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会计信息造假

2018-04-16 04:59胡晓明
时代经贸 2018年5期
关键词:会计信息现象利益

胡晓明

会计信息造假是指企业管理者和企业会计人员共同在日常的会计核算过程中,不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不按照准则制度的要求,无中生有,理由虚假的会计凭证,做虚假的会计记录,编制虚假的财务报表。会计造假往往有各种目的和手段。识别会计造假、杜绝会计造假,抵制会计造假,是我们目前应该重视的工作。本文从会计造假的原因动机、常见手段和防范治理入手,试图分析会计造假的本质与方法,提出防治会计造假的相关建议,希望能够基于本文的研究来得出一个较为系统的研究结论。

一、相关文献回顾

关于会计造假的各种观点,国内外有很多种说法。首先关于会计造假的原因,会计造假的原因各种各样,但各种原因归结起来,其本质还是因为有利可图,正是因为存在大量的利益,才会使相关的人员铤而走险,以身试法。姜宏、何胜启(2003)认为,会计造假的本质原因是因为相当一部分人恶意操纵了会计利润,以此来牟取利益,导致了会计造假。吕学典(2003)提出会计造假的本质原因是因为两权分离,直接原因是因为利益驱动,而间接原因是因为监督不力。李敏(2010)认

为会计造假的相关利益者因为觉得有利可图,对会计造假和被发现之间做了利益的权衡之后,选择了会计造假,并且道德失范更是加剧了这种行为的嚣张气焰。孙万欣和陈金龙(2011)觉得监管水平不高、执业环境不良、职业道德水平低下都促使了会计造假的现象。何学飞(2008)认为因为投资者、债权人和企业的职工都能通过会计造假有利可图,而相关的政府监管部门因为企业会计造假而促使地方经济的发展,使地方税收总额得到增长,使政绩显得好看,而对会计造假现象放忍不理都导致了会计造假的愈演愈烈。刘宏涛、王维华和杨彬(2012)认为会计造假也因为整个市场经济内存在造假的风气,因为部分企业造假得到了好处,从而带动了更多企业的造假行为。余应敏(2003)认为注册会计师的行为失范,监管不力也是导致会计造假行为日渐猖狂的原因之一。竺素娥(2002)认为,一些大公司为了上市获得更多的经济利益,但本身的资本资金还未达到上市的水平,不惜使用会计造假的方法来使企业上市。而一些小企业民营企业则是为了自身偷税漏税获得更多的经济效益所以选择了会计造假。严丽娟(2012)提出,会计造假也因为公司内部治理制度不严格,存在着漏洞,并且我国的资本市场对会计造假行为抱着漠视的态度,才会使会计造假行为难以遏制。Ram Mohan R.Yallapragada,C. William Roe和Alfred G.Toma(2012)提出会计造假的原因还因为巨大的高管薪酬激励方案,会计操纵季度收益,董事会流于形式,首席财务官通过关联方关系和隐藏协议使自己收益。

关于会计造假的分析,王海民(2001)认为会计信息的质量与会计信息提供者和监管者有关。仇俊林、李宇(2002)认为会计信息的分析要从主体分析、环境分析和心理分析入手,每个因素都有不同的原因促使会计造假的现发生。Bobbie W. Daniels,Yvonne Ellis和R.D.Gupta(2013)还认为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还因为教育者缺乏对学生进行会计造假的教育,使得学生缺少会计造假方面的概念。

关于会计造假手段方面,竺素娥(2002)认为会计造假的手段有合法前提下的利润调控行为和违法前提下的杜撰经营活动和经营业绩的行为。韩文明(2005)认为上市公司会计造假利用虚增收益、虚假出资和虚假陈述隐瞒信息的方法。

