 空间相关性检验Moran’s I统计量

Moran’s I计算公式如下:

3 实证结果及分析

3.1 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的分布特征

分析测算出2005—2015年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综合值,各省域生态效率和经济发展呈现非同步特征,生态效率综合值兼顾了经济效益和环境资源效益。整体上,省域生态效率存在波动向上的趋势,但是各省域所属等级变化比较大,如2005年,生态效率的前五强是北京、西藏、上海、天津和山东,排最后五位的是辽宁、吉林、广西、湖北和安徽;而2015年,生态效率的前五强变为西藏、天津、北京、上海和青海,排最后五位的变为安徽、湖北、广西、黑龙江和广东。

东部省域的金融集聚度和经济发展水平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域。北京、广东、上海、江苏和浙江为金融集聚程度排名前五的省域;上海、北京、天津、广东和浙江为经济发展水平排名前五的省域;贵州、宁夏、海南、青海和西藏为金融集聚排名最后五位的省域;西藏、广西、云南、甘肃和贵州为经济发展排名最后五位的省域。

3.2 三元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性检验

本文选用在给定空间单元最邻近的4个单元的K值最邻近空间矩阵,创建空间距离权值矩阵进行空间自相关检验,由表2得知,2005—2015年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系统耦合度的空间自相关Moran's I统计量虽然大部分为正,但是并不显著,表明三元系统耦合度在空间上并非具有明显的正自相关关系;耦合协调度均通过5%或10%的显著性检验,表明存在较强的空间自相关性,空间溢出性明显。

表2 三元系统耦合度和协调发展度的空间自相关检验Moran's I值

全局空间自相关检验证实了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接下来采用Moran’s I指数散点图的局部空间自相关方法检验每个省域与周边省域间的空间差异程度。为了便于对比分析,本文仅给出了2005年、2010年、2015年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系统耦合协调度(D)的局部空间散点图,如图1所示。

图1 系统耦合协调度的Moran’s I散点图

局部Moran’s I散点图将耦合协调度划分为4种不同象限的集聚模式:①象限中右上的点表示高耦合协调度集聚的省域(高高);②象限中左上的点表示耦合协调度低的省域,这些省域的周围是耦合协调度高的省域(低高);③象限中左下的点表示低耦合协调度集聚的省域(低低);④象限中右下的点与第二象限的点的属性刚好相反(高低),表3是2015年耦合协调度的空间相关模式:2015年我国有9个省域处在右上象限和11个省域处在左下象限,显示耦合协调度的高度空间正相关性和空间集聚效应,对周边省域的辐射能力较强;相比而言,只有11个省域处在左上象限和右下象限,表明这11个省域耦合协调度和邻近省域存在空间负相关性。

表3 2015年省域耦合协调度空间相关模式

3.3 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耦合协调特征

根据系统间耦合协调度以及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之间的关系,识别出我国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类型。表4列示了2005—2015年我国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系统耦合协调类型。从大类上看,有失调发展类(Ⅰ),轻度失调类(Ⅱ)和濒临失调类(Ⅲ),13个省域属于失调发展类,12个省域属于轻度失调类,严格意义上只有4个省域属于濒临失调类;从所属型上看,主要是金融集聚滞后型(D)和经济发展滞后型(B),生态效率滞后型(A)和经济发展超前型(C)只在很少省域或早些年份出现,说明多数省域在发展的后期注意到了经济和生态的协调发展问题,这得益于各级政府的顶层设计和居民环保意识的不断提高,但是对于多数省域来说,侧重点都在于片面追求地方经济的发展。

表4 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特征

表4中,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的耦合协调度主要表现为从类Ⅰ到类Ⅲ,只有北京在2005—2007年到达类Ⅳ。在样本期间内,大部分省域的耦合协调类型都能够保持相对稳定,如此,将省域耦合协调度的三个等级进行简要分析。

(1)濒临失调发展类

北京、山东、江苏和广东属于这一类。一方面说明全局上,我国内地各省域金融、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状况不容乐观,值得重视;另一方面,这4个省市在金融集聚、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协调发展方面表现出了不一样的特征,北京的环境质量不高,生态效率滞后;江苏和广东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山东金融集聚相对滞后,协调发展呈现出金融集聚滞后→经济发展滞后→金融集聚滞后的特点。

