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学唱歌课的咬字、吐字训练

2018-04-15 05:09
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学生版) 2018年42期
关键词:吐字咬字韵母

赵 芳

(辽宁省抚顺市22中学 辽宁抚顺 113008)

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通过语言,人们可以交流思想,表达情感,交流信息,传递感情。歌唱中的语言是在生活中语言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在中学课堂上,中学生普遍具有朗诵的基本功,但是运用到歌唱中还是需要老师具有针对性的一些训练。在多年的唱歌课教学中,在课堂中我掌握了一些行之有效地方法。

一、像朗诵歌唱

生活中说话时,只要每个字说的清楚就可以了,但是唱歌中就要艺术化了,要比生活中的语言更夸张、更强调发音质量,说和唱的咬字是有区别的。首先要说的有感情才能唱的有感情,在课堂上一定要让学生先有感情的朗诵再学唱歌曲,在朗诵的基础上加上旋律性。

二、歌唱中的汉语拼音

歌唱语言的拼音与生活语言的拼音,既有相同也有不同之处,歌唱是在拼音规律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的创造,形成了歌唱语言的拼音规律,汉语拼音有声母(辅音)和韵母(元音),辅音是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而形成的音。元音是气流震动声带,口腔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这是中国语言所特有的,在多年的中学音乐课教学中我基本运用了以下三种方法:

1.把声母和韵母作为两个独立的结构单位互相拼合,常常出现在节奏欢快的歌曲演唱中。例如:《小鸟,小鸟》(金波词,刘庄曲)中的第一句“蓝天里有阳光,树林里有花香”学生演唱中一定要做到声母和韵母独立的咬字吐词,才能在快节奏中把字音唱清楚:

这种歌唱发声咬字吐字动作特点主要是一个“快”字,字头的声母咬得准确,咬的快,声母咬完之后,马上与韵母迅速结合,立刻唱出每个字的韵母。在字尾的归韵、收声。唇、齿、舌、牙、喉的配合动作要非常轻巧、灵活、敏捷。这就是嘴皮子和口腔念字的功夫,学生不仅学会了歌唱中的咬字吐字而且也加强了朗读的基本功,在朗诵中确保心里有准确地语言概念,用心念字,把每一个字唱清楚,并与气息结合在一起。

2.在歌唱咬字吐字过程中声母韵母分节拼音方法,这种方法适合节奏缓慢的歌曲,通过方法使字音在运腔的过程中变得更准确、更自然、更清晰。例如:《西风的话》(廖辅叔词 黄自曲)中:去年我回去,你们刚穿新棉袄,学唱这首歌曲就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这些字都要读出韵头,韵腹,韵尾并交代清楚这个方法要做到:慢而有序。

3.在有韵头的音节中,拼读时先把声母和韵母拼合,然后再把其余部分拼读出来,这一方法强调在歌唱的咬字吐字中先把韵头略为延长,并缓慢、柔和地过渡到母音上,上嘴的开口动作不能突然张大,而是逐渐张开。

在日常的唱歌课教学中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还要掌握汉语拼音中要掌握的要点:

1.声母发音要准确。声母发音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每个字的字头是否咬正,只有咬准字头才能将字交待清楚。咬字吐字拼音时首先是声母的子音位置(气流受阻位置)要端正,丝毫不能含糊不清。

2.声母、韵母拼音要连贯。在拼音过程中,从声母字头开始到字身、字尾的交待,或归韵或收声,是连贯的发音程序,不能停顿,否则就会将一个字读成两个字。

3.韵头不能丢

拼音时,要把韵头的音节放慢的夸张口形连为一体交待清楚,不可混淆丢失,否则就会改变词意。掌握了以上方法后,还需要注意歌唱中的咬字和吐字的行腔方法,这样才能完美的表现歌曲语言,在自己的教学中我觉得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1.语言要准确

不论是中国的汉语还是少数民族语言,发音准确直接影响语言思想内容表达的准确性,在歌唱中语言成为表现思想感情最重要的工具,因此语言的准确性是唱歌的基本功。要做到声母发音准确,韵母发音准确,还有双唇音、唇齿音、舌尖前音、舌尖中音、舌尖后音、舌面音、舌根音另外还要注意单韵母、复韵母。

2.语言要有歌唱性

语言的歌唱性,是音乐表现的重要手段,上音乐课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美化语言母音音色的能力,随意变化语言音调高低的能力,调节变化各种母音声音力度的能力,这些都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循序渐进培养的一种能力。教学生说中唱,唱中说,在生活里说话,语言音色千差万别,因为在日常说话的时候是一种无拘无束的自然发声状态,无需强调说话的发声方法,歌唱的语言则不同,它要求与说话的自然嗓音有区别,采用平时所练习的气息和声音位置方法来美化语言的音色,使歌唱语言的音色更圆润、明亮、优美、动听,使学生在歌唱中找到自信,获得勇气和力量。歌唱是技术性和艺术性的完美结合,不能脱离艺术内容单纯表现技巧,不懂得声乐基础方法与技巧的练习,要想艺术上完美表现,也是纸上谈兵。

生活中的说话,念字范围在口腔里,总是让学生记住向前说,向外说,咬字吐字要做到字正腔圆,字头要挂在扇面(在上口盖和眉心位置)。字头的语气要准确、适度。有了挂上去的感觉,语言就容易说的清楚,当年在上面把字挂住以后,前面(上口盖与眉心)就会自然的出现明亮,集中的共鸣音色,另外在演唱的过程中要注意歌唱的生动性,完美的歌声,是由三种美的因素构成:一是歌声的音色美和音色的变化美,二是声音的旋律没,三是歌声饱含着人的丰富的情感色彩美,三种因素缺一不可,课堂上要注重三种能力的综合培养,要让学生懂得用生动地语言去表达人物丰富的感情世界,有感情的歌唱,朗诵中歌唱。这些都可以在潜移默化中丰富学生的情感和价值观的体验,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常常通过说话时音色的变化来表现情感的进展、变化,将这样的情感融入到歌唱中会让歌声越来越优美,在熟悉歌词后进行歌唱方面的语言处理,使自己做到心中有数,将朗诵的体验融入到歌声当中,与用到歌唱发声和咬字吐字中。

在教学中一切优美的歌唱都离不开课堂上循序渐进的基本功练习,下面是我在多年教学中,在课堂上运用这些基本功,就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相信经过三年的初中音乐课堂练习,基本的歌唱练习,会对学生终生的气质,精神状态都会有更大的提高。

猜你喜欢
吐字咬字韵母
声母韵母
流行演唱中的咬字问题剖析与正确运用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单韵母扛声调
有关声乐教学的咬字
孩子吐字不清,可能是舌系带过短
《湘水韵》及其编撰原理要点
高校声乐教学中声音“气”、“点”结合与咬字关系研究
用心吐字,为爱发声
“孩子吐字不清如何处理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