关于会计造假的防范与治理,王海民(2001)认为从监管者入手,建立相应的责任制度,如果政府监管失职,应追究相关监管者的责任。李敏(2010)认为可以提高会计造假的经济成本和会计造假的责任成本。余应敏(2003)认为应该规范注册会计师的责任和行为。竺素娥(2002)认为应抓住造假的经济根源,完善法律制度。何学飞(2008)认为还可以提高公司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在校会计学的学生进行诚信教育。吴联生(2011)认为应该从刑事责任的角度来追究相关造假的责任人,以此来杜绝造假。阎达五和李勇(2006)从美国上市公司造假的案例中得出,企业自身也应该提高自己的营运能力。Ram Mohan R.Yallapragada,C.William Roe和Alfred G.Toma(2012)还提出了可以加大对法务会计的培训,学校也可以加大法务会计的课程来防治会计造假现象。

基于国内外会计造假相关的文献,会计造假行为会严重地影响到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税收规模,会对相关利益人产生不小的经济影响,甚至会扰乱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因此,政府和注册会计师等相关监督责任人应该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措施,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以此维护好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促进我国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

二、会计造假的原因和动机

(一)会计造假的宏观因素分析

1、产权因素

会计造假原因众多,其中一个就是产权不明确。因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原因,市场主导的企业大部分都是国有企业,并且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很多企业中都带有国有资产的股份,并且我国政府对国有企业和带有国有资产的企业控制过大,导致产权不够明晰。因为政企未分开,所以这些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和会计相关工作者并不明确自己在为什么而工作,常常抱有一种“这不是我的企业,会计造假的后果不会由我来承担”或者“这是国有企业,有国家作为后台,就算会计造假了也有国家撑腰”的消极想法,为此这类企业的会计造假现象频频发生。只有把产权明晰了,政企分开了,政府对这类企业的控制减少了,让这些企业通过自己去发展,让他们意识到“这是他们的企业”,明确了利害关系,才能对会计造假现象进行防范与治理。

2、法制因素

法制因素中包括很多因素。第一是因为我国的法律条文不够严密,存在着法律漏洞,相关的法律法规没有完善健全,所以不法分子可以有机可趁。并且法律对于会计造假的惩处力度不够,会计造假被查处后的惩罚力度太小,所以不法分子不以为然。第二,整个社会对于诚信的教育缺失,道德失范现象频频发生,会计行业也受到了侵害,导致诚实守信的会计职业操守受到了挑战。会计造假的原因有可能是因为周围的企业造假,造假的利益大于不造假的利益,所以更多的企业在造假企业的带动下开始倾向造假(刘宏涛、王维华、杨彬,2012)。这也是整个社会存在造假氛围,而大众产生了法不责众,“你可以造假,我也可以造假”的负面心理。第三,监管水平不高、执业环境差、职业道德水平差等,做假账的概率就会上升(孙万欣、陈金龙,2011)。归根究底就是监管者缺少法制的思想,没有彻底理解自身的职业道德,没有意识到法律对于监管会计行业监管会计造假的重要性,如果监管者认识到了法制对于会计造假的防治作用,那么会计造假现象就会有一定程度的下降。第四,注册会计师的能力和职业道德淡薄,注册会计师本应该协助政府监管者进行会计行业的监管,但是部分注册会计师自身能力不足,没有相应的职业技能,不能进行有效的会计监管,对于会计造假现象无力发现。而有些注册会计师却带头以身试法,明知会计造假是违法犯罪行为,却帮助企业欺瞒,出示错误的鉴定报告;更有甚者,帮助企业造假,在企业会计造价中“献计献策”,以获得自身利益。这都是注册会计师法律意识淡薄,法制观念不明确的后果。第五,学校缺乏对会计专业学生的法制教育,没有让学生在学校就意识到会计造假的违法犯罪性质,没有让学生意识到会计造假的严重后果,学生对会计造假没有一个法制上的概念,最终导致他们进入社会后走上歧途。

