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血管病抢救室护理中的应用研究

2018-04-13 02:28陈正静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重庆401320
现代医药卫生 2018年7期
关键词:抢救室脑血管病医护人员

陈正静(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重庆401320)

随着我国老年人口数量的不断增加,我国急性脑血管病患者的数量也随之增加。急性脑血管病给患者的身体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同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水平[1-3]。急性脑血管病在我国是较为常见的疾病,多发于老年人,但由于工作压力大等因素的影响,我国出现了多起年轻人患有急性脑血管病的案例。急性脑血管病具有发病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情严重、致死率与致残率高的特点[4-6],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处理,可能造成患者死亡、终身残疾等严重问题。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就诊后及时、有效的处理具有重要意义,及时、科学的治疗与护理能够稳定患者的病情,降低患者的致死率与致残率,有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7-8]。本文对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血管病抢救室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研究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本院抢救室接收的100例确诊为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0例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对照组患者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 50~77岁,平均(70.9±1.4)岁;糖尿病 16例,高血压41例,高血脂9例,其他疾病2例。观察组患者中,男 24例,女 26例;年龄 49~79岁,平均(71.3±1.2)岁;糖尿病17例,高血压40例,高血脂8例,其他疾病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及基础疾病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1.2.1 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方式进行抢救室护理,观察组患者则采用急救护理路径进行护理。急救护理路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5点。

1.2.1.1 制订科学的急救护理路径 首先要制订科学、快速的急救护理路径,护理人员要对相关的循证资料进行仔细的分析,从而制订出诊前、接诊、评估病情、急救护理、转运护理路径。在制订急救护理路径时,要能够快速、科学完成,在患者到达急诊后1 h内完成对患者的病情评估,并且能够做出就诊救治与诊断、治疗的决定。

1.2.1.2 加强医护人员的培训 抢救室的医护人员要加强培训,丰富抢救相关知识,使其更加熟练地进行操作,更好地了解自身的岗位职责。抢救室要制订抢救相关制度,规范救治行为及相关操作。另外,还要加强对医护人员法律知识的培训,既要保护患者的权益,同时还要保护医护人员的权益,避免医疗风险事件。

1.2.1.3 做好急救前准备 医院接到急救电话后,要在5 min内安排救护车,并且配备平车、监护及抢救的相关器械,做好抢救准备[9]。在前往救治的过程中,医护人员要通过电话了解患者的发病时间、用药情况、既往病史及目前患者的肢体活动与精神意识,从而对患者的病情进行预估和判断,并且通过电话对患者家属进行指导,为患者做好基本急救措施。

1.2.1.4 现场与转运救治 医护人员到达救治现场时,要能够快速观察患者的瞳孔状态,并且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结合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制订出科学的抢救方案,建立患者的静脉通道,降低患者的颅内压。对于存在高血压疾病的患者,要进行及时降压处理。当患者的生命体征逐渐平稳后,转运医院进行治疗。在转运过程中,护理人员要去除患者的枕头,将患者的头部偏向一侧,避免误吸等问题的发生。如果患者存在脑出血的可能,护理人员要将患者的头部抬高30°,防止患者出现窒息,另外,患者的头部不能与救护车的行进方向一致,防止刹车引起的再灌注,转运过程中要注重对患者的头部保护,避免头部的震荡引起二次伤害。另外,在此过程中,护理人员要与抢救室联系,详细介绍患者的病情,根据医生要求提前准备好抢救仪器与药物,让接诊人员提前准备。患者到达医院后,及时将患者病史、病情及用药情况告知急救医生,进行救治。

1.2.1.5 抢救室的急救护理 患者入院后,要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气道开放,做好吸痰、供氧工作。在抢救室准备好输液泵、冰毯、可视喉镜及台式监护仪、简易呼吸器,为患者供氧,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另外,在20 min内为患者进行CT、MRI及心电图、血液等检查,医生在患者的检查结果基础上对患者进行诊断,结合家属的意见进行治疗。本院要求所有急性脑血管病患者入院1 h内采取静脉溶栓药物治疗。如果患者需要进行手术治疗,且满足手术条件,则要求在30 min内做好术前准备。

