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向语文能力调整学习活动

2018-04-17 03:41王黎燕
新课程·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学习活动语文能力预习

王黎燕

摘 要:以学生的语文能力提升为目标,从预习存在的预习方式单调、常规步骤机械化、重点环节虚化、与课堂教学脱节四个误区入手,通过预习方式灵活多样、常规步骤读课文+X、重点环节知能合一、预习成果融于课堂四方面提高预习有效性,讓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关键词:语文能力;学习活动;预习;有效性

一、四种值得深思的误区

目前,“先学后教”的理念已渐入人心。“先学”,就是预习,需要学生预先自学新知识。预习决定着我们的课堂起点,重要性已越来越得到重视。然而,细细审视我们的日常教学,现状却不容乐观,存在以下误区:

误区1:预习方式单调

误区2:常规步骤费时机械

误区3:重点环节虚化

误区4:与课堂教学脱节

从以上四种误区可以看出预习活动不高效,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的锻炼与提升。为此,我们开始了提高预习有效性的研究。

二、策略探寻

预习是由学生的学习活动组成的,这点毋庸置疑。预习方式单调、常规步骤机械化、重点环节虚化、与课堂教学脱节等误区,使学习活动变成纯粹的为预习而预习,显形的语文技能没有得到较多的锻炼,隐性的思维训练几乎没有,学生的语文能力没有得到提升。基于这些现状思考,提出下面四个操作策略:

(一)预习方式灵活多样

预习方式的灵活多样是由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决定的,一学期都是一个模式的预习,肯定会让学生无聊透顶,敷衍了事,在不花大力气的情况下,稍微改变一下预习方式,还是非常有必要的。

1.预习单和便利贴交叉使用

预习单预习就是老师围绕课文设计一张预习单,而学生会依据预习单对课文进行预习。这个方式的优点是正式,有仪式感。这个作业在学生心目中有分量,学生好操作,教师便于检查。但每篇课文都有这样一张A4纸的预习单,说大一点有点资源浪费,说小一点对师生是累赘:老师制作有负担,学生保管有负担。

所以我们想到了便利贴,与预习单交叉使用。便利贴体积小,有粘性,文章开头可以贴背景、作者生平等;重点段落上可以贴提出的问题;结尾处可以贴上学生自己概括的主要内容。这样预习效果一点都没有降低,学生和老师会感觉压力轻一点。

2.微课预习和APP预习锦上添花

“微课”逐渐被人熟知,它的出现为小学语文的课前预习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因为小学语文预习内容相对简单、重点突出,非常适宜制作成几分钟的微课。而几分钟的微课作为预习的载体,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特点,也更加符合不同层次学生的个性需求,预习效果也就显而易见。

微课可以在预习字词环节使用,也可以是课文朗诵,还可以是作者介绍。

微课主要从国家级、省级的教学微课网站上下载,找到适合使用的微课就用,实在找不到就不用,当然,也建议教师自己偶尔制作一两个。

APP预习是在英语老师的启发下使用的。在英语老师的推荐软件中,也有语文版块,偶尔笔者也会发送给家长,在家长的监管下使用,效果还是不错的。主要是学生喜欢,而且便于反馈。在后台,老师对学生的预习情况一目了然。

3.单元预习和单课预习粗细结合

单元预习会相对粗略些。在每一册课文中,因为思想主题不同,同质的课文分散在不同单元。我们拆散原先的单元,把同质的课文整合成一个单元进行学习。为了帮助学生走进历史,沉入历史,整理历史题材类课文如下:把第九册7篇课文整合成一个单元,第十册6篇课文整合成一个单元,第十一册4篇课文整理成一个单元。

这些新单元组合后,让学生用一个傍晚的时间读通顺课文,标出新字词,寻找出处,搜集资料,了解课文的“前因后果”,这种主动填补故事背景的过程与老师的“满堂补充”相比,既节约时间,又让学生经历了搜集资料的过程。

