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2018-04-17 03:41刘卓宏
新课程·上旬 2018年2期
关键词:小慧黑板惩罚

刘卓宏

“世界上没有哪两片树叶是完全相同的。”我们的学生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而是有着不同个性、不同情感特征,始终处于发展状态的个体。因此我们的教育方法是因具体情况采取不同教育方式,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但要有爱心、责任心,还要运用智慧,细心去发现。只有这样,孩子才会接受我们的教育。我们究竟要怎么说孩子才会听?

一、接受孩子的感受

当孩子的感受被接纳了,觉得你和他站在同一立场,他们才会更愿意接受你的建议;当他们得到理解了,情绪得到抒发,才会鼓起勇氣面对问题。

我担任三(4)班班主任的时候,有一次科任老师抱怨班上小慧同学上课老是坐不住:“我问她什么事?她说看不清黑板,可她已经是坐在第二张桌了,我说了她几句她就故意不听我的课了……”我找了个机会,问了她,这是我们的对话:

老师:“你坐在位置上看不清黑板吗?”

小慧:“是。”

老师:“哦,你那儿有时要偏着脑袋看黑板,很不舒服吧?”(她坐在第四组)

小慧:“嗯,我想调座位。”

老师:“怎么以前没听你反映过?”(中段考后,她才因班级正常轮换调过来的,我是故意问的。)

小慧:“我是刚调过来的。”

老师:“唔,怎么办呢?你整个黑板都看不清吗?”

小慧:“不是,左边的比较看不清。”

老师:(我想了想)“是不是左边黑板有反光?”她表示了肯定,我又说道:“你向老师说了,做得很好,上次在这里坐的××同学没向老师说,老师就不知道了,老师真希望我们全班同学都能坐在中间啊,你说这能做到吗?

她摇了摇头。

老师:“那老师告诉其他的老师以后上课尽量把字写在中间,太阳太亮堂的时候就把门关了好不?”

最后,她欢喜地答应了,也没提调座位的事了。

在这次对话中,我没有急于否定她的感受,她才愿意把想法说出来让我更全面地了解情况,我又间接地强调了别的同学也遇到和克服同样的困难,希望她能放弃自私的想法。

二、引导孩子与老师合作解决问题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有的孩子很难教?因为儿童的自我管制能力较差,习惯对于他们有很强的控制力,其实他们不一定是不愿意和老师合作。如果这时我们方法不对了,急了,产生负面情绪,进而强行要求、指责、漫骂,学生最可能产生的感受就是不被信任,要么选择放弃,要么选择对抗。如:老师一再强调班级卫生,已收到良好效果,但就个别的学生老是乱扔垃圾,你对他怎么说?举罪与责怪?威胁与恐吓?还是埋汰与讽刺?

我们能不能争取把我们的要求变成孩子美好的想象、羡慕的对象:“丽×走到哪儿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同学们都喜欢他,你看她从身上穿的到坐的位子都是那么整洁,你做好了她也会喜欢你的。”(选择他喜欢的同学来说。)

“你要是能把衣服打理干净,洗把脸,再把桌子下面收拾一下,就是同学眼中的帅哥啦!”

这样说,也许不能立竿见影,但会是一个正确的引导方向,你的鼓励与尊重会让学生更难拒绝与老师合作,也能找到动力。

三、相对于惩罚,孩子肯定更愿意考虑其他的方法

惩办孩子给予他们改过的压力,但会剥夺他们从内心进行自我深刻反省的可能,孩子未能从内心深刻自我反省也是造成反复犯同一个错误的最大原因。

很多老师愿意采取惩罚的手段教育学生是因为怕失去对情况的控制能力及对学生的控制地位,却反而剥夺了孩子自我补救的机会,干扰了孩子自我反省、思考的可能。我不认为教育应脱离惩罚,因为惩罚可让孩子学会承担责任,学会衡量与取舍,更理性。这样才会使我们的教育与将来立足的社会接轨。但我强调的是让孩子在清楚认识到自身错误后再考虑是否需要惩罚并选择合理的惩罚手段。这时候我相信孩子也会愉快地接受惩罚,甚至还能感受到老师的善意。那我们的这种“善意的惩罚”如何表达呢?我们甚至可以尝试在游戏中说明,如:在下一盘棋中找机会,交流一下规则的重要性。还可以让他成为一个活动的管理者,感受纪律起到了什么作用和没有纪律的不良后果。

换个角度看待问题,把孩子看成麻烦制造者,你心里总是有厌恶情绪,进而教育缺乏耐心和信心。既然孩子已经犯错了,何不把孩子当作解决问题的积极参与者?而得到赞许的孩子更愿意给自己设立目标,得到肯定孩子会让他们把正确的事情重复下去。众人面前的赞许有时是一种鞭策和改正的压力。这些手段都可替代惩罚。在《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一文中,伯父只是看似随意的“哈哈,还是我的记性好!”一句话。“我”已羞愧难当,比“挨打挨骂还难受”。

四、让孩子主动自己管自己

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孩子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要做到这点你需要教他们做到:

学会给自己树立目标:“这个成绩你满意不?你接下来有计划了吗?”

给孩子自己选择的机会:“你是想现在去玩,晚上做作业?还是想现在做作业晚上轻松地休息一下?”

孩子的努力要主动去鼓励他们,不要只看重结果:“太好了,你做得真努力,我们来看看哪里出了问题,接着干吧。”

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与拥有解决问题的信心:“你把百分之九十九的问题都想好了,你再看看这个条件。”

不要嘱咐得太多:“今天你值日,你把扫帚和垃圾筒收好了不?桌子摆过了吗?有没有把窗户打开?不要忘了课后擦黑板。你和小明同学谁扫走廊?”你可以说:“你和小明同学说好了今天值日的事吗?”

不要急于揭示答案:“老师,恐龙真的都灭绝了吗?”“你觉得用你家的电脑上网能找到答案吗?”

我们过分地谋划会让学生不会为自己谋划;我们过分地操心会使我们将来更操心。我们鼓励与引导的语言会让学生找到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独立思考的乐趣。

总之,老师要在日常学校生活中给予孩子更多的爱心,得到孩子更多的信任,这样才能在教育中收到意想中的效果,这种积累也是非常重要的。孩子可以塑造,但塑造的方向只是可能性,因为人类拥有最复杂的心理个性,教育必需因势而变绝无公式定理。我们教师在教育学生时一定要先调查情况,了解问题所在,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策略。清楚情况,了解问题,善意引导,才会说动孩子的心,说动了孩子的心,孩子才会听。

编辑 李琴芳

猜你喜欢
小慧黑板惩罚
擦黑板
长在黑板上的诗
晓黑板
神的惩罚
Jokes笑话
惩罚
吉祥号
吉祥号
真正的惩罚等