1.2.2 评价指标 首先,对比两组患者的急救成功率,急救成功是指患者通过抢救后病情得到初步稳定并且转到病房,抢救成功率=抢救成功人数/总人数×100%;其次,抢救时间是指患者抢救所花费的时间;最后,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患者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满意度=(满意例数+基本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或构成比表示,采用χ2检验。Р<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患者抢救成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急救效果对比

3 讨 论

3.1 急性脑血管病 脑血管病是我国常见、多发的疾病,该病有着较高的致死率与致残率,对患者的健康与安全有着巨大的威胁[10],尤其是随着我国老龄人口不断增加,脑血管病的发病率不断增加。由于脑血管病的症状不明显,患者的常常错过了最佳治疗时间。急性脑血管病的主要症状包括面部、手臂、腿突然乏力,手臂、腿麻木,突然出现意识不清、言语不清等问题,或突然出现头晕、视力衰退、不明原因的头痛[11]。一旦出现以上症状,一定要让患者静卧休息,并且及时送到医院进行救治。

3.2 急救护理路径的应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抢救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患者或家属联系医院时,医院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制订了科学的急救护理路径,并且在患者入院1 h内完成病情评估,大大缩短了患者的抢救时间。在抢救成功率方面,观察组与对照组相差不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本院在急救护理方面有着较为丰富的经验,且医护人员的操作水平较高。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医护人员从现场观察到转运过程中均进行了科学评估,并制订了相应的急救护理路径,避免了患者的二次伤害,患者入院前医院方面已经做好了急救前的准备,为患者争取了宝贵的抢救时间,因此得到了患者及其家属的认可。

综上所述,急救护理路径在急性脑血管病抢救室护理中有着良好的应用,既能够缩短抢救的时间,有效的提高患者的急救效率,还能够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因此,医院抢救室要提倡采用急救护理路径方式的应用,从而提高抢救室的抢救效率,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

[1]张莹.浅谈预见性护理在急诊科脑卒中患者的应用[J].中外医疗,2017,36(9):138-140.

[2]贾子霞.探讨急诊护理路径在急性脑出血患者中的护理应用效果[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12):241-242.

[3]赖瑞清,赖淑清,李秋满,等.脑卒中患者入院前建立院前急救护理路径的价值研究[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6):727-728.

[4]王小容.急诊绿色通道护理流程在老年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效果[J].现代医药卫生,2017,33(3):445-447.

[5]高慧娟.院前急救护理路径在脑卒中患者院前急救中的作用分析[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17,2(2):18-19.

[6]张智量.脑血管病患者的心理护理体会[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2,6(4):116-117.

[7]李娟娟,王锦云,张红.血液病并发肺部真菌感染30例的护理[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2,12(2):472.

[8]乐丹.脑血管病伴发抑郁状态的护理[J].中国中医急症,2012,21(3):512.

[9]李宁.急救护理在急性脑卒中患者院前抢救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15(29):134-137.

[10]郝庭峰.优化急诊救治流程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应用探讨[J].中国医药指南,2015,13(31):118-119.

[11]杨丽珍,蒲宏伟,郑瑞花,等.优化急救护理干预措施在急性左心衰患者急救中的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4(32):115-118.

猜你喜欢
抢救室脑血管病医护人员
限制抢救室人流量对急诊医疗质量的影响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急诊电子病历系统建设与实践
急诊抢救室封闭式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我爱瑞金之温情抢救室
帮助医护人员处理好四种关系
脑血管病与血管性认知障碍的相关性分析
彩超诊断缺血性脑血管病颈部动脉血管病变的临床应用
CT全脑灌注成像在脑血管病变中的临床价值
精神科医护人员职业倦怠相关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