单课预习相对精细些。按照教师提供的预习单开始预习,督促学生筛检、使用手中的资料,或合并、或共享、或整合、或删除。

(二)常规步骤,读课文+X

做任何事只有“得法”才能事半功倍。预习要讲究方法,学生“有法可依”才会熟门熟路;照一定的步骤,才会得心应手。

1.读课文+认识字词,熟练使用标记

第一遍默读课文,并做好五个环节:用数字标出自然段序号;对照生字表,把文中的生字圈出来;在带有生字的词语、四字词语、关键词语下划上横线;在精彩的句子下划上波浪线;在有疑问的地方画个问号。这样的预习标记,会让学生的预习快速而有条理,这些标记的运用会让预习要求转化成预习方法,且终身受益。

2.读课文+运用字词,比较中悟异同

第二遍还是默读课文,并做好一个环节:字词运用,就是在生字条中给每个生字至少组两个词语,超过两个或组的词是成语的就进行表扬;或写出生字的形近字或同音字,加以辨别;或对于不理解的词语,可以采用根据词意造句的方法。三选一操作,指向字词运用能力。

3.读课文+说主要内容,掌握要素提炼法

第三遍朗读课文。此时,有前面两遍默读课文作铺垫,朗读课文会比较顺畅。“说”主要内容,虽不需要特别严谨地概括,但总的方向不能改变:记叙文抓住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来概括,说明文要抓住事物的几个方面来概括。对于这个方法,只有老师反复强调,学生做到心中有数,“说”主要内容才不会偏离大方向。

共读三遍课文,一遍朗读,两遍默读,每一遍附加不同的要求,这样节约时间,整个过程简约而不机械,有选择、有方法,容易让学生接受。乐意做就不会觉得是累赘。

(三)重点步骤,知能合一

每个学生有各自不同的生活经验,每篇课文有不同的特点,在不加重学生学业负担的情况下,把学生搜集资料、提出问题、体验生活等步骤进行“放大”处理,进行各自侧重的能力训练。

1.资料搜集,培养概括能力和文字整理能力

学生养成在课前搜集与课文有关的资料并选择重点内容有条理地写下来的习惯来增加学生的阅读量,同时丰富课堂教学资源。

学生搜集作家的生平、代表作、杰出贡献、名言等,用简洁易懂的语言写下来,而不是几页几页地打印出来。如,学习《草原》时,学生将搜集出来的资料内化成自己的语言:老舍原名舒庆春,是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被称为“人民艺术家”。长篇小说有《四世同堂》《骆驼祥子》,短篇小说集有《赶集》,话剧有《龙须沟》《茶馆》。他的名言有:“才华是刀刃,辛苦是磨刀石,再锋利的刀刃,若日久不磨,也会生锈。”这种预习方法既培养了学生的概括能力,又培养了学生整理文字的能力。

搜集有名的景点,写出地名、特点、古今中外名人赞美的古诗或名言。学习《爬天都峰》时,学生根据笔者的要求从大量的资料中整理出以下内容:黄山,取自“黄帝之山”之意。黄山是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遗产,世界地质公园,中国十大名胜古迹之一。黄山以奇松、怪石、云海、温泉、冬雪“五绝”著称于世,拥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称。“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是对黄山最好的评价。赞美黄山的诗句有“人间多少佳山水,独许黄山胜太华。云海波澜峰作岛,天风来去雨飞花(老舍)”“路尽清溪逼画图,乱云深处插天都。雾开虎豹文姿出,松隐龙蛇怪状孤。(张冠卿)”“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学生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不仅感受到了祖国山河的壮美,还受到了中国古代优秀诗文的熏陶,更容易体验天都峰“高”和“陡”的特点,感悟一老一小爬天都峰的勇气,学习效率自然就提高了。

2.质疑问难,操练提问的实用方法

质疑问难是预习的牛鼻子,学生所提问题的广度和深度,直接决定着学生预习的质量。

“泡泡问题”模仿法指向“什么时间提问题”“怎么提好问题”训练。五年级以前的课文中安排了泡泡问题,这是非常好的提问范例。泡泡中的文字指点着学生的思考路径,发现哪里需要提问,对应的语段在哪里,问题好在哪里。如《画杨桃》中“老师的神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呢?”问题出自人物神情有了出乎意料的变化。如英子为什么犹豫呢?问题是从人物的外在表现猜测其内心产生的。经由这样的质疑训练过程,学生原先提不出问题,现在会自觉联想泡泡的提问方式,促进自主阅读能力的提升。