(2)轻度失调发展类

轻度失调发展类的省域有:作为区域金融中心的上海,金融集聚度高,经济生态发展存在生态效率滞后→经济发展滞后的特点;经济发展滞后型的河南、安徽、浙江、河北和四川;金融集聚滞后型的湖北、湖南、福建、辽宁、天津、陕西、内蒙古和重庆,总计14个省域。安徽省在轻度失调和失调发展之间逐年波动变化。

(3)失调发展类

黑龙江、吉林、山西、江西、海南以及其他8个西部省属于失调发展类,并且无一例外的金融集聚相对滞后,山西在经济发展滞后和金融集聚滞后两者之间徘徊。因此从协调金融经济生态发展的角度考虑,这13个省域要大力促进金融发展。

4 结论

本文利用2005—2015年省域面板数据,运用容量耦合模型和空间统计方法对我国31个省域的金融、经济与生态三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结论如下:

(1)省域金融、经济与生态三元系统的耦合协调度存在趋强的趋势和耦合协调度存在空间溢出效应,协调发展程度普遍不高,说明三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较弱和协调性较低,金融、经济、生态协调发展任务十分艰巨。对于多数省域来说,当前金融、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要务是提高金融资源利用效率,可行的推进模式是:金融集聚→经济发展→生态效率。

(2)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和生态效率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都存在明显的地域性差异,耦合协调度呈现出东部省域普遍高于中西部省域的特征,并且与省域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很大的空间对应关系;濒临失调发展和轻度失调发展的省域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或长江经济带,东北部和中西部省域趋于失调发展。说明省域金融集聚、经济发展与生态效率的协调发展程度和本身的经济发达程度密切相关,所以对各省域来说,经济发展是关键。

(3)省域金融、经济和生态三元系统耦合度和耦合协调度的变化基本趋同,大体上均表现为同步稳定上升,处于颉抗耦合和中高度耦合协调阶段;协调发展度受经济发展或制度设计中路径依赖的牵制,短期多数省域维持现状,金融、经济和生态建设改革难度较大。

参考文献:

[1]潘兴侠,何宜庆,胡晓峰.区域生态效率评价及其空间计量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5).

[2]罗子嫄,何宜庆,毛华.华东地区金融集聚与经济发展耦合关系研究[J].企业经济,2013,(8).

[3]Daly H E.Toward Some Operational Principles of Development[J].Ecological Economics,1990,(2).

[4]Sachs J D,Warner A M.Natural Resource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2001,(45).

[5]Camarero M,Castillo J,Picazo-Tadeo A J,et al.Eco-Efficiency and Convergence in OECD Countries[J].Resource Econ,2013,(55).

[6]刘军,黄解宇,曹利军.金融集聚影响实体经济机制研究[J].管理世界,2007,(4).

[7]王恩旭,武春友.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中国省际生态效率时空差异研究[J].管理学报,2011,8(3).

[8]Hellweg S,Doka G,Goran F.Assessing the Eco-efficiency Offend of Pipe Technologies With the Environmental Cost Eco-efficiency Indicator:A Case Study of Solid Waste Management[J].Journal of Industrial Ecology,2005,9(4).

[9]茹乐峰,苗长虹,王海江.我国中心城市金融集聚水平与空间格局研究[J].经济地理,2014,34(2).

[10]盖文启,蒋振威,丁珽.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性研究——1978—2008年我国人均GDP发展趋势实证分析[J].经济学动态,2010,(9).

[11]陈斐,孙向伟.中国城乡收入两极分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效应分析[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45(1).

[12]白彩全,黄芽保,宋伟轩,何宜庆.省域金融集聚与生态效率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4,28(9).

[13]付丽娜,陈晓红,冷智花.基于超效率DEA模型的城市群生态效率研究——以长株潭"3+5"城市群为例[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4).

[14]邓波,张学军,郭军华.基于三阶段DEA模型的区域生态效率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1,(1).

[15]吴小庆,王远,刘宁等.基于物质流分析的江苏省区域生态效率评价[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9,18(10).

[16]吴大进,曹力,陈立华.协同学原理和应用[M].武汉:华中理工大学出版社,1990.

猜你喜欢
省域耦合度耦合
双速感应电机绕组耦合度研究
擎动湾区制高点,耦合前海价值圈!
复杂线束在双BCI耦合下的终端响应机理
基于磁耦合的高效水下非接触式通信方法研究
江西省初步建成教育省域网骨干网
省域高速公路网络信息安全动态防御体系研究
合并高校耦合度测评模型的构建
省域流通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构建与实证分析
知识产权的创造能力与保护能力的耦合评价
中国省域碳排放总量控制目标分解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