(二)会计造假的微观因素分析

1、公司治理结构因素

在会计造假原因的公司治理结构因素中,可以大致分为五个因素。第一,有部分人通过操纵会计利润来进行会计造假,而且这种操纵是带有恶意性质的,刻意通过操纵利润来欺瞒财务报表的相关使用者。第二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原因,是因为相关经济人有利可图,债权人也好股东也好,他们指示会计人员进行造假,是因为他们可以通过会计造假来得到利益,一些大企业或者国有企业的股东,他们通过会计造假使公司的利益上去了,他们可以得到名利双丰收的好处。而会计工作者在股东和债权人的威逼利诱下,为了能保住饭碗,不得不铤而走险,进行会计造假行为。第三,通过对上市公司会计造假的分析,发现大公司会计造假可能是为了上市,虚增利润,以达到上市的标准;而民营企业进行会计造假是为了减少利润以偷税漏税,民营企业家可以从中获得更多利润(竺素娥,2002)。第四,企业内部控制制度不够合理,没有形成有效的制约系统,内部控制制度存在漏洞,所以导致会计造假现象的发生,如果企业拥有一个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那么会计造假就很难通过层层严密的把关,最后来危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且,也正是因为公司内部控制制度不够严密,一些职业素质低下的会计工作者看到单位内部控制中的漏洞,通过做假账来套取公司的资金,甚至发生了公司会计挪用单位资金来炒股赌博的现象。第五,一些国有企业的股东抱怨说前任领导因为会计造假而促使公司的业绩十分可观,但会计造假行为又没有被查处,所以他们不得不通过会计造假来维持这种可观的收入,会计造假的原因还因为巨大的高管薪酬激励方案,会计操纵季度收益,董事会流于形式,首席财务官通过关联方关系和隐藏协议使自己收益,这种种原因都导致了出现了会计造假现象,并且此现象屡禁不止( Ram Mohan R.Yallapragada,C.William Roe和AlfredG.Toma,2012)。

2、成本与造假利益不对称

会计造假可以为相关的经济人带来利益,可是会计造假一旦被查处,这些经济人也要为此付出经济和人身自由上的代价,但是既然要付出相应的代价,为何还有这么多人愿意铤而走险呢?通过比较,我们不难发现,会计造假的成本和会计造假的利益远远不相对称。会计造假利益小则以万计,多则没有上限,但造假的成本却是罚款或者失去几年的人生自由,很多人认为这些成本在利益面前显得无足轻重,于是无视了法律的监管,无视了职业道德,选择了会计造假。

三、营造防范会计信息造假的环境

防范会计信息造假,首先应该营造一个诚实守信的会计行业的环境,当今社会道德失范的现象时有发生,会计行业中也有不少不法分子的犯罪行为而导致了整个会计行业的诚实守信的气氛开始被破坏,因为一些企业造假而更多企业在他们的带动下,也加入了造假的行列,政府和其他的监督者在进行监管的同时,还应该多多宣传诚信这一职业操守,加大对诚信企业的表彰和扶持力度,形成一个“诚信经营才能使企业长久”的氛围。与此同时,会计教育者和学校也要加大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诚信教育,会计的诚信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要把诚信教育贯彻在会计学专业的学生的学习生涯始终(何学飞,2008)。就像某所高校对于ACCA班的学生实行无人监考制度,让学生在平时的时候就养成诚实守信的好习惯好修养,就很值得其他高校借鉴学习。

(绍兴市公墓管理中心,浙江绍兴312000)

参考文献:

[1]吴联生.企业会计信息违法性失真的责任合约安排[J].经济研究,2011(2).

[2]韩文明.中国上市公司会计造假行为的统计特征分析[J].审计与经济研究,2005(10).

[3]姜宏,何胜启.从“会计利润”看会计诚信建设[J].财务与会计,2003(8).

[4]刘宏涛,王维华,杨彬.企业会计造假行为及监管演化博弈分析[J].财会通讯,2012(12).

[5]李敏.会计伦理学构建方法——论会计造假的伦理学与伦理对策[J].会计之友(上旬刊), 2010 (3).

[6]吴祥敏.企业财务造假分析[J].时代经贸,2017(19).

[7]徐继全.合法会计信息失真的成因及其预防对策[J].时代经贸,2007(S9).

猜你喜欢
会计信息现象利益
回音壁:这篇文我很喜欢
并购基金体外培育模式下会计信息失真案例分析
I Love You, Dear China
会计信息市场的构建研究
第四章光现象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国际比较
猜谜语
奇异现象传真
汪建中“股市黑嘴”利益链的终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