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造园论”看巴瓦建筑中的空间营造

2018-04-11 09:08顾晓洁
四川建筑 2018年5期
关键词:巴瓦造园庄园

顾晓洁

(平顶山学院, 河南平顶山 46700)

杰弗里·巴瓦是斯里兰卡地域主义建筑师,他的很多建筑作品都在探究建筑与自然之间的关系,他对建筑空间营造关心的是如何有力地将自然融入建筑,将室内外建筑与场地边界变得模糊。这种模糊的处理手法使建筑巧妙的结合地形,形成了连续、和谐的环境整体,并形成空间“乐趣”之处。这和中国传统的造园手法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造园论”是具有现代科学意义的造园学系统理论,它的思想核心是人们的自然观念,虽然建筑和园林分属于两个不同的学科,但是它们之间又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所以笔者尝试运用中国传统的“造园论”中一些经典的空间设计手法来解读巴瓦一些熟为人知的经典作品。本文将会从四个方面展开分析。

1 征服自然 顺应自然

中国园林讲究“高度的自然精神境界”,在造园过程中旨在将有限的空间与无限的自然空间相贯通。在巴瓦诸多作品中,善于将建筑与自然有效地融合在一起,建筑如同是自然生长出的,给人带来宛如陶渊明所描绘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怡然自得。卢努甘卡庄园——“园林式”的住宅,在这里许多被建筑或者构筑物和自然植物之间围合又似没有围合的场所形成了流动的、连续的趣味空间(图1)。与此同时,庄园的铺地,从廊下的陶砖到檐下的粗卵石,再到院中的细沙,将当地人的生活方式融入空间的过渡之中,呈现出的是一种对待自然的态度。

图1 卢努甘卡庄园平面

巴瓦在坎达拉玛遗产酒店选址时就选择了一块地势坎坷、充满悬念和神秘感的狭长山脊。通过设计将酒店与山石巧妙地结合在起来,既保护了自然环境又能创造出一个“长在岩石上”的奇特休闲度假体验。原生态的巨石与墙体围合成了主要的通道,人仿佛进入了古老的山洞,穿过通道即是豁然开朗的山林湖泊,这样奇特的体验式旅游,让旅客乐而忘返,充满了神秘色彩(图2)。

图2 坎达拉玛遗产酒店

2 景以情合 情以景生

造园中的“情”与“景”着重叙述的是人生活在其中的情境,它包含着生活在园中之人的活动和感情在内。而针对自己的作品,巴瓦曾写道:“当人们感受到乐趣,就如同我在设计和建造房屋时感受的一样时,我发觉这些根本无法用分析的、条条框框的方法来描述其确切步骤……”巴瓦这一观点恰恰又和造园中的“情景论”不谋而合。“情景”这个词可能并没有出现在巴瓦设计的文字理论表述中,但是我们可以从他的作品中感受到情景合一的意境以及饱含情感独特的空间体验。

而卢努甘卡庄园的设计就是他将自己对欧式建筑的独特情结与斯里兰卡本土地域文化的一种巧妙融合(图3)。将欧式小屋与本土传统的柱廊、骑楼小庭院等元素揉合在一起,更是在小空间中运用一些斯里兰卡式的陶罐、鸡蛋花等景观道具的组合,使身处于庄园内的访问者感受到禅境给心灵带来的力量和舒缓效果。巴瓦在诠释的是住宅、园林、景观和主人之间的关系,使庄园本身成为了一个容纳记忆的场所。很多评论家说,巴瓦自宅的设计过程其实是他在学着如何跟卢努甘卡庄园相处,他们就像一对扶手偕老的伴侣。

3 实以形见 虚以思进

中国园林在造园时往往追求自然的完美,力求打破形式的上和谐性与整体性,这就是“造园论”中经典的“虚实论”,即虚实结合。对中国古典园林来说,“实”是园林景境直接呈现给游人的具体的、可感知的景物的形象;“虚”则是景境间接提供给游人的,要经过想象才能把握或领略的“象外之象”,也就是意象和意境[1]。 这种虚实结合营造景境的手法在巴瓦的设计中也处处可见。

巴瓦在设计灯塔酒店时,在酒店内部设置了一部圆形楼梯,楼梯在一群涡卷的荷兰和僧伽罗战士的雕塑中盘旋而上,扶手处用铁艺还原了角斗场的景象,让旅客在通过幽暗、刀光剑影的楼梯之后到达宽阔平台看到呼啸而来的海浪时,有一霎间沧海桑田的感触(图4)。这种欲扬先抑的空间处理手法,给旅客带来了新奇的情感体验。

图3 卢努甘卡庄园

图4 灯塔酒店

本托塔沙滩酒店的二层设置了中央水亭,水面不仅映射了周围全部的环境景色,并且反射的光线将视野给照亮(图5)。通过楼梯过渡到豁然开朗的空间,使人产生不知身在几层的空间迷惑,这种敞亮的院落空间平稳地落在大地之上,错觉让人对中庭之下、基座之内的隆起的土壤产生知觉和想象。

图5 本托塔沙滩酒店二层中庭

4 因借无由 巧于因借

“借景”是中国明代造园学家计成,在他的传世名著《园冶》中创造的一个造园学的特殊名词,是造园论中一种扩大空间的设计手法。张家骥先生曾在《中国造园论》中说:“园外有景可借,要借的巧妙,不是在建造之中,更不在建成之后,而须要在建园之初”[1]。这些灵感往往来自设计师自身对场地的认识和理解。

卢努甘卡庄园的用地,横跨两座低矮的山丘,靠近附近的一个盐水湖。巴瓦巧妙的借用这种地势制造了两处主要的景观,从庄园向南眺望,可见远处小山上耸立的佛塔,而北侧清理遮挡视线的植被,可以欣赏到波光粼粼的碧蓝湖水。不仅如此,在坎达拉玛遗产酒店的设计中,我们也可以看到巴瓦将主体建筑物简化到只剩框架,巧妙地运用这些特殊的框架取景,将山脉、湖泊、雾霭、丛林等景色全部都捕捉定格在游客眼前。建筑物在自然风光的面前,只能充当取景器,化身为观景台(图6)。这些空间处理手法和“造园论”中的借景又是一种巧妙的不谋而合。

图6 坎达拉玛遗产酒店内部

5 结束语

在巴瓦的多数作品中我们能读出他喜欢在建筑中运用一种简约的叙事方式,将人投入景观的画面,又拉出到精神的享受之中。对于巴瓦而言,他所营造的所有物质空间组织仅仅只是为了适合身心的愉悦。

当下的建筑设计中,我们往往只考虑建筑基地的环境和建筑自身的功能,而忽视建筑与周围自然山水的有机联系,可谓是虽在其中而实在其外。笔者尝试运用中国传统造园论中的空间设计手法来解读杰弗里·巴瓦的经典建筑作品,是希望能够在其中寻求一些建筑与自然环境融合处理方法上的共鸣。

猜你喜欢
巴瓦造园庄园
珍珑·青石子度假庄园
慢屋·青麦庄园
壹 造园·纳瑞集祥
草莓庄园
江南园林造园手法在新中式园林中的应用初探
动物庄园
十一岁硬汉
浅谈古诗文与中国园林
关于“园理”研究的点滴思考
十一岁硬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