“单元样本”借鉴法指向“围绕什么主题提问”。现行教材中的一个单元,“导语”“精读课文课后习题”“略读课文前的连接语”“回顾拓展的交流平台”都给我们提供了很多样本问题,而且指向比较集中,主题比较鲜明。“泡泡问题”模仿法、“单元样本”借鉴法是两种适合预习时学生自行操作的提问方法,避免学生所提问题比较肤浅。

3.体验积累,练就感知生活的同理鉴赏能力

布置生活体验的作业,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一般老师都知道这个方法好,也愿意用。但一般都是在课文结束以后,比如学完写秋天景色的文章再去找秋天,教完写母爱的文章再去让学生为妈妈做一件事。其实,我们可以转变思路,把课后作业转变为预习作业,有了生活积累,学生对文中的文字会有更深的感触。

(四)预习打底,融于课堂

学生预习的成果作为教学的起点,将预习成果融于课堂,展示学生预习后的真实现状,这才能发挥预习的真正作用,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对下一轮预习的积极操作。

1.合作整理问题,促目标意识养成

预习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有很多种处理方式。或当堂,或提前,或小组共同梳理,或教师快速浏览,老师和学生一起将问题进行分类整理。规整同类问题,培养学生的求同思维;稍稍修改题面,把问题直指中心,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对学生来说,课堂学习的问题是我们自己提出来的,那么课堂专注的程度会更高;对老师来说,这些梳理出来的问题本身就是教学目标,这个“顺水人情”何乐而不为?日积月累,学生的课堂目标意识也会慢慢养成。

2.反复使用表格,促阅读技能提升

对于说明文或故事情节反复的课文,预习中往往会使用表格,这些表格的再利用和衍变,一定要成为学生阅读技能训练的主战场。预习时,表格可以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课堂再用时,表格可以助推情感升华;三用时,表格可以助推复述的顺畅和条理。

3.聚焦关键句段,培养审美情趣

语言优美的经典课文,预习时会着力于语言的欣赏与积累。如《匆匆》,预习时摘录一处最能描写日子来去匆匆的句子。学生个人预习成果纳入课堂教学板块结构之中,紧扣文本的精彩句段,引导学生欣赏用词美、修辞美、结构美和意境美。或朗读吟咏,或咬文嚼字。由内容走向形式,作者是用怎样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时间来去匆匆的感受的,欣赏句式运用的生动妥帖。最后对具体描写作一个归整,整个流程借助预习结果帮助学生有效积累。这样既能深入理解文本,体验美的情趣,又能培养学生再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总之,“预习”这样一个老话题,在“语文能力”提升的大背景下,调整学生的活动是有必要的。通过预习方式的灵活多样、预习常规流程的简约实用、重点步骤的放大处理、预习结果在课堂上的充分使用等策略,让“学生爱上预习”是可行的。从更加长远的角度来看,预习会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优先获取更多的学习资源,必将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周婷.四色学习单:把语文课堂还给儿童[J].上海教育科研,2015(12).

[2]陈燕.以“学习活动”主线推进阅读教学过程的展開[J].教学月刊,2014(5).

[3]张兴文.寻找“教”与“学”的契合点:浅析小学语文预习后课堂的教学策略[J].教学与管理,2014(20).

[4]林通.小学语文预习指导策略探微[J].小学语文,2016(6).

[5]沈慧.小学中高年级语文的能力型预习[J].阅读,2017(15).

[6]何加轩.预习提示是学习课文的钥匙一:部编本语文教材“预习提示”的妙用[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7(1).

[7]刁爱娟,孙美芬.应用微课优化小学语文课前预习的思路[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7(12).

编辑 张珍珍

猜你喜欢
学习活动语文能力预习
从“听说读写”到“语思审文”——从周丽蓉老师《开学第一课》实录看语文能力的培养
在“闲书”阅读中培养语文能力——儿童“闲书”阅读指导例谈
基于学习需求的学习活动设计
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步走,“鲜活”口语交际课
论高中生如何通过正确的预习、复习学好语文
浅谈职高生的数学课前预习
落实多元语文实践,提高学生语文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